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時候,我們可以聽蛙鳴,看漫天的繁星,感受螢火蟲在月下林中的美麗瞬間。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描寫初夏古詩詞集錦。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經(jīng)典描寫初夏古詩詞集錦
阮郎歸·初夏
蘇軾〔宋代〕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fēng)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水沉一作水沈)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譯文
槐樹枝繁葉茂,柳樹高大,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和暖的風(fēng)微微吹起,綠色的紗窗下,香爐中升騰著沉香的裊裊輕煙;愜意的晝眠,忽而被落棋之聲驚醒。
細雨過后,輕風(fēng)把荷葉翻轉(zhuǎn)。石榴花襯著濕潤的綠葉,更是紅得像火焰。纖手撥動清池泉水,濺起的水滴落在荷葉中,就像晶瑩的珍珠,一會兒破碎一會兒又圓。
賞析
此詞表現(xiàn)初夏時節(jié)的閨閣生活。上片寫靜美,而從聽覺入手,以聲響狀環(huán)境之寂,組成一幅幽美寧靜的初夏美人圖;下片寫動美,卻從視覺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營造出一種清麗歡快的情調(diào),顯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全詞以描寫為主,采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寫人寫景細膩精致,注意景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極好的藝術(shù)效果。
這首詞寫的是初夏時節(jié)的閨閣生活,采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整首詞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片寫初夏已悄悄來到一個少女的身邊。
“綠槐高柳咽新蟬”,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葉繁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還有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一片陰涼幽靜的庭院環(huán)境?!把L(fēng)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氣候特征。熏風(fēng),就是暖和的南風(fēng)。古人對這種助長萬物的風(fēng)曾寫有《南風(fēng)歌》大加贊頌:“南風(fēng)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fēng)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睋?jù)《禮記·樂記》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為《南風(fēng)》伴奏。這里的“熏風(fēng)初入弦”,是說《南風(fēng)》之歌又要開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風(fēng)初起。由于以上所寫的景物分別訴諸于視覺(綠槐、高柳)、聽覺(咽新蟬)和觸覺(熏風(fēng)),使初夏的到來具有一種立體感,鮮明而真切。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進入室內(nèi)描寫。碧紗窗下的香爐中升騰著沉香(即水沉)的裊裊輕煙。碧紗白煙相襯,不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異香可聞,顯得幽靜閑雅。這時傳來棋子著枰的響聲,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驚醒。蘇軾有《觀棋》四言詩,其序云:“獨游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獨聞棋聲于古松流水之間,意欣然喜之?!痹娋溆性疲骸安宦勅寺?,時聞落子。”這首詞和這首詩一樣,都是以棋聲烘托環(huán)境的幽靜。而棋聲能“驚”她的晝眠,讀者可以想象,在這么靜的環(huán)境中,她大概已經(jīng)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聲便會把她驚醒。醒來不覺得余倦未消,心中沒有不快,可見首夏清和天氣之宜人。
下片寫這個少女夢醒來以后,盡情地領(lǐng)略和享受初夏時節(jié)的自然風(fēng)光。
歇拍二句,寫弄水葉面,瓊珠碎而復(fù)圓,更覺清新可愛。“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又是另一番園池夏景。小荷初長成,小而嬌嫩,一陣細雨過去,輕風(fēng)把荷葉翻轉(zhuǎn);石榴花色本鮮紅,經(jīng)雨一洗,更是紅得像火焰。這生機,這秀色,大概使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現(xiàn)了又一個生動的場面:“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边@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葉后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梢韵胍?,此時此刻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這飛珠濺玉的水花一樣,喜悅,興奮,不能自持。
