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歷史期末卷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高二考試網
一、 選擇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史書有不同的體裁,不同的體裁又有不同的特征。我們在學習的《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你認為屬于哪種史書體裁
A.紀事本末體 B.編年體 C.紀傳體 D.典章體
2.以下為康熙時期地方增丁統(tǒng)計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統(tǒng)計的原因可能是
年代 福建莆田 直隸寶坻 湖北川汗
康熙十五年(1676) 192丁 0丁
康熙二十五年(1686) 88丁 22丁 24丁
康熙三十年(1691) 58丁 10丁 14丁
A.三藩之亂 B.準噶爾叛亂
C.鄭氏割據(jù) D.大興*
3.下列關于秦朝歷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實的是
A.郡縣長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事
C.小篆以外出現(xiàn)了隸書 D.民間流行諸子百家書籍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古代中國從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的關鍵時期??鬃拥慕逃枷胫心軌蚍从尺@一時代趨勢的是
A.溫故知新 B.有教無類 C.中庸之道 D.因材施教
5.孔子說“質(質樸)勝文則野,文(文采)勝質則史(虛?。N馁|彬彬,然后君子?!眮喞锸慷嗟抡f“慷慨是揮霍與吝嗇的中庸?!毕铝袑晌皇ベt的話解讀不正確的是
A.材料都體現(xiàn)的是中庸思想 B.都反對過度與不及,推崇恰到好處
C.認為中庸是美德,也是正確的思想方法 D.知識即美德,美德是知識存在的本質
6. 以下對雅典學園的描述,最能體現(xiàn)亞里士多德“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是
A.努力探索自然的奧妙 B.系統(tǒng)學習哲學
C.自由探討和追求真理 D.自由選擇科目
7.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國記者甘貝爾的提問“中共對‘自由民主的中國’的概念及解 說如何”時,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說:“……它將保證國家的獨立、團結、統(tǒng)一及與各民主強國的合作?!泵珴蓶|關于“自由民主的中國”解說面臨的國內形勢是
A.百團大戰(zhàn)勝利,振奮全國人民精神
B.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勝利
C.抗日戰(zhàn)爭勝利,國共進行重慶談判
D.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k*s5u
8. 1814年,一位意大利的愛國者寫道:“我這樣說是痛苦的。因為沒有人比我更意識到我們應向拿破侖表示感激,沒有人比我更懂得濕潤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復生產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國人鮮血的價值……”。這段話肯定拿破侖的角度是
A.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 B.時勢造英雄,英雄影響時勢
C.愛國情節(jié),民族情愫 D.順應民心,符合歷史潮流
9.列寧曾講過:“我們用‘強攻’辦法,即用最簡單、迅速、直接的辦法實行社會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原則的嘗試已告失敗。”這里的嘗試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經濟政策 D.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10. 下列關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敘述正確的是
A. 開展家庭紡織運動,實現(xiàn)印度的棉布自給 k*s5u
B.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中甘地始終譴責人民的暴力抗爭
C. 甘地先后領導了三次大規(guī)模不合作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tǒng)治
D. 在“食鹽運動”中,他第一次真正提出獨立要求
11.根據(jù)毛澤東同志的論述,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理解不正確的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終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之間的過渡階段
B.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義革命禁止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D.新民主主義革命為社會主義創(chuàng)造前提
12. 在對《選修4人物評說》進行單元整舍時,有人把下列四位人物歸為一類。你認為這種歸類依據(jù)最恰當?shù)氖?BR> A. 都是中國歷杰出的開國領袖
B. 都對國家統(tǒng)一和主權完整作出過貢獻
C. 都開創(chuàng)了新的國家基本政治制度
