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準備,以自信、寬容的心態(tài),盡快融入集體,適應新同學、適應新校園環(huán)境、適應與初中迥異的紀律制度。記住:是你主動地適應環(huán)境,而不是環(huán)境適應你。因為你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得適應社會。以下內容是為你整理的《高一年級語文暑假作業(yè)參考答案》,希望你不負時光,努力向前,加油!
【篇一】
一、語言文字運用
1、D(A項石棧(zhàn);B項幽咽(yè)、商賈(gǔ);C項孝悌(tì)、諂媚(chǎn))
2、B(A、“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個念頭的差錯(引起嚴重的后果)。與原句句意、語境不符。B、“頤指氣使”的意思是,不說話而用面部表情來示意,指有權勢的人傲慢的神氣。這一句中的“她”從小就養(yǎng)成了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下文又有“盛氣凌人”,所以用“頤指氣使”完全符合文意。C項中的“炙手可熱”,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到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而句中用來形容家用電器,是不恰當的。D句說一個孩子對電腦、互聯(lián)網非常熟悉,能說得“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左右逢源”有兩種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應手,順利無阻,屬褒義;二是比喻處事圓滑,屬貶義?,F在以貶義用法較常見。D句重在這個孩子對電腦、互聯(lián)網的熟悉,顯然兩種意思都不恰當。)
3、B(A項“目的是”和“旨在”重復;C項是搭配不當,“吸引”不能與“關注”搭配;D項“形成、完善和發(fā)展”語序顛倒。)
4、A(②是一個總起句,應放在開頭,①③④⑤是從“秋老虎”和“多事之秋”兩個方面說明“陽消陰長”的秋天氣候特點的,⑥⑦兩句是針對這些特點提醒人們要注意秋季養(yǎng)生,所以⑥⑦應放在最后。⑥⑦兩句具有因果關系,⑦在前,⑥在后。在①③④⑤句中,“立秋至處暑”、“白露”等表示時間關系的詞語提示我們,①③在前,④⑤在后。①③句具有因果關系,所以①在前,③在后;④⑤句也具有因果關系,所以④在前,⑤在后。因此,正確的排列順序是:②①③④⑤⑦⑥。)
5、D。匪,通“非”,不是。
6、A。A項“愁”的意思是“為……發(fā)愁”,屬為動用法;B項“凋”的意思是“使……凋謝(失色)”,C項“轉”的意思是“使……滾動”,D項“繁”的意思是“使……多,增多”,均屬使動用法。
7、B。每次的作用應不盡相同:第一次重在表現驀然驚訝的感覺,并使文勢更為突兀,第二次表現了一種畏懼和發(fā)愁的心理,在文勢上有換氣和振起的作用,而第三次則表現了無可奈何,只得作罷的情緒。這樣一唱三嘆,“蜀道之難”也就在讀者心目中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了。
8、C(因為:因此寫了)
9、A.……的樣子(形容詞詞尾)B.在(介詞)/比(介詞)C.這(代詞)/正確的(形容詞)D.她,代指琵琶女(代詞)/無義(助詞,表示時間持續(xù)的狀態(tài))
10、B例句:于穆、曹二善才學琵琶(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A.無乃過爾與(賓語前置)B.靜女其姝,于城隅俟我(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C.蚓無利爪牙(定語后置)D.滅六國者,六國也(判斷句)
11、C(詩人之前并不認識琵琶女)
12、(1)元和十年,我被貶職到九江郡當司馬。
(2)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跟曹、穆兩位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嫁給一個商人當老婆。
(3)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
13(1)修辭方法:對偶(1分)?!胺紭洹睂Α按荷健?,“花”對“鳥”,“自落”對“空啼”(1分)。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1分)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1分)。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1分)。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城外的荒涼,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1分)。(提示:列舉出所寫的景,指出它們的特點,并分析作者通過這些景抒發(fā)了什么情)
14.(6分,每空1分,任選3題,多選則按前3題計分)
(1)滄海月明珠有淚只是當時已惘然(2)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3)冰泉冷澀弦凝絕別有幽愁暗恨生(4)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
