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內容:
1.欣賞: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協(xié)奏曲《四季--秋》
2.唱歌:《西風的話》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音樂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協(xié)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樂如何描繪秋景,體會其抒情性,在教學中感受音樂審美的愉悅。
2、學會演唱《西風的話》。
重點與難點:
指導學生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演唱《西風的話》,表現(xiàn)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學過程:
1、采用提問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說出描繪秋景、對秋天的感受及與之相關的主題詞。如“金色”、“秋收”、“紅葉”、“谷穗”、“曠遠”、“凳高”、“賞荷”、“狩獵”、“載歌載舞”、“凋零”、“肅瑟”等。
2、音樂家是如何運用不同的音樂形式描寫秋天的?
播放《金色的秋天》,請同學討論該樂曲采用了哪種音樂形式,表達了何種情感(悲涼、熱烈、抒情、昂激、憤怒等)?
3、介紹維瓦爾第與《四季--秋》。
出示三個樂章的主題片段譜例并播放樂曲,請同學伴隨音樂朗讀每個樂章前的附詩。啟發(fā)學生討論樂曲表現(xiàn)了哪些生活場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獵,槍聲,犬吠,野獸的恐懼、奔逃、死亡等)。
4、請同學思考并舉出其他描繪大自然和生活場景的音樂作品的例子,調動學生個人的音樂經驗,引發(fā)其對音樂具有描繪性功能的認識和興趣。
5、介紹黃自和《西風的話》。
(1)黃自的這首兒童抒情歌曲創(chuàng)作與20世紀30年代,當時在青少年中廣為傳唱。歌曲表現(xiàn)了作者對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時光,熱愛生活和對光明的憧憬。
(2)G大調:四四拍;引與為d1--e2。
(3)歌曲為大調式,一段體,有四個規(guī)整的樂句溝成。
6、教唱《西風的話》,教學生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演唱這首抒情歌曲。
設計提問:該曲給予了作曲家對青少年怎樣的殷切期望?該曲的音樂風格、節(jié)奏特點、力度記號的表情作用是怎樣的?
經過討論總結,再次有表情地演唱,可分為男女聲輪唱,著重要求表現(xiàn)歌曲的抒情意境。
小結:通過欣賞音樂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協(xié)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樂如何描繪秋景,體會其抒情性,在教學中感受音樂審美的愉悅。
二
教學內容:
1、欣賞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協(xié)奏曲《四季——秋》。
2、唱歌:《西風的話》。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音樂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協(xié)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樂如何描繪秋景,體會其抒情性,在教學中享受音樂審美的愉悅。
2、學會演唱《西風的話》。
教材分析:
1、本單元根據秋天的季節(jié)特點,通過多種音樂表現(xiàn)形式,圍繞《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文化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來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本節(jié)課主要涉及到感受與鑒賞和表現(xiàn)兩方面。
2、《四季——秋》
小提琴協(xié)奏曲《四季》由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作曲,約作于1725年?!端募尽肥撬麑懽鞯?2首協(xié)奏曲《和聲與創(chuàng)意的嘗試》曲集開始的四首作品,由“春夏秋冬”四首樂曲組成,巧妙地運用全奏與獨奏的交替,一呼一應,饒有情趣。每個樂章都附有短詩,表現(xiàn)樂曲的意境。
《秋》共有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F(xiàn)大調,四四拍。表現(xiàn)農民們載歌載舞、喜慶豐收的場面。第二樂章:小提琴在樂隊的襯托下獨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述秋天的美景。第三樂章:描寫秋日狩獵的過程。3、《西風的話》(1)黃自的這首兒童抒情歌曲創(chuàng)作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時在青少年學生中廣為傳唱。歌曲表現(xiàn)了作者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時光,熱愛生活,憧憬光明。
(2)G大調、四四拍;音域為d1—e2
(3)歌曲為大調式,一段體,由四個規(guī)整的樂句構成,均采用相同的節(jié)奏,但旋律的變化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緒對比。該曲歌詞含蓄、深邃,情境交融;曲調婉轉、典雅,抒情柔美,詞曲結合完美,富有詩意。
教學重點:
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演唱《西風的話》,表現(xiàn)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不同音樂形式,在表達同一主題時的異同,體驗音樂所帶來的審美愉悅感。
教具:
錄音機、磁帶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剛開始接受音樂欣賞教學,能力不夠好,也缺乏信心,在教學中要多鼓勵、多引導。增強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性和自信心。
教學過程:
1、采用提問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說出于“秋天”有關的詞匯,如,“金色”、“豐收”、“秋高氣爽”、“收獲”、“黃葉”、“蕭瑟”、“凋零”、“秋風”、“秋雨”等。
2、音樂家是如何運用不同的音樂形式描寫秋天的?
播放《金色的秋天》,情同學們討論該樂曲采用了哪種音樂形式,表達了何種情感(悲涼、熱烈、抒情、激昂、憤怒)?
