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計算以及綜合題
46、某公司計劃用新設備替換現(xiàn)有舊設備。舊設備預計還可以使用5年,舊設備賬面折余價值為50000元,目前變價收入60000元。新設備投資額為150000元,預計使用5年。至第五年末,新設備的預計殘值為10000元,舊設備的預計殘值為5000元。預計使用新設備可使企業(yè)在第一年增加營業(yè)收入11074.63元,第2~4年每年增加營業(yè)收入16000元,第五年增加營業(yè)收入15253.73元,使用新設備可使企業(yè)每年降低經營成本8000元。該企業(yè)按直線法計提折舊,所得稅稅率為33%。要求:(1)計算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2)計算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fā)生的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抵稅;(3)計算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每年增加的稅后凈利潤;(4)計算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每年增加的凈現(xiàn)金流量;(5)計算該方案的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6)若企業(yè)資金成本為10%,確定應否用新設備替換現(xiàn)有舊設備。
【答案及解析】
(1)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150000-60000=90000(元)
(2)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fā)生的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抵稅=(50000-60000)×33%=-3300(元)
(3)計算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每年增加的稅后凈利潤:
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每年增加的折舊=(150000-10000)/5-(60000-5000)/5=17000(元)
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每年增加的總成本=-8000+17000=9000(元)
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第一年增加的稅后凈利潤=(11074.63-9000)×(1-33%)=1390(元)
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第2~4年每年增加的稅后凈利潤=(16000-9000)×(1-33%)=4690(元)
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第5年每年增加的稅后凈利潤=(15253.73-9000)×(1-33%)=4190(元)
(4)計算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每年增加的凈現(xiàn)金流量:
ΔNCF0=-(150000-60000)=-90000(元)
ΔNCF1=1390+17000-3300=15090(元)
ΔNCF(2~4)=4690+17000=21690(元)
ΔNCF5=4190+17000+5000=26190(元)
(5)計算該方案的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
用6%的折現(xiàn)率測試:15090×(P/F,6%,1)+21690×(P/A,6%,3)×(P/F,6%,1)
+26190×(P/F,6%,5)-90000=15090×0.9434+21690×2.6730×0.9434+26190×0.7473-90000=-1496.46(元)
用5%的折現(xiàn)率測試:15090×(P/F,5%,1)+21690×(P/A,5%,3)×(P/F,5%,1)
+26190×(P/F,5%,5)-90000=15090×0.9524+21690×2.7232×0.9524+26190×0.7835-90000=1146.24(元)
利用內插法求得,ΔIRR=5.43%
(6)確定應否用新設備替換現(xiàn)有舊設備由于差額內部收益率5.43%<10%,萬象公司不應用新設備替換舊設備。解析:解答本題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是指新設備買價與舊設備變現(xiàn)價值之間的差額,舊設備的折舊也應以變現(xiàn)價值計算,這兩個地方都不能用賬面價值計算;
(2)如果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fā)生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從而會產生抵減效應,抵減的所得稅額應作為第一年的增量現(xiàn)金流入處理。但對本例而言,舊設備的賬面價值為50000元,變現(xiàn)價值為60000元,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fā)生的是凈收益,從而需要交納所得稅,此項交納的所得稅應作為第一年的現(xiàn)金流出處理;
(3)由于各年現(xiàn)金流量不相等,只能通過逐次測試法求得差額內部收益率;
(4)要通過對比差額內部收益率與資金成本率的大小,來決定是否應進行設備更新。47、環(huán)宇公司全年需用B零件12500件,每次訂購費用為1296元,每件B零件全年儲存成本為5元,零售價每件70元,資金成本率25%。供應商為擴大銷售,現(xiàn)規(guī)定如下:
求:環(huán)宇公司訂購批量?
【答案及解析】
在考慮資本成本率的情況下,如果把數(shù)量折扣看作是機會成本(放棄可獲得的訂購量折扣而形成的機會成本,等于該訂購量折扣與該公司擬選訂購政策的折扣之間的差額),則應采用以下方法:
(1)計算沒有數(shù)量折扣時的經濟訂購批量:
Q=(2×12500×1296)÷(5+70×25%)=1200(件)
于是,該公司的訂購量應該是1200件,或是2000件、5000件、10000件。
(2)計算1200件時的成本總額(69元為該水平的折扣凈額):
儲存成本=(1200÷2)×(5+69×25%)=13350(元)
訂購成本=(12500÷1200)×1296=13500(元)
放棄折扣=12500×(2—1)=12500(元)
成本總額=13350+13500+12500=39350(元)
(3)計算2000件時的成本總額(68.5元為該水平的折扣凈額):
儲存成本=(2000÷2)×(5+68.5×25%)=22125(元)
訂購成本=(12500÷2000)×1296=8100(元)
放棄折扣=12500×(2—1.5)=6250(元)
成本總額=22125+8100+6250=36476(元)
(4)計算5000件時的成本總額(68.2元為該水平的折扣凈額):
儲存成本=(5000÷2)×(5+68.2×25%)=55125(元)
訂購成本=(12500÷5000)×1296=3240(元)
放棄折扣=12500×(2—1.8)=2500(元)
成本總額=55125+3240+2500=60865(元)
(5)計算10000件時的成本總額(68元為該水平的折扣凈額):
儲存成本=(10000÷2)×(5+68×25%)=110000(元)
訂購成本=(12500÷10000)×1296=1620(元)
放棄折扣=0(元)
成本總額=110000+1620=111620(元)
從上述計算可知,訂購量就是成本總額最低的那一項,即2000件。當然,本題也可以年成本合計最低的原理進行決策,其選擇結果是一樣的。
48、甲公司持有A、B、C三種股票,在由上述股票組成的證券投資組合中,各股票所占的比重分別為50%、30%和20%,其β系數(shù)分別為2.0、1.0和0.5。市場平均收益率為15%,無風險收益率為10%。
A股票當前每股市價為12元,剛收到上一年度派發(fā)的每股1.2元的現(xiàn)金股利,預計股利以后每年將增長8%,甲公司再準備購買D公司的股票期望投資收益率為19%。
要求:
(1)計算甲公司證券組合的β系數(shù)、甲公司證券組合的風險收益率(Rp)、甲公司證券組合的必要投資收益率(K)、投資A股票的必要投資收益率;
(2)利用股票估價模型分析當前出售A股票是否對甲公司有利;(3)計算D公司的股票β系數(shù)是多少?并說明其經濟含義?
