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jīng)驗和教訓,引出規(guī)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活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總結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講座教學工作總結篇一
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教師:張玉梅
學校是凈化學生心靈的地方,是學生知識和思想成長的陣地,作為一名教師,肩負的責任神圣二重大,不但要教好書,而且要育好人。作為一名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是方方面面的,其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呢?
總結
這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談談我的一些個人看法。
一、要善于關心愛護學生。
其實,學生的心靈是最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老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來判斷老師是否真心愛自己。同時,他們也渴望老師能夠時時刻刻關心愛護自己。只要教師真心愛學生,并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他們就能以極大的努力向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對學生真正的關心愛護,不僅是生活上“扶貧”,學習上“扶智”,更應該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二、班主任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
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什么樣的老師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來!”作為一名教師,總是被學生關注著,你的一言一行,無不被學生模仿著。教師就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用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學生??鬃诱f:“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學什么,怎樣學都有賴于教師的指導,所以教師在思想、儀表、為人處事等方面必須起作表率作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給學生以有益的指導。特別是一名班主任,你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你自己應該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說的,你自己不要說,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你自己不要做;同時,你要求學生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先做到。例如,當你教育孩子要講究衛(wèi)生,不能隨地亂扔紙屑,要保持教室的干靜,整潔時,如果你能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俯下身子拾起地上的紙屑,此時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這時候全班同學都會齊唰唰俯下身子檢查地板是否有紙屑,然后把它拾起來。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教室總是干凈的。
三、
用真誠打動學生的心靈
一個班級都有幾十個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在這些學生中難免會遇上一些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孩子,造成不良行為習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家庭原因也可能是社會原因。教師不一定是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專家,但當遇上這些孩子時應該怎么辦呢?我覺得真誠教育挺好,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對這些學生進行個別教育時,要注意蹲下來,與孩子進行平等對話,耐心傾聽這些孩子的心聲,讓他們有一種信任感、安全感,有可能,還可以做一兩件讓他們感動的事,覺得老師是一個知心姐姐,一個可以信任的朋友,這樣他就愿意與你進行溝通、交流。因為老師的真誠、可信,自然而然,他就不愿讓老師對他感到失望,會盡最大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
四、用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來教育學生 我覺得用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來教育學生挺管用,比如說,教育學生要努力讀書,學習可以改變命運,我就會結合自身的例子來教育學生,這時候學生聽得總是特別認真。我會告訴他們老師也是和你們一樣,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告訴他們自己小時候學習是如何的認真,是怎樣當好班干部,又怎樣取得好成績,受到哪些表彰;告訴他們自己當了教師以后又是怎樣堅持學習,努力工作……跟學生講述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不但可以教育學生,給學生樹立了一個學習的榜樣,同時也可提高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會讓學生覺得我的老師真棒,我要向老師學習,更有甚者,理想也是當一名老師了。
四、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教師要獲得學生的信任、好感,使教育工作順利進行。要成為讓學生能信的過教師,那么就必須要熱愛學生,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哪怕是有的學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殘疾。學生也是合法的公民,他們完全應該享受到同等的權利,應該享受到同樣的教育。平等地對待學生就要承認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潛力,只是發(fā)展的契機不同,途徑不同、趨向不同。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全面地、辨證地認識學生。不要過早地給學生下結論,用過激的語言來訓斥學生。應該平等地對待學生就要為學生提供公平的競爭,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要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學生不僅指要平等地對待所有的學生,也指要和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學生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能塑造自己在學生中的可靠形象,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才能更好的走進學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教育他們走向成功。
總之,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迂回往復的過程,教師只要滿含愛心的對待每一個孩子,通過我們真誠的教育,就一定會禰補孩子身上的不足,力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陽光下健康成長。在21世紀的今天,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這個重任就落在了我們教師的肩上。因此,我們要認真的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更好的為祖國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
教師:張玉梅 2014年3月
講座教學工作總結篇二
崗位練兵培訓材料
如何開展農(nóng)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現(xiàn)在,人們已逐漸達成了這樣一種共識,即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這表明人的健康不僅要重視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視心理健康。這對我們從事教育的教師尤為重要。特別是現(xiàn)在,我們面對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由于社會的不良影響和家庭的影響,學校教育的失誤,導致部分學生程度不同地存在學習困難、情緒不穩(wěn)、孤獨膽小、懼怕挫折、缺乏毅力。如果學生的這些缺點不能正確引導的話,他們的主體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發(fā)揮。
人類步入二十一世紀,社會競爭更加激烈。人類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質這一層面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作為完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而農(nóng)村小學卻因為信息的閉塞、師資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以及所處環(huán)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真實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一:老師對學生說:“今天晚上的家庭作業(yè)誰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別進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學生被拒之門外,有的明知“進不了門”,干脆呆在家里不來了或逃學了。而且有的老師規(guī)定:“作業(yè)錯一次,罰做10遍,再錯,罰做20遍,”。結果一位五年級的學生因一錯再錯而老師又不給他“指點迷津”,被罰做100遍!這樣一個近乎天文數(shù)學的龐大作業(yè)量,使這名學生再也不敢上學了!
