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慮其現(xiàn)實意義,如果沒有了現(xiàn)實意義,該文章就遜色許多。因此,學生習作也好,考場作文也好,聯(lián)系實際是必需的。但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能太婆婆媽媽,應如一部樂曲演奏完畢,戛然而止、曲終人散、回味無窮。下面收集了一些高考優(yōu)秀作文素材,供各位同學練習。
致敬先生,不負時代

①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日前揭曉,近代史學家章開沅、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家吳易風獲得了這項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獎。此前,該獎項已經(jīng)評選出16位貢獻卓越的專家學者。鄔滄萍、馮其庸、湯一介、戴逸等一個個閃亮的名字被銘記。(開篇介紹獲得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的專家學者。)
②終身成就獎,是對一位學者治學為人的高度肯定,是對他們學術人生的致敬。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獎項的背后,是漫長又寂寥的探求過程,是他們孜孜以求的身影和勇攀高峰的勇氣。(論述終身成就獎的價值。)
③他們有奉獻人民、服務社會的家國情懷。第一屆獲獎者鄔滄萍是我國的人口學家,基于對我國社會的深入調(diào)研和思考,1979年,他起草并第一個報送人口研究報告《對控制我國人口增長的五點建議》。僅僅兩年后,他就開始呼吁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老齡價值論,體現(xiàn)了一位學者的嚴謹和擔當。本屆獲獎者章開沅,在辛亥革命研究、中國商會史等領域都有著開創(chuàng)性學術貢獻。然而年近古稀之時,他毅然投身南京*研究,并發(fā)現(xiàn)了《貝德士文獻》,這些珍貴文獻成為南京*的鐵證。吳易風,則是我國最早批判西方新自由主義等錯誤思潮的經(jīng)濟學家之一。他們撥云見日,傳播知識、傳播真理、服務社會。(分論點一:他們有奉獻人民、服務社會的家國情懷。)
④他們有追求真理、獨立思考的學術精神。國學家馮其庸在少年時代利用務農(nóng)的間隙大量閱讀,并從中總結(jié)出精讀方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吳易風為了研究西方經(jīng)濟學,從國際音標開始自學英語,還自學微積分、概率論、電腦編程等,成為“三通”經(jīng)濟學家,他認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分論點二:他們有追求真理、獨立思考的學術精神。)
⑤他們有淡泊名利、謙虛誠實的人格魅力。在致頒獎詞的時候,章開沅表示,自己的“底子還很薄”,要邊教邊學,他甚至認為,自己不能“稱為人梯”,因為這“需要高度”,他自稱只是鋪路石,想讓學生走得更順更遠。他幾度請辭資深教授,放棄良好待遇,希望打破學術終身制。而吳易風則說,自己是人民大學學歷最低的老師,他在現(xiàn)場捐出所有獎金,希望成立貧困生獎學金,點亮貧困學生的求學之路。從這些學者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當代知識分子的奉獻精神和家國情懷。(分論點三:他們有淡泊名利、謙虛誠實的人格魅力。)
⑥“心系家國天下,身傳道德文章”。榮獲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的學者們,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是我們學習的典范。他們把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特質(zhì)凸顯出來,煥發(fā)出新的時代精神,完美地闡釋著精神操守與學術品質(zhì),成為今天“先生”一詞的注解。(論述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的象征意義。)
⑦新時代領路人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chǎn)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chǎn)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不負時代,就需要我們向當代杰出知識分子學習,記住這一刻的感動,繼承和發(fā)揚前輩的精神,像他們一樣,甘心坐冷板凳,下苦功夫,為當代學術的燦爛繁榮作出新的貢獻。(照應題目,號召勉勵。)
“不懂裝懂”與“懂裝不懂”

(題目運用對比手法,彰顯思辨性。)
①《警世通言》記載,蘇軾拜謁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兩句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想當然以為菊花在深秋盛開且耐久,怎會風吹花落“滿地金”?于是添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一日秋風過后,蘇軾看到自家后園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當初“不懂裝懂”耍小聰明給王安石續(xù)詩,不禁心生懊悔。(開篇以蘇軾給王安石續(xù)詩的故事點題。)
②因為“不懂裝懂”而鬧出笑話,蘇東坡的故事引人深思。坦誠對待自己的所學所知,不在學識不及自己的人面前狂妄自大,也不超出能力范圍濫竽充數(shù),與其說是一種謙遜,毋寧說是一種智慧??鬃釉缭?000多年前就告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詩人們也會贊美,“謙虛是的美德”??梢哉f,一個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驕不躁,學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穩(wěn)。(由蘇軾續(xù)詩的故事引出思考。)
