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政相對人的權利(重點、多選)
《行政處罰法》賦予行政相對人5項權利:陳述權、申辯權 、復議權 、訴訟權、索賠權 .
行政復議:當事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行為不服,依法申請上級行政機關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并作出裁決的活動。
行政訴訟:當事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行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進行審理,并作出裁決的法律制度。
十一、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大綱四、了解)
1.法定的行政機關
2.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受委托的組織有權以自己的名義,在授權范圍內獨立實施行政處罰。
3.行政機關依法委托的組織
1)受委托組織必須具備一定條件(大綱未要求):
(1)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yè)組織;
(2)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業(yè)務的工作人員;
(3)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2)委托不得再委托,委托必須以書面方式進行,必須以委托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行政處罰權。委托行政機關對受委托組織在委托權限以內的行為后果承擔法律責任。
嚴格意義上講,受行政部門委托實施行政處罰的組織不能算是行政處罰主體。因為它既不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后果責任,因此它只是行政處罰的具體實施機關。
十二、行政處罰的執(zhí)行(大綱未要求,教材列出):
1.如期履行:當事人應在期限內履行決定。對處罰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處罰不停止執(zhí)行。
2.當場收繳罰款
適用于2種情況:
(1)依法作出20元以下罰款的;
(2)不當場收繳事后難以執(zhí)行的。
執(zhí)法人員應把收繳的罰款在2日內送到有關行政機關。
3.事后收繳罰款
實行罰繳分離;
當事人應在收到行政處罰通知后15日內到指定銀行繳納罰款;
逾期不履行處罰決定的,有關部門可采取(1)按3%收取罰款滯納金;(2)將查封、扣押的設施、設備等拍賣沖抵罰款;(3)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等行政處罰措施。
《行政處罰法》賦予行政相對人5項權利:陳述權、申辯權 、復議權 、訴訟權、索賠權 .
行政復議:當事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行為不服,依法申請上級行政機關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并作出裁決的活動。
行政訴訟:當事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行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進行審理,并作出裁決的法律制度。
十一、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大綱四、了解)
1.法定的行政機關
2.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受委托的組織有權以自己的名義,在授權范圍內獨立實施行政處罰。
3.行政機關依法委托的組織
1)受委托組織必須具備一定條件(大綱未要求):
(1)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yè)組織;
(2)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業(yè)務的工作人員;
(3)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2)委托不得再委托,委托必須以書面方式進行,必須以委托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行政處罰權。委托行政機關對受委托組織在委托權限以內的行為后果承擔法律責任。
嚴格意義上講,受行政部門委托實施行政處罰的組織不能算是行政處罰主體。因為它既不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后果責任,因此它只是行政處罰的具體實施機關。
十二、行政處罰的執(zhí)行(大綱未要求,教材列出):
1.如期履行:當事人應在期限內履行決定。對處罰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處罰不停止執(zhí)行。
2.當場收繳罰款
適用于2種情況:
(1)依法作出20元以下罰款的;
(2)不當場收繳事后難以執(zhí)行的。
執(zhí)法人員應把收繳的罰款在2日內送到有關行政機關。
3.事后收繳罰款
實行罰繳分離;
當事人應在收到行政處罰通知后15日內到指定銀行繳納罰款;
逾期不履行處罰決定的,有關部門可采取(1)按3%收取罰款滯納金;(2)將查封、扣押的設施、設備等拍賣沖抵罰款;(3)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等行政處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