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 馬兜鈴
拼音名 Madouling
英文名 FRUCTUS ARISTOLOCHIAE
來源 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實。
秋季果實由綠變黃時采收,干燥。
性狀 本品呈卵圓形,長 3~7 cm,直徑 2~4cm 。
表面黃綠色、灰綠色或棕褐色,有縱棱線 12 條,由棱線分出多數(shù)橫向平行的細脈紋。
頂端平鈍,基部有細長果梗。
果皮輕而脆,易裂為 6瓣,果梗也分裂為6 條。
果皮內(nèi)表面平滑而帶光澤,有較密的橫向脈紋。
果實分6 室,每室種子多數(shù),平疊整齊排列。
種子扁平而薄,鈍三角形或扇形,長6~10mm,寬8~12mm,邊緣有翅,淡棕色。
氣特異,味微苦。
鑒別 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 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 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馬兜鈴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再取馬兜鈴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含0.5mg 的溶液,做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甲苯-醋酸乙酯-水-甲酸(20:10:1:1) 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
炮制 馬兜鈴 除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搓碎。
蜜馬兜鈴 取凈馬兜鈴,照蜜炙法(附錄Ⅱ D)炒至不粘手。
性味與歸經(jīng) 苦,微寒。
歸肺、大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
用于肺熱喘咳,痰中帶血,腸熱痔血,痔瘡腫痛。
用法與用量 3~9g。
貯藏 置干燥處。
拼音名 Madouling
英文名 FRUCTUS ARISTOLOCHIAE
來源 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實。
秋季果實由綠變黃時采收,干燥。
性狀 本品呈卵圓形,長 3~7 cm,直徑 2~4cm 。
表面黃綠色、灰綠色或棕褐色,有縱棱線 12 條,由棱線分出多數(shù)橫向平行的細脈紋。
頂端平鈍,基部有細長果梗。
果皮輕而脆,易裂為 6瓣,果梗也分裂為6 條。
果皮內(nèi)表面平滑而帶光澤,有較密的橫向脈紋。
果實分6 室,每室種子多數(shù),平疊整齊排列。
種子扁平而薄,鈍三角形或扇形,長6~10mm,寬8~12mm,邊緣有翅,淡棕色。
氣特異,味微苦。
鑒別 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 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 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馬兜鈴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再取馬兜鈴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含0.5mg 的溶液,做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甲苯-醋酸乙酯-水-甲酸(20:10:1:1) 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
炮制 馬兜鈴 除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搓碎。
蜜馬兜鈴 取凈馬兜鈴,照蜜炙法(附錄Ⅱ D)炒至不粘手。
性味與歸經(jīng) 苦,微寒。
歸肺、大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
用于肺熱喘咳,痰中帶血,腸熱痔血,痔瘡腫痛。
用法與用量 3~9g。
貯藏 置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