15.【信息整合】(5分)CD(C.造成中醫(yī)和西醫(yī)“水火不容”的原因,是兩者的“思想體系”與“科學方法”不同,而不是“因歷史的巨大差距”。D.原文并沒有說中醫(yī)“受著民族傳統(tǒng)和地域文化的影響,無需采用目前西方現代醫(yī)學的科學方法”。)
[5分。答對一項給2分,答對兩項給5分,答案超過兩項,本題不給分。]
16.【思路分析】(3分)B(西藥理論運用的是“科學依據”,四環(huán)素的發(fā)明自然需要運用“科學依據”。A.運用的是技術——“經驗依據”積累的技術。C.根據“經驗依據”作出判斷。D.通過“歷史依據”作判斷。)
17.(4分)憑借經驗依據和歷史依據就可以判斷其是否合理,并不需要所謂的(西醫(yī)的)“科學依據”。[4分。“憑借經驗依據和歷史依據……”3分,“不需要科學依據”1分。]
18.【內容分析】(4分)①在我們的大眾語境中,所謂“科學的”東西,是“正確的”“高明的”“有效的”“經過了證實的”東西。中醫(yī)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已經過了正確、高明、有效、證實的檢驗,因此,從寬泛的意義上說,中醫(yī)已經具有科學依據。②在某種意義上說,中醫(yī)理論與西醫(yī)理論是水火不相容的,僅以西醫(yī)理論作為科學依據來判斷中醫(yī)是不恰當的,因此,從狹義的意義上說,中醫(yī)不需要科學依據。[4分。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4分。意思對即可。]
19、(4分)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品味,能力層級D。
答案:(1)她想看到自己當年精心留下的那一片淡藍色的溫馨卻沒有看到(2分)。
(2)她想在這里回到自己逝去的青春的夢幻卻沒有找到(2分)。
20、(5分)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結構的把握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層級E。
答案:構思(結構)上,“藍窗簾”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緊緊圍繞“藍窗簾”展開(2分)。內容上,“藍窗簾”象征女主人公對平和、寧靜、溫馨的生活的追求。(3分;若說是在文中和“綠窗簾”形成一種對照或變化,襯托或暗示人物的性格特點,也可給2分))
21、(5分)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能力層級F。答案:(1)我認同這一說法(1分)。小說的構思(結尾)講究含蓄,小說的主題避免直白,但小說的最后一段卻以作者的議論抒情直接揭示了小說主題,讀者沒有了想象思考的空間。(5分)
(2)我不認同這一說法(1分)。小說結構講究完整性,刪去最后一段,小說的女主人公形象還未豐滿,小說主題存在太多的不定性,更缺少了深刻性。(5分)
(答“認同”或“不認同”可得1分;如能從小說構思、結構的角度分析,說出理由的可得3分;若能從小說主題表達、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說出理由的也可得3分;若能從兩方面結合說明理由的,可得4分,合共5分。)
22.為了挑戰(zhàn)一個全新的目標(或“研究橡膠是他現在從事的全新的學科”),為了美國的發(fā)展(或“為改變美國橡膠靠進口的狀況”)。(4分,每點2分)
23.用光明和黑暗形成鮮明的對比。(2分)突出愛迪生引導世界走向光明,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表達了后人對愛迪生的敬仰之情。(3分)
24.觀點明確2分,聯(lián)系文本舉例分析3分,語言1分。
示例:我認為他精神確實是不太健康的,他全部的生活就是他的事業(yè),生活異常單調,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日,犧牲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但他卻為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可以說犧牲了他一個人的愛情和游戲,但卻給全人類帶來福音,這是更有意義的事。
25.【參考示例: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曹雪芹的夢中淚(6分,一句3分。)】
26.【語段壓縮】(6分)①旅行費用相宜;②身體符合條件;③旅途安全可靠;④生活設施便利。[6分。答對兩點2分,答對三點4分,答對四點滿分;只答一點不得分。]
【篇二】
1.D(A.漸jiān。B.熨yù。C.扼è。)
2.A(購:重金征求。)
3.D(D.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A.副詞,表語氣,還是/指示代詞,那。B.連詞,表修飾/連詞,表順承。C.連?詞,表目的,來/連詞,表修飾。)
4.B(A.反,通“返”。C.倍,通“背”。D.厭,通“饜”。)
5.A(①⑤省略句。③⑥賓語前置句。②④被動句。)
6.A(“記錄的歷史”很難等同于“真實的歷史”,因為當事人的口述與回憶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此外還與史學家在選擇文獻、記載歷史時難免受到種種限制有關。)
7.D(原文是“歷史文獻本身的多義性也為傳播歷史帶來了神化與丑化的現實可能”。)
