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廣大考生整理了2014年考研法碩聯(lián)考(刑法學)考前突破試卷,供廣大考生參考:
第 1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甲在夜晚射殺乙,結果將乙飼養(yǎng)的一匹馬殺死。甲的行為屬于(?。?。
A.意外事件
B.工具不能犯未遂
C.對象不能犯未遂
D.能犯未遂
正確答案:C,
第 2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行為人在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過程中,自動停止繼續(xù)實施犯罪行為的,其行為構成(?。?。
A.犯罪預備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構成犯罪
正確答案:B,
第 3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罪犯減刑后又假釋的間隔時間,一般為(?。┠辏粚σ淮螠p刑2年或3年刑期后又適用假釋的,其間隔時間不能少于(?。┠?。
A.1、2
B.1、3
C.2、2
D.2、3
正確答案:A,
第 4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某甲與某乙有仇,遂尋機報復。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攜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某甲的行為屬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預備
C.犯意表示
D.不構成犯罪
正確答案:B,
第 5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甲為了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乙執(zhí)行公務,重傷乙,甲的行為構成(?。?。
A.妨害公務罪
B.故意傷害罪
C.擾亂公務秩序罪
D.按照想象競合犯的原則,根據(jù)其中的一個重罪論處
正確答案:D,
第 6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下列關于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意義的表述,不正確的有(?。?。
A.給出了犯罪的一般定義,從性質上明確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違法性
B.設置了定量要求,表明認定犯罪不僅需要正確“定性”,還需要合理確定危害的 “程度”或“量”
C.“但書”是區(qū)分“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宏觀標準
D.設定“但書”的基本理念在于:通過對犯罪的實質特征提出定量的要求,賦予 司法機關酌情排除犯罪的權力,避免過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條的 判決
正確答案:A,
第 7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對于以放火的危險方法實施破壞交通工具的行為,應當(?。?BR> A.按照破壞交通工具罪定罪處罰
B.按照放火罪定罪處罰
C.按照破壞交通工具罪和放火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
D.按照故意毀壞財物罪定罪處罰
正確答案:A,
第 8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2010年真題)甲因與乙有仇,便捏造乙賣*的事實,到處散布并向公安局告發(fā),使乙受到嚴重精神傷害。甲的行為構成(?。?BR> A.誣告陷害罪
B.報復陷害罪
C.侮辱罪
D.誹謗罪
正確答案:D,
第 9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2007年真題)關于挪用公款罪的認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以個人名義將公款供其他單位使用的,屬于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
B.行為人挪走公款后未使用該公款的,構成挪用公款罪的未遂
C.挪用公款以后,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以挪用公款罪從重處罰
D.挪用救災、救濟物資數(shù)量較大,歸個人使用的,不構成挪用公款罪
正確答案:A,
第 10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甲與乙想盜竊某廠倉庫的鋼材,乙的一個親戚恰好在該廠工作,甲讓乙設法配一把鑰匙,乙將鑰匙配好交給甲。某日晚,二人約好在倉庫門口會合,但乙思前想后,覺得事情早晚會敗露,最后沒有如約前往。甲久等乙不來,只好自己用鑰匙打開倉庫大門,盜走鋼材。幾日后,甲將鋼材賣出,得贓款30000元,甲分給乙10000元,但乙拒絕接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是共同犯罪
B.甲的行為是盜竊既遂,乙的行為是犯罪中止
C.甲的行為是盜竊既遂,乙的行為是犯罪未遂
D.對甲應以盜竊罪定罪處罰,對乙應當按照中止犯的規(guī)定減輕處罰
正確答案:A,
第 11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甲某在某市火車站撿到一個棄嬰抱回家準備自己收養(yǎng),3個月后,其為結婚費用不夠與未婚妻產(chǎn)生矛盾,就想把孩子賣掉,好換點錢花,正好此時劉某想要收養(yǎng)孩子,甲某稱小孩是自己的親生子要求劉某給8000元撫養(yǎng)費方可將孩子送給劉某,劉某當即給了其8000元錢。對甲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認定?(?。?BR> A.不構成犯罪
B.構成拐賣兒童罪
C.構成遺棄罪
D.構成拐騙兒童罪
正確答案:B,
第 12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2009年真題)下列關于犯罪中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犯罪中止可以發(fā)生在預備犯罪過程中
B.犯罪中止只能發(fā)生在著手實行犯罪以后
C.犯罪中止只能發(fā)生在犯罪行為實行終了以前
D.出現(xiàn)了損害結果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
正確答案:A,
第 13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以下屬于減刑的有(?。?