現(xiàn)象二:學生家長對老師說:“我的孩子就交給你了,不聽話你就打!沒問題!”而老師也感到這樣的家長真是通情達理,對老師信任,跟老師配合?,F(xiàn)象三:老師對考試考槽了的學生說:“你怎么這么笨!真是沒救了!全班的成績都被你一個人拉下來了!”這個學生低著頭,忍受著教師的指責和全班同學投來的“怨恨”的目光。
現(xiàn)象三:老師對反駁自己的學生說:“你這是什么態(tài)度?竟敢和老師頂嘴?你還想不想念書了?!”在老師的呵斥中,學生滿腹委屈但不再講話。
現(xiàn)象四:老師對考試考槽了的學生說:“你怎么這么笨!真是沒救了!全班的成績都被你一個人拉下來了!”這個學生低著頭,忍受著教師的指責和全班同學投來的“怨恨”的目光。
這些都是我做為小學教師目睹的真實事件。在農(nóng)村小學,這些現(xiàn)象可謂見怪不怪,大家都“習以為?!绷?,診斷是小事一樁,“不值一提”。而這些現(xiàn)象,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來講,也可以說是農(nóng)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濃縮。
二、看不見的心理傷害
上述這些現(xiàn)象,已不是簡單的體罰和變相體罰的問題,而是一種心理上的懲罰,心靈上的傷害,這些現(xiàn)象的共同特點是:
1、不尊重學生,使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
對學生的體罰、諷刺、挖苦以及家長式的“霸權主義”作風,使學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寬容,從而產(chǎn)生了自卑、不思進取、委屈、失望、說慌、失落、對老師疏遠、逆反心理等心理現(xiàn)象,使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
2、不講究科學,使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障礙。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研究學生的心理,不講究科學,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濫用不正確的懲罰措施,例如前文提到的罰做100遍作業(yè),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學生產(chǎn)生了心理障礙,如厭學、考試焦慮、學??植馈⒆员案?、受挫感、喪失自信、缺乏興趣、壓抑、自我形象降低等等。
總而言之,這些我們“習以為?!钡摹靶∈虑椤?,其實不平常,它們造成了我們看不見的傷害卻是更深的傷害——心理傷害,破壞了兒童的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而這個問題恰恰就是長期被我們廣大農(nóng)村小學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視的問題。
三、原因探究
1、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認識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當然地把它理解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認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實,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更談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2、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知識的缺乏。也有部分教師,切身體會到了心理健康對于學生、對于教師、對于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當他想認認真真地來做這方面事情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是那么缺乏,無力支撐,心有余而力不足,沒辦法操作。
3、小環(huán)境的過低要求縱容了教師的“懶惰”和“無知”。農(nóng)村的信息比較閉塞,家長的文化水平從整體上來講相對較低,所以農(nóng)村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諸如“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心理咨詢”這些名詞更是聞聽未聞,也無人對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長群體中和一定范圍的社會輿論中被普遍接受的論點是:“師生如父母,教師對學生沒有壞心,打兩下也沒關系”?!敖處熆偸菍Φ?,無論怎樣批評學生都是應該的”?!敖處煂W生的懲罰是必要的,那是對學生負責任的再現(xiàn),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而家長和輿論卻從不考慮這“打兩下”、“批評”、“懲罰”是否已對學生的心理構成了傷害?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礙?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教師也就開始“打兩下”、“批評”、“懲罰”。對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傷害,什么是心理障礙等也就懶得問津了,自認為“省事無事”,卻不知是禍害無窮。
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既是一個人的全面素質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學生成長發(fā)展的載體。據(jù)有關統(tǒng)計資料表現(xiàn),87%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不是智商與學習能力的問題,而是心理狀態(tài)的問題。也就是說,87%的學生學習困難,是因為他們的心理處于不健康狀態(tài)。這也足以說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所占的份量之重。
其次,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它的新觀念、新手段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師在引導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調節(jié)、自我突破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成長變化。既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教師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使心理健康工作開展得更好。
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任務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發(fā)展性目標,即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另一個是防冶性目標,即預防學生的心理障礙,矯正心理偏差,使學生達到心理健康。
2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圍繞發(fā)展性目標和防治性目標來開展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訓練,使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以健康發(fā)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預防學生的心理障礙,矯正心理偏差,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
六、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對教師進行必要的業(yè)務培訓,使教師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義,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技能。作為農(nóng)村小學,不可能配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師來“兼職”,所以,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應堅持以下幾項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一切圍繞學生一切為了學生。
