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高二敘事作文:亙古不變的親情

        字號:

        在農村,清明掃墓(俗稱上墳)是一項重要的祭祀活動,誰家都不敢怠慢。只要家里無人掃墓,即使遠在他鄉(xiāng)也要千里迢迢地趕回來。家里活計再多,也要停下來準備掃墓的事宜。掃墓一般是男人主外,女人主內。除非家里沒有男丁時,女人才能去上墳。
             小時侯特別喜歡去上墳,只覺得很好玩,還有好吃的。提前一天,媽媽就會準備上墳用的祭品:一碗染色糯米飯,還有火腿片和煮雞蛋,體面一點的人家還有新鮮水果。媽媽準備祭品的時候,也會順帶多做些,給我們這些圍著火爐轉的孩子解饞。爸爸則要備齊上墳的器物:紙幡、錢紙、鞭炮等,有多少墳要上,就準備多少份。
             家里有兄弟四人,先前一直是爸爸領著大哥去上墳,后來,爸爸在外謀了一份生計,常年不回家,就由大哥帶著二哥去上墳。每年清明前后,爸爸都會捎信回來囑咐上墳的事,(盡管每年媽媽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再后來,大哥和二哥相繼在外成了家,上墳就成了我和三哥的專利。
             清明這天一大早,哥哥就會把我叫起來,媽媽早已做好了飯。我們吃飯的時候,媽媽要一遍又一遍地檢查上墳的東西有沒有落下:鐮刀、錢紙、青香、煙、酒、鞭炮、火、祭品還有雨具―― 一人一張塑料薄膜紙(不是有句話說‘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嗎,但農村人只用得起、也習慣用這種廉價的雨具)。臨出門前,媽媽還要千叮嚀萬囑咐該走哪條路,哪里有要上的墳,哪座墳是較親近的祖輩的(這些人的墳祭品要豐厚些)等等,生怕漏了哪一處,祖先會來降罪一般。盡管我和哥哥已不是第一次去上墳。
             每到一處墳地,哥哥先去除掉墳上的蓬草,再取下去年掛的紙幡。紙幡大都沒有了,只剩下掛紙用的竹竿,有的甚至連竹竿都被放牛娃拔去燃火了。掛上新的紙幡。我負責在碑前供飯、敬煙酒、燒錢紙,完了再放鞭炮,在濃烈的火藥味中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一切都是格式化的,沒有一點新意,這是決不允許有創(chuàng)新的!盡管每年的祭祀活動都是那么隆重,可到來年又剩下什么?
             每上完一座墳,哥哥就會給我講墓主人生前的故事以及相關的事情,大多都忘了,只有祖墳邊那幾株圓柏還記憶頗深。圓柏只剩三株了,但還忠誠地守著祖先。每一株都蒼勁挺拔,形態(tài)各異,且各自都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有一株像撐開的傘,寓意封妻蔭子;有一株像一個雞蛋,希望子孫豐衣足食;第三株形似飽蘸濃墨的羊毫,寄意后人讀書求仕,這是多么美好的祝愿。
             在上墳的渴望中漸漸長大,卻變得害怕起來,怕見上墳路上新增的孤冢。而曾祖父和堂哥的先后辭世更增加了這份懼怕。曾祖父辭世時,我已經(jīng)記事。印象中的他慈眉善目,總會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不知怎地就一睡不醒了。那個堂哥是客死異鄉(xiāng)的。那時我還在上小學,他是我們學校的老師,但沒有教我。他說好的,我上四年級他就教我,可那個暑假他卻再也沒回來。
             按照家鄉(xiāng)的風俗,曾祖父進了祖塋,可客死異鄉(xiāng)的人不能進堂屋,不能厚葬,更不能進祖塋。
             那么善良的一個哥哥,那么孝順的一個兒子,喪事卻極其簡單,還是在別人家里辦的,不是家里人不愿意,而是禮教的高度不可逾越。每次上墳,看到孤零零的一個土丘,在濃濃的祭祀氛圍中愈顯凄涼,只能陡增傷感。
             清明節(jié)年復一年,不曾間斷,上墳的人換了一代又一代,爺爺奶奶在上墳人的更替中慢慢老去,爸爸媽媽在上墳的歲月里瘦削,而自己對清明節(jié)的渴望也漸漸淡去,甚至于懼怕,怕見新冢,怕失去我最愛的人。
             清明節(jié)還在繼續(xù),帶著這份亙古不變的親情,隨著時間一起向前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