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個讓人滿懷向往和希望的季節(jié)。萬物復(fù)蘇,鶯歌燕舞,一草一木一花一鳥,皆可入詩成詞。感受到不一樣的生機與活力,景色也是格外的吸引人。下面是分享的描寫春天的宋詞賞析【五首】。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描寫春天的宋詞賞析
清平樂·春曉
詞牌名:清平樂|朝代:宋朝|作者: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官錦污,昨夜南園風(fēng)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fēng)自在楊花。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傷春題材的抒情小令。上片寫暮春殘景,下片以春風(fēng)吹綻梨花自喻品格高潔。
起首兩句“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運筆奇巧。平常景物,鶯兒啼鳴,經(jīng)擬人手法點化為對執(zhí)意歸去之春光的殷情挽留,形象生動?!百M盡”兩字足見挽留之情篤意誠。其后,晏幾道寫出“留人不住”一句(《清平樂·留人不住》),兩者不無關(guān)系。“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fēng)雨”為倒裝句式,意為一夜風(fēng)雨把枝頭殘花吹落遍地,春已離去。“宮錦污”形容落英繽紛,一片狼藉,不忍入目。詞人倒裝這兩句,意在突出落花春去、令人痛惜的情感,對摧花之原因已無暇多顧了,故有人評其“倒裝見筆力”(《譚評詞辨》),非常精當(dāng)。
過片,留春、惜春之情愈發(fā)難收?!靶z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二句緊承上片,將感情推向高潮。小憐原為北朝馮淑妃之名,這里泛指歌女。深夜,不知何處歌女彈奏琵琶,弦聲如訴,引得詞人一宵無眠,魂思悠悠,追隨春光,遠游天涯海角。從留春、惜春,再到追春,一條情感發(fā)展的脈絡(luò)已經(jīng)形成,但從詞意看,似未跳出一般傷春小令的窠臼,表現(xiàn)手法也未見絕妙。然而結(jié)尾兩句,意象一變,傷情盡掃,不由得使人耳目一新,詞的底蘊道出:春風(fēng)雖已離去,但吹綻了滿枝嫩白、清逸的梨花,而對豪華、富貴、權(quán)勢的府邸卻不曾逗留片刻;那些美好的事物,來時清白,去時高潔,令人神往;人生在世,就應(yīng)該這樣始終保持高潔的品格,而不去趨炎附勢、青云直上。“春風(fēng)自在梨花”一句,也有作“春風(fēng)自在楊花”,但無論“梨花”,還是“楊花”,都是作者一種自喻。王安國仕途坎坷,政見與哥哥王安石屢屢相左,后遭誣陷,罷廢歸田,借詞一吐情愫,自我慰藉,可以理解。命運不幸的士人往往會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這首超拔脫俗、傷情不傷神的小令,便又是一例。
【篇二】描寫春天的宋詞賞析
武陵春·春晚
詞牌名:武陵春|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
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賞析/鑒賞
這首詞簡煉含蓄,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一句已達至境:既點出此前風(fēng)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xiàn)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
這首詞由表及里,從外到內(nèi),步步深入,層層開掘,上半闋側(cè)重于外形,下半闋多偏重于內(nèi)心?!叭胀砭胧犷^”、“欲語淚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tài)。這里所寫的“日晚倦梳頭”,是另外一種心境。
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jīng)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懶于梳理?!坝Z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這里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后讓淚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詞的下半闋著重挖掘內(nèi)心感情。她首先連用了“聞?wù)f”、“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zhuǎn)折的契機,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聞?wù)f雙溪春正好”陡然一揚,詞人剛剛還流淚,可是一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織,她這個平日喜愛游覽的人遂起出游之興,“也擬泛輕舟”了?!按荷泻谩?、“泛輕舟”措詞輕松,節(jié)奏明快,恰好處她表現(xiàn)了詞人一剎那間的喜悅心情。而“泛輕舟”之前著“也擬”二字,更顯得婉曲低回,說明詞人出游之興是一時所起,并不十分強烈?!拜p舟”一詞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則是鋪足之后來一個猛烈的跌宕,使感情顯得無比深沉。