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dá)事理、學(xué)習(xí)知識、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素材。下面是無憂考整理分享的成語故事100字文字版大全,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三令五申】
春秋時侯,有一位軍事家名叫孫武,他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hé)閭(lǘ)。吳王看過之后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是不是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說也可以。于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xùn)練。
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為隊長,并叫她們每個人都拿著長戟(jǐ)。隊伍站好后,孫武命搬出鐵鉞(yuè)(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誡。說完便擊鼓發(fā)出向右轉(zhuǎn)的號令。怎知眾女兵不單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
孫武見狀,又將剛才一番話詳盡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fā)出向左轉(zhuǎn)的號令,眾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闭f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派人向?qū)O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為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為隊長。自此以后,眾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復(fù)雜的動作都認(rèn)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
“三令五申”,即反復(fù)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
【不遺余力】
戰(zhàn)國時期,秦國實行商鞅變法,國力逐漸強(qiáng)盛,不斷派兵去攻擊其他國家。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將白起,在趙國的長平一舉殲滅了由趙括率領(lǐng)的四十萬趙軍。秦王趁機(jī)派出使者要挾趙王,要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給秦國,作為講和的條件,否則就要將趙國踏為平地。
于是,趙王召集樓昌、虞卿來商量對策。趙王說:“我們的軍隊在長平一帶吃了敗仗,我準(zhǔn)備率領(lǐng)趙國的全部人馬與秦軍決一死戰(zhàn),你們有什么意見?”樓昌表示反對,他主張派出重要使臣到秦國去講和。虞卿對這兩種意見都不同意,他首先指出樓昌的意見不切合實際,然后針對趙王的意見,問道:“按照大王的看法,秦王能不能打敗您帶去的全部兵馬呢?”趙王說:“秦之攻我也,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意思是說,秦國進(jìn)攻我們,已經(jīng)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一定要打敗我們才肯返回的。虞卿于是說:“希望大王能聽從我的意見,派出重要使者帶著珠寶禮品到楚國、魏國去。楚王和魏王貪圖我們的禮品,必然會很好地接待我們的使者。秦王看到這種情況,必然會疑心各國諸侯要聯(lián)合抗秦。秦王就會心生顧慮,不敢貿(mào)然進(jìn)攻我們,我們與秦國講和才能成為現(xiàn)實?!钡?,趙王沒有聽從虞卿的意見,結(jié)果軍隊也吃了敗仗。
后來,人們就用“不遺余力”比喻把全部力量都使出來,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
春秋時侯,有一位軍事家名叫孫武,他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hé)閭(lǘ)。吳王看過之后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是不是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說也可以。于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xùn)練。
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為隊長,并叫她們每個人都拿著長戟(jǐ)。隊伍站好后,孫武命搬出鐵鉞(yuè)(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誡。說完便擊鼓發(fā)出向右轉(zhuǎn)的號令。怎知眾女兵不單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
孫武見狀,又將剛才一番話詳盡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fā)出向左轉(zhuǎn)的號令,眾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闭f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派人向?qū)O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為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為隊長。自此以后,眾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復(fù)雜的動作都認(rèn)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
“三令五申”,即反復(fù)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
戰(zhàn)國時期,秦國實行商鞅變法,國力逐漸強(qiáng)盛,不斷派兵去攻擊其他國家。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將白起,在趙國的長平一舉殲滅了由趙括率領(lǐng)的四十萬趙軍。秦王趁機(jī)派出使者要挾趙王,要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給秦國,作為講和的條件,否則就要將趙國踏為平地。
于是,趙王召集樓昌、虞卿來商量對策。趙王說:“我們的軍隊在長平一帶吃了敗仗,我準(zhǔn)備率領(lǐng)趙國的全部人馬與秦軍決一死戰(zhàn),你們有什么意見?”樓昌表示反對,他主張派出重要使臣到秦國去講和。虞卿對這兩種意見都不同意,他首先指出樓昌的意見不切合實際,然后針對趙王的意見,問道:“按照大王的看法,秦王能不能打敗您帶去的全部兵馬呢?”趙王說:“秦之攻我也,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意思是說,秦國進(jìn)攻我們,已經(jīng)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一定要打敗我們才肯返回的。虞卿于是說:“希望大王能聽從我的意見,派出重要使者帶著珠寶禮品到楚國、魏國去。楚王和魏王貪圖我們的禮品,必然會很好地接待我們的使者。秦王看到這種情況,必然會疑心各國諸侯要聯(lián)合抗秦。秦王就會心生顧慮,不敢貿(mào)然進(jìn)攻我們,我們與秦國講和才能成為現(xiàn)實?!钡?,趙王沒有聽從虞卿的意見,結(jié)果軍隊也吃了敗仗。
后來,人們就用“不遺余力”比喻把全部力量都使出來,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