8.C(大多數人是通過小說、戲劇知道這個美麗的愛情“神話”的,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記錄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并不了解。)
9.D(子: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做子女。)
10.A(A.介詞,趁機。B.動詞,去,往/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介詞,到/介詞,對。D.動詞,以為/介詞,用。)
11.C(①索要魚,是抱著“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心理,以檢驗孟嘗君,是智慧的表現。②這樣做實則是為孟嘗君揚名,是智慧的表現。③記敘事件發(fā)生的過程,不能視作有才智的表現。④“仁義”換來了長遠的更大的利益,是他最為精明有才智的表現。⑤孟嘗君贊頌其有功,從側面表現其智謀。⑥左右人不了解馮諼。)
12.C(“大家都爭著要去”,原文無此意。)
13.(1)我田文(即孟嘗君)被國事弄得精疲力竭,被憂慮搞得心煩意亂,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國事中,對先生您多有得罪。[前兩個“于”表被動,后兩個“于”分別是“在”和“對”的意思。憒(kuì):昏亂。]
(2)我私自假傳您的命令,將所有的債款都賜給百姓,并趁機焚毀債券,百姓沒有人不歡呼萬歲。這就是我替您買的仁義呀。(矯:假傳。責:通“債”,債款。因,趁機。市:買?!啊病保袛嗑涫?。)
參考譯文:?
齊國有個叫馮諼的人,家境貧困,難以養(yǎng)活自己,托人請求孟嘗君,希望在他那里當一名食客。孟嘗君問:“先生有什么愛好嗎?”馮諼說:“我沒有愛好?!泵蠂L君又問:“先生有什么才干嗎?”他說:“我也沒有才干?!泵蠂L君笑了笑同意接納他,說:“好的?!泵蠂L君身邊的人以為孟嘗君輕視馮諼,就拿粗茶淡飯給他吃。
過了不久,馮諼就背靠柱子,彈劍而歌:“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吃飯沒有魚。”左右把這件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吩咐說:“讓他吃魚吧,給他和中等門客相同的待遇。”過了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坐?!弊笥业娜硕汲靶λ?,把這件事又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替他配上車,給他和坐車的門客相同的待遇?!庇谑邱T諼駕車帶劍,拜訪他的朋友并夸耀:“孟嘗君尊我為上客?!边@樣過了一段日子,馮諼又彈其劍,唱道:“長劍呀,咱們回去吧!沒什么來養(yǎng)家?!弊笥业娜硕紖拹核J為他貪得無厭。孟嘗君問道:“馮先生有父母嗎?”左右答道:“有個老母?!泵蠂L君派人資助他的家用,不讓他母親窮困。馮諼從此不再唱牢騷歌了。
后來,孟嘗君出了一通告示,問門下食客:“請問哪一位通曉賬務會計,能替我到薛地收債呢?”馮諼在文告上署上名字說:“我能?!泵蠂L君看了很詫異,問(左右隨從):“這是誰呀?”人們答道:“就是那個唱長劍呀,咱們回去吧的人?!泵蠂L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對不起他,還未曾見過面呢?!庇谑钦埶麃硐嘁姡狼刚f:“我田文(即孟嘗君)被國事弄得精疲力竭,被憂慮搞得心煩意亂,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國事中,對先生您多有得罪。好在先生不以我之怠慢為辱,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債嗎?”馮諼說:“愿效微勞?!庇谑敲蠂L君和他約好日子,替他備好車馬行裝,讓他載著債券契約出發(fā),辭別時,馮諼問:“收完債后,買些什么回來?”孟嘗君回答:“先生買點我家缺少的東西吧?!?BR> 馮諼驅車到了薛地,派官吏把該還債的百姓都叫來驗對債券。全部驗對之后,馮諼站了起來,假托孟嘗君的名義將債款賞給這些百姓,并趁機燒掉了那些券契文書,百姓感激得歡呼萬歲。
馮諼又馬不停蹄地返回齊國,一大早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很奇怪他回來得這么快,穿好衣服接見他說:“收完債了嗎?何以回來得這般快捷?”馮諼答道:“都收完了?!薄跋壬嫖屹I了些什么回來?”馮諼說:“您曾言‘買點我家缺少的東西’。我暗想,您府中珠寶堆積,犬馬滿廄,美女成行。您家中所缺少的唯有仁義了!因此我自作主張為您買了仁義回來?!泵蠂L君說:“你怎么買仁義的?”馮諼答道:“現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撫薛地子民,視民如子女,反而像商人一樣在他們身上榨取利益。我私自假傳您的命令,將所有的債款都賜給百姓,并趁機焚毀債券,百姓沒有人不歡呼萬歲。這就是我替您買的仁義呀。”孟嘗君很不高興,說:“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齊王對孟嘗君說:“寡人是不敢用先王的舊臣為臣的。”孟嘗君回到封地薛,還差百里未到,當地百姓扶老攜幼,在路旁迎接孟嘗君。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今天方才看到呀?!?BR> 14.(1)兩個“滿”字生動地寫出了茂盛而美麗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渾然一體,別有趣味;“浸”字生動地描繪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2)本詩中作者描繪了一幅幽靜美麗、富有生活情趣的鄉(xiāng)村晚景圖。水草長滿了池塘邊緣,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陽正要落山,山像是銜著落日似的倒映在冰涼的波光蕩漾的水面上。牧童趕著牛回家,橫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這表達了作者熱愛山村自然風光,對閑適自在、無憂無慮生活的喜愛之情。
