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種培養(yǎng)自己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方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需要認真理解作品的核心內(nèi)容和意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xué)習(xí)。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一
20xx年xx月xx日晚,本人有幸參加了在潮客匯舉行的“豐順縣悅讀會第二期活動”。本期活動由豐順電視臺的副臺長朱明海先生賞析范仲淹的作品《岳陽樓記》,真的是收獲多多。
說實話,本人對古文一向不“感冒”,對于那些晦澀難懂的字、詞、句、段、篇,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構(gòu)造的意境等等總是很難理解和把握。初中的時候?qū)W習(xí)這篇文章,老師講了很多,到最后,我能做到的是:為了應(yīng)付考試,把全篇課文背下來了,把詞語解釋背下來了,把重點句子的譯文背下來了,但并沒有感受到它的“美”,反而覺得“累”。真的是“古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除了朱臺長的品讀賞析之外,還有古文朗誦《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琵琶行》,琵琶演奏,視頻欣賞,討論發(fā)言等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氣氛活躍,高潮迭起。讓走進悅讀會的文友們多角度、全方位地認識《岳陽樓記》,領(lǐng)略《岳陽樓記》,愛上《岳陽樓記》。這就是悅讀會的魅力所在,她會帶領(lǐng)每一個人走進文學(xué)領(lǐng)域,讓你愛上文學(xué),愛上詩詞歌賦,不斷提升自己,感染身邊人,回報社會。
朱臺長說:“好的文章,值得一讀再讀,一品再品?!笔前?,好的文章,無論你研讀它多少次,每一次都可以讀出不一樣的感受,有不一樣的收獲。讀好文章,還可以修心、養(yǎng)性、怡情,讓人樂觀、豁達,激勵人積極向上。我們應(yīng)響應(yīng)悅讀會的活動宗旨:愉快地閱讀,快樂地成長。多讀書,讀好書,多分享,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做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二
“樸素而清雅的樓閣前有一片靜謐的湖泊,點點沙鷗在幽靜的湖面上輕輕掠過,劃破了水面的寧靜,五彩斑斕的魚兒在清澈見底的水下自由穿梭。湖面與水底融匯成一幅美妙的圖畫,現(xiàn)實與幻境、無奈與欣喜都在盡情的交織、旋轉(zhuǎn)、升華……”
正是因為這種憂國憂民的急切心境,才讓我感到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他的先憂后樂,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滿腔熱血與風(fēng)雨中屹立的岳陽樓交相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多么美麗的畫卷啊!
被風(fēng)雨彌漫的岳陽樓,好似一只暴雨中振翅欲飛的海燕;春光煥發(fā)的岳陽樓,宛如一個喜笑顏開的小姑娘,迫切地想將歡笑散在每個角落;如詩如畫的岳陽樓讓我時時刻刻都在陶醉,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將心中的感受與眼前的你分享。我更情不自禁的感嘆詩人那種對祖國前途的憂慮,一切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無限熱愛都化成了詩人奮斗的動力!讀一本有價值的好書,不僅僅要讀更要去品和做,我必須要有像范仲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去更多的了解國家大事。雖然我本事還有限,但我必須會用我的努力證明一名炎黃子孫應(yīng)有的力量與雄姿!
經(jīng)典是來自博通古今的絲絲靈感;經(jīng)典是壯懷激烈、憂國憂民的情感和對未來期望的結(jié)晶,它深沉而凝練,久遠而完美,它滋潤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無數(shù)人在它的激勵下獲得了新的期望,這就是歷經(jīng)千年但從不為世人所棄的傳統(tǒng)文化。在傳統(tǒng)文化這個浩瀚的大海里,有無數(shù)像范仲淹這樣的名人志士,力求為國家貢獻畢生的力量,也有無數(shù)像《岳陽樓記》這樣流芳百世的曠古佳作,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語都凝聚了作者發(fā)自肺腑的情感。
同學(xué)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華夏五千多年歷史的積淀,是中國屹立于世界之巔的文化根基。我們僅有更多的傳承先輩們留下來的的經(jīng)典文華,才能真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才是真正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為了使中華大地五千多年的文化瑰寶更加發(fā)揚光大,為了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繼續(xù)努力吧!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三
彌漫著風(fēng)雨的岳陽樓,好似在翻滾波浪中依舊振翅飛翔的海燕;明媚春光照耀下的岳陽樓,卻又好似笑逐顏開的小姑娘。欣喜和無奈之情交織、碰撞、升華,情隨景生,情景交融。
讀起范仲淹的傳世佳作《岳陽樓記》總是有種跌宕起伏之感。它的美不僅僅是因描繪了橫無際涯的景觀,浩浩湯湯的湖水,更是因作者超然豁達的人生境界和源自于心的吶喊。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精神追求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世拯民之志,讓人不得不嘆崇高與非凡!
