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兩種小說家,一種致力于反映世界與描摹人生,比如托爾斯泰,而另一種,卻憑借一己之力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界,比如馬爾克斯。
這個世界帶著魔幻色彩,充滿亂倫與迷醉。但如果這僅僅是一部滿足人們對拉丁美洲奇觀的獵奇之作,那也太低估了馬爾克斯的想象力和洞察力。這本書之所以成為一部巔峰之作,一個無人能及的典范,在于精細入微的情節(jié)構(gòu)造和有條不紊的故事節(jié)奏,也在于他在有限的篇幅里,已經(jīng)將觸角伸得足夠遠,直擊整個人類最深刻而又古老的命題——孤獨。
如果一個人過早領(lǐng)略到“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種凄涼,那真的很可悲(比如張愛玲)。但是有一天,任何一個對生命有點責(zé)任感的人或許都會清楚地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孤獨,并不是離群索居,并不是獨酌無相親,而是對于有限和無限、偶然和必然、宿命與奇跡之間的微妙感知。也許我們拒絕承認(rèn)人生是歷史的無限重復(fù)、我們一直在原地打轉(zhuǎn),但是卻缺乏足夠的理由否定馬爾克斯筆下的世界,其實真實存在于世世代代。你可以理解為殖民地的奇異風(fēng)土,而我卻傾向于認(rèn)為,那明明就是人類的內(nèi)心圖景。你可以逃避,但是總有一天會無路可逃。
除了死亡,還有什么是讓人真正平等的?孤獨感。
好文學(xué)通常要么探索外部世界,要么探索人類內(nèi)心,而能夠?qū)烧吆隙橐挥植伙@得怯場或者拙技的,可稱為不可多得的杰作。馬爾克斯不僅做到了,而且毫不吝嗇他的超卓天才。而這種天才,又完全不妨礙表現(xiàn)他的憐憫之心。在這種憐憫之情的籠罩下,再荒誕不經(jīng)、不可理喻的人物都顯現(xiàn)出一種人性的合理。
他們命中注定彼此隔膜,即使靠情欲的揮霍也無法真正去相愛,更無法走出譫妄和死寂,只能等一切按照快要成灰的羊皮卷中的記錄來按部就班發(fā)生,那么,這就是真正的世界盡頭了嗎?
我想在看這本書時能夠聽到內(nèi)心強烈震蕩的人,并不是因為一種嘲諷,也不是因為自憐,而是突然感到由來已久的悲慟有了回音。如果人類在千萬年以來從來都不曾彼此理解過,不曾愛過,只能借文學(xué)的微光獲得一點點暖意,這算不算一種宿命,又或者,這已經(jīng)是在荒漠之海中的,僅存的燈塔……
這個世界帶著魔幻色彩,充滿亂倫與迷醉。但如果這僅僅是一部滿足人們對拉丁美洲奇觀的獵奇之作,那也太低估了馬爾克斯的想象力和洞察力。這本書之所以成為一部巔峰之作,一個無人能及的典范,在于精細入微的情節(jié)構(gòu)造和有條不紊的故事節(jié)奏,也在于他在有限的篇幅里,已經(jīng)將觸角伸得足夠遠,直擊整個人類最深刻而又古老的命題——孤獨。
如果一個人過早領(lǐng)略到“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種凄涼,那真的很可悲(比如張愛玲)。但是有一天,任何一個對生命有點責(zé)任感的人或許都會清楚地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孤獨,并不是離群索居,并不是獨酌無相親,而是對于有限和無限、偶然和必然、宿命與奇跡之間的微妙感知。也許我們拒絕承認(rèn)人生是歷史的無限重復(fù)、我們一直在原地打轉(zhuǎn),但是卻缺乏足夠的理由否定馬爾克斯筆下的世界,其實真實存在于世世代代。你可以理解為殖民地的奇異風(fēng)土,而我卻傾向于認(rèn)為,那明明就是人類的內(nèi)心圖景。你可以逃避,但是總有一天會無路可逃。
除了死亡,還有什么是讓人真正平等的?孤獨感。
好文學(xué)通常要么探索外部世界,要么探索人類內(nèi)心,而能夠?qū)烧吆隙橐挥植伙@得怯場或者拙技的,可稱為不可多得的杰作。馬爾克斯不僅做到了,而且毫不吝嗇他的超卓天才。而這種天才,又完全不妨礙表現(xiàn)他的憐憫之心。在這種憐憫之情的籠罩下,再荒誕不經(jīng)、不可理喻的人物都顯現(xiàn)出一種人性的合理。
他們命中注定彼此隔膜,即使靠情欲的揮霍也無法真正去相愛,更無法走出譫妄和死寂,只能等一切按照快要成灰的羊皮卷中的記錄來按部就班發(fā)生,那么,這就是真正的世界盡頭了嗎?
我想在看這本書時能夠聽到內(nèi)心強烈震蕩的人,并不是因為一種嘲諷,也不是因為自憐,而是突然感到由來已久的悲慟有了回音。如果人類在千萬年以來從來都不曾彼此理解過,不曾愛過,只能借文學(xué)的微光獲得一點點暖意,這算不算一種宿命,又或者,這已經(jīng)是在荒漠之海中的,僅存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