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現(xiàn)象是聲波在傳播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現(xiàn)象。在2023年河北定向選調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積累中,聲現(xiàn)象是一個重要的考點。了解聲現(xiàn)象的基本原理和特點,可以幫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聲音的傳播規(guī)律,從而更好地應對考試。為考生提供了全面的備考資訊,歡迎考生及時關注。

1.聲音的定義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如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感知的波動現(xiàn)象。
2.聲音的產(chǎn)生
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則發(fā)聲停止。
聲音的三個屬性:響度、音調、音色
1、響度的決定因素:聲音的強弱。響度與物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響度還跟距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
2、響度的應用:形容聲音大小的物理量是分貝,符號是dB。一般噪聲高過50dB,就會對人類日常工作生活產(chǎn)生有害影響,例如損傷聽力、引起心臟血管傷害等。
3、音調的決定因素:聲音的高低。音調由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物理學中用頻率來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就越高,頻率越小,音調就越低。
4、音調的應用:頻率的單位命名為赫茲,符號是Hz。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波,超聲波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于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于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次聲波的波長很長,不容易衰減、不易被水和空氣吸收,能繞開某些大型障礙物發(fā)生衍射,所以,某些次聲波能繞地球2?3周。某些頻率的次聲波由于和人體器官的振動頻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體器官產(chǎn)生共振,對人體有很強的傷害性,危險時可致人死亡。
5、音色的決定因素: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的聲音,即使音調和響度相同,我們還是能夠分辨它們。這個反映聲音特征的因素就是音色。
6、音色的應用: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聲音強度的情況下,也能區(qū)分出其是由不同樂器或人發(fā)出的。
3.聲音的傳播
聲音是靠介質傳播的,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作介質,這個介質可以是空氣、水及其他液體、固體。在真空中,聲音不能傳播。
聲音的傳播速度隨物質堅韌性的增大而增加,隨物質的密度減小而減小,因此,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是固體大于液體大于氣體。聲音的傳播速度還與介質的溫度有關,在15°C的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m/s。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形式傳播,所以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超聲波潔牙、共鳴等。
回聲也是聲音傳播的一種,聲波在兩種介質的交界面處發(fā)生反射,形成回聲。
人耳要想?yún)^(qū)分原聲和回聲,回聲到達人耳要比原聲晚0.1s以上。
回聲的應用:面對山谷大喊一聲,稍后會聽到回聲。
回聲定位的仿生學應用:蝙蝠可發(fā)出超聲波進行回聲定位,人類據(jù)此研發(fā)出“雷達”。

1.聲音的定義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如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感知的波動現(xiàn)象。
2.聲音的產(chǎn)生
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則發(fā)聲停止。
聲音的三個屬性:響度、音調、音色
1、響度的決定因素:聲音的強弱。響度與物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響度還跟距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
2、響度的應用:形容聲音大小的物理量是分貝,符號是dB。一般噪聲高過50dB,就會對人類日常工作生活產(chǎn)生有害影響,例如損傷聽力、引起心臟血管傷害等。
3、音調的決定因素:聲音的高低。音調由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物理學中用頻率來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就越高,頻率越小,音調就越低。
4、音調的應用:頻率的單位命名為赫茲,符號是Hz。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波,超聲波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于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于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次聲波的波長很長,不容易衰減、不易被水和空氣吸收,能繞開某些大型障礙物發(fā)生衍射,所以,某些次聲波能繞地球2?3周。某些頻率的次聲波由于和人體器官的振動頻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體器官產(chǎn)生共振,對人體有很強的傷害性,危險時可致人死亡。
5、音色的決定因素: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的聲音,即使音調和響度相同,我們還是能夠分辨它們。這個反映聲音特征的因素就是音色。
6、音色的應用: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聲音強度的情況下,也能區(qū)分出其是由不同樂器或人發(fā)出的。
3.聲音的傳播
聲音是靠介質傳播的,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作介質,這個介質可以是空氣、水及其他液體、固體。在真空中,聲音不能傳播。
聲音的傳播速度隨物質堅韌性的增大而增加,隨物質的密度減小而減小,因此,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是固體大于液體大于氣體。聲音的傳播速度還與介質的溫度有關,在15°C的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m/s。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形式傳播,所以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超聲波潔牙、共鳴等。
回聲也是聲音傳播的一種,聲波在兩種介質的交界面處發(fā)生反射,形成回聲。
人耳要想?yún)^(qū)分原聲和回聲,回聲到達人耳要比原聲晚0.1s以上。
回聲的應用:面對山谷大喊一聲,稍后會聽到回聲。
回聲定位的仿生學應用:蝙蝠可發(fā)出超聲波進行回聲定位,人類據(jù)此研發(fā)出“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