A.甲被判處無期徒刑,在執(zhí)行期間,確有悔改表現(xiàn),減為有期徒刑20年
B.乙被判處罰金5000元,因其經(jīng)濟困難,法院將其罰金減為2000元
C.因丙的主刑由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20年,法院將剝奪其政治權利的期限減為10年
D.丁死刑緩期執(zhí)行滿后減為無期徒刑
正確答案:A,
第 14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對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
A.一律不適用減刑
B.可以減刑,但是不能縮減其緩刑考驗期限
C.不能減刑,但是可以縮減其緩刑考驗期限
D.緩刑的效力不及于附加刑
正確答案:D,
第 15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2008年真題)甲駕駛車輛在城市主干道不慎將乙撞成重傷,負事故主要責任。由于搶救乙的醫(yī)療費用不斷增加,甲感到很緊張,遂到寺廟中祈禱乙快點死去。在其祈禱后的第二天,乙死亡。甲的行為構成( )。
A.過失致人死亡罪
B.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殺人罪
C.過失致人重傷罪和故意殺人罪
D.交通肇事罪
正確答案:D,
第 16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對犯罪分子的減刑,由執(zhí)行機關向(?。┤嗣穹ㄔ禾岢鰷p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減刑。非經(jīng)法定程序不得減刑。
A.基層
B.原審
C.中級
D.中級以上
正確答案:D,
第 17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這在刑法理論上稱為(?。?BR> A.時效延長
B.時效繼續(xù)
C.時效中斷
D.時效中止
正確答案:C,
第 18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下列四個選項中,哪一種情況不構成非法經(jīng)營罪?(?。?BR> A.未經(jīng)國家煙草專賣局批準,經(jīng)營香煙的
B.捏造并散布虛假事實,損害競爭對手商業(yè)信譽的
C.丙長期非法從事傳銷或者變相傳銷活動
D.丁違反國家規(guī)定,擅自經(jīng)營國際電信業(yè)務或者涉港澳臺電信業(yè)務進行營利活動,嚴重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
正確答案:B,
第 19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武某因計劃生育問題對村干部有意見,1999年元旦先后潛入村長、婦女主任、會計、治保委員、副村長家中,向上述5家的飯鍋、水缸、餃子餡中投入劇毒滅鼠藥,致上述5家的18口人中毒,其中5人死亡。武某的行為構成(?。?。
A.投放危險物質罪
B.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故意殺人罪
D.投放危險物質罪與故意殺人罪
正確答案:C,
第 20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甲在夜晚射殺乙,結果將乙飼養(yǎng)的一匹馬殺死。甲的行為屬于( )。
A.意外事件
B.工具不能犯未遂
C.對象不能犯未遂
D.能犯未遂
正確答案:C,
第 21 題 (多項選擇題)(每題 2.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多項選擇題 >
緊急避險中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guī)定不適用下列人員( ?。?BR> A.職務上負有義務的人
B.業(yè)務上負有義務的人
C.家庭中負有贍養(yǎng)義務的人
D.負有撫養(yǎng)義務的人
正確答案:A,B,
第 22 題 (多項選擇題)(每題 2.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多項選擇題 >
以下情況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
A.一方為故意而另一方為過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聯(lián)絡的同時犯
C.同時實施犯罪而故意內容不同
D.事前通謀的事后窩藏、包庇行為
正確答案:A,B,C,
第 23 題 (多項選擇題)(每題 2.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多項選擇題 >
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 ?。?BR> A.摻雜、摻假
B.假冒他人注冊商標
C.以不合格產(chǎn)品冒充合格產(chǎn)品
D.以次充好
正確答案:A,C,D,
第 24 題 (多項選擇題)(每題 2.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多項選擇題 >
下列行為中,構成盜竊罪的有( ?。?。
A.王某在商場盜竊他人信用卡之后,隨即用該卡在商場購買了價值6000余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場試衣間試穿大衣是否合適的時候,趁售貨員在與別的顧客聊天的機會,將價值6000元的大衣拿走
C.錢某在商場購買首飾的時候,乘售貨員不注意,將自己準備好的假首飾與從售貨員那里拿來的價值8000元的首飾調換
D.鄭某潛入他人家中,將他人價值2萬元的海洛因拿走
正確答案:A,B,C,D,
第 25 題 (多項選擇題)(每題 2.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多項選擇題 >
下列關于我國的特赦制度,說法不正確的有( ?。?。
A.特赦既可以一類或者幾類犯罪分子為對象,也可適用于個別的犯罪分子
B.特赦是對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關押改造,確已改惡從善的犯罪分子實行
C.特赦既可以免除其刑罰尚未執(zhí)行的部分,也可以減輕其原判刑罰,也可以免除其全部刑罰
D.特赦由人民法院決定并執(zhí)行
正確答案:A,C,D,
第 26 題 (解答題)(每題 6.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解答題 >