在蘇軾之前,寫女性的閨情詞,總離不開相思、孤悶、疏慵、倦怠、種種弱質(zhì)愁情,可是蘇軾在這里寫的閨情卻不是這樣。女主人公單純、天真、無憂無慮,不害單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貪賞風(fēng)景,撥弄清泉。她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這是一種健康的女性美,與初夏的勃勃生機構(gòu)成一種和諧的情調(diào)。蘇軾的此種詞作,無疑給詞壇,尤其是給閨情詞,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描寫是這首詞的主要表現(xiàn)方法。它注重景物的描寫、環(huán)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上片由綠槐、高柳、鳴蟬、南風(fēng)等景物描寫與碧紗窗、香煙、棋聲等環(huán)境描寫,以及午夢初醒的人物描寫共同構(gòu)成一幅有聲有色的初夏閨情圖。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寫與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寫結(jié)合,構(gòu)成一幅活潑自然的庭園野趣圖,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間。同時他還注意了動態(tài)描寫,且不說“棋聲驚晝眠”、“玉盆纖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動,就是景物也呈現(xiàn)出某種動感。小荷為微雨而翻動,可以想見它的迎風(fēng)搖曳之姿。榴花本是靜物,但用了一個“燃”字,又使它仿佛動了起來。這些動態(tài)描寫對活躍氣氛,豐富畫面無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此詞景中含情,將眾多的景物以情緯之,故散而不亂,給人以整體感。作者善于抓住細微的心理感受并在無形中將客觀環(huán)境的細微變化加以對比,通過景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構(gòu)成一幅活潑自然的庭園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單純、天真和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詞中的少女形象,與一般閨情詞中疏慵倦怠、孤悶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滿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機和青春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作品中活潑健康的少女形象,與初夏時節(jié)富有生氣的景物、環(huán)境,構(gòu)成了一種和諧、清麗、靈動的情調(diào),令人流連忘返。
【篇二】經(jīng)典描寫初夏古詩詞集錦
幽居初夏
陸游〔宋代〕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譯文
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樹陰下小徑幽幽。
湖水滿溢時白鷺翩翩飛舞,湖畔草長鳴蛙處處。
新茬的竹筍早已成熟,木筆花卻剛剛開始綻放。
當(dāng)年相識不見,午時夢回茶前,誰人共話當(dāng)年?
鑒賞
這詩是陸游晚年后居山陰時所作。八句詩前六寫景,后二結(jié)情;全詩緊緊圍繞“幽居初夏”四字展開,四字中又著重寫一個“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二字總冒全篇,勾勒環(huán)境,筆力開張,一起便在山關(guān)水色中透著一個“幽”字。次句寫到居室周圍,筆意微闔。鄉(xiāng)間小路橫斜,周圍綠蔭環(huán)繞,有屋于此,確不失為幽居;槐樹成蔭,又確乎是“繞屋樹扶疏”的初夏景象。這一句暗筆點題。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展開鋪寫。水滿、草深、鷺下、蛙鳴,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觀”字,明寫所見;下句卻用“蛙鳴”暗寫所聞。明、暗、見、聞,參差變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視野開闊,是從橫的方面來寫。白鷺不時自藍天緩緩下翔,落到湖邊覓食,人的視線隨鷺飛兒從上至下,視野深遠,是從縱的方面來寫。而白鷺悠然,安詳不驚,又襯出了環(huán)境的清幽,使這幅縱橫開闊的畫面充滿了寧靜的氣氛,下一“觀”字,更顯得詩人靜觀自得,心境閑適。景之清幽,物之安詳,人之閑適,三者交融,構(gòu)成了恬靜深遠的意境。從下句看,綠草叢中,蛙鳴處處,一片熱鬧喧騰,表面上似與上句清幽景色相對立,其實是以有聲襯無聲,還是渲染幽靜的側(cè)筆。而且,這蛙鳴聲中,透出一派生機,又暗暗過渡到頸聯(lián)“籜龍”、“木筆”,著意表現(xiàn),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細針密線,又不露痕跡?!盎X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籜龍”已經(jīng)過去“頭番筍”,則林中定然留有許多還沒有完全張開的嫩竹;“木筆”才開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詩人展示給讀者的是靜止的竹和花,喚起讀者想象的卻是時時在生長變化的之中的動態(tài)的景物。