15.(1)風蕭蕭兮易水寒不恥下問(2)春蠶到死絲方盡醉翁之意不在酒(3)銜遠山大禮不辭小讓
16.(1)苦難成就了司馬遷,使他脫穎而出,完成了千古絕唱《史記》。
(2)(提升精神:)司馬遷由一個御用工具向獨立人格的轉變。
(一根骨頭:)在對理想與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中挺立起來的獨立人格。
17.因為作者認為一個專制強權的社會是不允許人們說公道話的,而司馬遷是一個有骨氣、有血性、有社會良心的人,他面對專制強權,敢于站出來說公道話,所以遭遇災禍就是必然的。
18.標題“天地蒼茫一根骨”運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既體現了司馬遷命運的悲劇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同時揭示文章的中心,突出作者對以司馬遷為代表的文人骨氣的贊頌之情。
19.“脊梁”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在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人,在國家民族處于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人,以及他們所表現出的氣節(jié)、操守、人格、品質。如放棄國外優(yōu)厚待遇毅然回國的兩彈一星的元勛們;條件艱苦卻堅持創(chuàng)作人類精神食糧的季羨林、錢鐘書們;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爆發(fā)出的吼聲的田漢們;田邊認真工作、努力科研的袁隆平們;用自己的歌聲為孩子們帶來歡樂和希望的叢飛們;扎根甘南藏族自治州40年的“大腳醫(yī)生”王萬青們;烤羊肉串8年資助上百名貧困生的阿里木們;那些無名的農民工們;那些為了國家榮譽為了自己的家庭為了兒時的夢想而十年如一日訓練的運動員們……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國的脊梁。
20.錯過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風喚醒田蛙的春,錯過了浪花裂開心花、荷蓋展開青霞的夏,錯過了稻禾沾滿金露、樹木寄走枯葉的秋,錯過了山坡覆蓋白雪、水面凝成銀冰的冬。
21.(示例)菊花那多情的花蕊、那撩人的形態(tài)、那四溢的芬芳,還留在昨日的記憶里,今天竟已枯黃。時間飛逝,大雁去了又回來,卻不見你的影子,我三千丈愁思對誰訴說!人憔悴,簾悠閑。
22.(示例)輕微的風呵,歡快些吧,只有你迅速地吹綠了大地。
漂蕩的船呵,樂觀些吧,只有你默默地承載了歸思。(仿寫的時候一要把握住擬人修辭,二要注意句式特點,三是仿寫內容要貼切生動。)
23.思路點撥:寫贊頌老師的文章,首先要確定中心,就是說這個老師是誰,他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中最突出的一點是什么。其次,要選好材料,這樣,才能透過一件事或多件事看到老師的品質和特點。再次,要選好記敘的角度,只有選好記敘的角度,才有利于感情的充分抒發(fā)。因此寫作本文,可以選取第一人稱的記敘角度,也可以選取第三人稱的記敘角度。要重點寫出老師的個性,你的老師的個性
在外人看來可能“很怪”,但你卻能透過外在表象,發(fā)現其中美好的東西。你只有把這些美好的東西充分地挖掘出來,才能給讀者樹立一個鮮明的形象,而且只有這樣的形象才是完整、真實、感人的形象。在語言表達上,用親切、幽默、直率的語言會收到更好的表達效果。
一、語言文字運用
1、D(A項石棧(zhàn);B項幽咽(yè)、商賈(gǔ);C項孝悌(tì)、諂媚(chǎn))
2、B(A、“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個念頭的差錯(引起嚴重的后果)。與原句句意、語境不符。B、“頤指氣使”的意思是,不說話而用面部表情來示意,指有權勢的人傲慢的神氣。這一句中的“她”從小就養(yǎng)成了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下文又有“盛氣凌人”,所以用“頤指氣使”完全符合文意。C項中的“炙手可熱”,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到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而句中用來形容家用電器,是不恰當的。D句說一個孩子對電腦、互聯(lián)網非常熟悉,能說得“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左右逢源”有兩種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應手,順利無阻,屬褒義;二是比喻處事圓滑,屬貶義?,F在以貶義用法較常見。D句重在這個孩子對電腦、互聯(lián)網的熟悉,顯然兩種意思都不恰當。)