簡述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區(qū)別。 第 27 題 (解答題)(每題 6.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解答題 >
簡述偽證罪與誣告陷害罪的區(qū)別。 第 28 題 (解答題)(每題 8.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解答題 >
請對“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該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如果外國法院已經(jīng)審判的,不再予以追究”進行辨析。
第 29 題 (解答題)(每題 10.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解答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3條規(guī)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jīng)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chǎn)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痹嚪治鲈摋l法律規(guī)定。 第 30 題 (解答題)(每題 15.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解答題 >
被告人李某,男;37歲,某勞動局財務科出納員。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設銀行發(fā)行該市獎券,每張獎券30元,中獎者一等獎獎金5萬元,二等獎獎金為3萬元,單位和個人均可購買。購買時不留印鑒,買后不掛失,并要求開獎后頭一天,各單位必須將本單位購買的獎券全部封存登記。
該勞動局代為職工買了一部分獎券之后,部分職工不愿意買,因此財務科又將這部分獎券原價收回作為本單位購買的獎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沒有封存登記。1998年11月,中獎號碼公布后,被告人李某發(fā)現(xiàn)自己負責保管的單位獎券中有一張中了二等獎。李某將沒有中獎的自己的獎券替換了這張已經(jīng)中獎的單位獎券。由于該獎券是由勞動局統(tǒng)一從某職工手中回購所得,因此,勞動局職工很快知道本單位有張獎券中了二等獎,但李某保管的獎券中卻并沒有中二等獎的獎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銀行兌換獎金。后單位領導找李某談話,李某覺得不妙主動將該獎券交給局領導,并承認了自己偷換獎券的事實。
問: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如果構成犯罪,該如何定罪量刑?說明理由。
第 1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甲在夜晚射殺乙,結果將乙飼養(yǎng)的一匹馬殺死。甲的行為屬于(?。?。
A.意外事件
B.工具不能犯未遂
C.對象不能犯未遂
D.能犯未遂
正確答案:C,
第 2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行為人在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過程中,自動停止繼續(xù)實施犯罪行為的,其行為構成(?。?。
A.犯罪預備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構成犯罪
正確答案:B,
第 3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罪犯減刑后又假釋的間隔時間,一般為(?。┠辏粚σ淮螠p刑2年或3年刑期后又適用假釋的,其間隔時間不能少于(?。┠?。
A.1、2
B.1、3
C.2、2
D.2、3
正確答案:A,
第 4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某甲與某乙有仇,遂尋機報復。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攜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某甲的行為屬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預備
C.犯意表示
D.不構成犯罪
正確答案:B,
第 5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甲為了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乙執(zhí)行公務,重傷乙,甲的行為構成(?。?。
A.妨害公務罪
B.故意傷害罪
C.擾亂公務秩序罪
D.按照想象競合犯的原則,根據(jù)其中的一個重罪論處
正確答案:D,
第 6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下列關于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意義的表述,不正確的有(?。?。
A.給出了犯罪的一般定義,從性質上明確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違法性
B.設置了定量要求,表明認定犯罪不僅需要正確“定性”,還需要合理確定危害的 “程度”或“量”
C.“但書”是區(qū)分“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宏觀標準
D.設定“但書”的基本理念在于:通過對犯罪的實質特征提出定量的要求,賦予 司法機關酌情排除犯罪的權力,避免過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條的 判決
正確答案:A,
第 7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對于以放火的危險方法實施破壞交通工具的行為,應當(?。?BR> A.按照破壞交通工具罪定罪處罰
B.按照放火罪定罪處罰
C.按照破壞交通工具罪和放火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
D.按照故意毀壞財物罪定罪處罰
正確答案:A,
