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星空,有著無限的感動;美麗的神話,傳承不變的愛情;亙古不變的星空,以銀河為證許下堅(jiān)貞的誓言。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七夕歌
宋代:張耒
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宮召集役靈鵲,直渡天河云作橋。
橋東美人天帝子,機(jī)杼年年勞玉指。
織成云霧紫綃衣,辛苦無歡容不理。
帝憐獨(dú)居無與娛,河西嫁得牽牛夫。
自從嫁后廢織纴,綠鬢云鬟朝暮梳。
貪歡不歸天帝怒,謫歸卻踏來時路。
但令一歲一相逢,七月七日河邊渡。
別多會少知奈何,卻憶從前恩愛多。
匆匆離恨說不盡,燭龍已駕隨羲和。
河邊靈官曉催發(fā),令嚴(yán)不管輕離別。
空將淚作雨滂沱,淚痕有盡愁無歇。
寄言織女若休嘆,天地?zé)o情會相見。
猶勝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廣寒殿。
賞析
這首詩是根據(jù)牛郎織女的故事而寫成的樂府歌行。南朝梁殷蕓《小說》(明馮應(yīng)京《月令廣義·七月令》引)云:“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jī)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dú)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zé)令歸河?xùn)|,但使一年一度相會?!边@則神話將牛郎織女的被罰阻隔天河,諉之于織女的嫁后貪歡,懶惰廢織,帶有封建社會歧視婦女的思想遺毒。這首詩雖取材于此,但作者卻是謳歌他們的深摯愛情,同情他們被迫分離;結(jié)尾又以“夜夜孤眠”不嫁人的嫦娥與之作比,似在暗示天地間較牛郎織女更為不幸的大有人在,足以啟發(fā)人們深思。
全詩可分四段。開頭四句為第一段,點(diǎn)明時令和鵲橋。“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西方之神“蓐收”開始行司秋令,北斗七星的斗柄已指向西方了。金風(fēng)颯颯,銀漢迢迢,星移斗轉(zhuǎn),這是多么迷人的夜空。這時“神官召集役靈鵲,直渡天河云作橋”。神宮召集喜鵲,役使它們直渡天河,云集為橋,以渡織女與牛郎相會。這四句詩通過具有時令特征的景物和神話中的鵲橋顯示七夕已到,為牛郎織女相會布置了環(huán)境,渲染了氣氛。
“橋東”以下十二句為第二段,追溯牛郎織女唯七夕一相逢的原因。寫了織女婚前、婚后和被謫歸河?xùn)|的全過程,內(nèi)容與《小說》大致相同。但文辭流美,敘述宛轉(zhuǎn),富有情韻,遠(yuǎn)非《小說》可比。特別是增加了“綠鬢云鬟朝暮梳”一句,與充滿著曠怨之情的“辛苦無歡容不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了她“河西嫁得牽牛夫”,伉儷相得,極為如意的心情。她由“容不理”變?yōu)椤俺菏帷?,是熱愛男耕女織新生活的表現(xiàn)。詩人加上這一句,豐富了織女的形象,突出了她珍惜愛情、追求幸福的性格,使一個“得此良人”,心里甜絲絲、美滋滋的新嫁娘的身影躍然紙上,而那“貪歡”“廢織纴”之說,已成了蒼白無力的欲加之罪。
“別多”以下八句為第三段,寫牛郎織女七夕乍會又離的悲痛。一年三百六十日,他們只有一個晚上能夠相會,真是“別多會少”,但這是天帝的命令,無可奈何。如果是個忘情者,倒也罷了,卻偏偏想起了從前夫唱婦隨的無限恩愛,怎能不痛苦萬分。他們匆匆相會,離愁別恨還未說完,可是“燭龍已駕隨羲和”。神話傳說中的燭龍(在北方無日處,目發(fā)巨光,睜眼為晝,閉眼為夜),已隨御日車之神羲和拉著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年一度的七夕就這樣消逝了。守在河邊監(jiān)視他們的天官嚴(yán)厲執(zhí)行天帝的命令,不管她們“相見時難別亦難”,天剛亮便無情地催促織女踏上“鵲橋歸路”。她心痛似絞,噴涌的淚水,化作了滂沱大雨。但這是無濟(jì)于事的,因?yàn)椤皽I痕有盡愁無歇”,有盡的淚水又怎能沖洗掉無窮的離愁?這八句詩通過“恩愛多”與“別多會少”、“說不盡”與“燭龍已駕”、難割舍與靈官催發(fā)、淚有盡與“愁無歇”的矛盾,把織女內(nèi)心的痛苦刻劃得入木三分,真切感人。
最后四句為第四段,是對織女的勸慰之辭。大意是說,織女你不要悲嘆,天地固然無情,但你與牛郎一年一度總會相見一次,比起“夜夜孤眠廣寒殿”的嫦娥來不知要好多少倍。天地之大,不僅只有嫦娥永久孤眠獨(dú)宿,“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元稹《織夫詞》);“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見”(施肩吾《古別離》)。人間羨慕織女的怨女真不知凡幾,望夫石之多,亦是見證。詩人將嫦娥作為孤凄女子的化身,通過她與織女的對比,深化了主題。
這是一首敘事詩,詩中不僅寫了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場面,還追敘了織女婚前婚后的有關(guān)情節(jié),展示了她心情變化的三個過程:嫁前“辛苦無歡容不理”;嫁后“綠鬢云鬟朝暮梳”;謫歸“淚痕有盡愁無歇”。由怨而歡而悲,機(jī)聲、玉指、愁容、歡態(tài)、嘆息、眼淚都寫到了。詩篇多層次、多側(cè)面地表現(xiàn)她,使一個富有立體感的血肉豐滿的少女形象活躍在讀者面前。這是這首詩超過同題材的一般詩詞的地方,無怪乎《侯鯖錄》云:“此歌東坡稱之”。
這首詩四句一組,一組一意,通俗流暢,平淡自然,是詩人“滿口而發(fā),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賀方回樂府序》)的創(chuàng)作主張的體現(xiàn)。
【篇二】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七夕穿針
南北朝:柳惲
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fù)緒。
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
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
清露下羅衣,秋風(fēng)吹玉柱。
流陰稍已多,馀光亦難取。
賞析
七夕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令之一,相傳在七夕的晚上牛郎織女一年相會一次。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這天晚上,婦女們紛紛以彩色線穿七孔針,于庭院中陳列瓜果乞巧。民俗流風(fēng)所及,七夕也成為六朝詩人詠歌的熱點(diǎn)。除了歌唱牛郎織女外,“七夕穿針”的作品也不在少數(shù)。如梁簡文帝蕭綱詩“憐從帳里出,想見夜窗開。針欹疑月暗,縷散恨風(fēng)來”、劉遵詩“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向光抽一縷,舉袖弄雙針”。柳惲的《七夕穿針》,雖然題材也是傳統(tǒng)的閨怨,但比起前面各家來,詩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意境也開拓得較深。
詩歌發(fā)端“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fù)緒”,且不提七夕穿針,而先說明丈夫從軍代地(今河北、山西北部),妻子獨(dú)處閨中,各色衣裳,無心料理。然而瞬間已到七夕,須為丈夫打點(diǎn)冬裝,于是歸結(jié)七夕穿針這一詩題:“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迸f注引《周禮·春官》中“中秋夜,擊土鼓、吹豳詩以迎寒”解釋“迎寒”,似乎牽強(qiáng)。這兩句詩使用修辭中的“互文格”,即“映月迎寒,抽纖縷理衣縫”,在月光下迎夜涼、穿針孔、縫衣衫。單純的穿針娛樂變?yōu)閷?shí)際的裁衣寄遠(yuǎn),于是民俗與社會問題渾融浹洽,天衣無縫。下文便描寫女主人公飛針走線時的容貌神情?!暗陌嵆铐?,連娟思眉聚?!钡陌?,光亮鮮明。連娟,纖細(xì)彎曲。眼波媚麗,奈何凝愁遠(yuǎn)望;眉山春妍,只是緊蹙不舒。全無佳節(jié)興致,更添獨(dú)居抑郁。這是人物的正面描寫。接著詩人再從側(cè)面對環(huán)境進(jìn)行渲染:“清露下羅衣,秋風(fēng)吹玉柱。”玉柱,這里代指箏瑟等樂器。羅衣沾露,只為佇立已久,可見時已夜深。秋風(fēng)拂弦,可見心緒撩亂,置琴不顧。清露點(diǎn)點(diǎn),微響悠悠,兩句勾勒出一片凄清氛圍,蘊(yùn)含著恍惚失神的人物形象。結(jié)尾轉(zhuǎn)到人物心理:“流陰稍已多,馀光亦難取?!币灰构怅幋蟀肓魇?。殘夜馀光欲留無計(jì)。寥寥十字,辭約義豐,既是慨嘆牛郎織女歡會短暫;又是自傷良宵虛度,比之牛郎織女,尤為不及。這兩句將節(jié)日與日常生活收束合一,將人生感慨與神話傳說收束合一,將世間凡人與天上星宿收束合一。神韻超遠(yuǎn)悠渺,耐人尋味。
此詩的人物描寫,堪稱細(xì)膩。隨著時光的推移,由夜晚到中宵再到殘夜,或是穿針縫衣的舉止,或是顰眉含愁的神情外貌,或?qū)懹那瀛h(huán)境,或狀嗟傷心緒,移步換形,內(nèi)涵充實(shí)。從而使整首詩歌也顯得清雋雅麗,卓然出群。正如清人陳祚明所說的,“柳吳興詩如月華既圓,云散相映,光氣滿足?!?BR> 【篇三】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七夕
唐代: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賞析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fā)了鐘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煙霄微月澹長空”由寫景人手。一彎殘?jiān)聮煸诟吒叩囊箍眨@得孤寂凄涼。這為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的相會提供了背景,同時渲染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與人物的心境相合。從首句對環(huán)境的描寫,使讀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感悟到《七夕》令人感傷的基調(diào)。