3、B(A項“目的是”和“旨在”重復;C項是搭配不當,“吸引”不能與“關注”搭配;D項“形成、完善和發(fā)展”語序顛倒。)
4、A(②是一個總起句,應放在開頭,①③④⑤是從“秋老虎”和“多事之秋”兩個方面說明“陽消陰長”的秋天氣候特點的,⑥⑦兩句是針對這些特點提醒人們要注意秋季養(yǎng)生,所以⑥⑦應放在最后。⑥⑦兩句具有因果關系,⑦在前,⑥在后。在①③④⑤句中,“立秋至處暑”、“白露”等表示時間關系的詞語提示我們,①③在前,④⑤在后。①③句具有因果關系,所以①在前,③在后;④⑤句也具有因果關系,所以④在前,⑤在后。因此,正確的排列順序是:②①③④⑤⑦⑥。)
5、D。匪,通“非”,不是。
6、A。A項“愁”的意思是“為……發(fā)愁”,屬為動用法;B項“凋”的意思是“使……凋謝(失色)”,C項“轉”的意思是“使……滾動”,D項“繁”的意思是“使……多,增多”,均屬使動用法。
7、B。每次的作用應不盡相同:第一次重在表現驀然驚訝的感覺,并使文勢更為突兀,第二次表現了一種畏懼和發(fā)愁的心理,在文勢上有換氣和振起的作用,而第三次則表現了無可奈何,只得作罷的情緒。這樣一唱三嘆,“蜀道之難”也就在讀者心目中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了。
8、C(因為:因此寫了)
9、A.……的樣子(形容詞詞尾)B.在(介詞)/比(介詞)C.這(代詞)/正確的(形容詞)D.她,代指琵琶女(代詞)/無義(助詞,表示時間持續(xù)的狀態(tài))
10、B例句:于穆、曹二善才學琵琶(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A.無乃過爾與(賓語前置)B.靜女其姝,于城隅俟我(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C.蚓無利爪牙(定語后置)D.滅六國者,六國也(判斷句)
11、C(詩人之前并不認識琵琶女)
12、(1)元和十年,我被貶職到九江郡當司馬。
(2)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跟曹、穆兩位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嫁給一個商人當老婆。
(3)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
13(1)修辭方法:對偶(1分)?!胺紭洹睂Α按荷健?,“花”對“鳥”,“自落”對“空啼”(1分)。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1分)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1分)。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1分)。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城外的荒涼,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1分)。(提示:列舉出所寫的景,指出它們的特點,并分析作者通過這些景抒發(fā)了什么情)
14.(6分,每空1分,任選3題,多選則按前3題計分)
(1)滄海月明珠有淚只是當時已惘然(2)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3)冰泉冷澀弦凝絕別有幽愁暗恨生(4)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
15.【信息整合】(5分)CD(C.造成中醫(yī)和西醫(yī)“水火不容”的原因,是兩者的“思想體系”與“科學方法”不同,而不是“因歷史的巨大差距”。D.原文并沒有說中醫(yī)“受著民族傳統(tǒng)和地域文化的影響,無需采用目前西方現代醫(yī)學的科學方法”。)
[5分。答對一項給2分,答對兩項給5分,答案超過兩項,本題不給分。]
16.【思路分析】(3分)B(西藥理論運用的是“科學依據”,四環(huán)素的發(fā)明自然需要運用“科學依據”。A.運用的是技術——“經驗依據”積累的技術。C.根據“經驗依據”作出判斷。D.通過“歷史依據”作判斷。)
17.(4分)憑借經驗依據和歷史依據就可以判斷其是否合理,并不需要所謂的(西醫(yī)的)“科學依據”。[4分。“憑借經驗依據和歷史依據……”3分,“不需要科學依據”1分。]
18.【內容分析】(4分)①在我們的大眾語境中,所謂“科學的”東西,是“正確的”“高明的”“有效的”“經過了證實的”東西。中醫(yī)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已經過了正確、高明、有效、證實的檢驗,因此,從寬泛的意義上說,中醫(yī)已經具有科學依據。②在某種意義上說,中醫(yī)理論與西醫(yī)理論是水火不相容的,僅以西醫(yī)理論作為科學依據來判斷中醫(yī)是不恰當的,因此,從狹義的意義上說,中醫(yī)不需要科學依據。[4分。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4分。意思對即可。]
19、(4分)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品味,能力層級D。