這里,上半闋所說的“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這首詞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詩歌中用比喻,是常見的現(xiàn)象;然而要用得新穎,卻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將精神化為物質(zhì),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饒有新意,各具特色。這首詞里,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蓖瑯邮怯每鋸埖谋扔餍稳荨俺睢保澡T新辭,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著痕跡。我們說它自然妥帖,是因為它承上句“輕舟”而來,而“輕舟”又是承“雙溪”而來,寓情于景,渾然天成,構(gòu)成了完整的意境。
【篇三】描寫春天的宋詞賞析
望江南·春未老
詞牌名:望江南|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春未老,風(fēng)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賞析/鑒賞
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jié)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風(fēng)中的姿態(tài)——“風(fēng)細柳斜斜”,點明當(dāng)時的季節(jié)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試上”二句,直說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shè)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后,以“煙雨暗千家”作結(jié),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于是,滿城風(fēng)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guān)系緊密?!昂澈螅菩褏s咨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jì)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后,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后”,一是說,寒食過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后,正是清明節(jié),應(yīng)當(dāng)返鄉(xiāng)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蕩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靶輰嗜怂脊蕠?,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xiāng)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diào)適?!霸娋瞥媚耆A”,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澳耆A”,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yīng)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即進入了“超然”的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xiàn)。
這首詞情由景發(fā),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jié),細膩、生動的表現(xiàn)了作者細微而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表達了游子熾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將寫異鄉(xiāng)之景與抒思鄉(xiāng)之情結(jié)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shù)功力之深。
【篇四】描寫春天的宋詞賞析
蝶戀花·送春
詞牌名:蝶戀花|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fēng)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作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賞析/鑒賞
