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公布最新2016中國大學國際論文排行榜;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問鼎2016中國大學ESI高被引論文排行榜前三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復旦大學分列2016中國大學ESI熱點論文排行榜前三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分列2016中國大學ESI高影響論文排行前三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雄居2016中國大學影響力百篇學術論文排行榜前三名。在2016中國大學CNS論文排行榜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居前三強。在最新2016中國大學自然指數(shù)排行榜400強中,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雄居前三甲。
最新2016中國大學國際化水平排行榜顯示,北京大學國際化水平;清華大學列第二,復旦大學列第三;北大清華是我國國際化水平、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學,也是世界三大大學排行榜最認可、外國政要最青睞、國際聲譽的大學。值得關注的是,北京大學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青睞和認可,有56人次到訪,雄居2016中國外國政要青睞大學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居第二,外交學院列第三,復旦大學列第四,中國人民大學居第五;北大清華是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中國外交之行的首選高等學府。其中,德國和法國領導人到訪中國高校次數(shù)最多,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最青睞北京大學。
兩岸四地共有50多所高校躋身英國QS、泰晤士報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等2015世界三大大學排行榜500強;其中北京大學國際排名認可,平均位次為41名,雄居2016中國大學世界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44名,居第二;香港大學46名,列第三;北大清華港大是中國兩岸四地世界大學排名位次的三所大學,是中國國際排名認可、國際競爭力的大學。其中,北大、清華、復旦、中科大、浙大、上交、南大、中山和武大等9所高校全部躋身2015世界三大榜500強并取得不俗的成績,堪稱中國大陸世界三大排行榜認可、國際影響力的“九校集團(G9集團)”。
北京大學雄居2016中國大學排行榜榜首,7省區(qū)高校無緣全國百強
報告顯示,自2003年起,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已經(jīng)連續(xù)第14年發(fā)布中國大學排行榜。其中,在最新2016中國大學排行榜700強中,北京大學連續(xù)9年問鼎中國大學排行榜冠軍寶座,綜合得分為100分,雄居2016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冠軍;清華大學98.50分,位居第2,復旦大學82.79分,名列第3,武漢大學82.43分,位列第4,浙江大學82.38分,比去年上升1名,位居第5;中國人民大學81.98分,名列第6;上海交通大學81.76分,名列第7,南京大學80.43分,位列第8,國防科學技術大學80.31分,上升1名,名列第9;中山大學76.46分,位居第10。貴州、新疆、內蒙古、海南、青海、寧夏和西藏等沒有高校躋身2016中國大學排行榜百強。
地方重金投入創(chuàng)建高水平大學,提升高校綜合辦學實力
近年來,廣東浙江河南云南上海等十余個省市區(qū)先后推出高水平大學及學科重點建設計劃,意圖為本地高校沖擊國家“雙一流”大學奠定基礎。如廣東省投50億元重點建設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等;深圳市投10億支持深圳大學建設中國高水平大學;廣東省和東莞市投35億支持東莞理工學院建設高水平理工大學;浙江省每年將分別投入1億重點建設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師范大學等高校;云南省分別投入近億支持云南大學、云南民族大學等高校建設高水平大學;河南省將投入31億元重金支持鄭州大學等17所高校建設優(yōu)勢特色學科。
艾瑞深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綜合大學排行榜創(chuàng)始人、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這些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的實施,不僅提升了高校的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也大大提升本地高校在全國的綜合實力排名,提高地區(qū)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為引導高校與地方政府、社會各界建立良性互動關系,積極爭取地方政府資金投入、社會捐贈和校友捐贈等,多渠道籌措辦學經(jīng)費,2016年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首次將“地方重點高校建設計劃和學科建設項目”與“社會捐贈“引入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在最新2016中國大學排行榜700強中,廣東浙江河南云南等地方重金投入地區(qū)高校的綜合排名均出現(xiàn)了較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