D. 都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13.下列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是說法正確是
A.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批判了青年黑格爾唯心主義
B.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C.十月革命的勝利*了統(tǒng)治俄國300多年的羅曼洛夫王朝,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
D.1889年7月,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導和推動下,第二國際在倫敦成立
14.“月亮既不會掉下來,也不會離去,那是因為它的運動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闭f這
句話的科學家是
A.牛頓 B.波義耳 C.拉瓦錫 D.哥白尼
15.“他的一條腿站在地質學方面,另一條腿站在力學方面。反映地殼運動的一切現(xiàn)象是地質力學考察和研究的對象?!贝巳耸?BR> A.李四光 B.錢學森 C.牛頓 D.愛因斯坦
16.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下,德國經濟迅速崛起,從而導致歐洲大國之間的關系緊張。
在當時英德矛盾的直接作用下促進了英國
A.與意大利結成同盟 B.與法、俄兩國分別簽訂協(xié)約
C.調整與美國的關系 D.與德、奧兩國締結同盟條約
17.右圖為歷某次戰(zhàn)爭的形勢圖。該圖所示戰(zhàn)局的是
A.克里米亞戰(zhàn)爭
B.拿破侖對俄國的戰(zhàn)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
D.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
18.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被稱為“上一輪爭奪的總結,下一輪爭奪的開始?!逼渲忻廊罩?BR> 間的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 ①在軍備控制上 ②在與英國結盟的問題上 ③在解決中國問題上 [④在國際聯(lián)盟領導權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19.某生分析下表,對1917年協(xié)約國三種戰(zhàn)略物資生產出現(xiàn)重大變化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得出了四項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兩大軍事集團戰(zhàn)略物資生產表(單位:百萬噸)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25日 1917年
協(xié)約國 同盟國 協(xié)約國 同盟國 協(xié)約國 同盟國
生鐵
鋼
煤 22
19
394 22
21
332 16
16
346 25
25
355 50
58
851 15
16
340
A.協(xié)約國比同盟國先完成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B.意大利退出同盟國集團,加入協(xié)約國集團
C.蘇俄和同盟國集團簽訂《布列斯特和約》
D.美國放棄中立,參加了戰(zhàn)爭
20.慕尼黑協(xié)定簽訂后不久,丘吉爾在英國下院演講說:“這無疑是西方民主國家向納粹武力威脅的徹底投降。這種失敗不會給英國和法國帶來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這將使這兩個國家的處境更為軟弱和更加危險?!毕铝袑η鸺獱栠@段話的理解,最準確的是
①斥責張伯倫的綏靖政策 ②主張制止法西斯侵略 ③反對把戰(zhàn)爭禍水東引 ④認為綏靖政策是在慫恿侵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圖6照片攝于1945年的一次會議。
這次會議的重要內容之一是
A.宣布決不與法西斯國家單獨媾和
B.決定蘇聯(lián)參加對戰(zhàn)后歐洲的安排
C.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
D.在歐洲開辟第二戰(zhàn)場
22.某校舉辦了一次歷史小報展覽,有一位同學在小報中有下列一段敘述,請你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他的敘述中有幾處史實錯誤: “1939 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 1942年7月,德軍進攻蘇聯(lián)南方的戰(zhàn)略要地列寧格勒,蘇軍進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蘇軍取得戰(zhàn)略勝利。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BR> A.1處錯誤 B.2處錯誤 C.3處錯誤 D.4處錯誤
23.薩達特墓碑上寫著這樣的銘文:“薩達特總統(tǒng),是戰(zhàn)爭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為和平而生,為原則而死。”說他是“和平的英雄”主要是因為
A.主持巴以和談,幫助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B.與以色列簽署“戴維營協(xié)議”,實現(xiàn)雙方和解
C.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維護民族利益
D.接受“土地換和平原則”,正式啟動中求和平進程
