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江蘇高招專一批次征求志愿,歷時兩月有余的江蘇高招錄取也進入了收官階段。由于今年是江蘇08高考改革的第二年,按分數(shù)與等級進行錄取的規(guī)則也逐漸深入人心,但在具體錄取過程中,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等“985”生源意外爆冷,等級要求該不該降、預估線和分數(shù)線為何差距大這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也都發(fā)人深思。
平行志愿生源爆冷
如果要評選今年高招錄取最意外的事情,那肯定要數(shù)一批如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等“985”,在江蘇遭遇生源“滑鐵盧”。據(jù)了解,在江蘇招生的185所本一院校中,有50所左右斷檔或接近斷檔,而“985”中就有5所,如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等,讓人大跌眼鏡。還有一些“985”院校雖然沒有斷檔,但一些理科的投檔線高不了本一線幾分,如華中科技大學349分,武漢大學也只有369分。在斷檔和接近斷檔的50所高校中,“211”院校也有23所。斷檔可謂是高校最不愿看到的結局,而斷檔意味著線上生源不足,說明填報過冷。
不僅招收的生源質量不高,還要面臨征求志愿,而征求中能招到好生源的機會并不是很大。記者了解到,在各方努力下,南開大學今年在江蘇不僅招滿了計劃并進行了擴招。據(jù)了解,今年南開大學在江蘇的理科錄取線為349分,分為405分,計劃招收57人,實際錄取61人。據(jù)了解,今年一些學校生源爆冷與提升錄取等級有關,例如今年本一批次有十所高校悄悄把等級抬高,部分院校力度之大令人咋舌。記者注意到,這十所院校都是省外知名高校。比如山東大學將等級從BB一下提到了AA;南開大學去年為AB+,今年等級則是雙A。錄取等級究竟該不該降
記者注意到,在經(jīng)過一年的摸索后,今年一批省內外院校根據(jù)自身特點選擇了降低錄取等級的手段,以此來穩(wěn)定或者提升自己的生源質量。
今年本一批次院校中,有兩所院校將一門選科等級降為C,一所是西安交通大學,一所是省內的南京林業(yè)大學。從投檔線看,在全國范圍內甩了一批“985”和“211”,如廈門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蘭州大學等,在省內也超過了一批去年排在南林之前的院校,如南京農業(yè)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大學、河海大學(常州校區(qū))。
南林大招辦主任潘衛(wèi)兵表示,該校收到的分397分的有兩個,一文一理,都有一科是C。將等級降到C,其實也相當于挽救了一批高分C型考生。省考試院朱衛(wèi)國書記表示,今年不同于去年的一個情況是,等級和分數(shù)的匹配程度提高。1C的高分考生絕對不會出現(xiàn)沒學上的情況。
盡管今年有本一院校開始接納等級中出現(xiàn)一個C的考生,另有22所本二批次高校則把等級降成BC,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等級要求相比去年要有所下降。今年,部分院校通過降等級嘗到了甜頭,明年會不會出現(xiàn)更多的學校降等級?最終會不會讓等級測試名存實亡?這的確是需要有關方面警惕的現(xiàn)象。
預估線和分數(shù)線差距大
和往年一樣,今年各所學校在填報志愿時還是給出了預估線,不過記者注意到,除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部分高校預估線和分數(shù)線非常接近外,其他一些學校的兩線差距都比較大,甚至是天壤之別。預估線該不該信成為很多考生家長撓頭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今年一些生源爆冷的院校往往存在預估線偏高的現(xiàn)象。例如,南開大學今年預估線為5000名以上可報考,該校今年在提升了錄取等級后,生源一落千丈,錄取線幾乎就是本一線; 山東大學預估線為380分以上,但該校也出現(xiàn)了生源斷檔的問題。
一位招生專家認為,從今年的情況看,對今后江蘇考生填報志愿也有不少值得反思和借鑒之處。第一,在填報志愿時,省內省外的院校一定要兼顧,考生要冷靜地對待高校的宣傳和承諾,一些地域上遠一點、在招生宣傳上比較低調的高校,命中的機會反而更大一些。第二,希望考生在報考院校和專業(yè)時不能一味地沖熱門專業(yè),考生應更多考慮自己的志向和對未來的規(guī)劃。對于各校的“預估線”、填報參考排名等第一手新鮮信息,有關人士提醒來年考生,除標明特征分外,學校預估線均為投檔分。預估線在新高考背景下僅供參考,考生和家長需謹慎對待。
知分填志愿加劇斷檔
據(jù)了解,江蘇高考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很多年的知分填志愿方式,這是江蘇考生的一大利好政策,不估不猜,心中不慌。然而,知分填志愿也為高校生源大戰(zhàn)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前提條件。
近年來,高校想方設法搶奪好生源,考生分數(shù)公布后,大大加劇了這種競爭程度。多數(shù)高校會對不同分數(shù)的學生推出相應的優(yōu)錄政策,而考分高的學生也會反復權衡利弊,做到“貨比三家”。在志愿填報的過程中,學生的高考分數(shù)往往成為是否得到高校青睞的因素。為此,有專家反思,知分填志愿看似透明,卻更進一步加劇高考分數(shù)的功能。相反,出分前填平行志愿,讓考生按自己的平時實力及志向填報高校志愿,不僅可以使得在平行志愿情況下,各高校的分數(shù)分布范圍進一步放大,也可以可能地防止發(fā)生像今年這樣的斷檔情況。此外,相關人士也建議,可否加入動態(tài)化填志愿方式,讓眾多考生可以相互看填志愿的情況。