2、發(fā)展性原則。以發(fā)展的眼光和宗旨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為了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發(fā)展。
3、協(xié)同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最講究協(xié)調一致,雙向互動,切不可一廂情愿地說教或以某此手段施壓,那樣的結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礙和心理傷害。
4、活動性原則。這是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在整個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一定要以活動為載體,因為活動中,學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實的一面,這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機會。
再次,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嘗試通過以下一些途徑:
1、滲透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應該是應用最廣泛也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專題教育,如講座、報告會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3、開展心理咨詢活動。使學生有發(fā)泄的渠道,減輕心理壓力。
4、創(chuàng)造條件,開辦家長心理學校,或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這樣可以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與家庭互相配合,達到更好的效果。
5、自我教育。學生通過自我矯正、自我診治、自我訓練、自我修復心理障礙,這樣也最鍛煉一個人的心理素質。
尊重、信賴、理解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理智的愛,這種愛是教師道德情感的核心,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這種愛能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受到鼓舞,從而轉化為學生學習和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內動力。只要我們有心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途徑,把這項工作做好。
講座教學工作總結篇一
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教師:張玉梅
學校是凈化學生心靈的地方,是學生知識和思想成長的陣地,作為一名教師,肩負的責任神圣二重大,不但要教好書,而且要育好人。作為一名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是方方面面的,其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呢?
總結
這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談談我的一些個人看法。
一、要善于關心愛護學生。
其實,學生的心靈是最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老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來判斷老師是否真心愛自己。同時,他們也渴望老師能夠時時刻刻關心愛護自己。只要教師真心愛學生,并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他們就能以極大的努力向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對學生真正的關心愛護,不僅是生活上“扶貧”,學習上“扶智”,更應該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二、班主任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
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什么樣的老師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來!”作為一名教師,總是被學生關注著,你的一言一行,無不被學生模仿著。教師就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用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學生??鬃诱f:“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學什么,怎樣學都有賴于教師的指導,所以教師在思想、儀表、為人處事等方面必須起作表率作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給學生以有益的指導。特別是一名班主任,你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你自己應該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說的,你自己不要說,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你自己不要做;同時,你要求學生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先做到。例如,當你教育孩子要講究衛(wèi)生,不能隨地亂扔紙屑,要保持教室的干靜,整潔時,如果你能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俯下身子拾起地上的紙屑,此時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這時候全班同學都會齊唰唰俯下身子檢查地板是否有紙屑,然后把它拾起來。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教室總是干凈的。
三、
用真誠打動學生的心靈
一個班級都有幾十個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在這些學生中難免會遇上一些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孩子,造成不良行為習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家庭原因也可能是社會原因。教師不一定是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專家,但當遇上這些孩子時應該怎么辦呢?我覺得真誠教育挺好,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對這些學生進行個別教育時,要注意蹲下來,與孩子進行平等對話,耐心傾聽這些孩子的心聲,讓他們有一種信任感、安全感,有可能,還可以做一兩件讓他們感動的事,覺得老師是一個知心姐姐,一個可以信任的朋友,這樣他就愿意與你進行溝通、交流。因為老師的真誠、可信,自然而然,他就不愿讓老師對他感到失望,會盡最大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
四、用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來教育學生 我覺得用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來教育學生挺管用,比如說,教育學生要努力讀書,學習可以改變命運,我就會結合自身的例子來教育學生,這時候學生聽得總是特別認真。我會告訴他們老師也是和你們一樣,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告訴他們自己小時候學習是如何的認真,是怎樣當好班干部,又怎樣取得好成績,受到哪些表彰;告訴他們自己當了教師以后又是怎樣堅持學習,努力工作……跟學生講述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不但可以教育學生,給學生樹立了一個學習的榜樣,同時也可提高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會讓學生覺得我的老師真棒,我要向老師學習,更有甚者,理想也是當一名老師了。
