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是粘粘的思念,棕葉是清涼的裝束,龍舟是吉祥的快遞,香囊是快樂的包裹。在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就給大家分享下描寫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的現(xiàn)代詩,歡迎閱讀!
【篇一】描寫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的現(xiàn)代詩
粽葉清香
糯米淡香
紅棗甜香
粽茶沁香
艾條幽香
香包濃香
每個端午
我們都享著您給的香!
我的親娘
今又端午
我學(xué)著您的樣子
包了香香的粽子
您卻一口也不能咽下
甚至連一口粽茶都不敢喝下
女兒該是怎樣的聲淚俱下!
我的親娘
女兒記得六歲時的那個端午
您被打了傷得很重
躺在床上無聲地淚流
不懂事的女兒
見了人家的粽子
趴在您身上
嚎哭著要粽子
您一把糯米和一把淚水
為我們包了香的粽子!
我的親娘
女兒記得許多個端午
您插秧回來
雙腿腫脹的連坐下都很困難
卻依然在我們熟睡的晚上
為我們包了香的粽子!
我的親娘
女兒還記得
在我學(xué)了點知識后的那個端午
我取笑您
不知屈原不明汩羅
沒想到那以后的每個端午
您都神情凝重包著粽子
再不許我們吃粽子時
說笑打鬧!
我的親娘
女兒記著您陪我走過的每個端午
【篇二】描寫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的現(xiàn)代詩
門前菖艾插在兩旁,
滿街粽子徐徐飄香,
龍舟競渡的鼓點正在敲打,
今天又是一個端陽。
艾葉透出的氣味,
叩開千家萬戶的門窗。
橫掃著人們心中的塵埃,
展現(xiàn)了一張追的思情網(wǎng)。
粽子那鼓鼓的胸腔,
象沉甸甸的哀思滿倉。
人們聞到的不是糯米香氣,
而是民族靈魂的張揚。
看江上龍舟競發(fā),
操櫓者個個瘋狂。
爭先恐后地比拼速度,
為的是搶拈一柱祭香。
滔滔東去的江水,
貯一曲永遠(yuǎn)的憂傷。
千年風(fēng)雨洗不去,
愛國氣節(jié)的顯彰。
三閭大夫今何在,
誰曾拷問過楚懷王。
屈子傲骨鑄“禮魂”,
靈魂煮沸汨羅江。
不必看“天問”的注腳,
仰古之情早已“涉江”。
【篇三】描寫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的現(xiàn)代詩
今又端午
菖蒲與艾草在門戶上發(fā)著馨香
一個峨冠博帶的詩人
佩著長劍,通過千年后的奈何橋
挨家挨戶收集頂禮與膜拜
粽子綻香,雄黃酒飄香
醉醺醺的詩人想起了自己的劫數(shù)
萬萬沒想到當(dāng)年的懷石一跳
就跳出了一個端午
跳出了一個萬民朝拜的節(jié)日
楚懷王何在,頃襄王何在,鄭袖們何在
而我一個徘徊郁悶的詩人
卻與龍舟同在,香囊同在
與歲月同在,與日月星辰同在
哀民生之多艱者
為民請命者,為之上下求索者
百姓懷念他。就是死了
也放在心中永遠(yuǎn)地給予祭奠
【篇一】描寫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的現(xiàn)代詩
粽葉清香
糯米淡香
紅棗甜香
粽茶沁香
艾條幽香
香包濃香
每個端午
我們都享著您給的香!
我的親娘
今又端午
我學(xué)著您的樣子
包了香香的粽子
您卻一口也不能咽下
甚至連一口粽茶都不敢喝下
女兒該是怎樣的聲淚俱下!
我的親娘
女兒記得六歲時的那個端午
您被打了傷得很重
躺在床上無聲地淚流
不懂事的女兒
見了人家的粽子
趴在您身上
嚎哭著要粽子
您一把糯米和一把淚水
為我們包了香的粽子!
我的親娘
女兒記得許多個端午
您插秧回來
雙腿腫脹的連坐下都很困難
卻依然在我們熟睡的晚上
為我們包了香的粽子!
我的親娘
女兒還記得
在我學(xué)了點知識后的那個端午
我取笑您
不知屈原不明汩羅
沒想到那以后的每個端午
您都神情凝重包著粽子
再不許我們吃粽子時
說笑打鬧!
我的親娘
女兒記著您陪我走過的每個端午
【篇二】描寫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的現(xiàn)代詩
門前菖艾插在兩旁,
滿街粽子徐徐飄香,
龍舟競渡的鼓點正在敲打,
今天又是一個端陽。
艾葉透出的氣味,
叩開千家萬戶的門窗。
橫掃著人們心中的塵埃,
展現(xiàn)了一張追的思情網(wǎng)。
粽子那鼓鼓的胸腔,
象沉甸甸的哀思滿倉。
人們聞到的不是糯米香氣,
而是民族靈魂的張揚。
看江上龍舟競發(fā),
操櫓者個個瘋狂。
爭先恐后地比拼速度,
為的是搶拈一柱祭香。
滔滔東去的江水,
貯一曲永遠(yuǎn)的憂傷。
千年風(fēng)雨洗不去,
愛國氣節(jié)的顯彰。
三閭大夫今何在,
誰曾拷問過楚懷王。
屈子傲骨鑄“禮魂”,
靈魂煮沸汨羅江。
不必看“天問”的注腳,
仰古之情早已“涉江”。
【篇三】描寫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的現(xiàn)代詩
今又端午
菖蒲與艾草在門戶上發(fā)著馨香
一個峨冠博帶的詩人
佩著長劍,通過千年后的奈何橋
挨家挨戶收集頂禮與膜拜
粽子綻香,雄黃酒飄香
醉醺醺的詩人想起了自己的劫數(shù)
萬萬沒想到當(dāng)年的懷石一跳
就跳出了一個端午
跳出了一個萬民朝拜的節(jié)日
楚懷王何在,頃襄王何在,鄭袖們何在
而我一個徘徊郁悶的詩人
卻與龍舟同在,香囊同在
與歲月同在,與日月星辰同在
哀民生之多艱者
為民請命者,為之上下求索者
百姓懷念他。就是死了
也放在心中永遠(yuǎn)地給予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