“銀漢秋期萬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題面,“萬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現(xiàn)了自然界銀河天象的永恒狀態(tài)。意思是說,“秋期”的銀河總是“微月澹長空”,從而進(jìn)一步渲染了凄涼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說,分居銀河?xùn)|、西兩邊的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只能懷著深長的情思隔銀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會”。這是多么可悲、可嘆的故事!于是,詩人以詠嘆的抒情筆調(diào)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泵磕昶呦?,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終于相聚在一起,說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他們會珍惜分分秒秒難得的時光,溫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遺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暫的歡聚后,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后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題面“七夕”。
【篇四】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代: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賞析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xiàn)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tǒng)主題,格調(diào)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dú)出機(jī)杼,立意高遠(yuǎn)。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jié)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dú)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diǎn)明,練達(dá)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jiān)貞誠摯的愛情。結(jié)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diǎn),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jià)值和藝術(shù)品位。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xì)膩、純潔、堅(jiān)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云弄巧”,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化出許多優(yōu)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墒?,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帮w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guān)于銀河,《古詩十九首》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薄坝凰g,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tài)都宛然目。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yuǎn)。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diǎn)”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fēng)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敖痫L(fēng)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fēng)玉露時?!庇靡悦鑼懫呦ο鄷臅r節(jié)風(fēng)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于金風(fēng)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叭崆樗扑保八扑闭諔?yīng)“銀漢迢迢”,即景設(shè)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fù)雜心情?!叭填欩o橋歸路”,轉(zhuǎn)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zhuǎn)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zhuǎn)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仡櫦哑谟臅烧嬉杉?,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于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zhuǎn)身,爆發(fā)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jīng)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yàn),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dāng)中的千古絕唱。它們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yīng),這樣上、下片同樣結(jié)構(gòu),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yùn)藉,余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diǎn)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yōu)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jié)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shù)效果。
【篇五】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jī)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賞析
這首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fā)了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
詩一開篇,先寫織女隔銀河悵望對岸的牛郎?!疤鎏觥笔强椗睦锏母杏X,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牽牛郎,既是“河漢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漢女”心中的牛郎。這第一句是立足織女的感覺來寫,第二句才正面寫織女。這一二句詩就為后文的種種場面描寫、情思描寫而張了本。“皎皎河漢女”是寫景也是寫人?!梆ā辈粌H寫出了銀河的清亮,也是為后文的“清且淺”做鋪墊,同時也寫出了織女整體形象的嬌美姿態(tài)。
接下來,“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jī)杼”詩句,是描寫織女手的特征、勞動的情景及其勤勞的形象?!袄w纖”一詞,寫織女手的形態(tài),纖細(xì)柔長?!八亍弊謱懗隹椗值念伾?,白嫩嬌美?!斑币粋€動詞,寫出織女伸手?jǐn)[動的勞動姿態(tài),嫻熟優(yōu)美?!霸悲B詞寫出織女織布時不停的織機(jī)聲,一個“弄”字形象地寫出了機(jī)梭在織布機(jī)上的飛動,同時也寫出了織女織布動作嫻練和純熟?!袄w纖擢素手”寫得如見其形,“札札弄機(jī)杼”寫得更如聞其聲。這兩句詩不僅寫出了織女的姿態(tài)美,也意在寫出織女的勤勞形象,更意在寫出織女因牛郎不在身邊的孤寂苦悶心情。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寫織女織布的結(jié)果和織布時的情態(tài)??椗m然整天在忙碌地織布,結(jié)果卻“不成章”;她整天郁悶不樂,淚流如雨。織女勞而無功,眼淚如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來是織女在思念著她的牛郎的緣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詩明寫織女,卻暗聯(lián)牛郎,意在點(diǎn)出織女的心理活動,說明織女無果的原因。這兩句詩,也意在寫出織女因愛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最后四句是詩人的慨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蹦亲韪袅藸颗:涂椗你y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并不遠(yuǎn),雖只一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坝被蚪忉尀樾稳菟鍦\,或者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形容織女?!段倪x》六臣注:“盈盈端麗貌?!笔谴_切的。人多以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滿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應(yīng)該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淺。把盈盈解釋為清淺是受了上文“河漢清且淺”的影響,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選》中出現(xiàn)“盈盈”除了這首詩外,還有“盈盈樓上女皎皎當(dāng)窗牖”。亦見于《古詩十九首》。李善注:“《廣雅》曰:‘贏,容也?!c贏同,古字通?!边@是形容女子儀態(tài)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為“端麗”。又漢樂府《陌上?!罚骸坝?,冉冉府中趨?!币彩切稳萑说膬x態(tài)??椗缺环Q為河漢女,則其儀容之美好亦映現(xiàn)于河漢之間,這就是“盈盈一水間”的意思。“脈脈”,李善注“《爾雅》曰‘脈,相視也’。郭璞曰‘脈脈謂相視貌也’?!薄懊}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只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這首詩感情濃郁,真切動人。全詩以物喻人,構(gòu)思精巧。詩主要寫織女,寫牽牛只一句,且從織女角度寫,十分巧妙。從織女織布“不成章”,到“淚如雨”,再到“不得語”,充分表現(xiàn)了分離的悲苦。詩對織女的描寫很細(xì)膩,抓住了細(xì)節(jié),如“纖纖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時,“札札弄機(jī)杼”又是動態(tài)的描寫。這樣,人物就在這樣的描寫中躍然而出。