第 8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2010年真題)甲因與乙有仇,便捏造乙賣*的事實,到處散布并向公安局告發(fā),使乙受到嚴重精神傷害。甲的行為構成(?。?BR> A.誣告陷害罪
B.報復陷害罪
C.侮辱罪
D.誹謗罪
正確答案:D,
第 9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2007年真題)關于挪用公款罪的認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以個人名義將公款供其他單位使用的,屬于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
B.行為人挪走公款后未使用該公款的,構成挪用公款罪的未遂
C.挪用公款以后,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以挪用公款罪從重處罰
D.挪用救災、救濟物資數(shù)量較大,歸個人使用的,不構成挪用公款罪
正確答案:A,
第 10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甲與乙想盜竊某廠倉庫的鋼材,乙的一個親戚恰好在該廠工作,甲讓乙設法配一把鑰匙,乙將鑰匙配好交給甲。某日晚,二人約好在倉庫門口會合,但乙思前想后,覺得事情早晚會敗露,最后沒有如約前往。甲久等乙不來,只好自己用鑰匙打開倉庫大門,盜走鋼材。幾日后,甲將鋼材賣出,得贓款30000元,甲分給乙10000元,但乙拒絕接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是共同犯罪
B.甲的行為是盜竊既遂,乙的行為是犯罪中止
C.甲的行為是盜竊既遂,乙的行為是犯罪未遂
D.對甲應以盜竊罪定罪處罰,對乙應當按照中止犯的規(guī)定減輕處罰
正確答案:A,
第 11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甲某在某市火車站撿到一個棄嬰抱回家準備自己收養(yǎng),3個月后,其為結婚費用不夠與未婚妻產(chǎn)生矛盾,就想把孩子賣掉,好換點錢花,正好此時劉某想要收養(yǎng)孩子,甲某稱小孩是自己的親生子要求劉某給8000元撫養(yǎng)費方可將孩子送給劉某,劉某當即給了其8000元錢。對甲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認定?(?。?BR> A.不構成犯罪
B.構成拐賣兒童罪
C.構成遺棄罪
D.構成拐騙兒童罪
正確答案:B,
第 12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2009年真題)下列關于犯罪中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犯罪中止可以發(fā)生在預備犯罪過程中
B.犯罪中止只能發(fā)生在著手實行犯罪以后
C.犯罪中止只能發(fā)生在犯罪行為實行終了以前
D.出現(xiàn)了損害結果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
正確答案:A,
第 13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以下屬于減刑的有(?。?
A.甲被判處無期徒刑,在執(zhí)行期間,確有悔改表現(xiàn),減為有期徒刑20年
B.乙被判處罰金5000元,因其經(jīng)濟困難,法院將其罰金減為2000元
C.因丙的主刑由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20年,法院將剝奪其政治權利的期限減為10年
D.丁死刑緩期執(zhí)行滿后減為無期徒刑
正確答案:A,
第 14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對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
A.一律不適用減刑
B.可以減刑,但是不能縮減其緩刑考驗期限
C.不能減刑,但是可以縮減其緩刑考驗期限
D.緩刑的效力不及于附加刑
正確答案:D,
第 15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2008年真題)甲駕駛車輛在城市主干道不慎將乙撞成重傷,負事故主要責任。由于搶救乙的醫(yī)療費用不斷增加,甲感到很緊張,遂到寺廟中祈禱乙快點死去。在其祈禱后的第二天,乙死亡。甲的行為構成( )。
A.過失致人死亡罪
B.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殺人罪
C.過失致人重傷罪和故意殺人罪
D.交通肇事罪
正確答案:D,
第 16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對犯罪分子的減刑,由執(zhí)行機關向(?。┤嗣穹ㄔ禾岢鰷p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減刑。非經(jīng)法定程序不得減刑。
A.基層
B.原審
C.中級
D.中級以上
正確答案:D,
第 17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這在刑法理論上稱為(?。?BR> A.時效延長
B.時效繼續(xù)
C.時效中斷
D.時效中止
正確答案:C,
第 18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下列四個選項中,哪一種情況不構成非法經(jīng)營罪?(?。?BR> A.未經(jīng)國家煙草專賣局批準,經(jīng)營香煙的
B.捏造并散布虛假事實,損害競爭對手商業(yè)信譽的
C.丙長期非法從事傳銷或者變相傳銷活動
D.丁違反國家規(guī)定,擅自經(jīng)營國際電信業(yè)務或者涉港澳臺電信業(yè)務進行營利活動,嚴重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
正確答案:B,
第 19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武某因計劃生育問題對村干部有意見,1999年元旦先后潛入村長、婦女主任、會計、治保委員、副村長家中,向上述5家的飯鍋、水缸、餃子餡中投入劇毒滅鼠藥,致上述5家的18口人中毒,其中5人死亡。武某的行為構成(?。?。
A.投放危險物質罪
B.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故意殺人罪
D.投放危險物質罪與故意殺人罪
正確答案:C,
