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時政:2012年考研政治備考指南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是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重點,隨時補充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實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呈現(xiàn)出基礎性、前沿性和時代性的特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相結合的過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它包括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地回答了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建設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和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及怎樣發(fā)展四個問題。
從學科結構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由第一和第二章組成,系統(tǒng)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產(chǎn)生的理論成果及其精髓即黨的思想路線。第二部分分列兩章,系統(tǒng)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fā)展進程中最重要時期的內容。其中,第三章闡述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經(jīng)驗;第四章闡述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和經(jīng)驗。第三部分分列十一章,重點講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該部分由四個相對獨立的內容組成。即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問題(社會主義本質論、基本國情論和動力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祖國完全統(tǒng)一和外交政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和領導核心等組成,其中,列為重點問題的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jīng)濟和政治,也是極易命制主觀題的章節(jié)。
從2010年試題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總分為3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5個,共5分;不定項選擇題5個,共10分;材料題1個,共10分。其命題特點是:一是由于史論結合的原因,毛澤東思想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不能機械切割,故2010年的試題中,毛澤東思想部分僅占2分,且側重于未考知識點;其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側重于基本理論、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點(和諧社會、創(chuàng)新型國家)并與當前國內總體形勢密切結合,并占到學科總分的23分,若加上第38題的第二問的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問題,則總分達到28分之多。充分顯示了本學科側重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特別是現(xiàn)實生活的命題指向。由此,本學科的命題主要有三種指向:
毛澤東思想:命題集中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毛澤東思想由新民主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革命理論組成。結合以往真題的特點,其客觀題貫穿全文,著重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會議、著作及有特別歷史紀念意義的時間點。主觀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社會主義革命革命理論中均有分布。其中,2006年第36題(①新中國成立,工人階級成了國家的主人,為什么私人資本主義企業(yè)中的職工還要“忍受”資本家的剝削?②既然如此,為什么1953年開始要對私人資本主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集中考查了我黨在建國后對民族工商業(yè)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的原因,又2010年第22題考查了我黨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原因和條件,故其社會主義革命理論部分側重于設置客觀題,如我黨對民族資本實行“贖買”政策的意義、對手工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和對新民主主義社會性質的分析等。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主要由新民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基本綱領(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三大法寶(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組成。其中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是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重點,隨時補充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實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呈現(xiàn)出基礎性、前沿性和時代性的特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相結合的過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它包括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地回答了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建設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和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及怎樣發(fā)展四個問題。
從學科結構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由第一和第二章組成,系統(tǒng)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產(chǎn)生的理論成果及其精髓即黨的思想路線。第二部分分列兩章,系統(tǒng)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fā)展進程中最重要時期的內容。其中,第三章闡述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經(jīng)驗;第四章闡述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和經(jīng)驗。第三部分分列十一章,重點講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該部分由四個相對獨立的內容組成。即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問題(社會主義本質論、基本國情論和動力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祖國完全統(tǒng)一和外交政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和領導核心等組成,其中,列為重點問題的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jīng)濟和政治,也是極易命制主觀題的章節(jié)。
從2010年試題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總分為3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5個,共5分;不定項選擇題5個,共10分;材料題1個,共10分。其命題特點是:一是由于史論結合的原因,毛澤東思想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不能機械切割,故2010年的試題中,毛澤東思想部分僅占2分,且側重于未考知識點;其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側重于基本理論、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點(和諧社會、創(chuàng)新型國家)并與當前國內總體形勢密切結合,并占到學科總分的23分,若加上第38題的第二問的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問題,則總分達到28分之多。充分顯示了本學科側重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特別是現(xiàn)實生活的命題指向。由此,本學科的命題主要有三種指向:
毛澤東思想:命題集中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毛澤東思想由新民主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革命理論組成。結合以往真題的特點,其客觀題貫穿全文,著重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會議、著作及有特別歷史紀念意義的時間點。主觀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社會主義革命革命理論中均有分布。其中,2006年第36題(①新中國成立,工人階級成了國家的主人,為什么私人資本主義企業(yè)中的職工還要“忍受”資本家的剝削?②既然如此,為什么1953年開始要對私人資本主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集中考查了我黨在建國后對民族工商業(yè)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的原因,又2010年第22題考查了我黨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原因和條件,故其社會主義革命理論部分側重于設置客觀題,如我黨對民族資本實行“贖買”政策的意義、對手工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和對新民主主義社會性質的分析等。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主要由新民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基本綱領(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三大法寶(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組成。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