答案:(1)她想看到自己當年精心留下的那一片淡藍色的溫馨卻沒有看到(2分)。
(2)她想在這里回到自己逝去的青春的夢幻卻沒有找到(2分)。
20、(5分)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結構的把握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層級E。
答案:構思(結構)上,“藍窗簾”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緊緊圍繞“藍窗簾”展開(2分)。內容上,“藍窗簾”象征女主人公對平和、寧靜、溫馨的生活的追求。(3分;若說是在文中和“綠窗簾”形成一種對照或變化,襯托或暗示人物的性格特點,也可給2分))
21、(5分)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能力層級F。答案:(1)我認同這一說法(1分)。小說的構思(結尾)講究含蓄,小說的主題避免直白,但小說的最后一段卻以作者的議論抒情直接揭示了小說主題,讀者沒有了想象思考的空間。(5分)
(2)我不認同這一說法(1分)。小說結構講究完整性,刪去最后一段,小說的女主人公形象還未豐滿,小說主題存在太多的不定性,更缺少了深刻性。(5分)
(答“認同”或“不認同”可得1分;如能從小說構思、結構的角度分析,說出理由的可得3分;若能從小說主題表達、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說出理由的也可得3分;若能從兩方面結合說明理由的,可得4分,合共5分。)
22.為了挑戰(zhàn)一個全新的目標(或“研究橡膠是他現在從事的全新的學科”),為了美國的發(fā)展(或“為改變美國橡膠靠進口的狀況”)。(4分,每點2分)
23.用光明和黑暗形成鮮明的對比。(2分)突出愛迪生引導世界走向光明,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表達了后人對愛迪生的敬仰之情。(3分)
24.觀點明確2分,聯(lián)系文本舉例分析3分,語言1分。
示例:我認為他精神確實是不太健康的,他全部的生活就是他的事業(yè),生活異常單調,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日,犧牲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但他卻為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可以說犧牲了他一個人的愛情和游戲,但卻給全人類帶來福音,這是更有意義的事。
25.【參考示例: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曹雪芹的夢中淚(6分,一句3分。)】
26.【語段壓縮】(6分)①旅行費用相宜;②身體符合條件;③旅途安全可靠;④生活設施便利。[6分。答對兩點2分,答對三點4分,答對四點滿分;只答一點不得分。]
1.D(A.漸jiān。B.熨yù。C.扼è。)
2.A(購:重金征求。)
3.D(D.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A.副詞,表語氣,還是/指示代詞,那。B.連詞,表修飾/連詞,表順承。C.連?詞,表目的,來/連詞,表修飾。)
4.B(A.反,通“返”。C.倍,通“背”。D.厭,通“饜”。)
5.A(①⑤省略句。③⑥賓語前置句。②④被動句。)
6.A(“記錄的歷史”很難等同于“真實的歷史”,因為當事人的口述與回憶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此外還與史學家在選擇文獻、記載歷史時難免受到種種限制有關。)
7.D(原文是“歷史文獻本身的多義性也為傳播歷史帶來了神化與丑化的現實可能”。)
8.C(大多數人是通過小說、戲劇知道這個美麗的愛情“神話”的,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記錄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并不了解。)
9.D(子: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做子女。)
10.A(A.介詞,趁機。B.動詞,去,往/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介詞,到/介詞,對。D.動詞,以為/介詞,用。)
11.C(①索要魚,是抱著“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心理,以檢驗孟嘗君,是智慧的表現。②這樣做實則是為孟嘗君揚名,是智慧的表現。③記敘事件發(fā)生的過程,不能視作有才智的表現。④“仁義”換來了長遠的更大的利益,是他最為精明有才智的表現。⑤孟嘗君贊頌其有功,從側面表現其智謀。⑥左右人不了解馮諼。)
12.C(“大家都爭著要去”,原文無此意。)
13.(1)我田文(即孟嘗君)被國事弄得精疲力竭,被憂慮搞得心煩意亂,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國事中,對先生您多有得罪。[前兩個“于”表被動,后兩個“于”分別是“在”和“對”的意思。憒(kuì):昏亂。]
(2)我私自假傳您的命令,將所有的債款都賜給百姓,并趁機焚毀債券,百姓沒有人不歡呼萬歲。這就是我替您買的仁義呀。(矯:假傳。責:通“債”,債款。因,趁機。市:買?!啊病保袛嗑涫?。)
參考譯文:?