24.近代以來,人類對國際關系準側的認識不斷深入。“促進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的規(guī)定出自
A.《國際聯(lián)盟盟約》 B.《聯(lián)合國家宣言》
C.《聯(lián)合國憲章》 D.《萬隆會議宣言》
25.《新全球史》中說:“由于沒有簽署和平條約,這個地區(qū)仍然處于卷入新的一輪敵對活動的威脅之中。戰(zhàn)爭還加劇了南北雙方的苦難,使得統(tǒng)一朝鮮的進程更加遙遠。”這段話主要說明了朝鮮戰(zhàn)爭
A.事實上并沒有停戰(zhàn) B.給朝鮮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C.一直受到美蘇爭霸的影響 D.加劇了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
二、非選擇題(共四小題,26題12分,17題8分,28題12分、29題18分)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長時期以來:軍政和絕大部分公民把對意大利戰(zhàn)爭和埃及戰(zhàn)爭的英雄人物——第一執(zhí)政當作偶像來崇拜,都齊聲說:愿他能有一個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國的偉大相符的稱號。……大家感到他有一個國家元首的稱號是順理成章的。因為他實際上已扮演了這樣的角色。要說是皇帝篡奪了金鑾寶座,那么我們可以說,他身邊的同謀比善于導演喜悲劇的所有暴君都多,因為四分之三的法國人都參與了他的陰謀。
--(法)康斯坦《回憶拿破侖》。[
材料二 歐洲則普遍認為,由人民自由治理國家,最終只會導致無政府主義和天下大亂。但不管怎樣,華盛頓并沒有順應當時的潮流,為世上多添一項王冠。然而世界卻將因為多了一位總統(tǒng),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wěn)。
——陳森《華盛頓-美國的開車元勛》。
請回答:
(1)依據(jù)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侖稱帝的因素。(4分)
(2)材料二表明華盛頓拒絕稱王,其個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認為,華盛頓實際上具備稱王的條件,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卻將因為多了一位總統(tǒng),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wěn)”?(2分)
(4)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特定歷史時期影響政治體制選擇的因素。(2分)
27、閱讀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表3 伊拉克戰(zhàn)爭大事記
時 間 事 件
2003年1月22日 歐盟輪值主席西米蒂斯反對未經聯(lián)合國授權對伊拉克發(fā)動戰(zhàn)爭
2003年3月20日 美、英等國對伊拉克發(fā)動全面戰(zhàn)爭
2003年5月1日 主要戰(zhàn)事結束
2003年12月13日 伊拉克總統(tǒng)薩達姆被抓獲
2004年6月28日 美國占領*向伊拉克臨時政府移交權力
2004年10月6日 美國首席武器核查員迪費爾稱伊拉克沒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
2005年10月15日 伊拉克新憲法通過全民公決
2007年2月21日 英國首相布萊爾表示英國將從伊拉克撤軍
2009年2月27日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表示未來18個月之內從伊拉克撤離大部分美軍
——據(jù)《世界知識年鑒》等
材料二
世界已經失衡。如果有人曾經懷疑美國的壓倒性軍事實力,伊拉克戰(zhàn)爭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然而,美國人常常錯誤理解自身實力的性質,并且錯誤地由此推斷未來……僅僅討論各國之間的軍事不平衡將是誤導的。事實表明,即使在這樣的表面結構之下,在20世紀最后十年里,世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1年的“9•11事件“宛若劃破夏夜星空的一道閃電,向人們展示了一個變化的世界。
——摘自約瑟夫•奈《伊拉克戰(zhàn)爭之后的美國實力與戰(zhàn)略》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伊拉克戰(zhàn)爭與海灣戰(zhàn)爭的不同之處。(4分)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20世界最后十年發(fā)生的標志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的歷史事件二例。(4分)
28.(12分)閱讀下列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連那些素來都不問政治、清高脫俗的教授和學者也加入了“保衛(wèi)祖國”的大合唱。愛因斯坦本人則公開聲明自己是和平主義者,反對一切戰(zhàn)爭。他認為科學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樣,避開那些數(shù)不清的對炮彈、潛艇和飛機的研究。他說:“在我看來,戰(zhàn)爭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寧愿被千刀萬剮,也不愿參與這種可憎的勾當。”
