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唐詩解釋及注釋(20首)

        字號: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唐詩,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感、音感和審美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們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家長們提供了唐詩解釋及注釋(20首),歡迎家長們前來了解和學習,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唐詩之美。
            1.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一
            靜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古詩簡介
            《靜夜思》是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這首詩雖然只有區(qū)區(qū)二十個字,但就流傳非常廣泛,它幾乎是全世界華人耳熟能詳的一首名篇。
            直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韻譯
            皎潔月光灑滿床,恰似朦朧一片霜。
            仰首只見月一輪,低頭教人倍思鄉(xiāng)。
            注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生的思緒。
            疑:好像。
            舉頭:抬頭。
            2.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二
            尋隱者不遇
            朝代:唐朝|作者: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古詩簡介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詩中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
            翻譯/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隱者的徒弟,他說師傅采藥去了。就在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釋
            ⑴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⑵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里是指“隱者”的弟子、學生。
            ⑶言:回答,說。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霧。處:行蹤,所在。
            3.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三
            江雪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古詩簡介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詩,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這是一幅江鄉(xiāng)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凄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詩采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歷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古丹青妙手,也爭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被譽為唐人五言絕句者。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寫的詩,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fā)自己孤獨郁悶的心情。表達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翻譯/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注釋
            絕:無,沒有。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滅:沒有人的蹤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獨:獨自。
            釣:釣魚。
            4.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四
            宿建德江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古詩簡介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吭跓熿F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fā)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第一句點題,也為下面寫景抒情作了準備;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兩句,因為“野曠”所以天低于樹,因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樹、人和月的關系,寫得恰切逼真。此詩前兩句為觸景生情,后兩句為借景抒情,描寫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現(xiàn)了細微的景物特點。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翻譯/譯文
            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頭。
            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注釋
            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劃動小船。泊:停船靠岸。煙渚(zhǔ):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煙:一作“幽”。渚:水中小塊陸地。《爾雅·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BR>    ⑶客:指作者自己。愁:為思鄉(xiāng)而憂思不堪。
            ⑷野:原野。曠:空闊遠大。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來靠近人。
            5.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五
            于易水送人
            朝代:唐朝|作者: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古詩簡介
            《于易水送人》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所寫的五言絕句,亦叫《于易水送人一絕》。易水是地名,本詩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并借詠史以喻今。整首詩寓意深遠,筆調蒼涼。
            翻譯/譯文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fā)沖冠。
            那時的人已經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注釋
            易水:也稱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zhàn)國時燕國的南界。
            此地:指易水岸邊。燕丹:指燕太子丹。
            壯士:指荊軻,戰(zhàn)國衛(wèi)人,刺客。冠:帽子。發(fā)沖冠:形容人極端憤怒,頭發(fā)上豎,把帽子都頂起來了。
            人:一種說法為單指荊軻,另一種說法為當時在場的人。沒:死,即“歿”字。
            水:指易水之水。
            6.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六
            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年少時離鄉(xiāng)老年才歸家,我的鄉(xiāng)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fā)卻已經疏落。
            家鄉(xiāng)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你是從哪里來的呀?
