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歲月長河中溫暖又閃耀的符號,承載著闔家團(tuán)圓的期盼和綿延千年的文化。那些簡短卻動人的春節(jié)小故事,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串聯(lián)起記憶中的年味。為大家精心整理了15篇春節(jié)小故事,每一篇都飽含著親情的溫暖、民俗的韻味,用簡潔文字勾勒出春節(jié)的熱鬧與溫馨。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這些故事,探尋春節(jié)背后的溫情,感受不一樣的新春氛圍。
1.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一
據(jù)說古時候,涇河龍王與一個算卦先生打賭,犯下天條,被玉皇大帝判刑。涇河龍王托夢唐太宗李世民,讓唐太宗赦免他,太宗應(yīng)允。第二天,太宗和直言敢諫的大臣魏徵下棋,魏徵突然睡著,在夢中斬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的冤魂責(zé)怪太宗不講信用,常來索命。太宗一病不起,游了陰間,被十閻王諒解,重返陽。這就是《西游記》的起因。怕涇河龍王來索魂,就讓秦瓊和尉遲敬德守門,平安無事。太宗又覺得過意不去,就把二位將軍像貼在門上,也平安無事。傳到民間,于是,民間也貼兩位將軍像。
2.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二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長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兇惡無比。年長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人們都離家躲避年獸的傷害,把這個稱為“過年”。
某年除夕,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人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到處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關(guān)心這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婦包了餃子請老人吃,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為了報答老婦的好心,老人告訴她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要她穿紅衣,在門上張貼紅紙、點上紅燭,在院內(nèi)燃燒竹子發(fā)出炸響。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jìn)村。發(fā)現(xiàn)村中燈火通明,它的雙眼被刺眼的紅色給逼得睜不開,又聽到有人家傳來響亮的爆竹聲,于是渾身戰(zhàn)栗的逃走了。從此人們知道了趕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恭賀對方渡過了年獸的肆虐。后來這風(fēng)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3.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三
關(guān)于桃符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fēng)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千里,結(jié)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發(fā)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并用草繩捆著喂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為之懼怕,他們死后變?yōu)閷iT懲治惡鬼的神仙。后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郁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cè),以驅(qū)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隨著時代的變化,桃符本身也在變化,以后人們又將兩個神仙的名字寫在桃符上,代替畫像,再后來,又發(fā)展到“題桃符”,即將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對稱、意思相應(yīng)的短詩題寫在桃符上,這就是春聯(lián)的前身。
4.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四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zhǔn)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tuán)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xí)慣。
5.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五
明太祖朱元璋當(dāng)年用“?!弊肿靼涤洔?zhǔn)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zāi)禍,令全城大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弊?。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弊?,還一家把“?!弊仲N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
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jì)念馬皇后。
6.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六
綜觀千百年來,人們寫春聯(lián),總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禱祝頌之語。但也有與此相反內(nèi)容的奇特春聯(lián)。
清代寧波有位的老中醫(yī),名范文甫,他就寫過兩副奇特的春聯(lián)。一副貼在自家大門上,曰: 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獨貧。
另一副貼在自己臥室門上,曰: 何必我千秋不老; 但求人百病莫生。
這位老中醫(yī),在除舊迎新之際,不求自己的富貴康寧,卻一反常情俗態(tài),虔誠地去祝愿別人的“常健”,高風(fēng)亮節(jié),令人敬仰。
7.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七
明朝時候,福州有個叫徐英的屠夫,因排行第五,人們都稱呼他為徐五。他家一貧如洗,四壁懸空,凄冷之清,難于言狀。但他很有文才,深得鄉(xiāng)里稱贊。
一年除夕,家里無米過年,他面對窮困生活,徐英發(fā)出了感慨,寫出一副絕妙對聯(lián),一大早就貼到房門上。那對聯(lián)是: 鼠因糧盡潛蹤去; 犬為家貧放膽眠。
對聯(lián)一經(jīng)貼出,眾人議論紛紛,同情的人們將家里準(zhǔn)備過年的食物拿出一些送給徐英。這一年,徐英過了一個好年。
8.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八
傳說,玉皇大帝為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為啥不讓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苯枭塘康目兆?,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方兒。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wù)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wù)花為借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jī)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初一。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
后來,人們?yōu)榱思o(jì)念彌勒佛,就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jié)”。
9.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九
傳說很早的時候,有一種小怪,每到過年的晚上,就喜歡挨家挨戶的摸正在睡覺的小孩的頭,可是只要這個小怪碰過的孩子,過幾天就是瘋的瘋,傻得傻,所以大年三十的晚上,大人都得熬夜看著小孩,可那年年三十的晚上,一對老人守著一個孩子,但到三更時,他們實在熬不住了,便睡了,于是小怪就來到了這戶人家中,剛準(zhǔn)備摸小孩頭,忽然從枕頭下閃出一道金光,將小怪趕了去,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枕頭下有幾枚銅錢,所以人們就養(yǎng)成了過年給小孩壓歲錢的習(xí)俗。
10.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十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本雍5?,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澳辍比绾慰梢赃^去呢?據(jù)說“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以驅(qū)除“年”獸;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11.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十一