作者通過“遷客騷人”在觀賞迥然不同的景象時所產(chǎn)生的差異心境,證明環(huán)境是影響心情的重要因素,情緒波動為人之常情。隨即作者又巧妙地轉(zhuǎn)化和駁論,將“古仁人”所具“或異二者之為”的心境做出精警深刻的闡述,擁有超越功名利祿之心、超越榮辱得失的胸懷,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王維雖隱居于世卻仍懷著“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樂觀與豁達;蘇軾被流放到布滿瘴氣且殺機重重的嶺南,他沒有唉聲嘆氣反而寫下名作“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種淡定與不驚應(yīng)該和范仲淹提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有相同的胸襟吧!對于少年的我來說,學(xué)會寬容、學(xué)會悅納自己,平靜地看待世界,坦然地面對得失,只有輕裝上陣才能綻放精彩。
憑借著千古名句我記住了岳陽樓,記住了范仲淹的憂樂觀。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我也會登上岳陽樓的頂層,憑攔遠望,煙波浩渺的洞庭湖盡收眼底,細品著范仲淹噴薄而出的感慨,風(fēng)朗氣清的人格,此時盎然的詩情,精美的辭彩定會涌上心間。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四
《岳陽樓記》中第一段主要敘說本文寫作的原因和當(dāng)時的背景,作文讀《岳陽樓記》有感。第二,三,四段多為寫景,從中滲透出作家的'情感。第五段是最為打動我的一段,它多為議論,其中表現(xiàn)作家的思想和遠大的報負。
第五段中,作家揣思“古仁人”的思想,從他們身上借鑒出一些思想和理論。我從中感悟到,作為新時代的中學(xué)生是否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古仁人”一樣,志存高遠,在成功與挫折前面保持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態(tài),讀后感《作文讀《岳陽樓記》有感》。
在今日的中國,我們是否也應(yīng)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雖然這種“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適用,有一定的歷史局限。但是現(xiàn)在人人都是國家的主人,我們應(yīng)該以主人翁的心態(tài)去看待國家,因此我們無論身在何方,身處何種地位,都應(yīng)心系天下,關(guān)心國事,以國家只是為己任。
如果,每個人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中國將永盛不衰,繁榮延綿,雄偉高傲地屹立在世界東方。如果這樣,又何問“微斯人,吾誰與歸?”呢?到時,天下人皆為一道,共奔繁榮富強。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五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閃耀著樸素的大公無私的思想光輝的話,不是近代和現(xiàn)代人說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說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他拋下家室與韓琦一齊鎮(zhèn)守陜西,屢次擊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衛(wèi)了國家的安全;在那“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山野嶺上,他也曾想過家,沉吟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詩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歸無計”,就在那里餐風(fēng)飲露度過了半輩子。是啊!“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呢?“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它抒發(fā)了有志之士為祖國的領(lǐng)土完整和繁榮富強,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奮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勵了無數(shù)的人為國捐軀。
在我們的民族解放斗爭中,憂國憂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煙海了。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英勇斗爭,以鮮血染紅紅旗,目的是“天下之樂”。斗爭的幸存者,當(dāng)他們看到革命勝利,人民翻身了,感到無比欣慰。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們更是“后天下之樂而樂”,他們還為了祖國人民進一步的“樂”?實現(xiàn)四化,正在“老驥伏櫪”,真是“烈士墓年,壯心未已”呀!
要“后天下之樂而樂”,必然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僅有行“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后天下之樂而樂”。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寧說過,要成為自我幸福的匠人和創(chuàng)造者,就必須先成為全體工人和農(nóng)民幸福的匠人和創(chuàng)造者。當(dāng)他成為全體工人和農(nóng)民幸福的匠人和創(chuàng)造者時,他便成了自我幸福的創(chuàng)造者。此話正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具體解說。
我們這些小青年,高中剛畢業(yè),對幸福充滿了憧憬和向往。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須投身到為人民服務(wù)、建設(shè)和保衛(wèi)祖國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勞;在臨終的時候,想到自我沒有庸庸碌碌地虛度年華,為祖國的四化事業(yè)做出了必須貢獻時,就會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此刻有些人對“幸?!钡睦斫?,只囿于一己之利,報考大學(xué)“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可是河”,絲毫也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打算。這種人最終只會到處碰壁,其“幸?!笔亲蠲烀5?,對社會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為社會的蛀蟲。我勸告這種人,“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當(dāng)死于過野,以馬革裹尸還葬爾,何能臥床上死在兒女手中邪?”千萬別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詩人高適說過:“男兒本自重橫行”,主張有志男兒要為國效勞,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況社會主義時代的青年呢?我們應(yīng)賦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新時代的思想資料,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樹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觀,投身四化建設(shè),為人民,為祖國,奉獻畢生的力量。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六
看了《岳陽樓記》,我有很大的感受。
首先,滕子京是很有能力的,他把巴陵管理的特別好,他把各種已經(jīng)干不下去的事業(yè)又重新辦起來了,重修了岳陽樓。然后是洞庭湖,這一段寫的特別精彩。在它下雨的時候,浪花沖上天空,太陽和星星都不見了它們的光。晚上登上岳陽樓,就會有一種懷念家鄉(xiāng)的心情和傷感。還好,在晴天時,春風(fēng)和熙、陽光明媚。登上這座樓,就會無比高興,端著酒杯,吹著微風(fēng),心情很快活。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dān)憂,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dān)憂?!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流傳經(jīng)典。