【答案及解析】
(1)根據(jù)資本資產定價模式:Ki=RF+β×(KM-RF)。式中:Ki指第i種股票的預期收益率;RF是無風險收益率;KM是平均風險股票的必要收益率;β則是第i種股票的貝他系數(shù)。
然后逐一計算以下指標:
①甲公司證券組合的β系數(shù)=50%×2+30%×1+20%×0.5=1.4
②甲公司證券組合的風險收益率(Rp)=1.4×(15%-10%)=7%
③甲公司證券組合的必要投資收益率(K)=10%+7%=17%
④投資A股票的必要投資收益率=10%+2×(15%-10%)=20%
(2)利用股票估價模型分析當前出售A股票是否對甲公司有利:
由于:A股票的內在價值=[1.2×(1+8%)]/(20%-8%)=10.8元<A股票的當前市價(12元),所以,甲公司當前出售A股票比較有利。
(3)D公司的股票β=(19%-10%)/(15%-10%)=1.8
β=1.8說明該公司股票的市場風險程度是股票市場平均風險的1.8倍,即股票市場上漲1%,則該公司股票的收益率上升1.8%,股票市場收益率下降1%,則該公司股票的收益率下降1.8%
46、某公司計劃用新設備替換現(xiàn)有舊設備。舊設備預計還可以使用5年,舊設備賬面折余價值為50000元,目前變價收入60000元。新設備投資額為150000元,預計使用5年。至第五年末,新設備的預計殘值為10000元,舊設備的預計殘值為5000元。預計使用新設備可使企業(yè)在第一年增加營業(yè)收入11074.63元,第2~4年每年增加營業(yè)收入16000元,第五年增加營業(yè)收入15253.73元,使用新設備可使企業(yè)每年降低經營成本8000元。該企業(yè)按直線法計提折舊,所得稅稅率為33%。要求:(1)計算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2)計算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fā)生的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抵稅;(3)計算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每年增加的稅后凈利潤;(4)計算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每年增加的凈現(xiàn)金流量;(5)計算該方案的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6)若企業(yè)資金成本為10%,確定應否用新設備替換現(xiàn)有舊設備。
【答案及解析】
(1)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150000-60000=90000(元)
(2)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fā)生的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抵稅=(50000-60000)×33%=-3300(元)
(3)計算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每年增加的稅后凈利潤:
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每年增加的折舊=(150000-10000)/5-(60000-5000)/5=17000(元)
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每年增加的總成本=-8000+17000=9000(元)
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第一年增加的稅后凈利潤=(11074.63-9000)×(1-33%)=1390(元)
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第2~4年每年增加的稅后凈利潤=(16000-9000)×(1-33%)=4690(元)
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第5年每年增加的稅后凈利潤=(15253.73-9000)×(1-33%)=4190(元)
(4)計算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每年增加的凈現(xiàn)金流量:
ΔNCF0=-(150000-60000)=-90000(元)
ΔNCF1=1390+17000-3300=15090(元)
ΔNCF(2~4)=4690+17000=21690(元)
ΔNCF5=4190+17000+5000=26190(元)
(5)計算該方案的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
用6%的折現(xiàn)率測試:15090×(P/F,6%,1)+21690×(P/A,6%,3)×(P/F,6%,1)
+26190×(P/F,6%,5)-90000=15090×0.9434+21690×2.6730×0.9434+26190×0.7473-90000=-1496.46(元)
用5%的折現(xiàn)率測試:15090×(P/F,5%,1)+21690×(P/A,5%,3)×(P/F,5%,1)
+26190×(P/F,5%,5)-90000=15090×0.9524+21690×2.7232×0.9524+26190×0.7835-90000=1146.24(元)
利用內插法求得,ΔIRR=5.43%
(6)確定應否用新設備替換現(xiàn)有舊設備由于差額內部收益率5.43%<10%,萬象公司不應用新設備替換舊設備。解析:解答本題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使用新設備比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是指新設備買價與舊設備變現(xiàn)價值之間的差額,舊設備的折舊也應以變現(xiàn)價值計算,這兩個地方都不能用賬面價值計算;
(2)如果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fā)生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從而會產生抵減效應,抵減的所得稅額應作為第一年的增量現(xiàn)金流入處理。但對本例而言,舊設備的賬面價值為50000元,變現(xiàn)價值為60000元,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fā)生的是凈收益,從而需要交納所得稅,此項交納的所得稅應作為第一年的現(xiàn)金流出處理;
(3)由于各年現(xiàn)金流量不相等,只能通過逐次測試法求得差額內部收益率;
(4)要通過對比差額內部收益率與資金成本率的大小,來決定是否應進行設備更新。47、環(huán)宇公司全年需用B零件12500件,每次訂購費用為1296元,每件B零件全年儲存成本為5元,零售價每件70元,資金成本率25%。供應商為擴大銷售,現(xiàn)規(guī)定如下:
求:環(huán)宇公司訂購批量?
