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電解質(zhì)溶液
常用5%~10%葡萄糖液,前者為等滲液,后者為高滲液。但由于葡萄糖輸入體內(nèi)后被迅速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或轉(zhuǎn)化糖原儲存,不能維持有效滲透壓,故輸液時不計算其張力,只用于供給水分及能量。
2.電解質(zhì)溶液
(1)0.9%氯化鈉(生理鹽水):每升含Na+和Cl-各為154mmol,與血漿離子滲透壓相似為等滲液,但鈉、氯之比為1:1,與人體血漿鈉(142mmol)、氯(103mmol)的比例不同(血漿鈉、氯比例約3:2),若大量或長期單獨補給可使血氯增高,造成高氯性酸中毒。若用2份生理鹽水和1份1.4%碳酸氫鈉,配成2:1溶液,則鈉氯之比為3:2較符合血漿。
(2)堿性液體:常用于糾正酸中毒也可配置其他溶液。①1.4%(1/6M)碳酸氫鈉是等滲液,成品為5%,用5%~10%葡萄糖稀釋3.5倍后,即為等滲液。1.4%碳酸氫鈉4ml/kg或5%碳酸氫鈉1ml/kg,可提高二氧化碳結(jié)合力1mmol/L,此為小兒糾酸的首選。②11.2%乳酸鈉,稀釋6倍,濃度1.87%(1/6M)時為等滲液。乳酸鈉需在有氧情況下,經(jīng)肝臟分解產(chǎn)生HCO3-而發(fā)揮作用,故小兒期糾酸不宜作為首選。
(3)10%氯化鉀:糾正低血鉀用。
3.混合溶液
將幾種液體按不同比例配制成各種混合溶液,使之更適合于不同性質(zhì)脫水補液的要求。
(1)2:1等滲液:為2份生理鹽水與1份1.4%碳酸氫鈉或1.87%乳酸鈉。該液體有利于補充血容量,常用于低滲性脫水或重度脫水的擴容。
(2)4:3:2液:為4份生理鹽水、3份5%~10%葡萄糖液、2份1.4%碳酸氫鈉或1.87%乳酸鈉。2/3張液。常用于中度以上或低滲性脫水。
(3)2:3:1液:為2份生理鹽水、3份5%~10%葡萄糖液、1份1.4%碳酸氫鈉或1.87%乳酸鈉。1/2張液。常用于輕、中度等滲性脫水。
(4)維持液:為4份5%~10%葡萄糖液、1份生理鹽水,并含0.15%氯化鉀的混合液。常用于高熱、肺炎等的維持輸液。
(5)口服補液鹽其成分為氯化鈉0.35g、碳酸氫鈉0.25g、氯化鉀0.15g、葡萄糖2g、水100ml.2/3張液。用于口服補液。
常用5%~10%葡萄糖液,前者為等滲液,后者為高滲液。但由于葡萄糖輸入體內(nèi)后被迅速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或轉(zhuǎn)化糖原儲存,不能維持有效滲透壓,故輸液時不計算其張力,只用于供給水分及能量。
2.電解質(zhì)溶液
(1)0.9%氯化鈉(生理鹽水):每升含Na+和Cl-各為154mmol,與血漿離子滲透壓相似為等滲液,但鈉、氯之比為1:1,與人體血漿鈉(142mmol)、氯(103mmol)的比例不同(血漿鈉、氯比例約3:2),若大量或長期單獨補給可使血氯增高,造成高氯性酸中毒。若用2份生理鹽水和1份1.4%碳酸氫鈉,配成2:1溶液,則鈉氯之比為3:2較符合血漿。
(2)堿性液體:常用于糾正酸中毒也可配置其他溶液。①1.4%(1/6M)碳酸氫鈉是等滲液,成品為5%,用5%~10%葡萄糖稀釋3.5倍后,即為等滲液。1.4%碳酸氫鈉4ml/kg或5%碳酸氫鈉1ml/kg,可提高二氧化碳結(jié)合力1mmol/L,此為小兒糾酸的首選。②11.2%乳酸鈉,稀釋6倍,濃度1.87%(1/6M)時為等滲液。乳酸鈉需在有氧情況下,經(jīng)肝臟分解產(chǎn)生HCO3-而發(fā)揮作用,故小兒期糾酸不宜作為首選。
(3)10%氯化鉀:糾正低血鉀用。
3.混合溶液
將幾種液體按不同比例配制成各種混合溶液,使之更適合于不同性質(zhì)脫水補液的要求。
(1)2:1等滲液:為2份生理鹽水與1份1.4%碳酸氫鈉或1.87%乳酸鈉。該液體有利于補充血容量,常用于低滲性脫水或重度脫水的擴容。
(2)4:3:2液:為4份生理鹽水、3份5%~10%葡萄糖液、2份1.4%碳酸氫鈉或1.87%乳酸鈉。2/3張液。常用于中度以上或低滲性脫水。
(3)2:3:1液:為2份生理鹽水、3份5%~10%葡萄糖液、1份1.4%碳酸氫鈉或1.87%乳酸鈉。1/2張液。常用于輕、中度等滲性脫水。
(4)維持液:為4份5%~10%葡萄糖液、1份生理鹽水,并含0.15%氯化鉀的混合液。常用于高熱、肺炎等的維持輸液。
(5)口服補液鹽其成分為氯化鈉0.35g、碳酸氫鈉0.25g、氯化鉀0.15g、葡萄糖2g、水100ml.2/3張液。用于口服補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