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兩種語言的邏輯思維有明顯的不同:英語往往是"開門見山",先表明結論,再進行論證、描述或講述事實,也可簡單概括為"先果后因",即重心在前;漢語則習慣于"循序漸進",往往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由事實到結論或由因到果進行論述,可以簡單歸納為"先因后果",即重心在后。
建議大家在英譯漢時要注意這種邏輯思維上的差異。具體地,在正確理解英語原文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打亂英語的句子結構,按照漢語思維邏輯的表達方式重新安排句子的語序。例如2000年一道真題:
Additional social stresses may also occur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or problems arising from mass migration movements -- themselves made relatively easy nowadays by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
參考譯文: 由于人口的猛增或大量人口流動(現(xiàn)代交通工具使這種流動相對容易)造成的種種問題也會對社會造成新的壓力。
本句的翻譯就是根據(jù)英語和漢語重心前后的不同而調整了語序,讓漢語句子更通順,從而達到考研英語翻譯標準中的"達"的。
建議大家在英譯漢時要注意這種邏輯思維上的差異。具體地,在正確理解英語原文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打亂英語的句子結構,按照漢語思維邏輯的表達方式重新安排句子的語序。例如2000年一道真題:
Additional social stresses may also occur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or problems arising from mass migration movements -- themselves made relatively easy nowadays by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
參考譯文: 由于人口的猛增或大量人口流動(現(xiàn)代交通工具使這種流動相對容易)造成的種種問題也會對社會造成新的壓力。
本句的翻譯就是根據(jù)英語和漢語重心前后的不同而調整了語序,讓漢語句子更通順,從而達到考研英語翻譯標準中的"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