這首詩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音詞,即“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音節(jié)和諧,質(zhì)樸清麗,情趣盎然,自然而貼切地表達(dá)了物性與情思。特別是后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xiàn)于紙上,意蘊(yùn)深沉,風(fēng)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篇六】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學(xué)癡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fēng)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fēng)雨散、飄然何處。
賞析
這首詞詠調(diào)名本意,是為送別友人陳令舉而作。全詞在立意上一反舊調(diào),不寫男女離恨,而詠朋友情意,別有一番新味。
此詞上片,也緊切七夕下筆,但用的卻是王子喬飄然仙去的故事。據(jù)劉向《列仙傳》載,周靈王太子王子喬,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見柏良,對他說:“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顛。”至?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蘇軾此詞上片,借這則神話故事,稱頌一種超塵拔俗、不為柔情羈縻的飄逸曠放襟懷,以開解友人的離思別苦。發(fā)端三句,贊王子喬仙心超遠(yuǎn),縹緲云天,不學(xué)牛郎織女身陷情網(wǎng),作繭自縛。一揚(yáng)一抑,獨(dú)出機(jī)杼,頓成翻案之筆。緱山,在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王子喬,因?yàn)樗诰椛较扇?,故云。“鳳簫”兩句,承“不學(xué)”句而來,牛女渡河,兩情繾綣,勢難割舍;仙子吹簫月下,舉手告別家人,飄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歸仙,趨向相反,故贊以“不學(xué)癡牛呆女”。
下片寫自己與友人的聚合與分離,仿佛前緣已定,事有必然。據(jù)東坡《記游松江》(《東坡志林》卷一)說:“吾昔自杭移高密,與楊元素同舟,而陳令舉、張子野皆從余過李公擇于湖,遂與劉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蘇軾于熙寧七年九月從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與同時奉召還汴京的杭州知州楊元素同舟至湖州訪李公擇,陳令舉、張子野同行,并與劉孝叔會于湖州府園之碧瀾堂,稱為“六客之會”,席上張子野作《定風(fēng)波令》,即“六客詞”,會后同泛舟游吳松江,至吳江垂虹亭暢飲高歌,“坐客歡甚,有醉倒者”。但作者不是徑直敘寫這段經(jīng)歷,仍借與天河牛女有關(guān)的故事來進(jìn)行比況。張華《博物志》載一則故事說:天河與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來,海濱一人懷探險(xiǎn)奇志,便多帶干糧,乘槎浮去。經(jīng)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織布女和牽牛人,便問牽牛人,此是何處。牽牛人告訴他回去后問蜀人嚴(yán)君平便知。后來乘槎人還,問嚴(yán)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jì)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時。詞人借用這則優(yōu)美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澄澈的銀浪泛舟而行?!伴丁?,即竹筏;“客槎”,一語雙關(guān):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他們所乘的客船?!吧袔祜L(fēng)海雨”,切合“浮槎”通海之說。煞拍兩句筆墨落到贈別?!跋喾暌蛔硎乔熬墶?,寫六客之會;“風(fēng)雨散、飄然何處”,“風(fēng)雨”承上“天風(fēng)海雨”,寫朋友分袂,各自西東?!耙蛔硎乔熬墶?,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yùn)感慨無限。
這首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借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diào)上以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fēng),讀來深感詞人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
【篇七】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七夕曝衣篇
唐代:沈佺期
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披香畫閣與天連。
燈火灼爍九微映,香氣氛氳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
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娥娥紅粉席。
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zhuǎn)出梅梁。
絳河里,碧煙上,雙花伏兔畫屏風(fēng),四子盤龍擎斗帳。
舒羅散縠云霧開,綴玉垂珠星漢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鏡臺。
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玳瑁簾中別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晝。
椒房金屋寵新流,意氣驕奢不自由。
漢文宜惜露臺費(fèi),晉武須焚前殿裘。
賞析
此詩系沈佺期所作,題目十分奇特,它是一首歷史詩,與盧照鄰和駱賓王的京城詩相似。但是,此類歷史詩的傳統(tǒng)使得沈詩中所指的事物明顯地與時事有關(guān),涉及武則天或唐中宗宮廷的某種無節(jié)制的行為。
七月七日是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相會之夕。沈佺期描寫“銀河”及宮女們的鮮艷衣服,這些衣服形成“云霧”,像星星一樣閃光,呈現(xiàn)出天庭的場面,隨意地改變了時節(jié)。在這些眼花繚亂的華麗描寫后面,詩人卻加上要求儉樸的結(jié)尾,顯得極其不和諧。人巧能夠改變自然秩序(如第二十三、二十四句),這是中國文學(xué)中的一個復(fù)雜主題,有時表示藝術(shù)及人類創(chuàng)造的力量,但更經(jīng)常的是暗示一種危險(xiǎn)的反常。在這首詩中,這一主題的運(yùn)用是微妙的、模棱兩可的,處于贊賞的描寫和道德的譴責(zé)之間。
【篇八】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鵲橋仙·七夕
宋代: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yīng)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fēng)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cái)噭e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賞析
兩千多年來,牛郎織女的故事,不知感動過多少中國人的心靈。在吟詠牛郎織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這首《鵲橋仙》別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義的佳作。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yīng)被群仙相妒?!逼鸸P三句點(diǎn)明七夕,并以側(cè)筆渲染?!翱椗呦Ξ?dāng)渡河,使鵲為橋”(《歲華紀(jì)麗》卷三“七夕”引《風(fēng)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jié)。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績,就連天上的眾仙女也忌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與配角心情之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弦。下韻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寫出,筆墨從牛女宕開,筆意雋永?!熬昃暝骆M眉顰,更無奈、風(fēng)姨吹雨?!毙蚊簿晷愕逆隙瘐揪o了蛾眉,風(fēng)姨竟然興風(fēng)吹雨騷騷然(風(fēng)姨為青年女性風(fēng)神,見《博異》)。這些仙女,都妒忌著織女呢??椗荒瓴诺靡粫泻慰啥??則嫦娥悔恨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fēng)姨之風(fēng)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不僅如此。有眾仙女之妒這一喜劇式情節(jié),雖然引出他們悲劇性愛情。詞情營造,匠心獨(dú)運(yùn)。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cái)噭e離心緒?!毕缕瑢ⅰ叭崆樗扑?,佳期如夢”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著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tài)。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又只是重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詞人運(yùn)筆處處不凡,但其所寫,是將神話性質(zhì)進(jìn)一步人間化。顯然,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人,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tài),作如此同情之理解?!靶職g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苯Y(jié)筆三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jìn)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之別離,相逢僅只七夕之一刻,舊愁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fù)荷的新恨歸去。年年歲歲,七夕似乎相同??烧l知道,歲歲年年,其情其實(shí)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而已。