進入三十年代以后,愛因斯坦逐漸轉變?yōu)榉e極的和平主義者。1933年4月,有人請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絕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時青年,他發(fā)表公開信回答說:“如果我是比利時人,在目前的形勢下,我不會拒絕服兵役。我將愉快的參軍。我相信,這將有助于拯救歐洲?!焙髞韾垡蛩固挂凭用绹T诘弥?動員力量進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給羅斯福總統(tǒng)寫信,建議美國加快研究。
1945年,美國在長崎和廣島投擲了原子彈。愛因斯坦悔恨地認為是自己“按了按鈕”,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國人不會成功地制造原子彈,就一點忙都不會去幫了。他認為,消除原子彈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已經成為今天最迫切的問題,因而積極投身到反戰(zhàn)和平運動中。
——摘編自布恩《愛因斯坦大傳》
(1)根據(jù)材料,指出愛因斯坦和平主義思想的變化。(6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析愛因斯坦關于科學與戰(zhàn)爭關系的基本觀點。(6分)
29.(18分)民生問題是古今中外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晁錯說:“民貧則*邪生。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不農則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則離鄉(xiāng)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漢書□食貨志》
材料二 唐太宗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貞觀政要□君道》
(1)依據(jù)材料一、二歸納中國古代明君賢人的治國思想。(2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
唐太宗是如何實踐這一思想的?(4分)
材料三 1924年8月孫中山指出,我們國民黨的民生主義,目的就是要把社會上的財源弄到平均,不過辦法不同。
——摘編自孫中山《三民主義》
(2)孫中山解決民生問題最初的主張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辦法”與最初的主張有何主要變化?(2分)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這種變化的歷史背景。(2分)
材料四 1980年鄧小平指出:“近三十年來,經過幾次波折始終沒有把我們的工作著重點撞到社會主義建設這方面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不快、不穩(wěn)、不協(xié)調……”1980年又指出:“人民現(xiàn)在為什么擁護我們?就是這十年有發(fā)展,發(fā)展很明顯?!?BR> ——摘編自《鄧小平文選》
(3)指出材料四中所說的“幾次波折”中最嚴重的一次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2分)結合說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發(fā)展”在國計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說明其原因。(4分)
(4)綜上,談談古今中外在民生問題上的經驗教訓。(2分)
(3)美國建立了共和制政體(民主制度),沖擊了歐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2分)
(4)個人品質、具體國情、時代形勢、歷史傳統(tǒng)等。(寫出任意二點得2分)
27.(8分)答案要點:
(1)海灣戰(zhàn)爭因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而起,伊拉克戰(zhàn)爭是美、英等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guī)模殺
傷性武器為借口而發(fā)動的;美國等進行海灣戰(zhàn)爭得到了聯(lián)合國授權,伊拉克戰(zhàn)爭未得到聯(lián)合
國授權。(4分)
(2)如蘇聯(lián)解體、歐洲聯(lián)盟成立、北美自由貿易區(qū)、科索沃戰(zhàn)爭。(答對2個4分,不超過4分)
28.答案要點:
(1) 反對一切戰(zhàn)爭:用正義戰(zhàn)爭抗擊非正義戰(zhàn)爭;消除導致戰(zhàn)爭的因素(消除核武器對人類生存的威脅)。(6分)
(2)科學不能為戰(zhàn)爭服務:迫不得已時科學應該幫助正義戰(zhàn)爭制止非正義戰(zhàn)爭:防止科學成果用于戰(zhàn)爭.威脅人類生存。從人道主義出發(fā).體現(xiàn)了科學家的良知。(6分,答對3點6分)
29.(1)以民為本(關注民生、農本思想)(2分)。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不奪農時,推行均田制,輕徭薄賦;慎用刑法。(4分)
(2)平均地權。增加“節(jié)制資本”。(2分) 第一次國共合作。(2分)
(3)“文化*”。(2分)社會生產力高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從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2分)。中共xx屆xx全會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分)
(4)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會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不注重民生,必然會影響國民經濟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導致社會動蕩不安。(2分)