讀完這篇文章,我受到的啟發(fā)是:一定要做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不做鼠目寸光,沒有能力的人。
好好學(xué)習(xí),熱愛祖國,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七
“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一代文人端起酒杯,站在岳陽樓上向下俯瞰。迎著落日余暉,盡情抒發(fā)著自己心中失意的煩惱與苦悶。
一行同病相憐的文人墨客紛紛來到岳陽樓上,提筆賦詩,吟誦著心中無盡的憂愁與煩悶。舉起酒盞,飲上一壺,待到夕陽西下,立于岳陽樓之上,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也隱沒在陰云中,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天色昏暗,此時的文人,離開國都,遠離家鄉(xiāng),心中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與無奈全在此刻爆發(fā),只覺得自己心中的一腔抱負無處得以實現(xiàn),被貶謫到邊遠地區(qū)做地方官,但詩人心中裝有人民和國家,“處江湖之遠”卻還憂慮著人民和國君??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而在今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被賦予著新的含義,新的內(nèi)容。
從周恩來、焦裕祿到孔繁森,再到牛玉儒、張云泉……一個個名字多么熟悉,一張張面孔多么親切,他們都是共產(chǎn)黨人的典范。
這就是人民的風(fēng)格,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八
我在寒假期間背誦了《岳陽樓記》這篇有名的古文。范仲淹在文中對岳陽樓、洞庭湖的描述讓人仿佛身臨其境,他用優(yōu)美的文筆為人們展示了壯麗的美景,而他在描述美景的同時抒發(fā)出的憂國憂民情感,更是令我深深敬佩。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就朋友滕子京之邀所寫。當(dāng)時滕子京被貶職到巴陵做郡守,他意氣消沉、心灰意懶,思想很是消極。這時候他的好友范仲淹也被貶謫,當(dāng)他邀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時,范仲淹經(jīng)過這篇文章奉勸滕子京,也是奉勸天下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這種力透紙背的天下為公的思想情懷成為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的榜樣。
這篇文章有許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取得一些小成績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為遇到一點挫折就裹足不前。而無數(sh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正是擁有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情懷,才有了新中國的誕生和此刻祖國的繁榮富強。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九
早聞岳陽樓與黃鶴樓、滕王閣號稱江南三大名樓。這年寒假,我早已迫不及待的獨去前往岳陽樓去登門游覽一番。
岳陽樓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山岳陽樓風(fēng)景區(qū)”。
……經(jīng)過一路顛簸,我終于在入夜之前來到了岳陽樓。提到岳陽樓,就離不開洞庭湖。正因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這樣一座名樓。正所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里所寫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敝灰姌悄线叾赐ズ棋鼗兀綆n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洞庭湖的氣勢為雄偉磅礴,洞庭湖的為月色柔和瑰麗。
我站在樓下向上看去,整座樓“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與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和黃鶴樓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毕啾龋敛贿d色。
漸漸的,在我不經(jīng)意的瀏覽中,夜深了,我好似也癡了。當(dāng)我走到頂樓的護欄邊上時,才真正的感受到“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的含義呀。啊——岳陽樓,白天你是一個健壯的小伙子,有著寬廣的胸懷,向著天空長笑,夜晚,你就是一個溫柔婉盈的女子,披戴著五彩的霓裳,輕輕舞蹈著。在這里,在這燈火通明的湖邊,唯有你是這兒唯一高大耀眼的雄星。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十
《岳陽樓記》是宋代文學(xué)家、政治家范仲淹的傳世名作。慶歷四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貶到巴陵做官,重修了歷經(jīng)戰(zhàn)火動亂被毀的名樓---岳陽樓,修葺一新之后,邀請范仲淹為岳陽樓題寫文章,以志紀念。范仲淹就創(chuàng)作了這篇廣為傳誦的文章《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分敘事、寫景、議論三部分。文章一開頭作者略敘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的緣由:“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址,刻唐賢今人詩文于其上,囑余作文以記之”。之后,用濃墨重彩,出色地描述了在岳陽樓上所能見到的景物,通過不同的景物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對比描寫,借文中“古仁人”的形象,抒發(fā)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心胸與抱負,這種人生理想對后世有志之士有永久的鞭策作用和鼓舞作用。
在媽媽的教導(dǎo)下,我很小就會背誦這篇文章,今年的寒假,媽媽又讓我重溫了《岳陽樓記》,文章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意思就是:身居朝廷高位,為平民擔(dān)憂;獨處邊遠江湖,為君主分憂,這就是進京做官也擔(dān)憂,退隱江湖也擔(dān)憂,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說“當(dāng)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擔(dān)憂的時候我就為他們擔(dān)憂,而當(dāng)天下人都安居樂業(yè)感到快樂之后,我才敢快樂”吧!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們作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一員,就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努力學(xué)習(xí),以天下民族和國家利益為己任,等將來長大后回報社會,以人民的快樂為自己的最大快樂。這才是一種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目標(biāo)。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十一
