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陰雨天,行人匆忙淚滿面。天地有情同哀思,祭祀焚紙把土添。亡靈天堂遙鳥瞰,子孫孝道代相傳。人間天堂分兩邊,但愿寧息都相安。以下是整理的清明節(jié)高一作文950字,歡迎閱讀!
【篇一】清明節(jié)高一作文950字
細雨蒙蒙,透過細膩的雨絲,仿佛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的,街上的人不多。
回了老家,在未開桌前,看天未暗又下著幾滴小雨,伴隨著這種天氣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齊的綠,鋪滿老房子前面那塊地,聽爺爺說那是米麥,他還笑我沒見過這東西。下地后一股清晰的味道撲鼻,似乎是從天空飄下的余地濺落在大地上,順便還吧藏在土里的香味帶了出來。是的,這的的確確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麥,整支米麥里都沾著春雨,一有什么動靜,水珠就滴溜溜地滾進葉子于桿的縫里去。細看這支米麥,有六股,它們還沒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顆顆,都有以根常常的須沖天向上。爺爺告訴我它們是先長殼再長肉的,成熟后可比現(xiàn)在大多了。
其實剛進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并非這片麥綠,而是遠處寧go頭(方言,院子)里兩棵高達的梨樹以及那漫樹白花??赐赀@片綠,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這片白了,哦不,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站在這片雪下,滿地都是春風帶下來的花瓣,零零散散,灑灑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轉(zhuǎn)了轉(zhuǎn),欣喜發(fā)現(xiàn)14年前那棵枇杷樹結(jié)果了。有好幾棵枇杷樹在支小小的土地里孕育,生長。那是14年前媽媽懷我的時候所吃的枇杷,隨便一扔,誰知所扔之處必有發(fā)芽,它們與我同歲,與我一起成長。
時間還早,又與哥哥去了后山,這個小小的村莊依山而建,后山不是一座兒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這是一條經(jīng)常走的路,小時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卻找不到什么寶藏,今日卻感覺整座山都是寶藏,它正堅守著小時候與伙伴們冒險留下的快樂與回憶。上山依舊做著那同樣的事,走同樣的路,吹一樣的風,卻又不一樣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風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憶中。依舊做著看似幼稚的事,采了一大把紅杜鵑,小時候也如此,仿佛上山就是為這片春風春雨滋潤過的紅色似的,時間怎么過還是如此風塵不變。
這些植物以及這些山,完好地保留著我的回憶,觸摸著空氣,觸摸著風,看到它們仿佛打開了記憶,那扇陳舊的門。
【篇二】清明節(jié)高一作文950字
清明節(jié)是我國一個傳統(tǒng)的掃墓祭祖節(jié)日,但福州的清明節(jié)卻有其獨特的風俗,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培土。掃墓完畢后,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鄰人說明本戶已履行了掃墓祭祖的責任。福州人掃墓祭祖還要供奉供品,供品并不復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一供品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節(jié)前后,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節(jié)前后,街上店鋪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nèi)揉成稞皮,以豆沙、蘿卜絲等做成餡捏制而成的。
福州人掃墓祭祖還要供奉的供品,供品并不復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一供品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節(jié)前后,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節(jié)前后,街上店鋪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nèi)揉成稞皮,以豆沙、蘿卜絲等做成餡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倒是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綠意,掃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饑的點心。
清明節(jié)是全國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但福州的清明節(jié)卻有其獨特的風俗。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掃墓,主要為祖先的墳地鋤草、培土,有的人還會在墳邊種一棵長青松柏或其它樹木。掃墓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壓紙,就是在墓頭上壓一些冥錢紙,表示此墓已由后人祭掃過,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輩后繼有人。