然而從詞人心靈之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之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亙古不改的悲劇。牛郎織女悲劇的這一深刻層面,這一可怕性質(zhì),終于在詞中告訴人們。顯然,詞中牛郎織女之悲劇,有其真實(shí)的人間生活依據(jù),即恩愛夫妻被迫長期分居。此可斷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保ā陡]娥冤》曲詞)
此詞在藝術(shù)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shí)為匪夷所思。以嫦娥風(fēng)姨之相妒情節(jié),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dú)具匠心的。(現(xiàn)代黑色幽默庶幾近之)全詞辭無麗藻,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于歸平淡。范成大之詩,如其的田園詩,頗具泥土氣息,從這里可以印證之。最后,應(yīng)略說此詞在同一題材的宋詞發(fā)展中之特殊意義。宋詞描寫牛郎織女故事。多用《鵲橋仙》之詞牌,不失“唐詞多緣題”(《花庵詞選》)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歐陽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歐詞主旨在“多應(yīng)天意不教長”,秦詞主旨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詞則旨在“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梢?,歐詞所寫,本是人之常情。秦詞所寫,乃“破格之談”(《草堂詩馀雋》),是對歐詞的翻新、異化,亦可說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詞則是對歐詞的復(fù)歸、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縱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總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無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來得更為廣大。故成大此詞,也是對秦詞的補(bǔ)充與發(fā)展。從揭橥悲劇深層的美學(xué)意義上說,還是是對秦詞之一計(jì)算。歐、秦、范三家《鵲橋仙》詞,呈現(xiàn)一否定之否定路向,顯示了宋代詞人對傳統(tǒng)對人生之深切體味,亦體現(xiàn)出宋代詞人藝術(shù)創(chuàng)造上不甘逐隨他人獨(dú)創(chuàng)精神,當(dāng)稱作宋代詞富于啟示性之一佳話。
【篇九】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七夕
唐代:羅隱
絡(luò)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shè)紅筵。
應(yīng)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bào)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賞析
七夕,陰歷七月七日,相傳為牛郎渡過銀河與織女為一年一度相會。這天晚上,民間陳列瓜果,穿針乞巧。這首詩就是寫七夕的。首聯(lián):“絡(luò)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shè)紅筵。”角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絡(luò)是網(wǎng)絡(luò),當(dāng)指霧氣網(wǎng)絡(luò)在角宿上。星河,天上的銀河,是分離牛郎織女的。菡萏天,是荷花盛開的天氣。大概想象牛郎織女在銀河邊看到角宿和荷花。這是說的天上情景。下句指人間,有一家人家歡笑地在院子里鋪置紅布的筵席,擺上瓜果,來穿針乞巧。
次聯(lián):“應(yīng)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敝x女檀郎,泛指女子和男子。這家的女子把篋中的珠子倒空,要這家的男子寫出歌詠七夕的錦繡詩篇,放到那個篋里。這里就要寫七夕的詩而言。璣:小珠。三聯(lián):“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鄙弦痪渲柑焐希銕ぶ谱鞒晒?,安排得很美好。李商隱《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這是制作結(jié)婚用的圓帳。牛郎織女相會,也要制作圓帳。簇是指叢聚成團(tuán),把香羅幾重疊起來縫制圓頂帳子,正是叢聚成團(tuán),故稱簇。窈窕,狀美好。“排窈窕”,既指安排得很好,也指安排好織女,窈窕也指女子的美好。這聯(lián)下一句指人間,那家人家的婦女引線穿針來乞巧。穿好針來拜美好的織女星。嬋娟,美好,指織女星。牛郎織女在七夕相會,古代計(jì)時的銅壺滴漏報(bào)天將亮了,牛郎織女又要分別了,所以惆悵茫然,這樣相會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這首詩的特點(diǎn)是用對比寫法,第一句寫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寫人間的情狀,有景物,又有歡笑,構(gòu)成天上與人間相對照。二聯(lián)專寫人間,不提七夕,在“錦繡篇”里暗指詠七夕。三聯(lián)又是對照寫法,“香帳簇成”指天上,“金針穿罷”指人間?!般~壺漏報(bào)”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聯(lián)寫人間“歡笑”,與第四聯(lián)寫天上惆悵相對。一樂一悲,構(gòu)成映襯。再像寫謝女的空出篋子來裝檀郎的錦繡篇,寫人間男女在七夕的歡樂,又與牛郎織女的臨別惆悵構(gòu)成映襯。在這樣的映襯里,就是襯出天上不如人間了。再就寫天上或人間的詞句來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寫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寫人間,即四句寫天上,四句寫人間。但這首詩題為《七夕》,應(yīng)以寫牛郎織女相會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還是看重人間,所以這樣安排。作者寫人間的歡樂勝過天上,在當(dāng)時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難得的。
【篇十】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鵲橋仙·月朧星淡
宋代:謝薖
月朧星淡,南飛烏鵲,暗數(shù)秋期天上。錦樓不到野人家,但門外、清流疊嶂。
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漢、何曾風(fēng)浪。
賞析
這首詞是一首詠七夕的詞作,但是,全篇卻沒有談什么男女傷別、兒女恩愛,而是以天上、人間的對比,描繪了人間的不平,抒寫出世路的艱險(xiǎn)。這是有感于北宋王朝末期衰敗的局勢,而發(fā)出的感嘆。
上片寫天上?!霸隆薄ⅰ靶恰?、“烏鵲”、“秋期”、“錦樓”,均為天上景物。錦樓,相傳為漢武帝的曝衣樓,在太液池西面,每年七月七日,宮女出來曝曬后宮衣物(見《西京雜記》)。秋期,即七夕。相傳農(nóng)歷七月七日夜間,牽牛、織女過鵲橋,相會于銀河?xùn)|側(cè),是為秋期(見《爾雅翼》)。在列舉了這些天上美妙、令人神馳心往的景物之后,突然,筆鋒一轉(zhuǎn),寫道:“錦樓不到野人家,但門外、清流疊嶂?!蓖Π胃咂?,為戛然獨(dú)造之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是宮闕錦樓,一個是“清流”、“疊嶂”的“野人家”。形成了強(qiáng)烈、鮮明的對比。
下片,寫人間。一開始,即發(fā)出“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的嘆謂。相屬,即敬酒、祝酒,祝、屬相通。繞梁清唱,形容歌聲的美妙。典出《列子湯問》:韓娥過雍門,唱歌求食。走后,余單音間繞梁,三日不絕。后來,人們用以形容美妙動人的歌聲或歌者。這里指“佳人”。結(jié)尾寫道:“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河、何曾風(fēng)浪。”直言不諱,一語道破了作者寫詞的意圖。從而,成為千古名句!
我國古典詩詞中,詠七夕的作品不少,唐杜牧的《秋夕》,就是的一首。全詩只有四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寫的是宮女的憂思怨緒。詩中卻不著一字,而是通過清冷的畫面,和詩人“輕描淡寫”表現(xiàn)出來,于含蓄的景物描寫之中見“精神”。
而這首七夕詞,寫的天上宮闕和人間村荒野戶的形象對比。而且通過對比,發(fā)出了震撼人心的慨嘆。別是一番立意和獨(dú)特構(gòu)思!“人間平地亦崎嶇,”這振蕩時代的強(qiáng)音,發(fā)自一個封建時代的詞家之口,實(shí)是難能可貴!