一、 選擇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史書有不同的體裁,不同的體裁又有不同的特征。我們在學習的《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你認為屬于哪種史書體裁
A.紀事本末體 B.編年體 C.紀傳體 D.典章體
2.以下為康熙時期地方增丁統(tǒng)計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統(tǒng)計的原因可能是
年代 福建莆田 直隸寶坻 湖北川汗
康熙十五年(1676) 192丁 0丁
康熙二十五年(1686) 88丁 22丁 24丁
康熙三十年(1691) 58丁 10丁 14丁
A.三藩之亂 B.準噶爾叛亂
C.鄭氏割據(jù) D.大興*
3.下列關于秦朝歷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實的是
A.郡縣長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事
C.小篆以外出現(xiàn)了隸書 D.民間流行諸子百家書籍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古代中國從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的關鍵時期??鬃拥慕逃枷胫心軌蚍从尺@一時代趨勢的是
A.溫故知新 B.有教無類 C.中庸之道 D.因材施教
5.孔子說“質(質樸)勝文則野,文(文采)勝質則史(虛?。N馁|彬彬,然后君子?!眮喞锸慷嗟抡f“慷慨是揮霍與吝嗇的中庸?!毕铝袑晌皇ベt的話解讀不正確的是
A.材料都體現(xiàn)的是中庸思想 B.都反對過度與不及,推崇恰到好處
C.認為中庸是美德,也是正確的思想方法 D.知識即美德,美德是知識存在的本質
6. 以下對雅典學園的描述,最能體現(xiàn)亞里士多德“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是
A.努力探索自然的奧妙 B.系統(tǒng)學習哲學
C.自由探討和追求真理 D.自由選擇科目
7.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國記者甘貝爾的提問“中共對‘自由民主的中國’的概念及解 說如何”時,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說:“……它將保證國家的獨立、團結、統(tǒng)一及與各民主強國的合作?!泵珴蓶|關于“自由民主的中國”解說面臨的國內形勢是
A.百團大戰(zhàn)勝利,振奮全國人民精神
B.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勝利
C.抗日戰(zhàn)爭勝利,國共進行重慶談判
D.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k*s5u
8. 1814年,一位意大利的愛國者寫道:“我這樣說是痛苦的。因為沒有人比我更意識到我們應向拿破侖表示感激,沒有人比我更懂得濕潤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復生產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國人鮮血的價值……”。這段話肯定拿破侖的角度是
A.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 B.時勢造英雄,英雄影響時勢
C.愛國情節(jié),民族情愫 D.順應民心,符合歷史潮流
9.列寧曾講過:“我們用‘強攻’辦法,即用最簡單、迅速、直接的辦法實行社會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原則的嘗試已告失敗。”這里的嘗試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經濟政策 D.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10. 下列關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敘述正確的是
A. 開展家庭紡織運動,實現(xiàn)印度的棉布自給 k*s5u
B.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中甘地始終譴責人民的暴力抗爭
C. 甘地先后領導了三次大規(guī)模不合作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tǒng)治
D. 在“食鹽運動”中,他第一次真正提出獨立要求
11.根據(jù)毛澤東同志的論述,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理解不正確的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終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之間的過渡階段
B.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義革命禁止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D.新民主主義革命為社會主義創(chuàng)造前提
12. 在對《選修4人物評說》進行單元整舍時,有人把下列四位人物歸為一類。你認為這種歸類依據(jù)最恰當?shù)氖?BR> A. 都是中國歷杰出的開國領袖
B. 都對國家統(tǒng)一和主權完整作出過貢獻
C. 都開創(chuàng)了新的國家基本政治制度
D. 都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13.下列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是說法正確是
