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頻道為大家整理的輔導資料,供大家學習參考。
【背景鏈接】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0—2020)》,明確指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傾向,取消科研院所、學校、醫(yī)院等事業(yè)單位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再次明確了各級各類學?!叭バ姓钡母母锶∠颍骸半S著國家事業(yè)單位分類改革推進,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傾向,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本驼邔用娑裕髮W“去行政化”已經(jīng)成為全社會共識,成為國家的改革方向。
2012年7月9日,新任校長董奇在北京師范大學全校干部教師大會上,在擔任校長期間,本人不申報新科研課題,不招新的研究生,不申報任何教學科研獎,不申報院士,將把的精力用于學校管理,要用“整個的心”去做“整個的校長”。
董校長在做出“四不”時說:“大學校長是一個管理的崗位,是一個服務的職位,目前中國大學管理的難度和復雜程度前所未有,大學校長必須心無旁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學校管理工作中去。”
關于建設“一流大學”,他說,建設“一流大學”不僅需要一流的師資,需要一流的學生,更需要一流的管理。大學管理要實現(xiàn)從粗放式的外延管理轉向精細化的內涵管理,從傳統(tǒng)的經(jīng)驗型管理轉向現(xiàn)代的科學型管理,從較封閉性的管理轉向師生積極投入和社會廣泛參與的開放式管理。
【標準表述】
[內涵]
我們所批判并決心革除的大學“行政化”弊端,并不是指正常的、必須的行政管理事務,而是行政權力的越位、專權與“異化”。
大學“行政化”主要涉及兩個層面的關系,即大學內部治理中的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大學與政府之間的關系。除了大學內部治理結構中行政權力凌駕于學術權力之上、行政管理人員“指揮教授搬凳子”而不是“為教授搬凳子”外,大學“行政化”的另一個重要涵義就是:“政府對大學的行政干預日益強化,大學越來越像行政單位而非獨立的教學科研機構。也就是說,大學成為政府行政機構的延伸,過多接受政府的行政管理,失去了大學的獨立性?!?BR> [分析]
一直以來,我國大學校長都是既從事管理工作又從事學術研究,包括申請課題,申報各種獎項。有公眾曾認為,這可以讓校長更大程度發(fā)揮作用,否則,如果一名學者擔任校長之后,就不再從事學術研究,是對其本人的浪費,也是學術研究的損失。
其實這種觀點是對校長職務的嚴重誤解,把校長當作了一個兼職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一方面,由于校長工作本身就很繁忙,再花精力去進行科研和教學,結果是兩者都沒有做好,尤其是學術研究和教學,校長從事學術研究,申請課題,往往只能“掛名”,而帶研究生,也很長時間難以和學生一起交流。近年來,高校就曾爆出校長所帶研究生發(fā)表和導師共同署名的論文涉嫌抄襲的丑聞,在事發(fā)之后,校長解釋自己并不知情,對學生疏于管理,就是由于校長“兼職”太多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