傳說在海邊有一個怪獸叫“年”,每到開春的時候,它都會出來害人,有一次年將一個老婆婆的兒子給吃了,老婆婆十分生氣,打算為兒子報仇。
又到了年出來害人了,許多人都下山了,只有老婆婆還在海邊。年出來了,正巧老婆婆家里吃餃子,嫁女兒。剁餃子餡兒的聲音把年嚇的亂喊;嫁女兒的紅紙又把年嚇跑了,后來人們把這天叫做春節(jié),人人說過年好,以表喜氣。
12.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十二
山西有兩兄弟雙合門面開了一家鋪子,長兄經(jīng)營紙傘,老弟經(jīng)營汾酒。商店開張營業(yè)那天,兄弟倆特意請當(dāng)?shù)孛鲗懥艘桓睂β?lián):
問生意如何,打得開,收得攏;看世情怎樣,醒的少,醉的多
春聯(lián)貼出后,看的人特別多,都夸這聯(lián)寫得好。上聯(lián)以“打得開,收得攏”惟妙惟肖地描繪了雨傘的形狀,又詼諧地展望了店里的生意行情;下聯(lián)用“醒的少,醉的多”繪聲繪色地摹寫酒館的熱鬧場面,又勸諭人們保持清醒頭腦,聯(lián)語寓意深刻,因此招徠了不少顧客。
13.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十三
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dāng)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dāng)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fā)現(xiàn)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rèn)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zhèn)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lián),一則不失桃木鎮(zhèn)邪的意義,二則表達(dá)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lián),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dá)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xí)慣。據(jù)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rèn)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lǐng)。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zé)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tǒng)的武器,隨時準(zhǔn)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zhàn)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dāng)作門神。
14.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十四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過了年初一,就要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關(guān)于財神,民間有諸多傳說:
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出五,所以民間把他當(dāng)作財神來祭把。后祭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dāng)時宋朝的國姓為趙,變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玄壇面似鍋底,手執(zhí)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guān)圣帝君的說法。
15.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十五
關(guān)于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fā)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陣陰風(fēng)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fā)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后大家學(xué)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hù)孩子的。因為“祟” 與“歲”諧音,之后逐漸演變?yōu)椤皦簹q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 “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yōu)榧t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后,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愿孩子“連連高升“。
1.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一
據(jù)說古時候,涇河龍王與一個算卦先生打賭,犯下天條,被玉皇大帝判刑。涇河龍王托夢唐太宗李世民,讓唐太宗赦免他,太宗應(yīng)允。第二天,太宗和直言敢諫的大臣魏徵下棋,魏徵突然睡著,在夢中斬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的冤魂責(zé)怪太宗不講信用,常來索命。太宗一病不起,游了陰間,被十閻王諒解,重返陽。這就是《西游記》的起因。怕涇河龍王來索魂,就讓秦瓊和尉遲敬德守門,平安無事。太宗又覺得過意不去,就把二位將軍像貼在門上,也平安無事。傳到民間,于是,民間也貼兩位將軍像。
2.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二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長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兇惡無比。年長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人們都離家躲避年獸的傷害,把這個稱為“過年”。
某年除夕,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人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到處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關(guān)心這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婦包了餃子請老人吃,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為了報答老婦的好心,老人告訴她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要她穿紅衣,在門上張貼紅紙、點上紅燭,在院內(nèi)燃燒竹子發(fā)出炸響。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jìn)村。發(fā)現(xiàn)村中燈火通明,它的雙眼被刺眼的紅色給逼得睜不開,又聽到有人家傳來響亮的爆竹聲,于是渾身戰(zhàn)栗的逃走了。從此人們知道了趕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恭賀對方渡過了年獸的肆虐。后來這風(fēng)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3.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三
關(guān)于桃符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fēng)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千里,結(jié)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發(fā)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并用草繩捆著喂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為之懼怕,他們死后變?yōu)閷iT懲治惡鬼的神仙。后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郁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cè),以驅(qū)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隨著時代的變化,桃符本身也在變化,以后人們又將兩個神仙的名字寫在桃符上,代替畫像,再后來,又發(fā)展到“題桃符”,即將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對稱、意思相應(yīng)的短詩題寫在桃符上,這就是春聯(lián)的前身。
4.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四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zhǔn)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tuán)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xí)慣。
5.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五