【篇一】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七夕歌
宋代:張耒
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宮召集役靈鵲,直渡天河云作橋。
橋東美人天帝子,機(jī)杼年年勞玉指。
織成云霧紫綃衣,辛苦無歡容不理。
帝憐獨(dú)居無與娛,河西嫁得牽牛夫。
自從嫁后廢織纴,綠鬢云鬟朝暮梳。
貪歡不歸天帝怒,謫歸卻踏來時路。
但令一歲一相逢,七月七日河邊渡。
別多會少知奈何,卻憶從前恩愛多。
匆匆離恨說不盡,燭龍已駕隨羲和。
河邊靈官曉催發(fā),令嚴(yán)不管輕離別。
空將淚作雨滂沱,淚痕有盡愁無歇。
寄言織女若休嘆,天地?zé)o情會相見。
猶勝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廣寒殿。
賞析
這首詩是根據(jù)牛郎織女的故事而寫成的樂府歌行。南朝梁殷蕓《小說》(明馮應(yīng)京《月令廣義·七月令》引)云:“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jī)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dú)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zé)令歸河?xùn)|,但使一年一度相會?!边@則神話將牛郎織女的被罰阻隔天河,諉之于織女的嫁后貪歡,懶惰廢織,帶有封建社會歧視婦女的思想遺毒。這首詩雖取材于此,但作者卻是謳歌他們的深摯愛情,同情他們被迫分離;結(jié)尾又以“夜夜孤眠”不嫁人的嫦娥與之作比,似在暗示天地間較牛郎織女更為不幸的大有人在,足以啟發(fā)人們深思。
全詩可分四段。開頭四句為第一段,點(diǎn)明時令和鵲橋。“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西方之神“蓐收”開始行司秋令,北斗七星的斗柄已指向西方了。金風(fēng)颯颯,銀漢迢迢,星移斗轉(zhuǎn),這是多么迷人的夜空。這時“神官召集役靈鵲,直渡天河云作橋”。神宮召集喜鵲,役使它們直渡天河,云集為橋,以渡織女與牛郎相會。這四句詩通過具有時令特征的景物和神話中的鵲橋顯示七夕已到,為牛郎織女相會布置了環(huán)境,渲染了氣氛。
“橋東”以下十二句為第二段,追溯牛郎織女唯七夕一相逢的原因。寫了織女婚前、婚后和被謫歸河?xùn)|的全過程,內(nèi)容與《小說》大致相同。但文辭流美,敘述宛轉(zhuǎn),富有情韻,遠(yuǎn)非《小說》可比。特別是增加了“綠鬢云鬟朝暮梳”一句,與充滿著曠怨之情的“辛苦無歡容不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了她“河西嫁得牽牛夫”,伉儷相得,極為如意的心情。她由“容不理”變?yōu)椤俺菏帷?,是熱愛男耕女織新生活的表現(xiàn)。詩人加上這一句,豐富了織女的形象,突出了她珍惜愛情、追求幸福的性格,使一個“得此良人”,心里甜絲絲、美滋滋的新嫁娘的身影躍然紙上,而那“貪歡”“廢織纴”之說,已成了蒼白無力的欲加之罪。
“別多”以下八句為第三段,寫牛郎織女七夕乍會又離的悲痛。一年三百六十日,他們只有一個晚上能夠相會,真是“別多會少”,但這是天帝的命令,無可奈何。如果是個忘情者,倒也罷了,卻偏偏想起了從前夫唱婦隨的無限恩愛,怎能不痛苦萬分。他們匆匆相會,離愁別恨還未說完,可是“燭龍已駕隨羲和”。神話傳說中的燭龍(在北方無日處,目發(fā)巨光,睜眼為晝,閉眼為夜),已隨御日車之神羲和拉著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年一度的七夕就這樣消逝了。守在河邊監(jiān)視他們的天官嚴(yán)厲執(zhí)行天帝的命令,不管她們“相見時難別亦難”,天剛亮便無情地催促織女踏上“鵲橋歸路”。她心痛似絞,噴涌的淚水,化作了滂沱大雨。但這是無濟(jì)于事的,因?yàn)椤皽I痕有盡愁無歇”,有盡的淚水又怎能沖洗掉無窮的離愁?這八句詩通過“恩愛多”與“別多會少”、“說不盡”與“燭龍已駕”、難割舍與靈官催發(fā)、淚有盡與“愁無歇”的矛盾,把織女內(nèi)心的痛苦刻劃得入木三分,真切感人。
最后四句為第四段,是對織女的勸慰之辭。大意是說,織女你不要悲嘆,天地固然無情,但你與牛郎一年一度總會相見一次,比起“夜夜孤眠廣寒殿”的嫦娥來不知要好多少倍。天地之大,不僅只有嫦娥永久孤眠獨(dú)宿,“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元稹《織夫詞》);“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見”(施肩吾《古別離》)。人間羨慕織女的怨女真不知凡幾,望夫石之多,亦是見證。詩人將嫦娥作為孤凄女子的化身,通過她與織女的對比,深化了主題。
這是一首敘事詩,詩中不僅寫了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場面,還追敘了織女婚前婚后的有關(guān)情節(jié),展示了她心情變化的三個過程:嫁前“辛苦無歡容不理”;嫁后“綠鬢云鬟朝暮梳”;謫歸“淚痕有盡愁無歇”。由怨而歡而悲,機(jī)聲、玉指、愁容、歡態(tài)、嘆息、眼淚都寫到了。詩篇多層次、多側(cè)面地表現(xiàn)她,使一個富有立體感的血肉豐滿的少女形象活躍在讀者面前。這是這首詩超過同題材的一般詩詞的地方,無怪乎《侯鯖錄》云:“此歌東坡稱之”。
這首詩四句一組,一組一意,通俗流暢,平淡自然,是詩人“滿口而發(fā),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賀方回樂府序》)的創(chuàng)作主張的體現(xiàn)。
【篇二】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七夕穿針
南北朝:柳惲
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fù)緒。
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
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
清露下羅衣,秋風(fēng)吹玉柱。
流陰稍已多,馀光亦難取。
賞析
七夕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令之一,相傳在七夕的晚上牛郎織女一年相會一次。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這天晚上,婦女們紛紛以彩色線穿七孔針,于庭院中陳列瓜果乞巧。民俗流風(fēng)所及,七夕也成為六朝詩人詠歌的熱點(diǎn)。除了歌唱牛郎織女外,“七夕穿針”的作品也不在少數(shù)。如梁簡文帝蕭綱詩“憐從帳里出,想見夜窗開。針欹疑月暗,縷散恨風(fēng)來”、劉遵詩“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向光抽一縷,舉袖弄雙針”。柳惲的《七夕穿針》,雖然題材也是傳統(tǒng)的閨怨,但比起前面各家來,詩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意境也開拓得較深。
詩歌發(fā)端“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fù)緒”,且不提七夕穿針,而先說明丈夫從軍代地(今河北、山西北部),妻子獨(dú)處閨中,各色衣裳,無心料理。然而瞬間已到七夕,須為丈夫打點(diǎn)冬裝,于是歸結(jié)七夕穿針這一詩題:“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迸f注引《周禮·春官》中“中秋夜,擊土鼓、吹豳詩以迎寒”解釋“迎寒”,似乎牽強(qiáng)。這兩句詩使用修辭中的“互文格”,即“映月迎寒,抽纖縷理衣縫”,在月光下迎夜涼、穿針孔、縫衣衫。單純的穿針娛樂變?yōu)閷?shí)際的裁衣寄遠(yuǎn),于是民俗與社會問題渾融浹洽,天衣無縫。下文便描寫女主人公飛針走線時的容貌神情?!暗陌嵆铐?,連娟思眉聚?!钡陌?,光亮鮮明。連娟,纖細(xì)彎曲。眼波媚麗,奈何凝愁遠(yuǎn)望;眉山春妍,只是緊蹙不舒。全無佳節(jié)興致,更添獨(dú)居抑郁。這是人物的正面描寫。接著詩人再從側(cè)面對環(huán)境進(jìn)行渲染:“清露下羅衣,秋風(fēng)吹玉柱。”玉柱,這里代指箏瑟等樂器。羅衣沾露,只為佇立已久,可見時已夜深。秋風(fēng)拂弦,可見心緒撩亂,置琴不顧。清露點(diǎn)點(diǎn),微響悠悠,兩句勾勒出一片凄清氛圍,蘊(yùn)含著恍惚失神的人物形象。結(jié)尾轉(zhuǎn)到人物心理:“流陰稍已多,馀光亦難取?!币灰构怅幋蟀肓魇?。殘夜馀光欲留無計(jì)。寥寥十字,辭約義豐,既是慨嘆牛郎織女歡會短暫;又是自傷良宵虛度,比之牛郎織女,尤為不及。這兩句將節(jié)日與日常生活收束合一,將人生感慨與神話傳說收束合一,將世間凡人與天上星宿收束合一。神韻超遠(yuǎn)悠渺,耐人尋味。
此詩的人物描寫,堪稱細(xì)膩。隨著時光的推移,由夜晚到中宵再到殘夜,或是穿針縫衣的舉止,或是顰眉含愁的神情外貌,或?qū)懹那瀛h(huán)境,或狀嗟傷心緒,移步換形,內(nèi)涵充實(shí)。從而使整首詩歌也顯得清雋雅麗,卓然出群。正如清人陳祚明所說的,“柳吳興詩如月華既圓,云散相映,光氣滿足?!?BR> 【篇三】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七夕
唐代: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賞析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fā)了鐘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煙霄微月澹長空”由寫景人手。一彎殘?jiān)聮煸诟吒叩囊箍眨@得孤寂凄涼。這為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的相會提供了背景,同時渲染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與人物的心境相合。從首句對環(huán)境的描寫,使讀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感悟到《七夕》令人感傷的基調(diào)。
