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使人成長,讀書可以豐富精神,充實生活。讀書的美妙無法用言語完美的詮釋。如果,有閑暇時間,請放下手機、游戲,多讀一些好書吧!整理了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后感400字五篇,快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篇一】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后感400字
今天第一節(jié)是語文課,老師講了《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我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失去愛子后悲痛的表情。
課文主要講了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后,毛主席知道后極度悲痛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中國的抉擇,表現(xiàn)了毛澤東常人情懷和偉人胸懷。
文中,毛主席知道愛子永遠(yuǎn)不能活著回到自己身邊后悲痛的心情,但毛主席很想見兒子的遺體。毛主席作為父親,想見兒子遺體是人之常情,很正常的事;但作為主席,想到我們多少英雄兒女戰(zhàn)死沙場,他們的父母也很想見自己的孩子,但卻運不回來孩子的遺體,難道自己作為主席,就要例外嗎?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后,毛主席決定把岸英埋葬在朝鮮。作為岸英的父親,主席毅然決定把岸英葬在朝鮮,這是一代偉人多么寬廣豁達(dá)的胸懷??!
“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當(dāng)我讀到這句話時,心里一沉,我知道,毛主席是一位平凡的父親,也是一位偉大的領(lǐng)袖!毛主席批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边@句話,說明毛主席雖然想見兒子的遺體,但終決定把岸英葬在朝鮮,心里還是很難受的。主席畢竟是主席,不能自己的兒子葬在中國,老百姓的兒子卻要葬在朝鮮,有失公正,所以強忍悲痛,把兒子葬在了朝鮮。
我們要學(xué)習(xí)毛主席這種無私的精神。領(lǐng)袖的博大的胸襟,一代偉人寬廣豁達(dá)的胸懷,我永世難忘。
【篇二】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后感400字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是我們學(xué)的一篇課文,我剛讀的時候感到這好像不是一篇課文,而是一片“詩文”,我想你們讀的時候也會有同感吧!因為這題目明明就是詩句嘛!可是真正讀了全文才讓我恍然大悟,讓我知道了全文的中心扣住了這句詩,所以,題目才會這樣寫。想必大家都迫不及待想馬上一目了然這篇課文吧!下面就讓我?guī)Т蠹易哌M(jìn)文中,細(xì)細(xì)的品味它!
在毛澤東五十七歲時,已經(jīng)有了十個女兒,其中六個已經(jīng)在戰(zhàn)場上犧牲,毛澤東接到長子去世的電報很難過,可是別的同事的孩子也在戰(zhàn)場上犧牲過,但他們只是簡簡單單地為自己的兒子辦了葬禮,毛澤東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和別人不同,就把兒子葬在了朝鮮,毛澤東心里有說不出的難過,但也不能在別人面前掉眼淚,自己到了晚上時,擺上了他和兒子的照片,并回憶起兒子和他一起的事,不僅掉下了眼淚。早上時,毛主席的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發(fā)現(xiàn)電子稿已經(jīng)濕了,下面還寫著一個醒目的大字,這讓我們想到毛主席喪失長子,是多么的難過??!