從章法看,這前六句純?nèi)粚懢埃修D(zhuǎn)開闔,井然有序。頷聯(lián)“水滿”“草深”是水濱景色,承前寫“湖”;頸聯(lián)“頭番筍”、“第一花”,則是山地風(fēng)光,承前寫“山”。首句概言“湖山勝處”,兩聯(lián)分承敷衍,章法十分嚴(yán)謹(jǐn)。但頷聯(lián)寫湖,是遠處寬處景色;頸聯(lián)寫庭院周圍,是近處緊處的風(fēng)光。劉熙載《藝概·詩概》說:“律詩中二聯(lián)必分寬緊遠近”,這就在嚴(yán)謹(jǐn)中又有變化。
詩的前六句極寫幽靜的景色之美,顯示詩人怡然自得之樂,讀詩至此,真令人以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終老是鄉(xiāng)了。但結(jié)聯(lián)陡然一轉(zhuǎn),長嘆聲中,大書一個“老”字,頓興“萬物得時,吾生行休”之嘆,古井中漾起微瀾,結(jié)出詩情蕩漾。原來,盡管萬物欣然,此翁卻心情衰減,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則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舊交竟零落殆盡,無人共品茗談心,享湖山之樂,于是,一種寂寞之感,襲上心頭。四顧惘然,無人可訴說。志士空老,報國無成,言念至此,只能悵悵。所以說這首詩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陸游這組詩一共四首七律,這里選的是第一首。四首詩都著意寫幽居初夏景色,充滿了恬靜的氣氛,但心情都顯得不平靜。第二首有句云“閑思舊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見舊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暫時忘卻。第三首頸聯(lián)說:“只言末俗人情惡,未廢先生日晏眠”,說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末俗人情”之險惡不堪回。第四首結(jié)聯(lián)說:“移得太行終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則是嗟嘆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實是自慨平生。陸游晚年村居詩作,周必大評為“疏淡”,劉熙載稱為“淺中有深,平中有奇”。這類詩的淵源所自,歷來論者無不指為“學(xué)陶”、“學(xué)白”。從他大量的寫農(nóng)村風(fēng)光的詩來看,特別是從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淵明的恬靜,白居易的明淺,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總是熱的,詩情總是不平靜的。即使所寫景物十分幽靜,總不免一語當(dāng)起微瀾,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觸著”。梁清遠《雕丘雜錄》說:“陸放翁詩,山居景況,一一寫盡,可為村史。但時有抑郁不平之氣?!边@是陸游一生憂國憂民,熱愛生活,積極用世,堅韌執(zhí)著的個性的閃現(xiàn),也正是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篇三】經(jīng)典描寫初夏古詩詞集錦
初夏
朱淑真〔宋代〕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譯文
竹子在微風(fēng)中將清雅的影子籠罩在幽靜的窗戶上,成雙成對的鳥兒正在夕陽下盡情地喧噪鳴叫。
在這海棠花凋謝、柳絮飛盡的初夏,只覺炎熱的天氣使人感到乏困,白晝也開始變得漫長。
簡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時也借景抒發(fā)了人郁郁寡歡的心情。前兩句有靜有動,表態(tài)中的“清影”和“幽窗”動態(tài)中的“竹搖”和“鳥噪”,真是繪聲繪色。后兩句將前句中的煩躁情緒進一步深化,初夏時分海棠花謝了,柳絮也飛盡了,白天越來越長了,實在給人一種“困人”的感覺。全詩寄情緒于景物,淡淡幾筆,卻極具感染力。
【篇四】經(jīng)典描寫初夏古詩詞集錦
初夏即事
王安石〔宋代〕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度兩陂一作:度西陂)
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譯文
石橋和茅草屋繞在曲岸旁,流水濺濺流入西邊的池塘。
晴天暖風(fēng)微拂,麥子的氣息迎面撲來。綠樹青草遠勝春天百花爛漫的時節(jié)。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初夏景色的詩。前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寫了岸邊的景色:曲折的岸邊有石橋、茅屋,溪水潺潺;后兩句先從嗅覺上寫,暖風(fēng)陣陣、麥子的氣息撲鼻而來,讓人感到非常愜意。接著寫視覺上的感受:綠樹青草比春天的百花更美麗。初夏季節(jié),還沒到雨季,溪水水流不大,麥子長勢喜人,綠樹青草,令人欣喜,表達了作者愉悅的心情。