“銀漢秋期萬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題面,“萬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現(xiàn)了自然界銀河天象的永恒狀態(tài)。意思是說,“秋期”的銀河總是“微月澹長空”,從而進(jìn)一步渲染了凄涼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說,分居銀河?xùn)|、西兩邊的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只能懷著深長的情思隔銀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會”。這是多么可悲、可嘆的故事!于是,詩人以詠嘆的抒情筆調(diào)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泵磕昶呦?,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終于相聚在一起,說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他們會珍惜分分秒秒難得的時光,溫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遺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暫的歡聚后,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后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題面“七夕”。
【篇四】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代: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賞析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xiàn)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tǒng)主題,格調(diào)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dú)出機(jī)杼,立意高遠(yuǎn)。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jié)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dú)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diǎn)明,練達(dá)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jiān)貞誠摯的愛情。結(jié)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diǎn),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jià)值和藝術(shù)品位。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xì)膩、純潔、堅(jiān)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云弄巧”,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化出許多優(yōu)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墒?,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帮w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guān)于銀河,《古詩十九首》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薄坝凰g,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tài)都宛然目。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yuǎn)。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diǎn)”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fēng)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敖痫L(fēng)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fēng)玉露時?!庇靡悦鑼懫呦ο鄷臅r節(jié)風(fēng)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于金風(fēng)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叭崆樗扑保八扑闭諔?yīng)“銀漢迢迢”,即景設(shè)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fù)雜心情?!叭填欩o橋歸路”,轉(zhuǎn)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zhuǎn)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zhuǎn)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仡櫦哑谟臅烧嬉杉?,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于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zhuǎn)身,爆發(fā)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jīng)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yàn),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dāng)中的千古絕唱。它們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yīng),這樣上、下片同樣結(jié)構(gòu),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yùn)藉,余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diǎn)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yōu)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jié)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shù)效果。
【篇五】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jī)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賞析
這首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fā)了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
詩一開篇,先寫織女隔銀河悵望對岸的牛郎?!疤鎏觥笔强椗睦锏母杏X,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牽牛郎,既是“河漢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漢女”心中的牛郎。這第一句是立足織女的感覺來寫,第二句才正面寫織女。這一二句詩就為后文的種種場面描寫、情思描寫而張了本。“皎皎河漢女”是寫景也是寫人?!梆ā辈粌H寫出了銀河的清亮,也是為后文的“清且淺”做鋪墊,同時也寫出了織女整體形象的嬌美姿態(tài)。
接下來,“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jī)杼”詩句,是描寫織女手的特征、勞動的情景及其勤勞的形象?!袄w纖”一詞,寫織女手的形態(tài),纖細(xì)柔長?!八亍弊謱懗隹椗值念伾?,白嫩嬌美?!斑币粋€動詞,寫出織女伸手?jǐn)[動的勞動姿態(tài),嫻熟優(yōu)美?!霸悲B詞寫出織女織布時不停的織機(jī)聲,一個“弄”字形象地寫出了機(jī)梭在織布機(jī)上的飛動,同時也寫出了織女織布動作嫻練和純熟?!袄w纖擢素手”寫得如見其形,“札札弄機(jī)杼”寫得更如聞其聲。這兩句詩不僅寫出了織女的姿態(tài)美,也意在寫出織女的勤勞形象,更意在寫出織女因牛郎不在身邊的孤寂苦悶心情。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寫織女織布的結(jié)果和織布時的情態(tài)??椗m然整天在忙碌地織布,結(jié)果卻“不成章”;她整天郁悶不樂,淚流如雨。織女勞而無功,眼淚如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來是織女在思念著她的牛郎的緣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詩明寫織女,卻暗聯(lián)牛郎,意在點(diǎn)出織女的心理活動,說明織女無果的原因。這兩句詩,也意在寫出織女因愛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最后四句是詩人的慨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蹦亲韪袅藸颗:涂椗你y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并不遠(yuǎn),雖只一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坝被蚪忉尀樾稳菟鍦\,或者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形容織女?!段倪x》六臣注:“盈盈端麗貌?!笔谴_切的。人多以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滿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應(yīng)該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淺。把盈盈解釋為清淺是受了上文“河漢清且淺”的影響,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選》中出現(xiàn)“盈盈”除了這首詩外,還有“盈盈樓上女皎皎當(dāng)窗牖”。亦見于《古詩十九首》。李善注:“《廣雅》曰:‘贏,容也?!c贏同,古字通?!边@是形容女子儀態(tài)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為“端麗”。又漢樂府《陌上?!罚骸坝?,冉冉府中趨?!币彩切稳萑说膬x態(tài)??椗缺环Q為河漢女,則其儀容之美好亦映現(xiàn)于河漢之間,這就是“盈盈一水間”的意思。“脈脈”,李善注“《爾雅》曰‘脈,相視也’。郭璞曰‘脈脈謂相視貌也’?!薄懊}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只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這首詩感情濃郁,真切動人。全詩以物喻人,構(gòu)思精巧。詩主要寫織女,寫牽牛只一句,且從織女角度寫,十分巧妙。從織女織布“不成章”,到“淚如雨”,再到“不得語”,充分表現(xiàn)了分離的悲苦。詩對織女的描寫很細(xì)膩,抓住了細(xì)節(jié),如“纖纖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時,“札札弄機(jī)杼”又是動態(tài)的描寫。這樣,人物就在這樣的描寫中躍然而出。
