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冬日暖陽,我們淳溪中心小學(xué)的南京日報小記者開始了加入以來的第一次采訪活動。
我們來到印刷廠,看南京日報是怎樣印刷出來的。剛一走進去就聞到一股油墨味,只見紙庫里的新聞紙一筒一筒的,聽叔叔介紹,這是為了方便搬運,因為一筒足足1噸重,搬是搬不動的,但滾起來卻省力多了。
要印刷了,只見叔叔們在一樓將紙筒推到機器里裝好,二樓的一位叔叔拿著一塊玻璃樣的板放進機器里,按下按鈕,機器就開始印刷了。長長的白紙像箭一樣,在機器間“嗖嗖”傳遞,字就印在長長的新聞紙上。經(jīng)過最后一個機器時,紙張被切割開來,自動折疊成我們平時看到的報紙。整個過程根本不用人工,全是自動化完成,機器真能干,還能將多份報紙疊在一起,工人叔叔只要包裝好就可以運走了。
望著這些報紙,我們目瞪口呆。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我們也將祖先的印刷術(shù)更加發(fā)揚光大,1小時印出7萬多份報紙,這在以前很難想象!
時間似飛箭,我們很快踏上歸程,但我們心中充滿喜悅,因為不但體驗了科技的魅力,還增長了許多知識。
我們來到印刷廠,看南京日報是怎樣印刷出來的。剛一走進去就聞到一股油墨味,只見紙庫里的新聞紙一筒一筒的,聽叔叔介紹,這是為了方便搬運,因為一筒足足1噸重,搬是搬不動的,但滾起來卻省力多了。
要印刷了,只見叔叔們在一樓將紙筒推到機器里裝好,二樓的一位叔叔拿著一塊玻璃樣的板放進機器里,按下按鈕,機器就開始印刷了。長長的白紙像箭一樣,在機器間“嗖嗖”傳遞,字就印在長長的新聞紙上。經(jīng)過最后一個機器時,紙張被切割開來,自動折疊成我們平時看到的報紙。整個過程根本不用人工,全是自動化完成,機器真能干,還能將多份報紙疊在一起,工人叔叔只要包裝好就可以運走了。
望著這些報紙,我們目瞪口呆。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我們也將祖先的印刷術(shù)更加發(fā)揚光大,1小時印出7萬多份報紙,這在以前很難想象!
時間似飛箭,我們很快踏上歸程,但我們心中充滿喜悅,因為不但體驗了科技的魅力,還增長了許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