岳陽樓與黃鶴樓、滕王閣號稱江南三大名樓。它們的出名,都與題詠它們的詩文有關(guān)。而岳陽樓則以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最負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慶歷新政失敗,由參知政事被貶為鄧州知州,正當(dāng)他郁悶之極時,接到好友藤子京為岳陽樓作記的請求,于是便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并與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誕生。
提到岳陽樓,就離不開洞庭湖。正因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這樣一座名樓。范文正公認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說:“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北M這一句,就可與“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樓”的詩句相媲美,活現(xiàn)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壯闊,可見作者恢弘的氣度,不凡的才識。不是大手筆是寫不出這“勢極雄豪”的句子來的。
然后,作者通過“遷客騷人”在觀看兩幅迥異的景象時產(chǎn)生的兩種迥異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這本來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與“古仁人”的不同心境來駁論,他們不因外界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這應(yīng)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祿、超越榮辱得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他們卻積極入世,在他們心里裝著國家的興亡和老百姓的苦樂。
《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當(dāng)時正被貶官“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tài)度,落得清閑自在,可他沒有像許多像陶淵明那樣歸隱田園,不問世事,任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當(dāng)一個先憂之士建立了功勛之后還能后樂,更加難能可貴。
我喜歡作者用細膩逼真的筆觸刻畫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義深遠的文字所傳達出的終極價值高標(biāo)。讀《岳陽樓記》實在是一種美的享受!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十二
《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范仲淹所寫。
《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說不以外物美適而喜,不以已身困厄而悲。這反映出多少文客騷人因環(huán)境而懷憂喪志,喪失豪情。作者通過寫環(huán)境變化反映人們的心情:當(dāng)春光明媚的時候,人們心情是喜悅的;當(dāng)烏云密布的時候,人們的心情是悲傷的。
前不見古人,使我們愴然涕下。自古文客騷人多會于岳陽樓。我們無法在現(xiàn)當(dāng)年的景象,但可以用心去體會。人們只因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讓心情改變,絲毫沒有把國家的安危放在眼里。如果人們對國家都不管不顧,那么由誰來保家衛(wèi)國,一個國家沒有了民眾,還有什么意義。就如我們學(xué)習(xí)一樣,如果只學(xué)習(xí)而不努力還不是無意義。學(xué)習(xí)也是一樣。只有付出才有收獲。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學(xué)習(xí),才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人是感性動物,當(dāng)外在事物受到刺激的時候,常常會因為的事而怨天尤人。歐陽修曾經(jīng)說過“能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他能有偉大的事業(yè),實際上是他一直努力,不怨天尤人的結(jié)果。
一般人確實難以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但至少對于“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官”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志士們不妨有這樣的要求。
不管在什么環(huán)境下,都能處之泰然,不為眼前的富貴而有所動搖,要不要因為身處逆境而有所改變。
圣人和我們凡人就是不一樣。如果當(dāng)我面對“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的景象時,我肯定會像“遷客騷人”一樣情緒低落,面對“春和景明,皓月千里”的景象,則肯定會像他們一樣心曠神怡。我無法跳出俗人心理,做不到異于“二者之為”,修煉不成“古人人”。
《岳陽樓記》主要是告訴我們一個臣子應(yīng)該心系國家,從而折射出應(yīng)該如何學(xué)習(xí)。我們也應(yīng)該學(xué)習(xí)這種精神,努力學(xué)習(xí),把學(xué)習(xí)放在首位,先把學(xué)習(xí)搞好,在說其他,只有先把學(xué)習(xí)搞好,才能玩的開心。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十三
圣人和我們凡人就是不一樣。
我若是面對“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的景象,肯定會像“遷客騷人”一樣情緒低落,面對“春和景明,皓月千里”的景象,則肯定會像他們一樣心曠神怡。我無法跳出俗人心理,做不到異于“二者之為”,修煉不成“古仁人”。
我又想,如果真有一位范仲淹先生所說的“古仁人”站在我身邊,則何如?當(dāng)我因濁浪排空而情緒低落時,他表情凝重。我問他:“您在想什么?”答曰:“憂吾君?!蔽掖笈宸?。待到我因春和景明而心曠神怡時,他先生依然表情凝重。我問他:“您在想什么?”答曰:“憂吾民。”我特佩服。趕緊溜走,害怕自己的俗氣污染了圣人。
此種人似乎只能敬而遠之。
由此看來,大家不愿當(dāng)圣人,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樣拿著勁兒活著,太累了。
以愚之見,如果大家真的把范仲淹先生的觀點落在實處,會嚴重影響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把美景道德化,政治化,太可怕了。
觸景生情本屬人之常情。范仲淹先生的意思是應(yīng)該避免此種人之常情,要滅“情”入“理”。然而這種“理”并非理性和理智,而是“天理”。這不是將正常情感升華,而是壓抑它。所以《岳陽樓記》有一股“存天理滅人欲”的味道。
我如何判斷范仲淹先生的“理”屬于“天理”呢?
因為如果不是“天理”,就需要論證,就需要說明這樣做的充分理由??墒悄憧?,范先生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不打算做任何論證的。為什么這樣做就合理?為什么只有這樣才算“仁人”?古代究竟有多少“仁人”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據(jù)我看孔夫子也沒做到)假如一個社會真的人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會出現(xiàn)何等怪異的局面?這些,范先生都置之不論。無須論證之理,如果不是假設(shè),就只能是“天理”了。
《岳陽樓記》是一篇比較典型的“傳道”型文章,作者很少在“說服”上下功夫,他是在“宣講”,在“代圣人立言”。據(jù)我所知,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之前并未親身到過岳陽樓。那就是說,文中的景色描寫和游客心態(tài)描寫,都是虛擬的。這和孟子虛擬“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例子是同一種辦法,表現(xiàn)了占領(lǐng)道德制高點者異乎尋常的自信——我已經(jīng)真理在手,剩下的任務(wù)只是用盡可能吸引人的辦法加以傳播,不必拘泥什么真實性和邏輯性的。