A.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批判了青年黑格爾唯心主義
B.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C.十月革命的勝利*了統(tǒng)治俄國300多年的羅曼洛夫王朝,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
D.1889年7月,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導和推動下,第二國際在倫敦成立
14.“月亮既不會掉下來,也不會離去,那是因為它的運動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闭f這
句話的科學家是
A.牛頓 B.波義耳 C.拉瓦錫 D.哥白尼
15.“他的一條腿站在地質學方面,另一條腿站在力學方面。反映地殼運動的一切現(xiàn)象是地質力學考察和研究的對象?!贝巳耸?BR> A.李四光 B.錢學森 C.牛頓 D.愛因斯坦
16.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下,德國經濟迅速崛起,從而導致歐洲大國之間的關系緊張。
在當時英德矛盾的直接作用下促進了英國
A.與意大利結成同盟 B.與法、俄兩國分別簽訂協(xié)約
C.調整與美國的關系 D.與德、奧兩國締結同盟條約
17.右圖為歷某次戰(zhàn)爭的形勢圖。該圖所示戰(zhàn)局的是
A.克里米亞戰(zhàn)爭
B.拿破侖對俄國的戰(zhàn)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
D.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
18.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被稱為“上一輪爭奪的總結,下一輪爭奪的開始?!逼渲忻廊罩?BR> 間的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 ①在軍備控制上 ②在與英國結盟的問題上 ③在解決中國問題上 [④在國際聯(lián)盟領導權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19.某生分析下表,對1917年協(xié)約國三種戰(zhàn)略物資生產出現(xiàn)重大變化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得出了四項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兩大軍事集團戰(zhàn)略物資生產表(單位:百萬噸)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25日 1917年
協(xié)約國 同盟國 協(xié)約國 同盟國 協(xié)約國 同盟國
生鐵
鋼
煤 22
19
394 22
21
332 16
16
346 25
25
355 50
58
851 15
16
340
A.協(xié)約國比同盟國先完成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B.意大利退出同盟國集團,加入協(xié)約國集團
C.蘇俄和同盟國集團簽訂《布列斯特和約》
D.美國放棄中立,參加了戰(zhàn)爭
20.慕尼黑協(xié)定簽訂后不久,丘吉爾在英國下院演講說:“這無疑是西方民主國家向納粹武力威脅的徹底投降。這種失敗不會給英國和法國帶來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這將使這兩個國家的處境更為軟弱和更加危險?!毕铝袑η鸺獱栠@段話的理解,最準確的是
①斥責張伯倫的綏靖政策 ②主張制止法西斯侵略 ③反對把戰(zhàn)爭禍水東引 ④認為綏靖政策是在慫恿侵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圖6照片攝于1945年的一次會議。
這次會議的重要內容之一是
A.宣布決不與法西斯國家單獨媾和
B.決定蘇聯(lián)參加對戰(zhàn)后歐洲的安排
C.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
D.在歐洲開辟第二戰(zhàn)場
22.某校舉辦了一次歷史小報展覽,有一位同學在小報中有下列一段敘述,請你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他的敘述中有幾處史實錯誤: “1939 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 1942年7月,德軍進攻蘇聯(lián)南方的戰(zhàn)略要地列寧格勒,蘇軍進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蘇軍取得戰(zhàn)略勝利。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BR> A.1處錯誤 B.2處錯誤 C.3處錯誤 D.4處錯誤
23.薩達特墓碑上寫著這樣的銘文:“薩達特總統(tǒng),是戰(zhàn)爭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為和平而生,為原則而死。”說他是“和平的英雄”主要是因為
A.主持巴以和談,幫助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B.與以色列簽署“戴維營協(xié)議”,實現(xiàn)雙方和解
C.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維護民族利益
D.接受“土地換和平原則”,正式啟動中求和平進程
24.近代以來,人類對國際關系準側的認識不斷深入。“促進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的規(guī)定出自