這首詩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音詞,即“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音節(jié)和諧,質(zhì)樸清麗,情趣盎然,自然而貼切地表達(dá)了物性與情思。特別是后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xiàn)于紙上,意蘊(yùn)深沉,風(fēng)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篇六】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學(xué)癡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fēng)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fēng)雨散、飄然何處。
賞析
這首詞詠調(diào)名本意,是為送別友人陳令舉而作。全詞在立意上一反舊調(diào),不寫男女離恨,而詠朋友情意,別有一番新味。
此詞上片,也緊切七夕下筆,但用的卻是王子喬飄然仙去的故事。據(jù)劉向《列仙傳》載,周靈王太子王子喬,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見柏良,對他說:“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顛。”至?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蘇軾此詞上片,借這則神話故事,稱頌一種超塵拔俗、不為柔情羈縻的飄逸曠放襟懷,以開解友人的離思別苦。發(fā)端三句,贊王子喬仙心超遠(yuǎn),縹緲云天,不學(xué)牛郎織女身陷情網(wǎng),作繭自縛。一揚(yáng)一抑,獨(dú)出機(jī)杼,頓成翻案之筆。緱山,在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王子喬,因?yàn)樗诰椛较扇?,故云。“鳳簫”兩句,承“不學(xué)”句而來,牛女渡河,兩情繾綣,勢難割舍;仙子吹簫月下,舉手告別家人,飄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歸仙,趨向相反,故贊以“不學(xué)癡牛呆女”。
下片寫自己與友人的聚合與分離,仿佛前緣已定,事有必然。據(jù)東坡《記游松江》(《東坡志林》卷一)說:“吾昔自杭移高密,與楊元素同舟,而陳令舉、張子野皆從余過李公擇于湖,遂與劉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蘇軾于熙寧七年九月從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與同時奉召還汴京的杭州知州楊元素同舟至湖州訪李公擇,陳令舉、張子野同行,并與劉孝叔會于湖州府園之碧瀾堂,稱為“六客之會”,席上張子野作《定風(fēng)波令》,即“六客詞”,會后同泛舟游吳松江,至吳江垂虹亭暢飲高歌,“坐客歡甚,有醉倒者”。但作者不是徑直敘寫這段經(jīng)歷,仍借與天河牛女有關(guān)的故事來進(jìn)行比況。張華《博物志》載一則故事說:天河與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來,海濱一人懷探險(xiǎn)奇志,便多帶干糧,乘槎浮去。經(jīng)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織布女和牽牛人,便問牽牛人,此是何處。牽牛人告訴他回去后問蜀人嚴(yán)君平便知。后來乘槎人還,問嚴(yán)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jì)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時。詞人借用這則優(yōu)美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澄澈的銀浪泛舟而行?!伴丁?,即竹筏;“客槎”,一語雙關(guān):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他們所乘的客船?!吧袔祜L(fēng)海雨”,切合“浮槎”通海之說。煞拍兩句筆墨落到贈別?!跋喾暌蛔硎乔熬墶?,寫六客之會;“風(fēng)雨散、飄然何處”,“風(fēng)雨”承上“天風(fēng)海雨”,寫朋友分袂,各自西東?!耙蛔硎乔熬墶?,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yùn)感慨無限。
這首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借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diào)上以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fēng),讀來深感詞人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
【篇七】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七夕曝衣篇
唐代:沈佺期
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披香畫閣與天連。
燈火灼爍九微映,香氣氛氳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
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娥娥紅粉席。
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zhuǎn)出梅梁。
絳河里,碧煙上,雙花伏兔畫屏風(fēng),四子盤龍擎斗帳。
舒羅散縠云霧開,綴玉垂珠星漢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鏡臺。
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玳瑁簾中別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晝。
椒房金屋寵新流,意氣驕奢不自由。
漢文宜惜露臺費(fèi),晉武須焚前殿裘。
賞析
此詩系沈佺期所作,題目十分奇特,它是一首歷史詩,與盧照鄰和駱賓王的京城詩相似。但是,此類歷史詩的傳統(tǒng)使得沈詩中所指的事物明顯地與時事有關(guān),涉及武則天或唐中宗宮廷的某種無節(jié)制的行為。
七月七日是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相會之夕。沈佺期描寫“銀河”及宮女們的鮮艷衣服,這些衣服形成“云霧”,像星星一樣閃光,呈現(xiàn)出天庭的場面,隨意地改變了時節(jié)。在這些眼花繚亂的華麗描寫后面,詩人卻加上要求儉樸的結(jié)尾,顯得極其不和諧。人巧能夠改變自然秩序(如第二十三、二十四句),這是中國文學(xué)中的一個復(fù)雜主題,有時表示藝術(shù)及人類創(chuàng)造的力量,但更經(jīng)常的是暗示一種危險(xiǎn)的反常。在這首詩中,這一主題的運(yùn)用是微妙的、模棱兩可的,處于贊賞的描寫和道德的譴責(zé)之間。
【篇八】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鵲橋仙·七夕
宋代: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yīng)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fēng)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cái)噭e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賞析
兩千多年來,牛郎織女的故事,不知感動過多少中國人的心靈。在吟詠牛郎織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這首《鵲橋仙》別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義的佳作。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yīng)被群仙相妒?!逼鸸P三句點(diǎn)明七夕,并以側(cè)筆渲染?!翱椗呦Ξ?dāng)渡河,使鵲為橋”(《歲華紀(jì)麗》卷三“七夕”引《風(fēng)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jié)。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績,就連天上的眾仙女也忌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與配角心情之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弦。下韻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寫出,筆墨從牛女宕開,筆意雋永?!熬昃暝骆M眉顰,更無奈、風(fēng)姨吹雨?!毙蚊簿晷愕逆隙瘐揪o了蛾眉,風(fēng)姨竟然興風(fēng)吹雨騷騷然(風(fēng)姨為青年女性風(fēng)神,見《博異》)。這些仙女,都妒忌著織女呢??椗荒瓴诺靡粫泻慰啥??則嫦娥悔恨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fēng)姨之風(fēng)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不僅如此。有眾仙女之妒這一喜劇式情節(jié),雖然引出他們悲劇性愛情。詞情營造,匠心獨(dú)運(yùn)。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cái)噭e離心緒?!毕缕瑢ⅰ叭崆樗扑?,佳期如夢”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著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tài)。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又只是重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詞人運(yùn)筆處處不凡,但其所寫,是將神話性質(zhì)進(jìn)一步人間化。顯然,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人,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tài),作如此同情之理解?!靶職g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苯Y(jié)筆三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jìn)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之別離,相逢僅只七夕之一刻,舊愁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fù)荷的新恨歸去。年年歲歲,七夕似乎相同??烧l知道,歲歲年年,其情其實(shí)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而已。