很多人都認為“文革”是反對孔孟、破壞傳統(tǒng)文化的。這是一種相當(dāng)片面和膚淺的看法。其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說法,與“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思路是很相似的,相承一脈。而范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克己思路,與文革中的“狠斗‘私’字一閃念”也是血脈相連。“文革”中甚至要求每個人都“心里裝著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民”,這是比范仲淹先生更徹底更激進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拔母铩钡挠行├砟睿_實是反孔孟的,例如“造反有理”,但是從整體上看,如果沒有儒家文化做支撐,“文革”是發(fā)動不起來的?!拔母铩痹诤芏喾矫娌坏环纯?,反而是把儒家的一些理念推向了極端,要認真往全民落實(六億神州盡舜堯)。
《岳陽樓記》我初中就背下來了,至今未忘。真是寫得漂亮,堪稱絕唱!重讀此文,愚以為范仲淹先生完全有權(quán)利選擇自己跟什么人走,做什么樣的人。樹立一種道德高標(biāo),不是不可以。然而作為現(xiàn)代的語文教師,對此事只可提倡,不可強求。我一向認為基礎(chǔ)教育沒有培養(yǎng)圣人的任務(wù),它是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
而從角度說,這種“傳道”式“宣講”式的文風(fēng),則不宜提倡。按這個路子寫文章,倘不具備范仲淹那樣閃光的才華,則不但會弄得“假大空”,而且將充滿陳詞濫調(diào)。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十四
假期里閑來無事,便在書桌旁看書,偶然讀到一篇古文《岳陽樓記讀》,讀完后我感慨萬千。
我的第一感受是美:岳陽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盛譽。特別是從“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边@一段,因為只要登上岳陽樓,就有心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對著風(fēng),那心情真是快樂極了,這充分體現(xiàn)了岳陽樓美的神奇。
第二是感受到了范仲淹的憂愁: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一段,因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為百姓擔(dān)憂;不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君主擔(dān)憂。這樣看來是在朝廷做官也擔(dān)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dān)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范仲淹的憂愁。
《岳陽樓記》讓我知道了岳陽樓的美,也讓我懂得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心懷天下的博大情懷。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一
20xx年xx月xx日晚,本人有幸參加了在潮客匯舉行的“豐順縣悅讀會第二期活動”。本期活動由豐順電視臺的副臺長朱明海先生賞析范仲淹的作品《岳陽樓記》,真的是收獲多多。
說實話,本人對古文一向不“感冒”,對于那些晦澀難懂的字、詞、句、段、篇,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構(gòu)造的意境等等總是很難理解和把握。初中的時候?qū)W習(xí)這篇文章,老師講了很多,到最后,我能做到的是:為了應(yīng)付考試,把全篇課文背下來了,把詞語解釋背下來了,把重點句子的譯文背下來了,但并沒有感受到它的“美”,反而覺得“累”。真的是“古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除了朱臺長的品讀賞析之外,還有古文朗誦《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琵琶行》,琵琶演奏,視頻欣賞,討論發(fā)言等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氣氛活躍,高潮迭起。讓走進悅讀會的文友們多角度、全方位地認識《岳陽樓記》,領(lǐng)略《岳陽樓記》,愛上《岳陽樓記》。這就是悅讀會的魅力所在,她會帶領(lǐng)每一個人走進文學(xué)領(lǐng)域,讓你愛上文學(xué),愛上詩詞歌賦,不斷提升自己,感染身邊人,回報社會。
朱臺長說:“好的文章,值得一讀再讀,一品再品?!笔前?,好的文章,無論你研讀它多少次,每一次都可以讀出不一樣的感受,有不一樣的收獲。讀好文章,還可以修心、養(yǎng)性、怡情,讓人樂觀、豁達,激勵人積極向上。我們應(yīng)響應(yīng)悅讀會的活動宗旨:愉快地閱讀,快樂地成長。多讀書,讀好書,多分享,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做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二
“樸素而清雅的樓閣前有一片靜謐的湖泊,點點沙鷗在幽靜的湖面上輕輕掠過,劃破了水面的寧靜,五彩斑斕的魚兒在清澈見底的水下自由穿梭。湖面與水底融匯成一幅美妙的圖畫,現(xiàn)實與幻境、無奈與欣喜都在盡情的交織、旋轉(zhuǎn)、升華……”
正是因為這種憂國憂民的急切心境,才讓我感到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他的先憂后樂,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滿腔熱血與風(fēng)雨中屹立的岳陽樓交相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多么美麗的畫卷啊!
被風(fēng)雨彌漫的岳陽樓,好似一只暴雨中振翅欲飛的海燕;春光煥發(fā)的岳陽樓,宛如一個喜笑顏開的小姑娘,迫切地想將歡笑散在每個角落;如詩如畫的岳陽樓讓我時時刻刻都在陶醉,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將心中的感受與眼前的你分享。我更情不自禁的感嘆詩人那種對祖國前途的憂慮,一切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無限熱愛都化成了詩人奮斗的動力!讀一本有價值的好書,不僅僅要讀更要去品和做,我必須要有像范仲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去更多的了解國家大事。雖然我本事還有限,但我必須會用我的努力證明一名炎黃子孫應(yīng)有的力量與雄姿!
經(jīng)典是來自博通古今的絲絲靈感;經(jīng)典是壯懷激烈、憂國憂民的情感和對未來期望的結(jié)晶,它深沉而凝練,久遠而完美,它滋潤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無數(shù)人在它的激勵下獲得了新的期望,這就是歷經(jīng)千年但從不為世人所棄的傳統(tǒng)文化。在傳統(tǒng)文化這個浩瀚的大海里,有無數(shù)像范仲淹這樣的名人志士,力求為國家貢獻畢生的力量,也有無數(shù)像《岳陽樓記》這樣流芳百世的曠古佳作,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語都凝聚了作者發(fā)自肺腑的情感。
同學(xué)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華夏五千多年歷史的積淀,是中國屹立于世界之巔的文化根基。我們僅有更多的傳承先輩們留下來的的經(jīng)典文華,才能真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才是真正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為了使中華大地五千多年的文化瑰寶更加發(fā)揚光大,為了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繼續(xù)努力吧!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三
彌漫著風(fēng)雨的岳陽樓,好似在翻滾波浪中依舊振翅飛翔的海燕;明媚春光照耀下的岳陽樓,卻又好似笑逐顏開的小姑娘。欣喜和無奈之情交織、碰撞、升華,情隨景生,情景交融。
讀起范仲淹的傳世佳作《岳陽樓記》總是有種跌宕起伏之感。它的美不僅僅是因描繪了橫無際涯的景觀,浩浩湯湯的湖水,更是因作者超然豁達的人生境界和源自于心的吶喊。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精神追求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世拯民之志,讓人不得不嘆崇高與非凡!
