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高一年級下冊化學復習資料

        字號:

        有效的讀書方式是根據規(guī)律掌握方法的,我們要先找規(guī)律,再記憶,然后再學習,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識。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年級下冊化學復習資料》,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年級下冊化學復習資料 篇一
            化學反應的限度
            ⑴化學平衡狀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反應的限度:一定條件下,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化學反應所進行的程度,就叫做該化學反應的限度。
            ⑵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沒有停止。
            ③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④變:當條件變化時,化學反應進行程度發(fā)生變化,反應限度也發(fā)生變化。
            ⑶外界條件對反應限度的影響
            ①外界條件改變,V正>V逆,化學反應限度向著正反應程度增大的方向變化,提高反應物的轉化率;
            ②外界條件改變,V逆>V正,化學反應限度向著逆反應程度增大的方向變化,降低反應物的轉化率。
            2.高一年級下冊化學復習資料 篇二
            氨氣及銨鹽
            氨氣的性質:無色氣體,刺激性氣味、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于水(且快)1:700體積比。
            溶于水發(fā)生以下反應使水溶液呈堿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紅色噴泉實驗。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種弱堿,很不穩(wěn)定,會分解,受熱更不穩(wěn)定:NH3H2O===(△)NH3↑+H2O
            濃氨水易揮發(fā)除氨氣,有刺激難聞的氣味。
            氨氣能跟酸反應生成銨鹽:NH3+HCl==NH4Cl(晶體)
            氨是重要的化工產品,氮肥工業(yè)、有機合成工業(yè)及制造XX、銨鹽和純堿都離不開它。氨氣容易液化為液氨,液氨氣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因此還可以用作制冷劑。
            銨鹽的性質: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銨鹽),受熱易分解,放出氨氣:
            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氨氣:(干燥銨鹽與和堿固體混合加熱)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是否收集滿。
            3.高一年級下冊化學復習資料 篇三
            1、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方式:
            電能
            (電力)火電(火力發(fā)電)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缺點:環(huán)境污染、低效
            原電池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優(yōu)點:清潔、高效
            2、原電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的轉移)把化學能轉變?yōu)殡娔堋?BR>    (3)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有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閉合回路;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
            (4)電極名稱及發(fā)生的反應:
            負極: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電極反應式:較活潑金屬-ne-=金屬陽離子
            負極現(xiàn)象:負極溶解,負極質量減少。
            正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石墨作正極,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電極反應式:溶液中陽離子+ne-=單質
            正極的現(xiàn)象:一般有氣體放出或正極質量增加。
            (5)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①依據原電池兩極的材料:
            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K、Ca、Na太活潑,不能作電極);
            較不活潑金屬或可導電非金屬(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極。
            ②根據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向:(外電路)的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則由負極經外電路流向原電池的正極。
            ③根據內電路離子的遷移方向:陽離子流向原電池正極,陰離子流向原電池負極。
            ④根據原電池中的反應類型:
            負極: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現(xiàn)象通常是電極本身消耗,質量減小。
            正極: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現(xiàn)象是常伴隨金屬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方法:
            (i)原電池反應所依托的化學反應原理是氧化還原反應,負極反應是氧化反應,正極反應是還原反應。因此書寫電極反應的方法歸納如下:
            ①寫出總反應方程式。
            ②把總反應根據電子得失情況,分成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③氧化反應在負極發(fā)生,還原反應在正極發(fā)生,反應物和生成物對號入座,注意酸堿介質和水等參與反應。
            4.高一年級下冊化學復習資料 篇四
            1、在任何的化學反應中總伴有能量的變化。
            原因:當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時,斷開反應物中的化學鍵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學鍵要放出能量。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在發(fā)生過程中是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決定于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E反應物總能量>E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E反應物總能量
            2、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常見的放熱反應:
            ①所有的燃燒與緩慢氧化。
            ②酸堿中和反應。
            ③金屬與酸、水反應制氫氣。
            ④大多數(shù)化合反應(特殊:C+CO22CO是吸熱反應)。
            常見的吸熱反應:
            ①以C、H2、CO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如:C(s)+H2O(g)=CO(g)+H2(g)。
            ②銨鹽和堿的反應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數(shù)分解反應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5.高一年級下冊化學復習資料 篇五
            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1.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shù)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4.物質的量=物質所含微粒數(shù)目/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N/NA
            5.摩爾質量(M)
            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
            單位:g/mol或g..mol-1
            數(shù)值: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6.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n=m/M)
            6.高一年級下冊化學復習資料 篇六
            1、原子定義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shù)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于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180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等,都是宏觀現(xiàn)象,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現(xiàn)的屬性,并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
            3、分子的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4、原子的構成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5、原子與分子的異同
            分子原子區(qū)別在化學反應中可再分,構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化學反應前后并沒有變成其它原子相似點:
            (1)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2)質量、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均有一定間隔,處于永恒的運動中;
            (3)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不同;
            (4)都具有種類和數(shù)量的含義。
            6、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規(guī)律:
            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最外層不超過8個。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shù)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shù)),即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第三層不超過18個;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超過8個。(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