惜春傷春,留春送春,詞中常調(diào)。這首“送春”詞卻別具一份女詞人的巧思妙想與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為情思,純從“樓外垂楊”著筆。從風(fēng)飄柳絮的景象看,詞中所寫,當(dāng)是暮春煙柳,而非細葉新裁的仲春嫩柳,這樣方與送春之旨吻合。楊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別的風(fēng)習(xí)使人們從柳條想到送別,原很自然;但從“垂楊千萬縷”想到它“欲系青春”,卻是女詞人的獨特感受。從“送”到“系”,雖只在一轉(zhuǎn)換之間,卻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飛躍,進一步寫出了柳的繾綣多情。那千萬縷隨風(fēng)蕩漾的柳絲,像是千萬縷柔曼的情思,力圖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還去”,春畢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過嘆息傷感而已,詞人卻從隨風(fēng)飄蕩的柳絮生出“隨春且看歸何處”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詩詞中或狀撩亂春愁,或狀漂蕩無依,即使聯(lián)想到“送”,也只有“飛絮送春歸”(蔡伸《朝中措》)一類想象。朱淑真卻以女詞人特有的靈心慧性和纏綿執(zhí)著,將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隨著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歸于何處。由“系”到“隨”,進一步寫出了柳對春天的無限依戀和無盡追蹤。
下片從“春歸”生出,轉(zhuǎn)從送春的詞人方面著筆?!熬G滿山川”正是暮春之景。這一望碧綠之中正含有落花飛絮狼藉的傷感記憶,更何況耳畔又時時傳來象征著春歸的杜鵑鳥凄傷的嗚叫聲。目接耳聞,無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無情人,恐怕也要為之愁苦不已?!氨阕鳌本湎葟姆疵婕僭O(shè),“莫也”句則故用搖曳不定之語從正面渲染愁苦,愈覺情懷酸楚。寫到這里,方才引出這位滿懷愁情的女主人公?!跋荡骸辈蛔?,“隨春”難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边@兩句似從歐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化出,但獨具神韻。在詞人感覺中,這即將離去的春天,像是懷著無限別離的惆悵與感傷,悄然無語,與傷春的詞人默然相對。時近黃昏,又下起了瀟瀟細雨。這“瀟瀟雨”,像是春天告別的細語,又像是春天歸去的嘆息。而女主公情懷的黯淡、孤寂也從中隱隱傳出。妙在“不語”與“瀟瀟雨”之間存在著一種似有若無的對應(yīng)與聯(lián)系,使讀者感到這悄然飄灑的“雨”仿佛是一種不語之“語”。這一境界空晨。極富象外之致的結(jié)語使詞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遠的情致。
全詞通過描寫外縷垂楊、飛絮繾綣、杜鵑哀鳴、春雨瀟瀟,構(gòu)成一副凄婉纏綿的畫面,一個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現(xiàn)在這幅畫面中,詞句清麗,意境深遠。
【篇五】描寫春天的宋詞賞析
蝶戀花·幾許傷春春復(fù)暮
詞牌名:蝶戀花|朝代:宋朝|作者:賀鑄
幾許傷春春復(fù)暮,楊柳清陰,偏礙游絲度。天際小山桃葉步,白蘋花滿湔裙處。
竟日微吟長短句,簾影燈昏,心寄胡琴語。數(shù)點雨聲風(fēng)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作。上片寫暮春之景。傷春偏逢春暮,濃密的柳蔭,已阻礙了游絲的飛度,游絲這里喻指相思心緒。桃花渡口、開滿白蕷花的水邊,那正是兩人分手的地方。下片抒寫相思之情。終日枯坐,難覓佳句,繚亂胡琴,夾雜風(fēng)雨,長夜不成眠,惟有淡月相伴。
開篇詞人即點明時令及自己的心情,為全詞奠定了憂傷的感情基調(diào)。暮春時節(jié)是多愁之人最難度過的時段之一,正是“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傷心人對傷心景,難免更增幾分煩惱。于是見楊柳柔條上纏繞著的幾縷游絲,也會生出幾許嗔怪,全忘了柳陰清涼的好處?!捌弊职言~人如游絲般浮動的煩惱意緒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傳神之筆。
“天際”二句,抒發(fā)了詞人對戀人的思念。這兩句寫天邊的小山觸發(fā)了詞人的情思,同想起與戀人間發(fā)生的故事。滿懷著王獻之對待愛妾桃葉般的深情,望著眼前鋪滿水面的白藏花,他的腦海中呈現(xiàn)出昔時上巳之日戀人水邊湔裙的美好情景。那時的大好春光和愉悅的心情是植根于詞人心中的珍貴回憶,其情其景與下閿詞人感傷春暮的情緒形成了鮮明對比。
上片眼前之景與舊日之事的巧妙融合,把詞人多情善感的心緒及對戀人無處不在的思念細膩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疤胰~步”典故的運用尤佳,今古相融、虛實相生中,巧妙而又含蓄。
下片“競?cè)铡比洌~人把春日的感傷、相思的煎熬都寄托在了憂傷的小詞和凄苦的胡琴聲中?!案?cè)瘴⒁鳌钡莱隽顺钋榈挠七h綿長。而當(dāng)夜幕降臨,伴著昏暗的孤燈和偶隨風(fēng)動的簾影,詞人的心事逐漸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嗚咽與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無言的訴說。至此,全詞的感情達到高潮,最為動人。末二句感情色彩由濃變淡。當(dāng)清風(fēng)送走凄雨,流云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隨著景物的變化呈現(xiàn)出月華般的朦朧與蒼茫。結(jié)尾二句,語雖淡而饒富情味,讓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此詞寫景、敘事,把由日及夜所見之景、所做之事,與舊日之事和傷春之情、相思之苦相結(jié)合,跳躍的詩思中蘊涵著清新平淡的韻味和真摯深刻的情感,表達含蓄且見波瀾,其寄情之景語尤其值得品讀。