作者通過“遷客騷人”在觀賞迥然不同的景象時所產(chǎn)生的差異心境,證明環(huán)境是影響心情的重要因素,情緒波動為人之常情。隨即作者又巧妙地轉(zhuǎn)化和駁論,將“古仁人”所具“或異二者之為”的心境做出精警深刻的闡述,擁有超越功名利祿之心、超越榮辱得失的胸懷,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王維雖隱居于世卻仍懷著“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樂觀與豁達;蘇軾被流放到布滿瘴氣且殺機重重的嶺南,他沒有唉聲嘆氣反而寫下名作“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種淡定與不驚應(yīng)該和范仲淹提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有相同的胸襟吧!對于少年的我來說,學(xué)會寬容、學(xué)會悅納自己,平靜地看待世界,坦然地面對得失,只有輕裝上陣才能綻放精彩。
憑借著千古名句我記住了岳陽樓,記住了范仲淹的憂樂觀。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我也會登上岳陽樓的頂層,憑攔遠望,煙波浩渺的洞庭湖盡收眼底,細品著范仲淹噴薄而出的感慨,風(fēng)朗氣清的人格,此時盎然的詩情,精美的辭彩定會涌上心間。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四
《岳陽樓記》中第一段主要敘說本文寫作的原因和當(dāng)時的背景,作文讀《岳陽樓記》有感。第二,三,四段多為寫景,從中滲透出作家的'情感。第五段是最為打動我的一段,它多為議論,其中表現(xiàn)作家的思想和遠大的報負。
第五段中,作家揣思“古仁人”的思想,從他們身上借鑒出一些思想和理論。我從中感悟到,作為新時代的中學(xué)生是否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古仁人”一樣,志存高遠,在成功與挫折前面保持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態(tài),讀后感《作文讀《岳陽樓記》有感》。
在今日的中國,我們是否也應(yīng)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雖然這種“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適用,有一定的歷史局限。但是現(xiàn)在人人都是國家的主人,我們應(yīng)該以主人翁的心態(tài)去看待國家,因此我們無論身在何方,身處何種地位,都應(yīng)心系天下,關(guān)心國事,以國家只是為己任。
如果,每個人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中國將永盛不衰,繁榮延綿,雄偉高傲地屹立在世界東方。如果這樣,又何問“微斯人,吾誰與歸?”呢?到時,天下人皆為一道,共奔繁榮富強。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五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閃耀著樸素的大公無私的思想光輝的話,不是近代和現(xiàn)代人說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說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他拋下家室與韓琦一齊鎮(zhèn)守陜西,屢次擊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衛(wèi)了國家的安全;在那“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山野嶺上,他也曾想過家,沉吟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詩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歸無計”,就在那里餐風(fēng)飲露度過了半輩子。是啊!“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呢?“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它抒發(fā)了有志之士為祖國的領(lǐng)土完整和繁榮富強,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奮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勵了無數(shù)的人為國捐軀。
在我們的民族解放斗爭中,憂國憂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煙海了。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英勇斗爭,以鮮血染紅紅旗,目的是“天下之樂”。斗爭的幸存者,當(dāng)他們看到革命勝利,人民翻身了,感到無比欣慰。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們更是“后天下之樂而樂”,他們還為了祖國人民進一步的“樂”?實現(xiàn)四化,正在“老驥伏櫪”,真是“烈士墓年,壯心未已”呀!
要“后天下之樂而樂”,必然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僅有行“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后天下之樂而樂”。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寧說過,要成為自我幸福的匠人和創(chuàng)造者,就必須先成為全體工人和農(nóng)民幸福的匠人和創(chuàng)造者。當(dāng)他成為全體工人和農(nóng)民幸福的匠人和創(chuàng)造者時,他便成了自我幸福的創(chuàng)造者。此話正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具體解說。
我們這些小青年,高中剛畢業(yè),對幸福充滿了憧憬和向往。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須投身到為人民服務(wù)、建設(shè)和保衛(wèi)祖國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勞;在臨終的時候,想到自我沒有庸庸碌碌地虛度年華,為祖國的四化事業(yè)做出了必須貢獻時,就會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此刻有些人對“幸?!钡睦斫?,只囿于一己之利,報考大學(xué)“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可是河”,絲毫也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打算。這種人最終只會到處碰壁,其“幸?!笔亲蠲烀5?,對社會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為社會的蛀蟲。我勸告這種人,“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當(dāng)死于過野,以馬革裹尸還葬爾,何能臥床上死在兒女手中邪?”千萬別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詩人高適說過:“男兒本自重橫行”,主張有志男兒要為國效勞,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況社會主義時代的青年呢?我們應(yīng)賦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新時代的思想資料,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樹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觀,投身四化建設(shè),為人民,為祖國,奉獻畢生的力量。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六
看了《岳陽樓記》,我有很大的感受。
首先,滕子京是很有能力的,他把巴陵管理的特別好,他把各種已經(jīng)干不下去的事業(yè)又重新辦起來了,重修了岳陽樓。然后是洞庭湖,這一段寫的特別精彩。在它下雨的時候,浪花沖上天空,太陽和星星都不見了它們的光。晚上登上岳陽樓,就會有一種懷念家鄉(xiāng)的心情和傷感。還好,在晴天時,春風(fēng)和熙、陽光明媚。登上這座樓,就會無比高興,端著酒杯,吹著微風(fēng),心情很快活。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dān)憂,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dān)憂?!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流傳經(jīng)典。
讀完這篇文章,我受到的啟發(fā)是:一定要做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不做鼠目寸光,沒有能力的人。
好好學(xué)習(xí),熱愛祖國,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七
“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一代文人端起酒杯,站在岳陽樓上向下俯瞰。迎著落日余暉,盡情抒發(fā)著自己心中失意的煩惱與苦悶。