A.《國際聯(lián)盟盟約》 B.《聯(lián)合國家宣言》
C.《聯(lián)合國憲章》 D.《萬隆會議宣言》
25.《新全球史》中說:“由于沒有簽署和平條約,這個地區(qū)仍然處于卷入新的一輪敵對活動的威脅之中。戰(zhàn)爭還加劇了南北雙方的苦難,使得統(tǒng)一朝鮮的進程更加遙遠。”這段話主要說明了朝鮮戰(zhàn)爭
A.事實上并沒有停戰(zhàn) B.給朝鮮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C.一直受到美蘇爭霸的影響 D.加劇了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
二、非選擇題(共四小題,26題12分,17題8分,28題12分、29題18分)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長時期以來:軍政和絕大部分公民把對意大利戰(zhàn)爭和埃及戰(zhàn)爭的英雄人物——第一執(zhí)政當作偶像來崇拜,都齊聲說:愿他能有一個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國的偉大相符的稱號。……大家感到他有一個國家元首的稱號是順理成章的。因為他實際上已扮演了這樣的角色。要說是皇帝篡奪了金鑾寶座,那么我們可以說,他身邊的同謀比善于導演喜悲劇的所有暴君都多,因為四分之三的法國人都參與了他的陰謀。
--(法)康斯坦《回憶拿破侖》。[
材料二 歐洲則普遍認為,由人民自由治理國家,最終只會導致無政府主義和天下大亂。但不管怎樣,華盛頓并沒有順應當時的潮流,為世上多添一項王冠。然而世界卻將因為多了一位總統(tǒng),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wěn)。
——陳森《華盛頓-美國的開車元勛》。
請回答:
(1)依據(jù)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侖稱帝的因素。(4分)
(2)材料二表明華盛頓拒絕稱王,其個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認為,華盛頓實際上具備稱王的條件,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卻將因為多了一位總統(tǒng),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wěn)”?(2分)
(4)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特定歷史時期影響政治體制選擇的因素。(2分)
27、閱讀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表3 伊拉克戰(zhàn)爭大事記
時 間 事 件
2003年1月22日 歐盟輪值主席西米蒂斯反對未經聯(lián)合國授權對伊拉克發(fā)動戰(zhàn)爭
2003年3月20日 美、英等國對伊拉克發(fā)動全面戰(zhàn)爭
2003年5月1日 主要戰(zhàn)事結束
2003年12月13日 伊拉克總統(tǒng)薩達姆被抓獲
2004年6月28日 美國占領*向伊拉克臨時政府移交權力
2004年10月6日 美國首席武器核查員迪費爾稱伊拉克沒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
2005年10月15日 伊拉克新憲法通過全民公決
2007年2月21日 英國首相布萊爾表示英國將從伊拉克撤軍
2009年2月27日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表示未來18個月之內從伊拉克撤離大部分美軍
——據(jù)《世界知識年鑒》等
材料二
世界已經失衡。如果有人曾經懷疑美國的壓倒性軍事實力,伊拉克戰(zhàn)爭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然而,美國人常常錯誤理解自身實力的性質,并且錯誤地由此推斷未來……僅僅討論各國之間的軍事不平衡將是誤導的。事實表明,即使在這樣的表面結構之下,在20世紀最后十年里,世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1年的“9•11事件“宛若劃破夏夜星空的一道閃電,向人們展示了一個變化的世界。
——摘自約瑟夫•奈《伊拉克戰(zhàn)爭之后的美國實力與戰(zhàn)略》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伊拉克戰(zhàn)爭與海灣戰(zhàn)爭的不同之處。(4分)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20世界最后十年發(fā)生的標志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的歷史事件二例。(4分)
28.(12分)閱讀下列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連那些素來都不問政治、清高脫俗的教授和學者也加入了“保衛(wèi)祖國”的大合唱。愛因斯坦本人則公開聲明自己是和平主義者,反對一切戰(zhàn)爭。他認為科學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樣,避開那些數(shù)不清的對炮彈、潛艇和飛機的研究。他說:“在我看來,戰(zhàn)爭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寧愿被千刀萬剮,也不愿參與這種可憎的勾當。”
進入三十年代以后,愛因斯坦逐漸轉變?yōu)榉e極的和平主義者。1933年4月,有人請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絕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時青年,他發(fā)表公開信回答說:“如果我是比利時人,在目前的形勢下,我不會拒絕服兵役。我將愉快的參軍。我相信,這將有助于拯救歐洲?!焙髞韾垡蛩固挂凭用绹T诘弥?動員力量進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給羅斯福總統(tǒng)寫信,建議美國加快研究。
