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張九齡的詩詞《望月懷古》,歡迎閱讀!
《望月懷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句解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xiàn)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shè)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shè)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gòu)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托的深遠。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疤煅墓泊藭r”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首聯(lián)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發(fā)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xiàn)實,由望月而轉(zhuǎn)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里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長夜”,包孕著多么深沉的感情!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后,尤覺月華光滿可愛,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癡即呆的形象。這一聯(lián)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xiàn)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lián)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本洌娭械摹安豢坝仲洝奔从纱嘶?。隨之而來便產(chǎn)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癡念。但借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擴展閱讀:文學(xué)創(chuàng)作
張九齡七歲知屬文,有文名,張說稱他“后出詞人之冠”。有詩《感遇》12首,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聯(lián),更是他高潔情操的寫照。另外,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致深婉,如:《望月懷遠》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唱絕千古??梢哉f,他是張說之后又一個既有權(quán)位又受人欽慕的文壇宗匠。
張九齡的詩文創(chuàng)作在精神上和張說有一脈相承之處。他高度評價張說以王霸之氣充實詩文,在他的詩里,也不時可以讀到“中覽霸王說,上徼明主恩”(《酬王履震游園林見貽》),“
弱歲讀群史,抗跡追古人。被褐有懷玉,佩印從負薪”(《敘懷二首》之一)之類的句子。
擴展閱讀:歷代評價
《舊唐書》:九齡文學(xué)政事,咸有所稱,一時之選也。
贊曰:開元之代,多士盈庭。日用無守,嘉貞近名。嵩、齡、適、挺,各有度程。大位俱極,半慚德馨。
《新唐書》:人之立事,無不銳始而工于初,至其半則稍怠,卒而漫澶不振也。觀玄宗開元時,厲精求治,元老魁舊,動所尊憚,故姚元崇、宋璟言聽計行,力不難而功已成。及太平久,左右大臣皆帝自識擢,狎而易之,志滿意驕,而張九齡爭愈切,言益不聽。夫志滿則忽其所謀,意驕則樂軟熟、憎鯁切,較力雖多,課所效不及姚、宋遠矣。終之胡雛亂華,身播邊陬,非曰天運,亦人事有致而然。若知古等皆宰相選,使當(dāng)天寶時,庸能有救哉!
王方慶:此子必能致遠。
李林甫:九齡文吏,拘古義,失大體。
李隆基:正大廈者柱石之力,昌帝業(yè)者輔相之臣。生則保其榮名,歿乃稱其盛德,節(jié)終未允于人望,加贈實存乎國章。故中書令張九齡,維岳降神,濟川作相,開元之際,寅亮成功。讜言定其社稷,先覺合于蓍策,永懷賢弼,可謂大臣。竹帛猶存,樵蘇必禁,爰從八命之秩,更進三臺之位??少浰就剑郧彩咕蜕刂葜录?。
崔群:玄宗初得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颋、韓休、張九齡則治,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輕。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鋪陳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張說、蘇颋、嘉貞、九齡之徒,皆能始終彌縫,不失紀律。
林同:連理庭中木,叢生坐側(cè)芝。未嘗聞孝感,一一有茲奇。
司馬光:上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纮、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
《望月懷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句解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xiàn)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shè)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shè)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gòu)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托的深遠。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疤煅墓泊藭r”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首聯(lián)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發(fā)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xiàn)實,由望月而轉(zhuǎn)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里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長夜”,包孕著多么深沉的感情!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后,尤覺月華光滿可愛,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癡即呆的形象。這一聯(lián)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xiàn)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lián)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本洌娭械摹安豢坝仲洝奔从纱嘶?。隨之而來便產(chǎn)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癡念。但借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擴展閱讀:文學(xué)創(chuàng)作
張九齡七歲知屬文,有文名,張說稱他“后出詞人之冠”。有詩《感遇》12首,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聯(lián),更是他高潔情操的寫照。另外,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致深婉,如:《望月懷遠》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唱絕千古??梢哉f,他是張說之后又一個既有權(quán)位又受人欽慕的文壇宗匠。
張九齡的詩文創(chuàng)作在精神上和張說有一脈相承之處。他高度評價張說以王霸之氣充實詩文,在他的詩里,也不時可以讀到“中覽霸王說,上徼明主恩”(《酬王履震游園林見貽》),“
弱歲讀群史,抗跡追古人。被褐有懷玉,佩印從負薪”(《敘懷二首》之一)之類的句子。
擴展閱讀:歷代評價
《舊唐書》:九齡文學(xué)政事,咸有所稱,一時之選也。
贊曰:開元之代,多士盈庭。日用無守,嘉貞近名。嵩、齡、適、挺,各有度程。大位俱極,半慚德馨。
《新唐書》:人之立事,無不銳始而工于初,至其半則稍怠,卒而漫澶不振也。觀玄宗開元時,厲精求治,元老魁舊,動所尊憚,故姚元崇、宋璟言聽計行,力不難而功已成。及太平久,左右大臣皆帝自識擢,狎而易之,志滿意驕,而張九齡爭愈切,言益不聽。夫志滿則忽其所謀,意驕則樂軟熟、憎鯁切,較力雖多,課所效不及姚、宋遠矣。終之胡雛亂華,身播邊陬,非曰天運,亦人事有致而然。若知古等皆宰相選,使當(dāng)天寶時,庸能有救哉!
王方慶:此子必能致遠。
李林甫:九齡文吏,拘古義,失大體。
李隆基:正大廈者柱石之力,昌帝業(yè)者輔相之臣。生則保其榮名,歿乃稱其盛德,節(jié)終未允于人望,加贈實存乎國章。故中書令張九齡,維岳降神,濟川作相,開元之際,寅亮成功。讜言定其社稷,先覺合于蓍策,永懷賢弼,可謂大臣。竹帛猶存,樵蘇必禁,爰從八命之秩,更進三臺之位??少浰就剑郧彩咕蜕刂葜录?。
崔群:玄宗初得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颋、韓休、張九齡則治,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輕。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鋪陳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張說、蘇颋、嘉貞、九齡之徒,皆能始終彌縫,不失紀律。
林同:連理庭中木,叢生坐側(cè)芝。未嘗聞孝感,一一有茲奇。
司馬光:上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纮、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