齊國有個叫馮諼的人,家境貧困,難以養(yǎng)活自己,托人請求孟嘗君,希望在他那里當一名食客。孟嘗君問:“先生有什么愛好嗎?”馮諼說:“我沒有愛好?!泵蠂L君又問:“先生有什么才干嗎?”他說:“我也沒有才干?!泵蠂L君笑了笑同意接納他,說:“好的?!泵蠂L君身邊的人以為孟嘗君輕視馮諼,就拿粗茶淡飯給他吃。
過了不久,馮諼就背靠柱子,彈劍而歌:“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吃飯沒有魚。”左右把這件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吩咐說:“讓他吃魚吧,給他和中等門客相同的待遇。”過了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坐?!弊笥业娜硕汲靶λ?,把這件事又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替他配上車,給他和坐車的門客相同的待遇?!庇谑邱T諼駕車帶劍,拜訪他的朋友并夸耀:“孟嘗君尊我為上客?!边@樣過了一段日子,馮諼又彈其劍,唱道:“長劍呀,咱們回去吧!沒什么來養(yǎng)家?!弊笥业娜硕紖拹核J為他貪得無厭。孟嘗君問道:“馮先生有父母嗎?”左右答道:“有個老母?!泵蠂L君派人資助他的家用,不讓他母親窮困。馮諼從此不再唱牢騷歌了。
后來,孟嘗君出了一通告示,問門下食客:“請問哪一位通曉賬務會計,能替我到薛地收債呢?”馮諼在文告上署上名字說:“我能?!泵蠂L君看了很詫異,問(左右隨從):“這是誰呀?”人們答道:“就是那個唱長劍呀,咱們回去吧的人?!泵蠂L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對不起他,還未曾見過面呢?!庇谑钦埶麃硐嘁姡狼刚f:“我田文(即孟嘗君)被國事弄得精疲力竭,被憂慮搞得心煩意亂,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國事中,對先生您多有得罪。好在先生不以我之怠慢為辱,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債嗎?”馮諼說:“愿效微勞?!庇谑敲蠂L君和他約好日子,替他備好車馬行裝,讓他載著債券契約出發(fā),辭別時,馮諼問:“收完債后,買些什么回來?”孟嘗君回答:“先生買點我家缺少的東西吧?!?BR> 馮諼驅車到了薛地,派官吏把該還債的百姓都叫來驗對債券。全部驗對之后,馮諼站了起來,假托孟嘗君的名義將債款賞給這些百姓,并趁機燒掉了那些券契文書,百姓感激得歡呼萬歲。
馮諼又馬不停蹄地返回齊國,一大早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很奇怪他回來得這么快,穿好衣服接見他說:“收完債了嗎?何以回來得這般快捷?”馮諼答道:“都收完了?!薄跋壬嫖屹I了些什么回來?”馮諼說:“您曾言‘買點我家缺少的東西’。我暗想,您府中珠寶堆積,犬馬滿廄,美女成行。您家中所缺少的唯有仁義了!因此我自作主張為您買了仁義回來?!泵蠂L君說:“你怎么買仁義的?”馮諼答道:“現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撫薛地子民,視民如子女,反而像商人一樣在他們身上榨取利益。我私自假傳您的命令,將所有的債款都賜給百姓,并趁機焚毀債券,百姓沒有人不歡呼萬歲。這就是我替您買的仁義呀。”孟嘗君很不高興,說:“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齊王對孟嘗君說:“寡人是不敢用先王的舊臣為臣的。”孟嘗君回到封地薛,還差百里未到,當地百姓扶老攜幼,在路旁迎接孟嘗君。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今天方才看到呀?!?BR> 14.(1)兩個“滿”字生動地寫出了茂盛而美麗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渾然一體,別有趣味;“浸”字生動地描繪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2)本詩中作者描繪了一幅幽靜美麗、富有生活情趣的鄉(xiāng)村晚景圖。水草長滿了池塘邊緣,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陽正要落山,山像是銜著落日似的倒映在冰涼的波光蕩漾的水面上。牧童趕著牛回家,橫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這表達了作者熱愛山村自然風光,對閑適自在、無憂無慮生活的喜愛之情。