一行同病相憐的文人墨客紛紛來到岳陽樓上,提筆賦詩,吟誦著心中無盡的憂愁與煩悶。舉起酒盞,飲上一壺,待到夕陽西下,立于岳陽樓之上,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也隱沒在陰云中,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天色昏暗,此時的文人,離開國都,遠離家鄉(xiāng),心中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與無奈全在此刻爆發(fā),只覺得自己心中的一腔抱負無處得以實現(xiàn),被貶謫到邊遠地區(qū)做地方官,但詩人心中裝有人民和國家,“處江湖之遠”卻還憂慮著人民和國君??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而在今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被賦予著新的含義,新的內(nèi)容。
從周恩來、焦裕祿到孔繁森,再到牛玉儒、張云泉……一個個名字多么熟悉,一張張面孔多么親切,他們都是共產(chǎn)黨人的典范。
這就是人民的風(fēng)格,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八
我在寒假期間背誦了《岳陽樓記》這篇有名的古文。范仲淹在文中對岳陽樓、洞庭湖的描述讓人仿佛身臨其境,他用優(yōu)美的文筆為人們展示了壯麗的美景,而他在描述美景的同時抒發(fā)出的憂國憂民情感,更是令我深深敬佩。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就朋友滕子京之邀所寫。當(dāng)時滕子京被貶職到巴陵做郡守,他意氣消沉、心灰意懶,思想很是消極。這時候他的好友范仲淹也被貶謫,當(dāng)他邀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時,范仲淹經(jīng)過這篇文章奉勸滕子京,也是奉勸天下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這種力透紙背的天下為公的思想情懷成為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的榜樣。
這篇文章有許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取得一些小成績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為遇到一點挫折就裹足不前。而無數(sh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正是擁有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情懷,才有了新中國的誕生和此刻祖國的繁榮富強。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九
早聞岳陽樓與黃鶴樓、滕王閣號稱江南三大名樓。這年寒假,我早已迫不及待的獨去前往岳陽樓去登門游覽一番。
岳陽樓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山岳陽樓風(fēng)景區(qū)”。
……經(jīng)過一路顛簸,我終于在入夜之前來到了岳陽樓。提到岳陽樓,就離不開洞庭湖。正因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這樣一座名樓。正所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里所寫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敝灰姌悄线叾赐ズ棋鼗兀綆n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洞庭湖的氣勢為雄偉磅礴,洞庭湖的為月色柔和瑰麗。
我站在樓下向上看去,整座樓“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與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和黃鶴樓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毕啾龋敛贿d色。
漸漸的,在我不經(jīng)意的瀏覽中,夜深了,我好似也癡了。當(dāng)我走到頂樓的護欄邊上時,才真正的感受到“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的含義呀。啊——岳陽樓,白天你是一個健壯的小伙子,有著寬廣的胸懷,向著天空長笑,夜晚,你就是一個溫柔婉盈的女子,披戴著五彩的霓裳,輕輕舞蹈著。在這里,在這燈火通明的湖邊,唯有你是這兒唯一高大耀眼的雄星。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十
《岳陽樓記》是宋代文學(xué)家、政治家范仲淹的傳世名作。慶歷四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貶到巴陵做官,重修了歷經(jīng)戰(zhàn)火動亂被毀的名樓---岳陽樓,修葺一新之后,邀請范仲淹為岳陽樓題寫文章,以志紀念。范仲淹就創(chuàng)作了這篇廣為傳誦的文章《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分敘事、寫景、議論三部分。文章一開頭作者略敘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的緣由:“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址,刻唐賢今人詩文于其上,囑余作文以記之”。之后,用濃墨重彩,出色地描述了在岳陽樓上所能見到的景物,通過不同的景物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對比描寫,借文中“古仁人”的形象,抒發(fā)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心胸與抱負,這種人生理想對后世有志之士有永久的鞭策作用和鼓舞作用。
在媽媽的教導(dǎo)下,我很小就會背誦這篇文章,今年的寒假,媽媽又讓我重溫了《岳陽樓記》,文章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意思就是:身居朝廷高位,為平民擔(dān)憂;獨處邊遠江湖,為君主分憂,這就是進京做官也擔(dān)憂,退隱江湖也擔(dān)憂,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說“當(dāng)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擔(dān)憂的時候我就為他們擔(dān)憂,而當(dāng)天下人都安居樂業(yè)感到快樂之后,我才敢快樂”吧!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們作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一員,就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努力學(xué)習(xí),以天下民族和國家利益為己任,等將來長大后回報社會,以人民的快樂為自己的最大快樂。這才是一種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目標(biāo)。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十一
岳陽樓與黃鶴樓、滕王閣號稱江南三大名樓。它們的出名,都與題詠它們的詩文有關(guān)。而岳陽樓則以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最負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慶歷新政失敗,由參知政事被貶為鄧州知州,正當(dāng)他郁悶之極時,接到好友藤子京為岳陽樓作記的請求,于是便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并與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誕生。
提到岳陽樓,就離不開洞庭湖。正因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這樣一座名樓。范文正公認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說:“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北M這一句,就可與“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樓”的詩句相媲美,活現(xiàn)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壯闊,可見作者恢弘的氣度,不凡的才識。不是大手筆是寫不出這“勢極雄豪”的句子來的。
然后,作者通過“遷客騷人”在觀看兩幅迥異的景象時產(chǎn)生的兩種迥異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這本來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與“古仁人”的不同心境來駁論,他們不因外界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這應(yīng)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祿、超越榮辱得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他們卻積極入世,在他們心里裝著國家的興亡和老百姓的苦樂。
