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
李白
課文知識要點提示
1.作家作品
詩題是樂府《雜曲歌辭》的舊題,屬七言歌行。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屈原之后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歌表現(xiàn)出其特有的豪放而又飄逸的風格,被稱為“詩仙”。
2.作者矛盾復(fù)雜的思想感情和詩歌層次
這首詩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李白的思維是跳躍性的,從中可以看出詩人思想、情感上的復(fù)雜與矛盾。詩的前四句為第一層,寫自己面對美酒佳肴,不能進食,表現(xiàn)內(nèi)心的極度憤懣。第五、六句為第二層,以“渡黃河”、“登太行”都遇到險阻比喻自己仕途上遭遇挫折的心情。第七、八句從這種茫然的心境中跳出來,以古代姜尚、伊尹終于遇到明主,激勵自己終究有實現(xiàn)理想之日。而接下來的四個三字句為第四層,詩人回到現(xiàn)實的困境中,再感嘆人生道路之艱難,也照應(yīng)了詩題。而末尾兩句為第五層,自信有朝一日可以再展宏圖。整首詩的思維是跳躍的,思想是矛盾的,情感是變化的,他想擺脫目前的困境,但又有所不甘,所以有憤激,有茫然,有希望,有自信,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從而構(gòu)成了這首詩在情感線索上的變化跳躍。
3.比喻
這首詩使用比喻手法有兩處,一處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表面上看來是寫離開京城所要走的路途的艱難,實際上比喻仕途之艱險,常常事與愿違。一處是“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直接以行路之艱難比喻人生道路之艱難。
4.典故
這首詩引用歷史人物的典故主要有兩處,一處是“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據(jù)古代傳說,姜尚在未遇周文王時,曾在磻溪釣魚,伊尹見商湯之前,曾夢見乘船經(jīng)過日月的旁邊。這里把兩個典故合用,表示人生遭遇,變幻莫測。第二處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用南朝劉宋時期宗愨以“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來表現(xiàn)自己遠大志向的典故,表明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
李白
課文知識要點提示
1.作家作品
詩題是樂府《雜曲歌辭》的舊題,屬七言歌行。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屈原之后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歌表現(xiàn)出其特有的豪放而又飄逸的風格,被稱為“詩仙”。
2.作者矛盾復(fù)雜的思想感情和詩歌層次
這首詩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李白的思維是跳躍性的,從中可以看出詩人思想、情感上的復(fù)雜與矛盾。詩的前四句為第一層,寫自己面對美酒佳肴,不能進食,表現(xiàn)內(nèi)心的極度憤懣。第五、六句為第二層,以“渡黃河”、“登太行”都遇到險阻比喻自己仕途上遭遇挫折的心情。第七、八句從這種茫然的心境中跳出來,以古代姜尚、伊尹終于遇到明主,激勵自己終究有實現(xiàn)理想之日。而接下來的四個三字句為第四層,詩人回到現(xiàn)實的困境中,再感嘆人生道路之艱難,也照應(yīng)了詩題。而末尾兩句為第五層,自信有朝一日可以再展宏圖。整首詩的思維是跳躍的,思想是矛盾的,情感是變化的,他想擺脫目前的困境,但又有所不甘,所以有憤激,有茫然,有希望,有自信,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從而構(gòu)成了這首詩在情感線索上的變化跳躍。
3.比喻
這首詩使用比喻手法有兩處,一處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表面上看來是寫離開京城所要走的路途的艱難,實際上比喻仕途之艱險,常常事與愿違。一處是“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直接以行路之艱難比喻人生道路之艱難。
4.典故
這首詩引用歷史人物的典故主要有兩處,一處是“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據(jù)古代傳說,姜尚在未遇周文王時,曾在磻溪釣魚,伊尹見商湯之前,曾夢見乘船經(jīng)過日月的旁邊。這里把兩個典故合用,表示人生遭遇,變幻莫測。第二處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用南朝劉宋時期宗愨以“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來表現(xiàn)自己遠大志向的典故,表明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