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年出國的時候,我好像沒有考慮過什么為了下一代的書包輕一點的問題,似乎當(dāng)時典型的想法就是外國比中國,感覺只要是外國都是好的。當(dāng)然還有一個很遙遠的夢,比如能開上自己的車,住上自家的獨立房什么的,而且?guī)е环N不現(xiàn)實的想法:只要我肯吃苦,能吃苦,就一定能成為人上人,從此過著快樂的生活。
出國后才發(fā)現(xiàn)滿不是那回事,要面臨許多困難,而且很多時候吃苦并不能解決問題??墒钱?dāng)年出國是自己選的,怨不得誰,于是就把自己的失意收起來,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時常對兒子說:你要努力啊,我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有一個更好的將來,我們可不能白做犧牲啊。
移民真的是第一代辛苦,第二代得利嗎?其實不然,雖然我在口口聲聲地說自己如何生在水深火熱之中。其實自己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適應(yīng)新的國家,學(xué)習(xí)新的謀生技能,力圖站穩(wěn)腳跟上
了,我并沒有多少時間去痛苦。再加上我?guī)е墒斓膩碜栽奈幕?,固然我在慢慢向主流靠攏,可是我并沒有多少因為文化的差異而過多掙扎。
在我看來,雖然適應(yīng)新的文化也給我的生活帶來難度,可是這困難遠比作為第二代移民的兒子要容易得多。
事實上,兒子的掙扎從他入學(xué)的那天起就開始了。他本性是一個很熱情的人,喜歡用擁抱表達感情??墒堑谝徽n他要學(xué)的就是“No Touch”,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嘮叨多的就是他喜歡碰別人。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的教化,他已經(jīng)基本上是一個外國孩子了,除了長著一張中國臉,他的言談舉止完全是西化的,彬彬有禮,卻永遠和你保持著距離。
我不知道他形成這一性格經(jīng)過了多少掙扎,我也不知道究竟該喜歡這種有時候甚至是冷漠的西方紳士風(fēng)度,還是更懷念他原來的熱情。如果兒子單單改變的是外表倒還罷了,實際上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的困惑和痛苦也在增長。對于我們這一輩來說,生活中的大小瑣事,還是遵循著從小到大帶來的習(xí)慣,看問題也多半是中國的思維方式,又因為帶著生長年代的烙印,把吃苦和節(jié)約作為美德。
在家里,兒子隨的是我們的文化,然而當(dāng)他年紀(jì)變大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的時候,當(dāng)學(xué)校和社會對他的影響越來越深的時候,這種文化的沖突和夾擊就變得越加明顯。兒子因為來得時候小,沒有語言的困擾,學(xué)校的功課他也能應(yīng)付得來,我們所提供的生活雖談不上富有,倒也盡量滿足他的要求,不至于讓他有太多自卑。因此,他的時間和精力就全在中西文化的平衡上了。
我不想簡單地告訴他哪一種文化好,結(jié)果弄得自己自相矛盾。比如如果我說西方的好,那么為什么他還學(xué)習(xí)東方文化?如果東方好,那么問什么我們要出國?或者更進一步地同他討論種族問題,白人好看還是黑人好看?因為無論哪種文化都有利也有弊。
兒子的這種困擾待他長大了就會好些嗎?恐怕他還會再次遇到難題,情緒上會象坐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有的時候為自己是中國人驕傲,有的時候有會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受到困擾,兩種混合的文化,或者還要加上我們這多少也有混合文化的父母的教育,使得他在兩者之間漂移。
這種精神上的痛苦,應(yīng)該大于我現(xiàn)在所受的苦吧?我的苦因為太忙,因而不覺得苦,而他的苦,因他生活中沒有經(jīng)歷多少痛苦,故此變得更苦。移民這種扎根的苦,一直要到第三,第四代才會擺脫。因為第二代已經(jīng)把根扎的比較深,而文化的傳承也因為第一代的逝去變得很弱,他們就會把這里當(dāng)作自己真正的家了。
這樣說來,孩子并不是我們移民的真正受益者,那么父母是否是受益者呢?周圍有不少朋友移民后都把父母甚至岳父母辦了過來,他們住上幾年,就可以拿老人金,申請租金相對便宜的老人公寓,享受這里的福利待遇,讓國內(nèi)的老伙計好生羨慕??墒乔衣@些老人真的快樂嗎?
中國的習(xí)慣是小輩和父母住,老了可以照顧他們,條件好的還可以給他們請保姆??墒沁@里呢?那些與外族通婚的人就不用說了,他們恐怕是無法接受給老人養(yǎng)老的,就連那些的中國家庭,也都傾向于父母老了就住老人公寓,老人院,然后周末或者假期的時候看看,平時打個電話什么的。
工作這么忙,壓力這么大,有多少人敢把一個不良于行的老人放在家里呢?長期請一個保姆?恐怕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移過來的父母,在行動方便的時候是有一段好日子的,但是到了后的日子,恐怕思念的還是老朋友,老環(huán)境和老文化了。對于那些為了不拖累子女,堅持要分開住的父母,這種思念只怕又深了一層。
既然父母,子女都不是真正的受益者,而作為移民本身也是時常感嘆日子艱辛,歲月如梭,那么為什么還要堅持留下來而不回去呢?