【篇一】經(jīng)典描寫初夏古詩詞集錦
阮郎歸·初夏
蘇軾〔宋代〕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fēng)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水沉一作水沈)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譯文
槐樹枝繁葉茂,柳樹高大,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和暖的風(fēng)微微吹起,綠色的紗窗下,香爐中升騰著沉香的裊裊輕煙;愜意的晝眠,忽而被落棋之聲驚醒。
細雨過后,輕風(fēng)把荷葉翻轉(zhuǎn)。石榴花襯著濕潤的綠葉,更是紅得像火焰。纖手撥動清池泉水,濺起的水滴落在荷葉中,就像晶瑩的珍珠,一會兒破碎一會兒又圓。
賞析
此詞表現(xiàn)初夏時節(jié)的閨閣生活。上片寫靜美,而從聽覺入手,以聲響狀環(huán)境之寂,組成一幅幽美寧靜的初夏美人圖;下片寫動美,卻從視覺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營造出一種清麗歡快的情調(diào),顯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全詞以描寫為主,采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寫人寫景細膩精致,注意景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極好的藝術(shù)效果。
這首詞寫的是初夏時節(jié)的閨閣生活,采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整首詞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片寫初夏已悄悄來到一個少女的身邊。
“綠槐高柳咽新蟬”,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葉繁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還有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一片陰涼幽靜的庭院環(huán)境?!把L(fēng)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氣候特征。熏風(fēng),就是暖和的南風(fēng)。古人對這種助長萬物的風(fēng)曾寫有《南風(fēng)歌》大加贊頌:“南風(fēng)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fēng)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睋?jù)《禮記·樂記》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為《南風(fēng)》伴奏。這里的“熏風(fēng)初入弦”,是說《南風(fēng)》之歌又要開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風(fēng)初起。由于以上所寫的景物分別訴諸于視覺(綠槐、高柳)、聽覺(咽新蟬)和觸覺(熏風(fēng)),使初夏的到來具有一種立體感,鮮明而真切。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進入室內(nèi)描寫。碧紗窗下的香爐中升騰著沉香(即水沉)的裊裊輕煙。碧紗白煙相襯,不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異香可聞,顯得幽靜閑雅。這時傳來棋子著枰的響聲,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驚醒。蘇軾有《觀棋》四言詩,其序云:“獨游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獨聞棋聲于古松流水之間,意欣然喜之?!痹娋溆性疲骸安宦勅寺?,時聞落子。”這首詞和這首詩一樣,都是以棋聲烘托環(huán)境的幽靜。而棋聲能“驚”她的晝眠,讀者可以想象,在這么靜的環(huán)境中,她大概已經(jīng)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聲便會把她驚醒。醒來不覺得余倦未消,心中沒有不快,可見首夏清和天氣之宜人。
下片寫這個少女夢醒來以后,盡情地領(lǐng)略和享受初夏時節(jié)的自然風(fēng)光。
歇拍二句,寫弄水葉面,瓊珠碎而復(fù)圓,更覺清新可愛。“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又是另一番園池夏景。小荷初長成,小而嬌嫩,一陣細雨過去,輕風(fēng)把荷葉翻轉(zhuǎn);石榴花色本鮮紅,經(jīng)雨一洗,更是紅得像火焰。這生機,這秀色,大概使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現(xiàn)了又一個生動的場面:“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边@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葉后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梢韵胍?,此時此刻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這飛珠濺玉的水花一樣,喜悅,興奮,不能自持。