《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當(dāng)時正被貶官“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tài)度,落得清閑自在,可他沒有像許多像陶淵明那樣歸隱田園,不問世事,任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當(dāng)一個先憂之士建立了功勛之后還能后樂,更加難能可貴。
我喜歡作者用細膩逼真的筆觸刻畫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義深遠的文字所傳達出的終極價值高標(biāo)。讀《岳陽樓記》實在是一種美的享受!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十二
《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范仲淹所寫。
《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說不以外物美適而喜,不以已身困厄而悲。這反映出多少文客騷人因環(huán)境而懷憂喪志,喪失豪情。作者通過寫環(huán)境變化反映人們的心情:當(dāng)春光明媚的時候,人們心情是喜悅的;當(dāng)烏云密布的時候,人們的心情是悲傷的。
前不見古人,使我們愴然涕下。自古文客騷人多會于岳陽樓。我們無法在現(xiàn)當(dāng)年的景象,但可以用心去體會。人們只因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讓心情改變,絲毫沒有把國家的安危放在眼里。如果人們對國家都不管不顧,那么由誰來保家衛(wèi)國,一個國家沒有了民眾,還有什么意義。就如我們學(xué)習(xí)一樣,如果只學(xué)習(xí)而不努力還不是無意義。學(xué)習(xí)也是一樣。只有付出才有收獲。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學(xué)習(xí),才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人是感性動物,當(dāng)外在事物受到刺激的時候,常常會因為的事而怨天尤人。歐陽修曾經(jīng)說過“能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他能有偉大的事業(yè),實際上是他一直努力,不怨天尤人的結(jié)果。
一般人確實難以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但至少對于“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官”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志士們不妨有這樣的要求。
不管在什么環(huán)境下,都能處之泰然,不為眼前的富貴而有所動搖,要不要因為身處逆境而有所改變。
圣人和我們凡人就是不一樣。如果當(dāng)我面對“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的景象時,我肯定會像“遷客騷人”一樣情緒低落,面對“春和景明,皓月千里”的景象,則肯定會像他們一樣心曠神怡。我無法跳出俗人心理,做不到異于“二者之為”,修煉不成“古人人”。
《岳陽樓記》主要是告訴我們一個臣子應(yīng)該心系國家,從而折射出應(yīng)該如何學(xué)習(xí)。我們也應(yīng)該學(xué)習(xí)這種精神,努力學(xué)習(xí),把學(xué)習(xí)放在首位,先把學(xué)習(xí)搞好,在說其他,只有先把學(xué)習(xí)搞好,才能玩的開心。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十三
圣人和我們凡人就是不一樣。
我若是面對“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的景象,肯定會像“遷客騷人”一樣情緒低落,面對“春和景明,皓月千里”的景象,則肯定會像他們一樣心曠神怡。我無法跳出俗人心理,做不到異于“二者之為”,修煉不成“古仁人”。
我又想,如果真有一位范仲淹先生所說的“古仁人”站在我身邊,則何如?當(dāng)我因濁浪排空而情緒低落時,他表情凝重。我問他:“您在想什么?”答曰:“憂吾君?!蔽掖笈宸?。待到我因春和景明而心曠神怡時,他先生依然表情凝重。我問他:“您在想什么?”答曰:“憂吾民。”我特佩服。趕緊溜走,害怕自己的俗氣污染了圣人。
此種人似乎只能敬而遠之。
由此看來,大家不愿當(dāng)圣人,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樣拿著勁兒活著,太累了。
以愚之見,如果大家真的把范仲淹先生的觀點落在實處,會嚴重影響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把美景道德化,政治化,太可怕了。
觸景生情本屬人之常情。范仲淹先生的意思是應(yīng)該避免此種人之常情,要滅“情”入“理”。然而這種“理”并非理性和理智,而是“天理”。這不是將正常情感升華,而是壓抑它。所以《岳陽樓記》有一股“存天理滅人欲”的味道。
我如何判斷范仲淹先生的“理”屬于“天理”呢?
因為如果不是“天理”,就需要論證,就需要說明這樣做的充分理由??墒悄憧?,范先生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不打算做任何論證的。為什么這樣做就合理?為什么只有這樣才算“仁人”?古代究竟有多少“仁人”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據(jù)我看孔夫子也沒做到)假如一個社會真的人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會出現(xiàn)何等怪異的局面?這些,范先生都置之不論。無須論證之理,如果不是假設(shè),就只能是“天理”了。
《岳陽樓記》是一篇比較典型的“傳道”型文章,作者很少在“說服”上下功夫,他是在“宣講”,在“代圣人立言”。據(jù)我所知,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之前并未親身到過岳陽樓。那就是說,文中的景色描寫和游客心態(tài)描寫,都是虛擬的。這和孟子虛擬“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例子是同一種辦法,表現(xiàn)了占領(lǐng)道德制高點者異乎尋常的自信——我已經(jīng)真理在手,剩下的任務(wù)只是用盡可能吸引人的辦法加以傳播,不必拘泥什么真實性和邏輯性的。
很多人都認為“文革”是反對孔孟、破壞傳統(tǒng)文化的。這是一種相當(dāng)片面和膚淺的看法。其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說法,與“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思路是很相似的,相承一脈。而范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克己思路,與文革中的“狠斗‘私’字一閃念”也是血脈相連。“文革”中甚至要求每個人都“心里裝著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民”,這是比范仲淹先生更徹底更激進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拔母铩钡挠行├砟睿_實是反孔孟的,例如“造反有理”,但是從整體上看,如果沒有儒家文化做支撐,“文革”是發(fā)動不起來的?!拔母铩痹诤芏喾矫娌坏环纯?,反而是把儒家的一些理念推向了極端,要認真往全民落實(六億神州盡舜堯)。
《岳陽樓記》我初中就背下來了,至今未忘。真是寫得漂亮,堪稱絕唱!重讀此文,愚以為范仲淹先生完全有權(quán)利選擇自己跟什么人走,做什么樣的人。樹立一種道德高標(biāo),不是不可以。然而作為現(xiàn)代的語文教師,對此事只可提倡,不可強求。我一向認為基礎(chǔ)教育沒有培養(yǎng)圣人的任務(wù),它是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
而從角度說,這種“傳道”式“宣講”式的文風(fēng),則不宜提倡。按這個路子寫文章,倘不具備范仲淹那樣閃光的才華,則不但會弄得“假大空”,而且將充滿陳詞濫調(diào)。
岳陽樓記讀后感初三篇十四
假期里閑來無事,便在書桌旁看書,偶然讀到一篇古文《岳陽樓記讀》,讀完后我感慨萬千。
我的第一感受是美:岳陽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盛譽。特別是從“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边@一段,因為只要登上岳陽樓,就有心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對著風(fēng),那心情真是快樂極了,這充分體現(xiàn)了岳陽樓美的神奇。
第二是感受到了范仲淹的憂愁: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一段,因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為百姓擔(dān)憂;不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君主擔(dān)憂。這樣看來是在朝廷做官也擔(dān)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dān)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范仲淹的憂愁。
《岳陽樓記》讓我知道了岳陽樓的美,也讓我懂得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心懷天下的博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