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變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選三)。在對各個學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學生們需要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科目有所選擇、有所側(cè)重。這可謂是學生們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風險未知的主動選擇。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語文上冊必修五知識點復習》,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語文上冊必修五知識點復習
1、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名詞作動詞,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詞作動詞,用刀殺)
3、乃使從者衣褐(衣:名詞作動詞,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6、完璧歸趙(完:使動用法,使……完整)
6、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動用法,使……破碎)
7、寧許以負秦曲(負:使動用法,使……承擔)
8、畢禮而歸之(歸:使動用法,使……回去)
9、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動用法,以……為羞恥)
10、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動用法,以……為先;后:以……為后)
11、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形容詞作動詞,尊重)
2.高二語文上冊必修五知識點復習
1、拜為上卿(被授予官職)
2、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憂慮,擔心)
3、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4、請指示王(指給……看)
5、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離開)(親人,包括父母和內(nèi)外親屬)
6、于是相如前進擊(上前進獻)
7、布衣之交(平民)
8、傳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嬪妃)(指近臣和侍從)
9、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揚言,到處說)
10、漢亦留之以相當。(抵押)
11、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痛恨)
12、皆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3.高二語文上冊必修五知識點復習
(一)春秋時期
《詩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編輯。分風、雅、頌三個組成部分,使用賦、比、興的手法?!斗ヌ础贰洞T鼠》
《論語》,記載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和行動,由孔子的弟子編纂??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墩撜Z》六則《侍坐》《季氏將伐顓臾》《荷丈人》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比較詳細的編年史,記載了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傳是左秋明所作?!恫軇フ搼?zhàn)》《之戰(zhàn)》
(二)戰(zhàn)國時期
《莊子》,莊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學派著作。《庖丁解?!?BR>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言行,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洱R桓晉文之事》《魚我所欲也》《莊暴見孟子》
《荀子》,作者荀況,戰(zhàn)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秳駥W》
4.高二語文上冊必修五知識點復習
1.小說三要素:
A人物
B情節(jié)
C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
A論點
B論據(jù)
C論證
3.比喻三要素:
A本體
B喻體
C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
何時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過how
何果what
5.律詩四條件:
A八句四聯(lián)(首頷頸尾)
B偶尾同韻
C中聯(lián)對偶
D平聲合調(diào)
6.五種表達方式:
A敘述
B議論
C抒情
D說明
E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
A舉例子
B列數(shù)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較
E分類別F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jié)構(gòu):
A總分總結(jié)構(gòu)
B總分結(jié)構(gòu)
C分總結(jié)構(gòu)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
A按時間順序
B按空間順序
C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jié)構(gòu):
A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jié)觀點
5.高二語文上冊必修五知識點復習
1、題解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國,故稱楚辭。漢代常把辭與賦合稱為辭賦,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賦重鋪陳
2、作者
陶淵明,東晉詩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貧寒。29歲起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職歸。以后做過鎮(zhèn)軍、建威參軍,因不堪行役之苦,轉(zhuǎn)任彭澤令,僅80余天即辭歸田園。晉安帝義熙末,50多歲時,被征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窮到“窺灶不見煙”(《泳貧士》)的程度。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歲。
陶淵明的詩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寫田園生活和景色的田園詩。這些詩沖破當時“玄言詩”的風氣,為五言詩開辟了新境界。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作品題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描繪田園美景,抒發(fā)XX、潔身自好的情懷。如《歸園田居》、《飲酒》、《移居》等;另一類為詠懷詩,如《泳荊軻》、《讀山海精.精衛(wèi)填微木》等,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記》,辭賦《歸去來兮辭》稱著文史。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BR> 3、寫作背景
陶淵明41歲時(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1.高二語文上冊必修五知識點復習
1、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名詞作動詞,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詞作動詞,用刀殺)
3、乃使從者衣褐(衣:名詞作動詞,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6、完璧歸趙(完:使動用法,使……完整)
6、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動用法,使……破碎)
7、寧許以負秦曲(負:使動用法,使……承擔)
8、畢禮而歸之(歸:使動用法,使……回去)
9、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動用法,以……為羞恥)
10、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動用法,以……為先;后:以……為后)
11、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形容詞作動詞,尊重)
2.高二語文上冊必修五知識點復習
1、拜為上卿(被授予官職)
2、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憂慮,擔心)
3、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4、請指示王(指給……看)
5、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離開)(親人,包括父母和內(nèi)外親屬)
6、于是相如前進擊(上前進獻)
7、布衣之交(平民)
8、傳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嬪妃)(指近臣和侍從)
9、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揚言,到處說)
10、漢亦留之以相當。(抵押)
11、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痛恨)
12、皆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3.高二語文上冊必修五知識點復習
(一)春秋時期
《詩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編輯。分風、雅、頌三個組成部分,使用賦、比、興的手法?!斗ヌ础贰洞T鼠》
《論語》,記載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和行動,由孔子的弟子編纂??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墩撜Z》六則《侍坐》《季氏將伐顓臾》《荷丈人》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比較詳細的編年史,記載了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傳是左秋明所作?!恫軇フ搼?zhàn)》《之戰(zhàn)》
(二)戰(zhàn)國時期
《莊子》,莊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學派著作。《庖丁解?!?BR>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言行,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洱R桓晉文之事》《魚我所欲也》《莊暴見孟子》
《荀子》,作者荀況,戰(zhàn)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秳駥W》
4.高二語文上冊必修五知識點復習
1.小說三要素:
A人物
B情節(jié)
C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
A論點
B論據(jù)
C論證
3.比喻三要素:
A本體
B喻體
C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
何時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過how
何果what
5.律詩四條件:
A八句四聯(lián)(首頷頸尾)
B偶尾同韻
C中聯(lián)對偶
D平聲合調(diào)
6.五種表達方式:
A敘述
B議論
C抒情
D說明
E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
A舉例子
B列數(shù)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較
E分類別F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jié)構(gòu):
A總分總結(jié)構(gòu)
B總分結(jié)構(gòu)
C分總結(jié)構(gòu)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
A按時間順序
B按空間順序
C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jié)構(gòu):
A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jié)觀點
5.高二語文上冊必修五知識點復習
1、題解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國,故稱楚辭。漢代常把辭與賦合稱為辭賦,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賦重鋪陳
2、作者
陶淵明,東晉詩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貧寒。29歲起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職歸。以后做過鎮(zhèn)軍、建威參軍,因不堪行役之苦,轉(zhuǎn)任彭澤令,僅80余天即辭歸田園。晉安帝義熙末,50多歲時,被征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窮到“窺灶不見煙”(《泳貧士》)的程度。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歲。
陶淵明的詩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寫田園生活和景色的田園詩。這些詩沖破當時“玄言詩”的風氣,為五言詩開辟了新境界。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作品題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描繪田園美景,抒發(fā)XX、潔身自好的情懷。如《歸園田居》、《飲酒》、《移居》等;另一類為詠懷詩,如《泳荊軻》、《讀山海精.精衛(wèi)填微木》等,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記》,辭賦《歸去來兮辭》稱著文史。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BR> 3、寫作背景
陶淵明41歲時(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