在蘇軾之前,寫女性的閨情詞,總離不開相思、孤悶、疏慵、倦怠、種種弱質(zhì)愁情,可是蘇軾在這里寫的閨情卻不是這樣。女主人公單純、天真、無憂無慮,不害單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貪賞風(fēng)景,撥弄清泉。她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這是一種健康的女性美,與初夏的勃勃生機構(gòu)成一種和諧的情調(diào)。蘇軾的此種詞作,無疑給詞壇,尤其是給閨情詞,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描寫是這首詞的主要表現(xiàn)方法。它注重景物的描寫、環(huán)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上片由綠槐、高柳、鳴蟬、南風(fēng)等景物描寫與碧紗窗、香煙、棋聲等環(huán)境描寫,以及午夢初醒的人物描寫共同構(gòu)成一幅有聲有色的初夏閨情圖。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寫與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寫結(jié)合,構(gòu)成一幅活潑自然的庭園野趣圖,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間。同時他還注意了動態(tài)描寫,且不說“棋聲驚晝眠”、“玉盆纖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動,就是景物也呈現(xiàn)出某種動感。小荷為微雨而翻動,可以想見它的迎風(fēng)搖曳之姿。榴花本是靜物,但用了一個“燃”字,又使它仿佛動了起來。這些動態(tài)描寫對活躍氣氛,豐富畫面無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此詞景中含情,將眾多的景物以情緯之,故散而不亂,給人以整體感。作者善于抓住細微的心理感受并在無形中將客觀環(huán)境的細微變化加以對比,通過景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構(gòu)成一幅活潑自然的庭園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單純、天真和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詞中的少女形象,與一般閨情詞中疏慵倦怠、孤悶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滿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機和青春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作品中活潑健康的少女形象,與初夏時節(jié)富有生氣的景物、環(huán)境,構(gòu)成了一種和諧、清麗、靈動的情調(diào),令人流連忘返。
【篇二】經(jīng)典描寫初夏古詩詞集錦
幽居初夏
陸游〔宋代〕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譯文
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樹陰下小徑幽幽。
湖水滿溢時白鷺翩翩飛舞,湖畔草長鳴蛙處處。
新茬的竹筍早已成熟,木筆花卻剛剛開始綻放。
當(dāng)年相識不見,午時夢回茶前,誰人共話當(dāng)年?
鑒賞
這詩是陸游晚年后居山陰時所作。八句詩前六寫景,后二結(jié)情;全詩緊緊圍繞“幽居初夏”四字展開,四字中又著重寫一個“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二字總冒全篇,勾勒環(huán)境,筆力開張,一起便在山關(guān)水色中透著一個“幽”字。次句寫到居室周圍,筆意微闔。鄉(xiāng)間小路橫斜,周圍綠蔭環(huán)繞,有屋于此,確不失為幽居;槐樹成蔭,又確乎是“繞屋樹扶疏”的初夏景象。這一句暗筆點題。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展開鋪寫。水滿、草深、鷺下、蛙鳴,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觀”字,明寫所見;下句卻用“蛙鳴”暗寫所聞。明、暗、見、聞,參差變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視野開闊,是從橫的方面來寫。白鷺不時自藍天緩緩下翔,落到湖邊覓食,人的視線隨鷺飛兒從上至下,視野深遠,是從縱的方面來寫。而白鷺悠然,安詳不驚,又襯出了環(huán)境的清幽,使這幅縱橫開闊的畫面充滿了寧靜的氣氛,下一“觀”字,更顯得詩人靜觀自得,心境閑適。景之清幽,物之安詳,人之閑適,三者交融,構(gòu)成了恬靜深遠的意境。從下句看,綠草叢中,蛙鳴處處,一片熱鬧喧騰,表面上似與上句清幽景色相對立,其實是以有聲襯無聲,還是渲染幽靜的側(cè)筆。而且,這蛙鳴聲中,透出一派生機,又暗暗過渡到頸聯(lián)“籜龍”、“木筆”,著意表現(xiàn),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細針密線,又不露痕跡?!盎X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籜龍”已經(jīng)過去“頭番筍”,則林中定然留有許多還沒有完全張開的嫩竹;“木筆”才開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詩人展示給讀者的是靜止的竹和花,喚起讀者想象的卻是時時在生長變化的之中的動態(tài)的景物。