掃墓畢,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人們說明本戶已履行了為祖宗祭墓的責任。
掃墓的供品并不復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一主味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所以清明節(jié)前后,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長于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成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nèi)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菠菠粿顏色嫩黃,造型比較簡單,倒是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蒸制菠菠粿必須用黃淡果葉襯底,才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掃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粿就是很好的點心。
【篇三】清明節(jié)高一作文950字
清明節(jié)早晨四點多就起床,一切準備就緒才五點多。于是我們兩個老同志興沖沖地來到公交站牌下,如愿地乘上了第一班車。一切都是那么地順利。七點左右,我們到汽車東站,打算從那里換乘農(nóng)班車回護城老家。
可是,當我們走進站內(nèi)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那么大的廣場上到處都是黑壓壓的人流。每一輛車里都是十分擁擠的乘客。我們好不容易上了一輛去大李的車。也有了比較理想的座位。盡管車里也十分的擁擠,可我們倆還是比較自在的。不過,車票的價格和平時相比都是上了一倍。原來七元,今天都是十五元。而且不管遠近,上車一律都是十五元。就這樣還是有許多人上不了車。實在是太擁擠了。
好不容易到了肥東的桂王那里,駕駛員放棄走平時的路線,改從包公大道繞行。其目的是想避開堵車,早點到家。可是,這位駕駛員想錯了。我們的車剛拐上包公大道的時候,馬路上的情景把我們驚呆了。由西往東方向的車道上四排車流前后有三四公里長,就那么挪挪停停,緩慢地前行著。根本沒有徒步行走快。后來還聽說,包公像那邊也是十分的擁堵。以至縣委書記在微博說他上午被“堵在路上。”就這樣,平時只要幾分鐘的路程,我們卻用了一個多小時。一直到十點二十的時候,我們才上了合蚌公路。比原計劃遲了近兩個小時。老家那邊也等急了,不停地打電話詢問我到什么地方了。
回到老家以后,看到那么多的人在忙著安排中午的飯菜,我的心情也愉快了許多。我們這個房份的清明是集體做的。各家輪流舉辦。今年已經(jīng)是第十個年頭了。參加的人都自覺地湊一點份子錢。當然是遠不夠用的。舉辦人顯然是要自己掏腰包補貼的。不過,象我這樣常年不在家又是拿工資的人都會自己地多給一些的。每年的清明之前,由幾個小房份代表組成的籌備小組就要開會協(xié)商。今年一共六桌。每桌十六道菜。還是比較豐盛的。白酒是四十元一瓶的文王貢。還有啤酒。白酒啤酒保證夠。席間,年長的,年輕的,老婆婆,小媳婦,都一邊吃著,一邊喝著,一邊講著。交流著各家的最新情況,各人的發(fā)展經(jīng)歷,各自的致富經(jīng)驗。
真熱鬧,真高興。這些場景,只有清明節(jié)的時候才有。給我的感受是,現(xiàn)在的農(nóng)民生活水平確實是提高了。現(xiàn)在的農(nóng)民工收入確實是相當?shù)牟诲e。所以這些都明顯地寫在他們布滿舒心笑容的臉上。
【篇四】清明節(jié)高一作文950字
在雨紛紛的清明時節(jié),迎著暖暖的春風,在五年后,我再次踏入了位于市郊的烈士陵園。再入烈士陵園,感觸良多。
進入烈士陵園是在清早,來這里掃墓的還僅我們一隊人,很安靜也很平靜。覺得這里才是喧囂社會中的一方凈土,因為它莊嚴,因為它肅穆,因為它沉靜,因為它沒有塵喧,卻又不單單因為這些。
掃墓儀式有續(xù)進行,面對高二十八點三米的神圣的烈士紀念碑,那平日堆滿笑容的臉變的平舒了,因為此刻心中充斥的是感恩,是不容我置之一笑的積淀已久的感情。集體儀式結(jié)束后我來到了五年來未從記憶中褪去的地方。我很熟悉地來到那一排排墓碑前,一切如我記憶的那般。很自然地來到一位無名烈士的墓碑前,將我手中的那朵小白花輕輕地放在他的墓前,那花瓣隨風搖動。取出早已備下的紙便開始擦拭那莊嚴的黑色墓碑。我之所以為一位無名烈士獻上我的花,是因為不想讓他孤單。為了祖國為了后人的幸福生活,他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卻無人知曉他們的姓名。其家人欲尋而不得的感情是多么的痛苦與無奈,而其人的靈魂又是多么的孤單。而整個國家的解放戰(zhàn)爭中又有多少位這樣的無名烈士??!我將我手中的花獻給眼前的這一位無名烈士,我的心也已將我的感恩之情送達每一位無名烈士的墓前。
仔細地讀著一位位烈士的墓志銘,他們中有連長、有班長,也有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戰(zhàn)士。他們中有的已逝二十年,有的則已長眠了近半個世紀。如果,如果他們健在,年齡也不過七、八十歲,若他們能夠看到今天祖國的飛速發(fā)展,民族的不斷振興,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該是多么的欣慰??!于是,便希望可以像童話里那樣,人死后靈魂會變?yōu)樘焐系脑贫?,然后對著我們會心的微笑,并且賜福于我們。
時間總是在不覺間滑過,不得不向烈士們道別。走在反程的路上,看著一批批同齡人向烈士陵園走去,也許他們也有如我一般的感慨,從而更好地投入學習更加感恩的面對生活。又有一隊小學生不覺累地往那兒趕,雖然要他們有什么深刻的感觸是奢求,需要珍惜。
再入烈士陵園,得了一次情感的升華,收獲頗為豐厚。也許我還未領悟到先烈們留下的境界的啟示,但對我來說已很可貴,至少生活的意義變得更加明晰,人生的燈塔也已撤下那層朦朧的面紗,未來更值得我去追逐、去擁有、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