            注釋
            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xiāng)時已年逾八十。
            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
            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fā)。一作“面毛”。衰(cui):現(xiàn)一些教材版本讀“shuāi”。減少,疏落。鬢毛衰:指鬢毛減少,疏落。
            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笑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7.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七
            鳥鳴澗
            王維〔唐代〕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
            寂靜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無聲地飄落,寧靜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時驚動了山中棲鳥,在春天的溪澗里不時地鳴叫。
            注釋
            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
            人閑: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
            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
            桂花:春桂,現(xiàn)在叫山礬,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蕩蕩??仗摗_@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驚:驚動,擾亂。
            山鳥:山中的鳥。
            時鳴:偶爾(時而)啼叫。
            時:時而,偶爾。
            8.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八
            贈汪倫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李白乘舟將要遠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注釋
            汪倫:李白的朋友。
            將欲行: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作“欲遠行”。
            踏歌: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jié)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兑唤y(tǒng)志》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夸張的手法。
            不及:不如。
            9.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九
            畫
            王維〔唐代〕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譯文
            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處卻聽不到水的聲音。
            春天過去了花仍在爭奇斗艷,人走近了鳥卻沒有被驚動。
            注釋
            色:顏色,也有景色之意。
            驚:吃驚,害怕。
            10.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十
            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譯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邊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注釋
            宿:住,過夜。
            危樓:高樓,這里指山頂的寺廟。危:高。百尺:虛指,不是實數,這里形容樓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統(tǒng)稱。
            語:說話。
            恐:唯恐,害怕。驚:驚動。
            11.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十一
            憫農二首·其二
            李紳〔唐代〕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
            注釋
            禾:谷類植物的統(tǒng)稱。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12.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十二
            望廬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注釋
            香爐:指香爐峰。
            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
            遙看:從遠處看。
            掛:懸掛。
            前川:一作“長川”。
            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直:筆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
            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13.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十三
            八陣圖
            杜甫〔唐代〕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譯文
            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chuàng)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聲名。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注釋
            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zhàn)。
            蓋:超過。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14.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十四
            瑤瑟怨
            溫庭筠〔唐代〕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譯文
            秋夜床席冰冷夢也難以做成,長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輕輕地飄蕩。
            雁聲凄厲遠遠地飛過瀟湘去,十二樓中夜已深,唯有明月灑著寒光。
            注釋
            瑤瑟:玉鑲的華美的瑟。
            冰?。呵鍥龅闹裣?。銀床:指灑滿月光的床。
            遠:一作“還”。過:一作“向”。瀟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內。此代指楚地。
            十二樓: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15.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十五
            赤壁
            杜牧〔唐代〕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銹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后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留之物。
            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注釋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銷:銷蝕。
            將:拿,取。
            磨洗:磨光洗凈。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zhàn)役──火燒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zhàn)并為此戰(zhàn)役中的主要人物。
            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里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女,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tǒng)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16.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十六
            秋夜曲
            王維〔唐代〕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譯文
            一輪秋月剛剛升起秋露初生,羅衣已顯單薄卻懶得更換別的衣裳。
            更深夜闌還在殷勤撥弄銀箏,原來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歸。
            注釋
            秋夜曲:屬樂府《雜曲歌辭》,是一首宛轉含蓄的閨怨詩。
            桂魄:古代傳說月中有桂,故為月的別稱。
            輕羅:輕盈的絲織品,宜做夏裝,在此代指夏裝。
            已薄:已覺單薄。
            箏:撥弦樂器,十三弦。
            殷勤弄:頻頻彈撥。
            空房:謂獨宿無伴。
            17.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十七
            金縷衣
            杜秋娘〔唐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惜取一作:須取)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開一作:有花)
            譯文
            我勸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祿,要珍惜少年求學的時期。
            花開可以折取的時候就要盡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注釋
            金縷衣:綴有金線的衣服,比喻榮華富貴。
            惜:珍惜。
            堪:可以,能夠。
            直須:盡管。直:直接,爽快。
            莫待:不要等到。
            18.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十八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注釋
            游子:古代稱遠游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游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xiāng)的游子。
            臨:將要。
            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19.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十九
            江南曲
            李益〔唐代〕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譯文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
            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
            早知潮水的漲落這么守信,
            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
            注釋
            江南曲:古代歌曲名。樂府《相和歌》曲名。這是一首擬樂府,寫得很有民歌色彩。
            瞿塘賈:在長江上游一帶作買賣的商人。瞿塘:指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賈:商人。
            妾: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
            潮有信:潮水漲落有一定的時間,叫“潮信”。
            弄潮兒:潮水漲時戲水的人,或指潮水來時,乘船入江的人。
            20.唐詩解釋及注釋 篇二十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唐代〕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禮賢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自己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注釋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xiàn)今北京市。
            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前:過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
            后:未來。
            來者:后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愴(chuàng)然:悲傷凄惻的樣子。
            涕:古時指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