③現(xiàn)實中,“不懂裝懂”大有人在。有人虛榮心作祟,不懂犟著脖子說懂,不會硬著頭皮說會,生怕沒了面子,明明對事物一知半解卻裝作完全了解,僅是一家之言就自詡為名家之論;也有人落入官僚主義窠臼,認為學識隨官職“水漲船高”,級別上去了自然什么都懂了?!安欢b懂”,照見不嚴不實之風、浮躁浮夸心態(tài),不僅給自己的形象丟分,一些亂指揮、瞎比劃問題甚至會耽誤改革發(fā)展各項工作。偽學不若真知,是真知才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與其裝懂賣弄,不如用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把那些知識空白、經(jīng)驗盲區(qū)、能力弱項一一填補起來。巧詐不如拙誠,虛心好學、不恥下問才是一個黨員干部的“標配”。學識“虛胖”、學風“注水”,越早改掉越好。(現(xiàn)實性分析。指出“不懂裝懂”的人很多,并論述其危害性。)
④反對“不懂裝懂”,另一個極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裝不懂”。有人怕?lián)熑窝b不懂,遇到矛盾問題時明明有能力解決,卻該出手時不出手;有的心胸狹隘裝不懂,把特長當作個人進步的“法寶”,涉及個人利益時“懂”,涉及集體利益時“裝”;還有人居心不良,明明知道決策有問題卻看破不說破,明明對各項規(guī)章制度心知肚明卻假意不知、故意突破底線……如果說“不懂裝懂”者是缺少虛懷若谷的謙卑之心,那么“懂裝不懂”者缺的則是一顆忠誠老實的敬畏之心、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責任之心。揣著明白裝糊涂,不嚴不實問題更嚴重、更惡劣,理當嚴厲查擺糾正。(重要性分析。要警惕“懂裝不懂”,并認清其實質(zhì):“懂裝不懂”者缺的則是一顆忠誠老實的敬畏之心、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責任之心。)
⑤新時代領路人曾告誡領導干部,“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緊學習研究弄懂,來不得半點含糊”。作為領導干部,既要反對“不懂裝懂”,坦誠對待自己的知識存量,增強危機意識,加快知識更新,避免少知而迷、無知而亂,努力成為一專多能的高素質(zhì)干部;更要反對“懂裝不懂”,堅決摒棄不嚴不實、不精不誠問題,自覺站在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局考慮問題,勇于挑最重的擔子,敢于擔責擔險。(必要性分析。論述對待“不懂裝懂”和“懂裝不懂”二者的正確態(tài)度。)
⑥《道德經(jīng)》說:“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币馑际钦f,大丈夫要選擇淳厚而不選擇輕薄,選擇樸實而不崇尚虛華。共產(chǎn)黨人最講認真,最推崇實事求是,最主張實干擔當。只爭朝夕學,一絲不茍干,我們的事業(yè)必能立于不敗之地。(發(fā)出號召,勉勵展望。)
讓誠信之風遍吹華夏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鼻嗄暄輪T翟天臨的學霸人設崩塌了。因涉嫌學術論文大量抄襲,北京大學令其退出博士流動站,北京電影學院也撤銷了其博士學位。翟天臨靠名取利、學術造假的丑惡行為,實際上反映了他毫無誠信、沉迷于功利的卑劣人格。
近年來,不少藝人為了使自己更討喜、更吸粉,紛紛開始給自己“貼標簽”。為了謀利,將社會不斷要求的“誠信”棄之腦后,只想著短期利益,卻忘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再精心建造的神殿也終有倒塌的一天。而翟天臨也只是“人設崩塌”中較為顯眼的一個個例而已。這些事件首先源于個人誠信意識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公民的要求中明確提到“誠信”二字,可這是否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呢?
翟天臨事件引發(fā)了我們對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深入思考,為什么缺乏誠信、道德缺失的人能招搖過市混到博士后?為什么鼎鼎大名的北京大學竟會出現(xiàn)這樣一個重大紕漏?這一表面看似簡單的誠信問題,背后涉及的人際、社會關系網(wǎng)之龐大,令人細思極恐。
由此可知,加強社會誠信建設的工作刻不容緩。教育、司法、監(jiān)管等各部門應齊心協(xié)力,建造密不透風的誠信之網(wǎng),讓人人都自覺維護自己的信譽,如同保護自己的眼睛。讓誠實守信的人暢行無阻,讓誠信缺失的“老賴”寸步難行,讓拋棄誠信謀取利益的人身敗名裂。
誠信不僅僅是對個人如此重要,在國際交流之中更加重要。
誠信是大國良好形象的重要基石。如今,中國正日益擴大對外開放的范圍和規(guī)模,開展了許多跨國建設,同樣也與其他諸國存在一定的矛盾。而誠信就是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基石。我國不僅要成為一個在綜合國力等硬實力方面有穩(wěn)固根基的大國,還要成為一個在文化上能與芬蘭、新加坡相媲美的文明大國,如此才能充分具備一個國家崛起的物質(zhì)與文化實力,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
我國的誠信傳統(tǒng)源遠流長。從秦國商鞅的立木取信到后來一個吞并六國、獨霸天下、統(tǒng)一中原的秦朝的崛起,讓我們看到了誠信在一個國家強大之路上所起的巨大作用。同樣,在快速發(fā)展的當代中國,誠信仍是促進其穩(wěn)步發(fā)展的不可或缺的文明武器。
愿我們都能以翟天臨事件為戒,做誠信之人,立誠信之身。愿純潔清朗的誠
信之風遍吹華夏,愿經(jīng)久不衰的誠信力量鑄就華夏強國的核心內(nèi)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