第 20 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 1.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單項選擇題 >
甲在夜晚射殺乙,結果將乙飼養(yǎng)的一匹馬殺死。甲的行為屬于( )。
A.意外事件
B.工具不能犯未遂
C.對象不能犯未遂
D.能犯未遂
正確答案:C,
第 21 題 (多項選擇題)(每題 2.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多項選擇題 >
緊急避險中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guī)定不適用下列人員( ?。?BR> A.職務上負有義務的人
B.業(yè)務上負有義務的人
C.家庭中負有贍養(yǎng)義務的人
D.負有撫養(yǎng)義務的人
正確答案:A,B,
第 22 題 (多項選擇題)(每題 2.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多項選擇題 >
以下情況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
A.一方為故意而另一方為過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聯(lián)絡的同時犯
C.同時實施犯罪而故意內容不同
D.事前通謀的事后窩藏、包庇行為
正確答案:A,B,C,
第 23 題 (多項選擇題)(每題 2.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多項選擇題 >
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 ?。?BR> A.摻雜、摻假
B.假冒他人注冊商標
C.以不合格產(chǎn)品冒充合格產(chǎn)品
D.以次充好
正確答案:A,C,D,
第 24 題 (多項選擇題)(每題 2.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多項選擇題 >
下列行為中,構成盜竊罪的有( ?。?。
A.王某在商場盜竊他人信用卡之后,隨即用該卡在商場購買了價值6000余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場試衣間試穿大衣是否合適的時候,趁售貨員在與別的顧客聊天的機會,將價值6000元的大衣拿走
C.錢某在商場購買首飾的時候,乘售貨員不注意,將自己準備好的假首飾與從售貨員那里拿來的價值8000元的首飾調換
D.鄭某潛入他人家中,將他人價值2萬元的海洛因拿走
正確答案:A,B,C,D,
第 25 題 (多項選擇題)(每題 2.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多項選擇題 >
下列關于我國的特赦制度,說法不正確的有( ?。?。
A.特赦既可以一類或者幾類犯罪分子為對象,也可適用于個別的犯罪分子
B.特赦是對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關押改造,確已改惡從善的犯罪分子實行
C.特赦既可以免除其刑罰尚未執(zhí)行的部分,也可以減輕其原判刑罰,也可以免除其全部刑罰
D.特赦由人民法院決定并執(zhí)行
正確答案:A,C,D,
第 26 題 (解答題)(每題 6.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解答題 >
簡述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區(qū)別。 第 27 題 (解答題)(每題 6.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解答題 >
簡述偽證罪與誣告陷害罪的區(qū)別。 第 28 題 (解答題)(每題 8.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解答題 >
請對“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該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如果外國法院已經(jīng)審判的,不再予以追究”進行辨析。
第 29 題 (解答題)(每題 10.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解答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3條規(guī)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jīng)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chǎn)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痹嚪治鲈摋l法律規(guī)定。 第 30 題 (解答題)(每題 15.00 分) 題目分類:未按章節(jié)分類的試題(如真題 模擬預測題) > 解答題 >
被告人李某,男;37歲,某勞動局財務科出納員。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設銀行發(fā)行該市獎券,每張獎券30元,中獎者一等獎獎金5萬元,二等獎獎金為3萬元,單位和個人均可購買。購買時不留印鑒,買后不掛失,并要求開獎后頭一天,各單位必須將本單位購買的獎券全部封存登記。
該勞動局代為職工買了一部分獎券之后,部分職工不愿意買,因此財務科又將這部分獎券原價收回作為本單位購買的獎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沒有封存登記。1998年11月,中獎號碼公布后,被告人李某發(fā)現(xiàn)自己負責保管的單位獎券中有一張中了二等獎。李某將沒有中獎的自己的獎券替換了這張已經(jīng)中獎的單位獎券。由于該獎券是由勞動局統(tǒng)一從某職工手中回購所得,因此,勞動局職工很快知道本單位有張獎券中了二等獎,但李某保管的獎券中卻并沒有中二等獎的獎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銀行兌換獎金。后單位領導找李某談話,李某覺得不妙主動將該獎券交給局領導,并承認了自己偷換獎券的事實。
問: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如果構成犯罪,該如何定罪量刑?說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