四、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教師要獲得學生的信任、好感,使教育工作順利進行。要成為讓學生能信的過教師,那么就必須要熱愛學生,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哪怕是有的學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殘疾。學生也是合法的公民,他們完全應該享受到同等的權利,應該享受到同樣的教育。平等地對待學生就要承認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潛力,只是發(fā)展的契機不同,途徑不同、趨向不同。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全面地、辨證地認識學生。不要過早地給學生下結論,用過激的語言來訓斥學生。應該平等地對待學生就要為學生提供公平的競爭,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要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學生不僅指要平等地對待所有的學生,也指要和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學生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能塑造自己在學生中的可靠形象,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才能更好的走進學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教育他們走向成功。
總之,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迂回往復的過程,教師只要滿含愛心的對待每一個孩子,通過我們真誠的教育,就一定會禰補孩子身上的不足,力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陽光下健康成長。在21世紀的今天,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這個重任就落在了我們教師的肩上。因此,我們要認真的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更好的為祖國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
教師:張玉梅 2014年3月
講座教學工作總結篇二
崗位練兵培訓材料
如何開展農(nóng)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現(xiàn)在,人們已逐漸達成了這樣一種共識,即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這表明人的健康不僅要重視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視心理健康。這對我們從事教育的教師尤為重要。特別是現(xiàn)在,我們面對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由于社會的不良影響和家庭的影響,學校教育的失誤,導致部分學生程度不同地存在學習困難、情緒不穩(wěn)、孤獨膽小、懼怕挫折、缺乏毅力。如果學生的這些缺點不能正確引導的話,他們的主體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發(fā)揮。
人類步入二十一世紀,社會競爭更加激烈。人類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質這一層面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作為完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而農(nóng)村小學卻因為信息的閉塞、師資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以及所處環(huán)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真實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一:老師對學生說:“今天晚上的家庭作業(yè)誰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別進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學生被拒之門外,有的明知“進不了門”,干脆呆在家里不來了或逃學了。而且有的老師規(guī)定:“作業(yè)錯一次,罰做10遍,再錯,罰做20遍,”。結果一位五年級的學生因一錯再錯而老師又不給他“指點迷津”,被罰做100遍!這樣一個近乎天文數(shù)學的龐大作業(yè)量,使這名學生再也不敢上學了!
現(xiàn)象二:學生家長對老師說:“我的孩子就交給你了,不聽話你就打!沒問題!”而老師也感到這樣的家長真是通情達理,對老師信任,跟老師配合?,F(xiàn)象三:老師對考試考槽了的學生說:“你怎么這么笨!真是沒救了!全班的成績都被你一個人拉下來了!”這個學生低著頭,忍受著教師的指責和全班同學投來的“怨恨”的目光。
現(xiàn)象三:老師對反駁自己的學生說:“你這是什么態(tài)度?竟敢和老師頂嘴?你還想不想念書了?!”在老師的呵斥中,學生滿腹委屈但不再講話。
現(xiàn)象四:老師對考試考槽了的學生說:“你怎么這么笨!真是沒救了!全班的成績都被你一個人拉下來了!”這個學生低著頭,忍受著教師的指責和全班同學投來的“怨恨”的目光。
這些都是我做為小學教師目睹的真實事件。在農(nóng)村小學,這些現(xiàn)象可謂見怪不怪,大家都“習以為?!绷?,診斷是小事一樁,“不值一提”。而這些現(xiàn)象,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來講,也可以說是農(nóng)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濃縮。
二、看不見的心理傷害
上述這些現(xiàn)象,已不是簡單的體罰和變相體罰的問題,而是一種心理上的懲罰,心靈上的傷害,這些現(xiàn)象的共同特點是:
1、不尊重學生,使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
對學生的體罰、諷刺、挖苦以及家長式的“霸權主義”作風,使學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寬容,從而產(chǎn)生了自卑、不思進取、委屈、失望、說慌、失落、對老師疏遠、逆反心理等心理現(xiàn)象,使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
2、不講究科學,使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障礙。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研究學生的心理,不講究科學,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濫用不正確的懲罰措施,例如前文提到的罰做100遍作業(yè),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學生產(chǎn)生了心理障礙,如厭學、考試焦慮、學??植馈⒆员案?、受挫感、喪失自信、缺乏興趣、壓抑、自我形象降低等等。
總而言之,這些我們“習以為?!钡摹靶∈虑椤?,其實不平常,它們造成了我們看不見的傷害卻是更深的傷害——心理傷害,破壞了兒童的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而這個問題恰恰就是長期被我們廣大農(nóng)村小學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視的問題。
三、原因探究