賀鑄詞多濃艷之語,多慷慨之詞,而這首小詞頗顯清新淡雅,這正說明作者風(fēng)格的多樣性。
【篇一】描寫春天的宋詞賞析
清平樂·春曉
詞牌名:清平樂|朝代:宋朝|作者: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官錦污,昨夜南園風(fēng)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fēng)自在楊花。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傷春題材的抒情小令。上片寫暮春殘景,下片以春風(fēng)吹綻梨花自喻品格高潔。
起首兩句“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運筆奇巧。平常景物,鶯兒啼鳴,經(jīng)擬人手法點化為對執(zhí)意歸去之春光的殷情挽留,形象生動?!百M盡”兩字足見挽留之情篤意誠。其后,晏幾道寫出“留人不住”一句(《清平樂·留人不住》),兩者不無關(guān)系。“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fēng)雨”為倒裝句式,意為一夜風(fēng)雨把枝頭殘花吹落遍地,春已離去。“宮錦污”形容落英繽紛,一片狼藉,不忍入目。詞人倒裝這兩句,意在突出落花春去、令人痛惜的情感,對摧花之原因已無暇多顧了,故有人評其“倒裝見筆力”(《譚評詞辨》),非常精當(dāng)。
過片,留春、惜春之情愈發(fā)難收?!靶z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二句緊承上片,將感情推向高潮。小憐原為北朝馮淑妃之名,這里泛指歌女。深夜,不知何處歌女彈奏琵琶,弦聲如訴,引得詞人一宵無眠,魂思悠悠,追隨春光,遠游天涯海角。從留春、惜春,再到追春,一條情感發(fā)展的脈絡(luò)已經(jīng)形成,但從詞意看,似未跳出一般傷春小令的窠臼,表現(xiàn)手法也未見絕妙。然而結(jié)尾兩句,意象一變,傷情盡掃,不由得使人耳目一新,詞的底蘊道出:春風(fēng)雖已離去,但吹綻了滿枝嫩白、清逸的梨花,而對豪華、富貴、權(quán)勢的府邸卻不曾逗留片刻;那些美好的事物,來時清白,去時高潔,令人神往;人生在世,就應(yīng)該這樣始終保持高潔的品格,而不去趨炎附勢、青云直上。“春風(fēng)自在梨花”一句,也有作“春風(fēng)自在楊花”,但無論“梨花”,還是“楊花”,都是作者一種自喻。王安國仕途坎坷,政見與哥哥王安石屢屢相左,后遭誣陷,罷廢歸田,借詞一吐情愫,自我慰藉,可以理解。命運不幸的士人往往會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這首超拔脫俗、傷情不傷神的小令,便又是一例。
【篇二】描寫春天的宋詞賞析
武陵春·春晚
詞牌名:武陵春|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
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賞析/鑒賞
這首詞簡煉含蓄,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一句已達至境:既點出此前風(fēng)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xiàn)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
這首詞由表及里,從外到內(nèi),步步深入,層層開掘,上半闋側(cè)重于外形,下半闋多偏重于內(nèi)心?!叭胀砭胧犷^”、“欲語淚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tài)。這里所寫的“日晚倦梳頭”,是另外一種心境。
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jīng)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懶于梳理?!坝Z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這里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后讓淚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詞的下半闋著重挖掘內(nèi)心感情。她首先連用了“聞?wù)f”、“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zhuǎn)折的契機,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聞?wù)f雙溪春正好”陡然一揚,詞人剛剛還流淚,可是一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織,她這個平日喜愛游覽的人遂起出游之興,“也擬泛輕舟”了?!按荷泻谩?、“泛輕舟”措詞輕松,節(jié)奏明快,恰好處她表現(xiàn)了詞人一剎那間的喜悅心情。而“泛輕舟”之前著“也擬”二字,更顯得婉曲低回,說明詞人出游之興是一時所起,并不十分強烈?!拜p舟”一詞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則是鋪足之后來一個猛烈的跌宕,使感情顯得無比深沉。這里,上半闋所說的“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這首詞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詩歌中用比喻,是常見的現(xiàn)象;然而要用得新穎,卻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將精神化為物質(zhì),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饒有新意,各具特色。這首詞里,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蓖瑯邮怯每鋸埖谋扔餍稳荨俺睢保澡T新辭,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著痕跡。我們說它自然妥帖,是因為它承上句“輕舟”而來,而“輕舟”又是承“雙溪”而來,寓情于景,渾然天成,構(gòu)成了完整的意境。