15.(1)風蕭蕭兮易水寒不恥下問(2)春蠶到死絲方盡醉翁之意不在酒(3)銜遠山大禮不辭小讓
16.(1)苦難成就了司馬遷,使他脫穎而出,完成了千古絕唱《史記》。
(2)(提升精神:)司馬遷由一個御用工具向獨立人格的轉變。
(一根骨頭:)在對理想與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中挺立起來的獨立人格。
17.因為作者認為一個專制強權的社會是不允許人們說公道話的,而司馬遷是一個有骨氣、有血性、有社會良心的人,他面對專制強權,敢于站出來說公道話,所以遭遇災禍就是必然的。
18.標題“天地蒼茫一根骨”運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既體現了司馬遷命運的悲劇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同時揭示文章的中心,突出作者對以司馬遷為代表的文人骨氣的贊頌之情。
19.“脊梁”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在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人,在國家民族處于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人,以及他們所表現出的氣節(jié)、操守、人格、品質。如放棄國外優(yōu)厚待遇毅然回國的兩彈一星的元勛們;條件艱苦卻堅持創(chuàng)作人類精神食糧的季羨林、錢鐘書們;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爆發(fā)出的吼聲的田漢們;田邊認真工作、努力科研的袁隆平們;用自己的歌聲為孩子們帶來歡樂和希望的叢飛們;扎根甘南藏族自治州40年的“大腳醫(yī)生”王萬青們;烤羊肉串8年資助上百名貧困生的阿里木們;那些無名的農民工們;那些為了國家榮譽為了自己的家庭為了兒時的夢想而十年如一日訓練的運動員們……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國的脊梁。
20.錯過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風喚醒田蛙的春,錯過了浪花裂開心花、荷蓋展開青霞的夏,錯過了稻禾沾滿金露、樹木寄走枯葉的秋,錯過了山坡覆蓋白雪、水面凝成銀冰的冬。
21.(示例)菊花那多情的花蕊、那撩人的形態(tài)、那四溢的芬芳,還留在昨日的記憶里,今天竟已枯黃。時間飛逝,大雁去了又回來,卻不見你的影子,我三千丈愁思對誰訴說!人憔悴,簾悠閑。
22.(示例)輕微的風呵,歡快些吧,只有你迅速地吹綠了大地。
漂蕩的船呵,樂觀些吧,只有你默默地承載了歸思。(仿寫的時候一要把握住擬人修辭,二要注意句式特點,三是仿寫內容要貼切生動。)
23.思路點撥:寫贊頌老師的文章,首先要確定中心,就是說這個老師是誰,他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中最突出的一點是什么。其次,要選好材料,這樣,才能透過一件事或多件事看到老師的品質和特點。再次,要選好記敘的角度,只有選好記敘的角度,才有利于感情的充分抒發(fā)。因此寫作本文,可以選取第一人稱的記敘角度,也可以選取第三人稱的記敘角度。要重點寫出老師的個性,你的老師的個性
在外人看來可能“很怪”,但你卻能透過外在表象,發(fā)現其中美好的東西。你只有把這些美好的東西充分地挖掘出來,才能給讀者樹立一個鮮明的形象,而且只有這樣的形象才是完整、真實、感人的形象。在語言表達上,用親切、幽默、直率的語言會收到更好的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