平行志愿生源爆冷
如果要評選今年高招錄取最意外的事情,那肯定要數(shù)一批如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等“985”,在江蘇遭遇生源“滑鐵盧”。據(jù)了解,在江蘇招生的185所本一院校中,有50所左右斷檔或接近斷檔,而“985”中就有5所,如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等,讓人大跌眼鏡。還有一些“985”院校雖然沒有斷檔,但一些理科的投檔線高不了本一線幾分,如華中科技大學349分,武漢大學也只有369分。在斷檔和接近斷檔的50所高校中,“211”院校也有23所。斷檔可謂是高校最不愿看到的結局,而斷檔意味著線上生源不足,說明填報過冷。
不僅招收的生源質量不高,還要面臨征求志愿,而征求中能招到好生源的機會并不是很大。記者了解到,在各方努力下,南開大學今年在江蘇不僅招滿了計劃并進行了擴招。據(jù)了解,今年南開大學在江蘇的理科錄取線為349分,分為405分,計劃招收57人,實際錄取61人。據(jù)了解,今年一些學校生源爆冷與提升錄取等級有關,例如今年本一批次有十所高校悄悄把等級抬高,部分院校力度之大令人咋舌。記者注意到,這十所院校都是省外知名高校。比如山東大學將等級從BB一下提到了AA;南開大學去年為AB+,今年等級則是雙A。錄取等級究竟該不該降
記者注意到,在經(jīng)過一年的摸索后,今年一批省內外院校根據(jù)自身特點選擇了降低錄取等級的手段,以此來穩(wěn)定或者提升自己的生源質量。
今年本一批次院校中,有兩所院校將一門選科等級降為C,一所是西安交通大學,一所是省內的南京林業(yè)大學。從投檔線看,在全國范圍內甩了一批“985”和“211”,如廈門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蘭州大學等,在省內也超過了一批去年排在南林之前的院校,如南京農業(yè)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大學、河海大學(常州校區(qū))。
南林大招辦主任潘衛(wèi)兵表示,該校收到的分397分的有兩個,一文一理,都有一科是C。將等級降到C,其實也相當于挽救了一批高分C型考生。省考試院朱衛(wèi)國書記表示,今年不同于去年的一個情況是,等級和分數(shù)的匹配程度提高。1C的高分考生絕對不會出現(xiàn)沒學上的情況。
盡管今年有本一院校開始接納等級中出現(xiàn)一個C的考生,另有22所本二批次高校則把等級降成BC,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等級要求相比去年要有所下降。今年,部分院校通過降等級嘗到了甜頭,明年會不會出現(xiàn)更多的學校降等級?最終會不會讓等級測試名存實亡?這的確是需要有關方面警惕的現(xiàn)象。
預估線和分數(shù)線差距大
和往年一樣,今年各所學校在填報志愿時還是給出了預估線,不過記者注意到,除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部分高校預估線和分數(shù)線非常接近外,其他一些學校的兩線差距都比較大,甚至是天壤之別。預估線該不該信成為很多考生家長撓頭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今年一些生源爆冷的院校往往存在預估線偏高的現(xiàn)象。例如,南開大學今年預估線為5000名以上可報考,該校今年在提升了錄取等級后,生源一落千丈,錄取線幾乎就是本一線; 山東大學預估線為380分以上,但該校也出現(xiàn)了生源斷檔的問題。
一位招生專家認為,從今年的情況看,對今后江蘇考生填報志愿也有不少值得反思和借鑒之處。第一,在填報志愿時,省內省外的院校一定要兼顧,考生要冷靜地對待高校的宣傳和承諾,一些地域上遠一點、在招生宣傳上比較低調的高校,命中的機會反而更大一些。第二,希望考生在報考院校和專業(yè)時不能一味地沖熱門專業(yè),考生應更多考慮自己的志向和對未來的規(guī)劃。對于各校的“預估線”、填報參考排名等第一手新鮮信息,有關人士提醒來年考生,除標明特征分外,學校預估線均為投檔分。預估線在新高考背景下僅供參考,考生和家長需謹慎對待。
知分填志愿加劇斷檔
據(jù)了解,江蘇高考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很多年的知分填志愿方式,這是江蘇考生的一大利好政策,不估不猜,心中不慌。然而,知分填志愿也為高校生源大戰(zhàn)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前提條件。
近年來,高校想方設法搶奪好生源,考生分數(shù)公布后,大大加劇了這種競爭程度。多數(shù)高校會對不同分數(shù)的學生推出相應的優(yōu)錄政策,而考分高的學生也會反復權衡利弊,做到“貨比三家”。在志愿填報的過程中,學生的高考分數(shù)往往成為是否得到高校青睞的因素。為此,有專家反思,知分填志愿看似透明,卻更進一步加劇高考分數(shù)的功能。相反,出分前填平行志愿,讓考生按自己的平時實力及志向填報高校志愿,不僅可以使得在平行志愿情況下,各高校的分數(shù)分布范圍進一步放大,也可以可能地防止發(fā)生像今年這樣的斷檔情況。此外,相關人士也建議,可否加入動態(tài)化填志愿方式,讓眾多考生可以相互看填志愿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