如果現(xiàn)實中的我們,也嘗試到這樣的滋味,他會和毛主席一樣,也有的可能活不下去了,太難過了,但有些人仍向毛主席那樣,堅信人總有死的一天,勇敢的活下去。
我想毛澤東主席一定很想再見兒子一眼吧,可是去也見不到了,他心里有說不出的痛苦,可他仍然堅持的活下去。
【篇三】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后感400字
前幾天,我們學(xué)習(xí)了《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我感受頗深。傷心之余,我更敬佩毛主席那寬廣的胸懷。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在朝鮮戰(zhàn)場上,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為了取回作戰(zhàn)圖,被敵人的汽油彈擊中光榮犧牲。噩耗傳來,主席悲痛欲絕。毛主席本來可以把愛子的遺體運回國,可是考慮到朝鮮金日成首相的請求,他毅然決然地在電報上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批示。
當(dāng)讀到毛主席因為失去愛子“整整一天沒說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時,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深深地感受到了主席作為常人對自己兒子的愛。
當(dāng)讀到“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這段話時,我能讀出毛主席不愿意相信兒子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為父子不能再相見了而傷心痛苦。
主席有常人的愛子情感,更有偉人的寬廣胸懷。兒子死了,他當(dāng)然很悲痛,但作為一位國家領(lǐng)袖,他必須從大局考慮,做出了將兒子葬于朝鮮的艱難決定。
毛主席不搞特殊的例子也有很多,如:毛主席很愛他的小女兒,可沒有因此放松對女兒的嚴(yán)格要求。小女兒上大學(xué)時也跟平常的學(xué)生一樣上下學(xué)擠公共汽車,從不坐小轎車。
我很敬佩毛主席的這種精神。我要像他一樣,做一個胸懷寬廣的人!
【篇四】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后感400字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文章讓我沉思良久,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我埋頭細(xì)讀了起來。我剛看見中南海三字,立馬愣住了。中南海與忠骨有何關(guān)系?
隨著時間的推移,逐字逐句的研究,這篇文章在我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原來是毛岸英在朝鮮戰(zhàn)場光榮犧牲了。讓我感觸深的是毛澤東聽到這一噩耗后,雖然悲痛,但仍舊安慰自己,他是多么愿意見到毛岸英的遺體,但是他卻沒有搞特殊,而是遵循朝鮮人民的意愿把毛岸英留在了朝鮮,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怎可能在幾天之內(nèi)彌補痛失愛子的傷痛呢?假如我是毛澤東,我也許會當(dāng)機立斷地讓毛岸英回到祖國之懷抱,絕不會客死他鄉(xiāng),就算活人見不著,也要見死人,正可謂活要見人,死要見尸。而且,我會在幾天之內(nèi)堅強起來嗎?我也許因此一蹶不振,什么也無心干下去了。但毛澤東這樣做了嗎?沒有。他讓毛岸英的遺體留在了國外,從此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毛主席是一位偉大的領(lǐng)袖,也是一位慈祥的父親,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日子里,毛主席將兒子交給了祖國,是多么偉大!
【篇五】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后感400字
當(dāng)?shù)谝幻嫖逍羌t旗冉冉升起,那被血染紅的旗幟。在1949年10月1日終于飄起,至今已看到那鮮艷的旗幟,我心中就會熱血澎湃,似乎又穿越時空,看到偉大領(lǐng)袖毛澤東這血汗一生。他肩負(fù)著多么大的責(zé)任啊,一生要承擔(dān)多少。
還記得抗美援朝時期,毛澤東不怕分離之痛,讓自己的長子參與了戰(zhàn)爭可是他犧牲了。
這對毛主席來說是多大的打擊啊,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會痛。他也會為自己兒子擔(dān)心害怕,和兒子聚少離多,國家大事纏身日理萬機的忙碌,兒子卻一去不復(fù)返。
失去兒子毛主席多么傷心,當(dāng)他聽到噩耗時,多么盼望兒子到自己的身邊。自己心愛的長子離他而去,心如刀絞般心痛,像風(fēng)浪中行駛的小船遲遲無法平靜。
主席對兒子無限眷戀,兒子生前無法相見,死后他想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很難,他的心頭肉懷中寶就真的不能相見了?
一番思想斗爭之后,主席毅然決定將自己心愛的長子葬在朝鮮,這個決定又讓主席多么難受,而在臨死的無法相見,但主席卻站在別人父母的角度上去想。朝鮮戰(zhàn)場上的優(yōu)秀兒女犧牲他們的父母不悲痛嗎?我不能因為自己的私心與圓了自己的愿望。
這位偉大父親的抉擇,足以看出一位領(lǐng)袖的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