我不了解別人的想法,但就我和周圍朋友的看法,尤其是女性,我們還是喜歡目前的這種生活的??諝?,水源,食物,交通,衛(wèi)生等,相對要好,尤其在自己有了一份不差的工作后,越發(fā)會喜歡這里的生活,我們很滿足。然而對于大多數(shù)男性移民來說,特別是希望能干出一番事業(yè)的人來說,他們更傾向于在國內(nèi)發(fā)展,后卻為了家庭,為了能讓妻子快樂,他們還是沒有輕易選擇回流。
誰是移民的真正受益者?誰是家里壓力小,生活又相對無憂的人就是那個得利者
出國后才發(fā)現(xiàn)滿不是那回事,要面臨許多困難,而且很多時候吃苦并不能解決問題??墒钱?dāng)年出國是自己選的,怨不得誰,于是就把自己的失意收起來,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時常對兒子說:你要努力啊,我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有一個更好的將來,我們可不能白做犧牲啊。
移民真的是第一代辛苦,第二代得利嗎?其實不然,雖然我在口口聲聲地說自己如何生在水深火熱之中。其實自己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適應(yīng)新的國家,學(xué)習(xí)新的謀生技能,力圖站穩(wěn)腳跟上
了,我并沒有多少時間去痛苦。再加上我?guī)е墒斓膩碜栽奈幕?,固然我在慢慢向主流靠攏,可是我并沒有多少因為文化的差異而過多掙扎。
在我看來,雖然適應(yīng)新的文化也給我的生活帶來難度,可是這困難遠比作為第二代移民的兒子要容易得多。
事實上,兒子的掙扎從他入學(xué)的那天起就開始了。他本性是一個很熱情的人,喜歡用擁抱表達感情??墒堑谝徽n他要學(xué)的就是“No Touch”,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嘮叨多的就是他喜歡碰別人。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的教化,他已經(jīng)基本上是一個外國孩子了,除了長著一張中國臉,他的言談舉止完全是西化的,彬彬有禮,卻永遠和你保持著距離。
我不知道他形成這一性格經(jīng)過了多少掙扎,我也不知道究竟該喜歡這種有時候甚至是冷漠的西方紳士風(fēng)度,還是更懷念他原來的熱情。如果兒子單單改變的是外表倒還罷了,實際上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的困惑和痛苦也在增長。對于我們這一輩來說,生活中的大小瑣事,還是遵循著從小到大帶來的習(xí)慣,看問題也多半是中國的思維方式,又因為帶著生長年代的烙印,把吃苦和節(jié)約作為美德。
在家里,兒子隨的是我們的文化,然而當(dāng)他年紀(jì)變大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的時候,當(dāng)學(xué)校和社會對他的影響越來越深的時候,這種文化的沖突和夾擊就變得越加明顯。兒子因為來得時候小,沒有語言的困擾,學(xué)校的功課他也能應(yīng)付得來,我們所提供的生活雖談不上富有,倒也盡量滿足他的要求,不至于讓他有太多自卑。因此,他的時間和精力就全在中西文化的平衡上了。
我不想簡單地告訴他哪一種文化好,結(jié)果弄得自己自相矛盾。比如如果我說西方的好,那么為什么他還學(xué)習(xí)東方文化?如果東方好,那么問什么我們要出國?或者更進一步地同他討論種族問題,白人好看還是黑人好看?因為無論哪種文化都有利也有弊。
兒子的這種困擾待他長大了就會好些嗎?恐怕他還會再次遇到難題,情緒上會象坐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有的時候為自己是中國人驕傲,有的時候有會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受到困擾,兩種混合的文化,或者還要加上我們這多少也有混合文化的父母的教育,使得他在兩者之間漂移。
這種精神上的痛苦,應(yīng)該大于我現(xiàn)在所受的苦吧?我的苦因為太忙,因而不覺得苦,而他的苦,因他生活中沒有經(jīng)歷多少痛苦,故此變得更苦。移民這種扎根的苦,一直要到第三,第四代才會擺脫。因為第二代已經(jīng)把根扎的比較深,而文化的傳承也因為第一代的逝去變得很弱,他們就會把這里當(dāng)作自己真正的家了。
這樣說來,孩子并不是我們移民的真正受益者,那么父母是否是受益者呢?周圍有不少朋友移民后都把父母甚至岳父母辦了過來,他們住上幾年,就可以拿老人金,申請租金相對便宜的老人公寓,享受這里的福利待遇,讓國內(nèi)的老伙計好生羨慕??墒乔衣@些老人真的快樂嗎?
中國的習(xí)慣是小輩和父母住,老了可以照顧他們,條件好的還可以給他們請保姆??墒沁@里呢?那些與外族通婚的人就不用說了,他們恐怕是無法接受給老人養(yǎng)老的,就連那些的中國家庭,也都傾向于父母老了就住老人公寓,老人院,然后周末或者假期的時候看看,平時打個電話什么的。
工作這么忙,壓力這么大,有多少人敢把一個不良于行的老人放在家里呢?長期請一個保姆?恐怕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移過來的父母,在行動方便的時候是有一段好日子的,但是到了后的日子,恐怕思念的還是老朋友,老環(huán)境和老文化了。對于那些為了不拖累子女,堅持要分開住的父母,這種思念只怕又深了一層。
既然父母,子女都不是真正的受益者,而作為移民本身也是時常感嘆日子艱辛,歲月如梭,那么為什么還要堅持留下來而不回去呢?
我不了解別人的想法,但就我和周圍朋友的看法,尤其是女性,我們還是喜歡目前的這種生活的??諝?,水源,食物,交通,衛(wèi)生等,相對要好,尤其在自己有了一份不差的工作后,越發(fā)會喜歡這里的生活,我們很滿足。然而對于大多數(shù)男性移民來說,特別是希望能干出一番事業(yè)的人來說,他們更傾向于在國內(nèi)發(fā)展,后卻為了家庭,為了能讓妻子快樂,他們還是沒有輕易選擇回流。
誰是移民的真正受益者?誰是家里壓力小,生活又相對無憂的人就是那個得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