【篇三】描寫春天的宋詞賞析
望江南·春未老
詞牌名:望江南|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春未老,風(fēng)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賞析/鑒賞
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jié)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風(fēng)中的姿態(tài)——“風(fēng)細柳斜斜”,點明當(dāng)時的季節(jié)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試上”二句,直說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shè)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后,以“煙雨暗千家”作結(jié),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于是,滿城風(fēng)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guān)系緊密?!昂澈螅菩褏s咨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jì)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后,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后”,一是說,寒食過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后,正是清明節(jié),應(yīng)當(dāng)返鄉(xiāng)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蕩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靶輰嗜怂脊蕠?,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xiāng)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diào)適?!霸娋瞥媚耆A”,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澳耆A”,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yīng)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即進入了“超然”的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xiàn)。
這首詞情由景發(fā),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jié),細膩、生動的表現(xiàn)了作者細微而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表達了游子熾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將寫異鄉(xiāng)之景與抒思鄉(xiāng)之情結(jié)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shù)功力之深。
【篇四】描寫春天的宋詞賞析
蝶戀花·送春
詞牌名:蝶戀花|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fēng)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作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賞析/鑒賞
惜春傷春,留春送春,詞中常調(diào)。這首“送春”詞卻別具一份女詞人的巧思妙想與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為情思,純從“樓外垂楊”著筆。從風(fēng)飄柳絮的景象看,詞中所寫,當(dāng)是暮春煙柳,而非細葉新裁的仲春嫩柳,這樣方與送春之旨吻合。楊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別的風(fēng)習(xí)使人們從柳條想到送別,原很自然;但從“垂楊千萬縷”想到它“欲系青春”,卻是女詞人的獨特感受。從“送”到“系”,雖只在一轉(zhuǎn)換之間,卻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飛躍,進一步寫出了柳的繾綣多情。