【答案及解析】
在考慮資本成本率的情況下,如果把數(shù)量折扣看作是機會成本(放棄可獲得的訂購量折扣而形成的機會成本,等于該訂購量折扣與該公司擬選訂購政策的折扣之間的差額),則應采用以下方法:
(1)計算沒有數(shù)量折扣時的經濟訂購批量:
Q=(2×12500×1296)÷(5+70×25%)=1200(件)
于是,該公司的訂購量應該是1200件,或是2000件、5000件、10000件。
(2)計算1200件時的成本總額(69元為該水平的折扣凈額):
儲存成本=(1200÷2)×(5+69×25%)=13350(元)
訂購成本=(12500÷1200)×1296=13500(元)
放棄折扣=12500×(2—1)=12500(元)
成本總額=13350+13500+12500=39350(元)
(3)計算2000件時的成本總額(68.5元為該水平的折扣凈額):
儲存成本=(2000÷2)×(5+68.5×25%)=22125(元)
訂購成本=(12500÷2000)×1296=8100(元)
放棄折扣=12500×(2—1.5)=6250(元)
成本總額=22125+8100+6250=36476(元)
(4)計算5000件時的成本總額(68.2元為該水平的折扣凈額):
儲存成本=(5000÷2)×(5+68.2×25%)=55125(元)
訂購成本=(12500÷5000)×1296=3240(元)
放棄折扣=12500×(2—1.8)=2500(元)
成本總額=55125+3240+2500=60865(元)
(5)計算10000件時的成本總額(68元為該水平的折扣凈額):
儲存成本=(10000÷2)×(5+68×25%)=110000(元)
訂購成本=(12500÷10000)×1296=1620(元)
放棄折扣=0(元)
成本總額=110000+1620=111620(元)
從上述計算可知,訂購量就是成本總額最低的那一項,即2000件。當然,本題也可以年成本合計最低的原理進行決策,其選擇結果是一樣的。
48、甲公司持有A、B、C三種股票,在由上述股票組成的證券投資組合中,各股票所占的比重分別為50%、30%和20%,其β系數(shù)分別為2.0、1.0和0.5。市場平均收益率為15%,無風險收益率為10%。
A股票當前每股市價為12元,剛收到上一年度派發(fā)的每股1.2元的現(xiàn)金股利,預計股利以后每年將增長8%,甲公司再準備購買D公司的股票期望投資收益率為19%。
要求:
(1)計算甲公司證券組合的β系數(shù)、甲公司證券組合的風險收益率(Rp)、甲公司證券組合的必要投資收益率(K)、投資A股票的必要投資收益率;
(2)利用股票估價模型分析當前出售A股票是否對甲公司有利;(3)計算D公司的股票β系數(shù)是多少?并說明其經濟含義?
【答案及解析】
(1)根據(jù)資本資產定價模式:Ki=RF+β×(KM-RF)。式中:Ki指第i種股票的預期收益率;RF是無風險收益率;KM是平均風險股票的必要收益率;β則是第i種股票的貝他系數(shù)。
然后逐一計算以下指標:
①甲公司證券組合的β系數(shù)=50%×2+30%×1+20%×0.5=1.4
②甲公司證券組合的風險收益率(Rp)=1.4×(15%-10%)=7%
③甲公司證券組合的必要投資收益率(K)=10%+7%=17%
④投資A股票的必要投資收益率=10%+2×(15%-10%)=20%
(2)利用股票估價模型分析當前出售A股票是否對甲公司有利:
由于:A股票的內在價值=[1.2×(1+8%)]/(20%-8%)=10.8元<A股票的當前市價(12元),所以,甲公司當前出售A股票比較有利。
(3)D公司的股票β=(19%-10%)/(15%-10%)=1.8
β=1.8說明該公司股票的市場風險程度是股票市場平均風險的1.8倍,即股票市場上漲1%,則該公司股票的收益率上升1.8%,股票市場收益率下降1%,則該公司股票的收益率下降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