明太祖朱元璋當(dāng)年用“?!弊肿靼涤洔?zhǔn)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zāi)禍,令全城大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弊?。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弊?,還一家把“?!弊仲N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
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jì)念馬皇后。
6.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六
綜觀千百年來,人們寫春聯(lián),總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禱祝頌之語。但也有與此相反內(nèi)容的奇特春聯(lián)。
清代寧波有位的老中醫(yī),名范文甫,他就寫過兩副奇特的春聯(lián)。一副貼在自家大門上,曰: 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獨貧。
另一副貼在自己臥室門上,曰: 何必我千秋不老; 但求人百病莫生。
這位老中醫(yī),在除舊迎新之際,不求自己的富貴康寧,卻一反常情俗態(tài),虔誠地去祝愿別人的“常健”,高風(fēng)亮節(jié),令人敬仰。
7.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七
明朝時候,福州有個叫徐英的屠夫,因排行第五,人們都稱呼他為徐五。他家一貧如洗,四壁懸空,凄冷之清,難于言狀。但他很有文才,深得鄉(xiāng)里稱贊。
一年除夕,家里無米過年,他面對窮困生活,徐英發(fā)出了感慨,寫出一副絕妙對聯(lián),一大早就貼到房門上。那對聯(lián)是: 鼠因糧盡潛蹤去; 犬為家貧放膽眠。
對聯(lián)一經(jīng)貼出,眾人議論紛紛,同情的人們將家里準(zhǔn)備過年的食物拿出一些送給徐英。這一年,徐英過了一個好年。
8.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八
傳說,玉皇大帝為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為啥不讓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苯枭塘康目兆?,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方兒。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wù)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wù)花為借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jī)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初一。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
后來,人們?yōu)榱思o(jì)念彌勒佛,就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jié)”。
9.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九
傳說很早的時候,有一種小怪,每到過年的晚上,就喜歡挨家挨戶的摸正在睡覺的小孩的頭,可是只要這個小怪碰過的孩子,過幾天就是瘋的瘋,傻得傻,所以大年三十的晚上,大人都得熬夜看著小孩,可那年年三十的晚上,一對老人守著一個孩子,但到三更時,他們實在熬不住了,便睡了,于是小怪就來到了這戶人家中,剛準(zhǔn)備摸小孩頭,忽然從枕頭下閃出一道金光,將小怪趕了去,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枕頭下有幾枚銅錢,所以人們就養(yǎng)成了過年給小孩壓歲錢的習(xí)俗。
10.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十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本雍5?,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澳辍比绾慰梢赃^去呢?據(jù)說“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以驅(qū)除“年”獸;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11.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十一
傳說在海邊有一個怪獸叫“年”,每到開春的時候,它都會出來害人,有一次年將一個老婆婆的兒子給吃了,老婆婆十分生氣,打算為兒子報仇。
又到了年出來害人了,許多人都下山了,只有老婆婆還在海邊。年出來了,正巧老婆婆家里吃餃子,嫁女兒。剁餃子餡兒的聲音把年嚇的亂喊;嫁女兒的紅紙又把年嚇跑了,后來人們把這天叫做春節(jié),人人說過年好,以表喜氣。
12.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十二
山西有兩兄弟雙合門面開了一家鋪子,長兄經(jīng)營紙傘,老弟經(jīng)營汾酒。商店開張營業(yè)那天,兄弟倆特意請當(dāng)?shù)孛鲗懥艘桓睂β?lián):
問生意如何,打得開,收得攏;看世情怎樣,醒的少,醉的多
春聯(lián)貼出后,看的人特別多,都夸這聯(lián)寫得好。上聯(lián)以“打得開,收得攏”惟妙惟肖地描繪了雨傘的形狀,又詼諧地展望了店里的生意行情;下聯(lián)用“醒的少,醉的多”繪聲繪色地摹寫酒館的熱鬧場面,又勸諭人們保持清醒頭腦,聯(lián)語寓意深刻,因此招徠了不少顧客。
13.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十三
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dāng)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dāng)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fā)現(xiàn)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rèn)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zhèn)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lián),一則不失桃木鎮(zhèn)邪的意義,二則表達(dá)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lián),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dá)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xí)慣。據(jù)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rèn)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lǐng)。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zé)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tǒng)的武器,隨時準(zhǔn)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zhàn)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dāng)作門神。
14.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十四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過了年初一,就要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關(guān)于財神,民間有諸多傳說:
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出五,所以民間把他當(dāng)作財神來祭把。后祭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dāng)時宋朝的國姓為趙,變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玄壇面似鍋底,手執(zhí)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guān)圣帝君的說法。
15.簡短的春節(jié)小故事 篇十五
關(guān)于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fā)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陣陰風(fēng)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fā)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后大家學(xué)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hù)孩子的。因為“祟” 與“歲”諧音,之后逐漸演變?yōu)椤皦簹q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 “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yōu)榧t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后,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愿孩子“連連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