1、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認識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當然地把它理解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認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實,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更談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2、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知識的缺乏。也有部分教師,切身體會到了心理健康對于學生、對于教師、對于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當他想認認真真地來做這方面事情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是那么缺乏,無力支撐,心有余而力不足,沒辦法操作。
3、小環(huán)境的過低要求縱容了教師的“懶惰”和“無知”。農(nóng)村的信息比較閉塞,家長的文化水平從整體上來講相對較低,所以農(nóng)村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諸如“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心理咨詢”這些名詞更是聞聽未聞,也無人對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長群體中和一定范圍的社會輿論中被普遍接受的論點是:“師生如父母,教師對學生沒有壞心,打兩下也沒關系”?!敖處熆偸菍Φ?,無論怎樣批評學生都是應該的”?!敖處煂W生的懲罰是必要的,那是對學生負責任的再現(xiàn),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而家長和輿論卻從不考慮這“打兩下”、“批評”、“懲罰”是否已對學生的心理構成了傷害?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礙?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教師也就開始“打兩下”、“批評”、“懲罰”。對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傷害,什么是心理障礙等也就懶得問津了,自認為“省事無事”,卻不知是禍害無窮。
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既是一個人的全面素質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學生成長發(fā)展的載體。據(jù)有關統(tǒng)計資料表現(xiàn),87%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不是智商與學習能力的問題,而是心理狀態(tài)的問題。也就是說,87%的學生學習困難,是因為他們的心理處于不健康狀態(tài)。這也足以說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所占的份量之重。
其次,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它的新觀念、新手段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師在引導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調節(jié)、自我突破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成長變化。既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教師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使心理健康工作開展得更好。
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任務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發(fā)展性目標,即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另一個是防冶性目標,即預防學生的心理障礙,矯正心理偏差,使學生達到心理健康。
2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圍繞發(fā)展性目標和防治性目標來開展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訓練,使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以健康發(fā)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預防學生的心理障礙,矯正心理偏差,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
六、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對教師進行必要的業(yè)務培訓,使教師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義,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技能。作為農(nóng)村小學,不可能配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師來“兼職”,所以,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應堅持以下幾項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一切圍繞學生一切為了學生。
2、發(fā)展性原則。以發(fā)展的眼光和宗旨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為了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發(fā)展。
3、協(xié)同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最講究協(xié)調一致,雙向互動,切不可一廂情愿地說教或以某此手段施壓,那樣的結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礙和心理傷害。
4、活動性原則。這是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在整個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一定要以活動為載體,因為活動中,學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實的一面,這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機會。
再次,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嘗試通過以下一些途徑:
1、滲透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應該是應用最廣泛也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專題教育,如講座、報告會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3、開展心理咨詢活動。使學生有發(fā)泄的渠道,減輕心理壓力。
4、創(chuàng)造條件,開辦家長心理學校,或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這樣可以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與家庭互相配合,達到更好的效果。
5、自我教育。學生通過自我矯正、自我診治、自我訓練、自我修復心理障礙,這樣也最鍛煉一個人的心理素質。
尊重、信賴、理解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理智的愛,這種愛是教師道德情感的核心,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這種愛能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受到鼓舞,從而轉化為學生學習和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內動力。只要我們有心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途徑,把這項工作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