那千萬縷隨風(fēng)蕩漾的柳絲,像是千萬縷柔曼的情思,力圖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還去”,春畢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過嘆息傷感而已,詞人卻從隨風(fēng)飄蕩的柳絮生出“隨春且看歸何處”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詩詞中或狀撩亂春愁,或狀漂蕩無依,即使聯(lián)想到“送”,也只有“飛絮送春歸”(蔡伸《朝中措》)一類想象。朱淑真卻以女詞人特有的靈心慧性和纏綿執(zhí)著,將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隨著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歸于何處。由“系”到“隨”,進一步寫出了柳對春天的無限依戀和無盡追蹤。
下片從“春歸”生出,轉(zhuǎn)從送春的詞人方面著筆?!熬G滿山川”正是暮春之景。這一望碧綠之中正含有落花飛絮狼藉的傷感記憶,更何況耳畔又時時傳來象征著春歸的杜鵑鳥凄傷的嗚叫聲。目接耳聞,無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無情人,恐怕也要為之愁苦不已?!氨阕鳌本湎葟姆疵婕僭O(shè),“莫也”句則故用搖曳不定之語從正面渲染愁苦,愈覺情懷酸楚。寫到這里,方才引出這位滿懷愁情的女主人公?!跋荡骸辈蛔?,“隨春”難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边@兩句似從歐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化出,但獨具神韻。在詞人感覺中,這即將離去的春天,像是懷著無限別離的惆悵與感傷,悄然無語,與傷春的詞人默然相對。時近黃昏,又下起了瀟瀟細雨。這“瀟瀟雨”,像是春天告別的細語,又像是春天歸去的嘆息。而女主公情懷的黯淡、孤寂也從中隱隱傳出。妙在“不語”與“瀟瀟雨”之間存在著一種似有若無的對應(yīng)與聯(lián)系,使讀者感到這悄然飄灑的“雨”仿佛是一種不語之“語”。這一境界空晨。極富象外之致的結(jié)語使詞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遠的情致。
全詞通過描寫外縷垂楊、飛絮繾綣、杜鵑哀鳴、春雨瀟瀟,構(gòu)成一副凄婉纏綿的畫面,一個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現(xiàn)在這幅畫面中,詞句清麗,意境深遠。
【篇五】描寫春天的宋詞賞析
蝶戀花·幾許傷春春復(fù)暮
詞牌名:蝶戀花|朝代:宋朝|作者:賀鑄
幾許傷春春復(fù)暮,楊柳清陰,偏礙游絲度。天際小山桃葉步,白蘋花滿湔裙處。
竟日微吟長短句,簾影燈昏,心寄胡琴語。數(shù)點雨聲風(fēng)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作。上片寫暮春之景。傷春偏逢春暮,濃密的柳蔭,已阻礙了游絲的飛度,游絲這里喻指相思心緒。桃花渡口、開滿白蕷花的水邊,那正是兩人分手的地方。下片抒寫相思之情。終日枯坐,難覓佳句,繚亂胡琴,夾雜風(fēng)雨,長夜不成眠,惟有淡月相伴。
開篇詞人即點明時令及自己的心情,為全詞奠定了憂傷的感情基調(diào)。暮春時節(jié)是多愁之人最難度過的時段之一,正是“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傷心人對傷心景,難免更增幾分煩惱。于是見楊柳柔條上纏繞著的幾縷游絲,也會生出幾許嗔怪,全忘了柳陰清涼的好處?!捌弊职言~人如游絲般浮動的煩惱意緒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傳神之筆。
“天際”二句,抒發(fā)了詞人對戀人的思念。這兩句寫天邊的小山觸發(fā)了詞人的情思,同想起與戀人間發(fā)生的故事。滿懷著王獻之對待愛妾桃葉般的深情,望著眼前鋪滿水面的白藏花,他的腦海中呈現(xiàn)出昔時上巳之日戀人水邊湔裙的美好情景。那時的大好春光和愉悅的心情是植根于詞人心中的珍貴回憶,其情其景與下閿詞人感傷春暮的情緒形成了鮮明對比。
上片眼前之景與舊日之事的巧妙融合,把詞人多情善感的心緒及對戀人無處不在的思念細膩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疤胰~步”典故的運用尤佳,今古相融、虛實相生中,巧妙而又含蓄。
下片“競?cè)铡比洌~人把春日的感傷、相思的煎熬都寄托在了憂傷的小詞和凄苦的胡琴聲中?!案?cè)瘴⒁鳌钡莱隽顺钋榈挠七h綿長。而當(dāng)夜幕降臨,伴著昏暗的孤燈和偶隨風(fēng)動的簾影,詞人的心事逐漸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嗚咽與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無言的訴說。至此,全詞的感情達到高潮,最為動人。末二句感情色彩由濃變淡。當(dāng)清風(fēng)送走凄雨,流云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隨著景物的變化呈現(xiàn)出月華般的朦朧與蒼茫。結(jié)尾二句,語雖淡而饒富情味,讓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此詞寫景、敘事,把由日及夜所見之景、所做之事,與舊日之事和傷春之情、相思之苦相結(jié)合,跳躍的詩思中蘊涵著清新平淡的韻味和真摯深刻的情感,表達含蓄且見波瀾,其寄情之景語尤其值得品讀。
賀鑄詞多濃艷之語,多慷慨之詞,而這首小詞頗顯清新淡雅,這正說明作者風(fēng)格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