從章法看,這前六句純?nèi)粚懢埃修D(zhuǎn)開闔,井然有序。頷聯(lián)“水滿”“草深”是水濱景色,承前寫“湖”;頸聯(lián)“頭番筍”、“第一花”,則是山地風(fēng)光,承前寫“山”。首句概言“湖山勝處”,兩聯(lián)分承敷衍,章法十分嚴(yán)謹(jǐn)。但頷聯(lián)寫湖,是遠處寬處景色;頸聯(lián)寫庭院周圍,是近處緊處的風(fēng)光。劉熙載《藝概·詩概》說:“律詩中二聯(lián)必分寬緊遠近”,這就在嚴(yán)謹(jǐn)中又有變化。
詩的前六句極寫幽靜的景色之美,顯示詩人怡然自得之樂,讀詩至此,真令人以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終老是鄉(xiāng)了。但結(jié)聯(lián)陡然一轉(zhuǎn),長嘆聲中,大書一個“老”字,頓興“萬物得時,吾生行休”之嘆,古井中漾起微瀾,結(jié)出詩情蕩漾。原來,盡管萬物欣然,此翁卻心情衰減,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則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舊交竟零落殆盡,無人共品茗談心,享湖山之樂,于是,一種寂寞之感,襲上心頭。四顧惘然,無人可訴說。志士空老,報國無成,言念至此,只能悵悵。所以說這首詩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陸游這組詩一共四首七律,這里選的是第一首。四首詩都著意寫幽居初夏景色,充滿了恬靜的氣氛,但心情都顯得不平靜。第二首有句云“閑思舊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見舊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暫時忘卻。第三首頸聯(lián)說:“只言末俗人情惡,未廢先生日晏眠”,說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末俗人情”之險惡不堪回。第四首結(jié)聯(lián)說:“移得太行終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則是嗟嘆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實是自慨平生。陸游晚年村居詩作,周必大評為“疏淡”,劉熙載稱為“淺中有深,平中有奇”。這類詩的淵源所自,歷來論者無不指為“學(xué)陶”、“學(xué)白”。從他大量的寫農(nóng)村風(fēng)光的詩來看,特別是從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淵明的恬靜,白居易的明淺,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總是熱的,詩情總是不平靜的。即使所寫景物十分幽靜,總不免一語當(dāng)起微瀾,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觸著”。梁清遠《雕丘雜錄》說:“陸放翁詩,山居景況,一一寫盡,可為村史。但時有抑郁不平之氣?!边@是陸游一生憂國憂民,熱愛生活,積極用世,堅韌執(zhí)著的個性的閃現(xiàn),也正是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篇三】經(jīng)典描寫初夏古詩詞集錦
初夏
朱淑真〔宋代〕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譯文
竹子在微風(fēng)中將清雅的影子籠罩在幽靜的窗戶上,成雙成對的鳥兒正在夕陽下盡情地喧噪鳴叫。
在這海棠花凋謝、柳絮飛盡的初夏,只覺炎熱的天氣使人感到乏困,白晝也開始變得漫長。
簡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時也借景抒發(fā)了人郁郁寡歡的心情。前兩句有靜有動,表態(tài)中的“清影”和“幽窗”動態(tài)中的“竹搖”和“鳥噪”,真是繪聲繪色。后兩句將前句中的煩躁情緒進一步深化,初夏時分海棠花謝了,柳絮也飛盡了,白天越來越長了,實在給人一種“困人”的感覺。全詩寄情緒于景物,淡淡幾筆,卻極具感染力。
【篇四】經(jīng)典描寫初夏古詩詞集錦
初夏即事
王安石〔宋代〕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度兩陂一作:度西陂)
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譯文
石橋和茅草屋繞在曲岸旁,流水濺濺流入西邊的池塘。
晴天暖風(fēng)微拂,麥子的氣息迎面撲來。綠樹青草遠勝春天百花爛漫的時節(jié)。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初夏景色的詩。前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寫了岸邊的景色:曲折的岸邊有石橋、茅屋,溪水潺潺;后兩句先從嗅覺上寫,暖風(fēng)陣陣、麥子的氣息撲鼻而來,讓人感到非常愜意。接著寫視覺上的感受:綠樹青草比春天的百花更美麗。初夏季節(jié),還沒到雨季,溪水水流不大,麥子長勢喜人,綠樹青草,令人欣喜,表達了作者愉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