然而從詞人心靈之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之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亙古不改的悲劇。牛郎織女悲劇的這一深刻層面,這一可怕性質(zhì),終于在詞中告訴人們。顯然,詞中牛郎織女之悲劇,有其真實(shí)的人間生活依據(jù),即恩愛夫妻被迫長期分居。此可斷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保ā陡]娥冤》曲詞)
此詞在藝術(shù)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shí)為匪夷所思。以嫦娥風(fēng)姨之相妒情節(jié),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dú)具匠心的。(現(xiàn)代黑色幽默庶幾近之)全詞辭無麗藻,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于歸平淡。范成大之詩,如其的田園詩,頗具泥土氣息,從這里可以印證之。最后,應(yīng)略說此詞在同一題材的宋詞發(fā)展中之特殊意義。宋詞描寫牛郎織女故事。多用《鵲橋仙》之詞牌,不失“唐詞多緣題”(《花庵詞選》)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歐陽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歐詞主旨在“多應(yīng)天意不教長”,秦詞主旨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詞則旨在“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梢?,歐詞所寫,本是人之常情。秦詞所寫,乃“破格之談”(《草堂詩馀雋》),是對歐詞的翻新、異化,亦可說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詞則是對歐詞的復(fù)歸、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縱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總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無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來得更為廣大。故成大此詞,也是對秦詞的補(bǔ)充與發(fā)展。從揭橥悲劇深層的美學(xué)意義上說,還是是對秦詞之一計(jì)算。歐、秦、范三家《鵲橋仙》詞,呈現(xiàn)一否定之否定路向,顯示了宋代詞人對傳統(tǒng)對人生之深切體味,亦體現(xiàn)出宋代詞人藝術(shù)創(chuàng)造上不甘逐隨他人獨(dú)創(chuàng)精神,當(dāng)稱作宋代詞富于啟示性之一佳話。
【篇九】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七夕
唐代:羅隱
絡(luò)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shè)紅筵。
應(yīng)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bào)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賞析
七夕,陰歷七月七日,相傳為牛郎渡過銀河與織女為一年一度相會。這天晚上,民間陳列瓜果,穿針乞巧。這首詩就是寫七夕的。首聯(lián):“絡(luò)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shè)紅筵。”角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絡(luò)是網(wǎng)絡(luò),當(dāng)指霧氣網(wǎng)絡(luò)在角宿上。星河,天上的銀河,是分離牛郎織女的。菡萏天,是荷花盛開的天氣。大概想象牛郎織女在銀河邊看到角宿和荷花。這是說的天上情景。下句指人間,有一家人家歡笑地在院子里鋪置紅布的筵席,擺上瓜果,來穿針乞巧。
次聯(lián):“應(yīng)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敝x女檀郎,泛指女子和男子。這家的女子把篋中的珠子倒空,要這家的男子寫出歌詠七夕的錦繡詩篇,放到那個篋里。這里就要寫七夕的詩而言。璣:小珠。三聯(lián):“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鄙弦痪渲柑焐希銕ぶ谱鞒晒?,安排得很美好。李商隱《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這是制作結(jié)婚用的圓帳。牛郎織女相會,也要制作圓帳。簇是指叢聚成團(tuán),把香羅幾重疊起來縫制圓頂帳子,正是叢聚成團(tuán),故稱簇。窈窕,狀美好。“排窈窕”,既指安排得很好,也指安排好織女,窈窕也指女子的美好。這聯(lián)下一句指人間,那家人家的婦女引線穿針來乞巧。穿好針來拜美好的織女星。嬋娟,美好,指織女星。牛郎織女在七夕相會,古代計(jì)時的銅壺滴漏報(bào)天將亮了,牛郎織女又要分別了,所以惆悵茫然,這樣相會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這首詩的特點(diǎn)是用對比寫法,第一句寫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寫人間的情狀,有景物,又有歡笑,構(gòu)成天上與人間相對照。二聯(lián)專寫人間,不提七夕,在“錦繡篇”里暗指詠七夕。三聯(lián)又是對照寫法,“香帳簇成”指天上,“金針穿罷”指人間?!般~壺漏報(bào)”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聯(lián)寫人間“歡笑”,與第四聯(lián)寫天上惆悵相對。一樂一悲,構(gòu)成映襯。再像寫謝女的空出篋子來裝檀郎的錦繡篇,寫人間男女在七夕的歡樂,又與牛郎織女的臨別惆悵構(gòu)成映襯。在這樣的映襯里,就是襯出天上不如人間了。再就寫天上或人間的詞句來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寫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寫人間,即四句寫天上,四句寫人間。但這首詩題為《七夕》,應(yīng)以寫牛郎織女相會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還是看重人間,所以這樣安排。作者寫人間的歡樂勝過天上,在當(dāng)時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難得的。
【篇十】經(jīng)典《七夕》古詩大全賞析:鵲橋仙·月朧星淡
宋代:謝薖
月朧星淡,南飛烏鵲,暗數(shù)秋期天上。錦樓不到野人家,但門外、清流疊嶂。
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漢、何曾風(fēng)浪。
賞析
這首詞是一首詠七夕的詞作,但是,全篇卻沒有談什么男女傷別、兒女恩愛,而是以天上、人間的對比,描繪了人間的不平,抒寫出世路的艱險(xiǎn)。這是有感于北宋王朝末期衰敗的局勢,而發(fā)出的感嘆。
上片寫天上?!霸隆薄ⅰ靶恰?、“烏鵲”、“秋期”、“錦樓”,均為天上景物。錦樓,相傳為漢武帝的曝衣樓,在太液池西面,每年七月七日,宮女出來曝曬后宮衣物(見《西京雜記》)。秋期,即七夕。相傳農(nóng)歷七月七日夜間,牽牛、織女過鵲橋,相會于銀河?xùn)|側(cè),是為秋期(見《爾雅翼》)。在列舉了這些天上美妙、令人神馳心往的景物之后,突然,筆鋒一轉(zhuǎn),寫道:“錦樓不到野人家,但門外、清流疊嶂?!蓖Π胃咂?,為戛然獨(dú)造之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是宮闕錦樓,一個是“清流”、“疊嶂”的“野人家”。形成了強(qiáng)烈、鮮明的對比。
下片,寫人間。一開始,即發(fā)出“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的嘆謂。相屬,即敬酒、祝酒,祝、屬相通。繞梁清唱,形容歌聲的美妙。典出《列子湯問》:韓娥過雍門,唱歌求食。走后,余單音間繞梁,三日不絕。后來,人們用以形容美妙動人的歌聲或歌者。這里指“佳人”。結(jié)尾寫道:“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河、何曾風(fēng)浪。”直言不諱,一語道破了作者寫詞的意圖。從而,成為千古名句!
我國古典詩詞中,詠七夕的作品不少,唐杜牧的《秋夕》,就是的一首。全詩只有四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寫的是宮女的憂思怨緒。詩中卻不著一字,而是通過清冷的畫面,和詩人“輕描淡寫”表現(xiàn)出來,于含蓄的景物描寫之中見“精神”。
而這首七夕詞,寫的天上宮闕和人間村荒野戶的形象對比。而且通過對比,發(fā)出了震撼人心的慨嘆。別是一番立意和獨(dú)特構(gòu)思!“人間平地亦崎嶇,”這振蕩時代的強(qiáng)音,發(fā)自一個封建時代的詞家之口,實(shí)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