1945年,美國在長崎和廣島投擲了原子彈。愛因斯坦悔恨地認為是自己“按了按鈕”,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國人不會成功地制造原子彈,就一點忙都不會去幫了。他認為,消除原子彈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已經成為今天最迫切的問題,因而積極投身到反戰(zhàn)和平運動中。
——摘編自布恩《愛因斯坦大傳》
(1)根據(jù)材料,指出愛因斯坦和平主義思想的變化。(6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析愛因斯坦關于科學與戰(zhàn)爭關系的基本觀點。(6分)
29.(18分)民生問題是古今中外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晁錯說:“民貧則*邪生。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不農則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則離鄉(xiāng)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漢書□食貨志》
材料二 唐太宗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貞觀政要□君道》
(1)依據(jù)材料一、二歸納中國古代明君賢人的治國思想。(2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
唐太宗是如何實踐這一思想的?(4分)
材料三 1924年8月孫中山指出,我們國民黨的民生主義,目的就是要把社會上的財源弄到平均,不過辦法不同。
——摘編自孫中山《三民主義》
(2)孫中山解決民生問題最初的主張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辦法”與最初的主張有何主要變化?(2分)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這種變化的歷史背景。(2分)
材料四 1980年鄧小平指出:“近三十年來,經過幾次波折始終沒有把我們的工作著重點撞到社會主義建設這方面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不快、不穩(wěn)、不協(xié)調……”1980年又指出:“人民現(xiàn)在為什么擁護我們?就是這十年有發(fā)展,發(fā)展很明顯?!?BR> ——摘編自《鄧小平文選》
(3)指出材料四中所說的“幾次波折”中最嚴重的一次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2分)結合說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發(fā)展”在國計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說明其原因。(4分)
(4)綜上,談談古今中外在民生問題上的經驗教訓。(2分)
(3)美國建立了共和制政體(民主制度),沖擊了歐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2分)
(4)個人品質、具體國情、時代形勢、歷史傳統(tǒng)等。(寫出任意二點得2分)
27.(8分)答案要點:
(1)海灣戰(zhàn)爭因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而起,伊拉克戰(zhàn)爭是美、英等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guī)模殺
傷性武器為借口而發(fā)動的;美國等進行海灣戰(zhàn)爭得到了聯(lián)合國授權,伊拉克戰(zhàn)爭未得到聯(lián)合
國授權。(4分)
(2)如蘇聯(lián)解體、歐洲聯(lián)盟成立、北美自由貿易區(qū)、科索沃戰(zhàn)爭。(答對2個4分,不超過4分)
28.答案要點:
(1) 反對一切戰(zhàn)爭:用正義戰(zhàn)爭抗擊非正義戰(zhàn)爭;消除導致戰(zhàn)爭的因素(消除核武器對人類生存的威脅)。(6分)
(2)科學不能為戰(zhàn)爭服務:迫不得已時科學應該幫助正義戰(zhàn)爭制止非正義戰(zhàn)爭:防止科學成果用于戰(zhàn)爭.威脅人類生存。從人道主義出發(fā).體現(xiàn)了科學家的良知。(6分,答對3點6分)
29.(1)以民為本(關注民生、農本思想)(2分)。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不奪農時,推行均田制,輕徭薄賦;慎用刑法。(4分)
(2)平均地權。增加“節(jié)制資本”。(2分) 第一次國共合作。(2分)
(3)“文化*”。(2分)社會生產力高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從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2分)。中共xx屆xx全會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分)
(4)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會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不注重民生,必然會影響國民經濟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導致社會動蕩不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