3、介紹維瓦爾第與《四季—秋》。
維瓦爾第(約1675—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作有大量獨奏小提琴與樂隊演奏的協(xié)奏曲。小提琴協(xié)奏曲《海上風暴》、《悅意》,大協(xié)奏曲《四季》等是他的代表作,他還創(chuàng)作了十幾部歌劇及眾多的聲樂、器樂作品。
《四季—秋》是他寫作的《和聲與創(chuàng)意的嘗試》曲集開始的四首作品,由“春夏秋冬”四首樂曲組成,《秋》是其中的一首。
《秋》共有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F(xiàn)大調,四四拍,表現(xiàn)農民們載歌載舞、喜慶豐收的場面。
第二樂章:小提琴在樂隊的襯托下獨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述秋天的美景。
第三樂章:描寫秋日狩獵的過程。
播放樂曲,請同學們伴隨音樂朗讀每個樂章前的附詩。啟發(fā)學生討論樂曲表現(xiàn)了哪些生活場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獵、槍聲、犬吠、野獸的恐懼、奔逃、死亡等)。
4、介紹黃自和《西風的話》
黃自(1904—1938年)字今吾,江蘇川沙人。我國20世紀30年代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代表作有管弦樂序曲《懷舊》,清唱劇《長恨歌》,合唱曲《抗敵歌》、《旗正飄飄》,藝術歌曲《花非花》、《玫瑰三愿》等。
教唱《西風的話》,教學生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演唱這首抒情歌曲。設計提問:
該曲寄予了作曲家對青少年怎樣的殷切期望?該曲的音樂風格、節(jié)奏特點、力度記號的表情作用是怎樣的?
經過討論總結再次有表情的演唱,著重要求表現(xiàn)歌曲的抒情意境。
三
1、通過欣賞歌曲《西風的話》和《在希望的田野上》、《豐收鑼鼓》、《揚鞭催馬運糧忙》,感受相同題材的音樂,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所產生的不同音樂效果。
2、能夠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來表現(xiàn)秋天豐收的氣氛,并且可以了解幾種打擊樂器。
3、聽辨民樂合奏《豐收鑼鼓》中各種樂器的效果,并能夠排列出現(xiàn)順序。
4、能夠自選樂器為《揚鞭催馬運糧忙》伴奏,并隨著音樂模仿馬蹄聲和動作。
教學重點:
教師聯(lián)系秋天的自然景色變化,引導學生說出秋天應該有的情緒,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從而,引出音樂作品是如何運用多種形式來表現(xiàn)秋天落寞的情緒,以及秋天豐收人們喜慶的場面。
展開新課
1、播放音樂《西風的話》
設計提問:該曲的音樂風格,節(jié)奏特點,以及它所表達的音樂感覺是什么樣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現(xiàn)了深邃悠遠,余味無窮的意境,有點淡淡的憂傷。)
2、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設計提問:①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
(歡快,熱烈,喜氣洋洋的情緒。)
②音樂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事物?表現(xiàn)了什么場景?
(炊煙、小河、冬麥、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現(xiàn)了一副農村欣欣向榮的景象。)
3、從農村富了,糧食豐收了開始,引出農民歡慶豐收的場面。
4、選擇合適的樂器。來表現(xiàn)豐收場景。
主要樂器:笛子、二胡、云鑼、木魚、嗩吶等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選擇樂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5、播放民樂合奏《豐收鑼鼓》,請聽辨先后出現(xiàn)的演奏樂器。
①堂鼓②嗩吶③嗩吶④二胡⑤云鑼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聽覺靈敏度,也可以加深對民族樂器的印象。
6、給音樂分段。每一段表現(xiàn)了什么內容。
第一部分:開鐮收割,你追我趕的勞動場面。
第二部分:竹笛開始,表現(xiàn)秋天美景,抒發(fā)勞動者歡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全曲高潮,表現(xiàn)歡慶豐收的熱烈場面。
7、播放音樂《揚鞭催馬運糧忙》。
設計提問:①音樂表達了又是怎樣的一種情緒?興高采烈,愉快的
②音樂中反復出現(xiàn)的聲音是什么?馬蹄聲
8、請學生自己設計動作,扮演角色,全班分組,一組用打擊樂器模仿馬蹄聲,為音樂伴奏,另一組隨音樂做動作,表現(xiàn)音樂中的場景。
設計意圖:律動,培養(yǎng)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和創(chuàng)造性。
小結:
選擇不同的樂器,不同的節(jié)奏,不同的力度,可以表現(xiàn)不同的音樂風格。多種音樂做比較,可以使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到不同的音樂情緒,《西風的話》速度舒緩,表現(xiàn)的是秋天落寞的感覺,其他音樂使民族樂器伴奏,速度稍快,力度強,表現(xiàn)的是一種熱烈歡快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