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包括望全身(包括望神色和望形態(tài)),望局部(包括望畸形,望腫脹、瘀斑,望創(chuàng)口,望肢體功能),望舌苔,量法(即測量肢體長短粗細)。
【望診·望全身】
一、望神色:中醫(yī)認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的盛衰反映傷病的輕重,主要通過傷者的肢體形態(tài)動靜、面部表情、色澤氣質、語言意識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若傷者表情痛苦、精神不振、面色蒼白或晦暗無光,均說明傷勢嚴重;若傷者神志昏迷或譫語,汗出如油,四肢不溫,口開目閉,瞳孔縮小或散大,呼吸急促或微弱等多為危癥。
二、望形態(tài):即看傷者的體態(tài)或姿態(tài)。在嚴重的骨折脫位、傷筋及先天性畸形的患者中可發(fā)生姿態(tài)改變,如下肢骨折則不能行走;肩、肘關節(jié)脫位時患者多以健側手臂扶持患側的前臂,身體也向患側傾斜;腰部急性扭傷,身體多向患側屈曲,且用手支撐腰部等姿態(tài)。
【望診·望局部】
一、望畸形(即望局部形態(tài)的改變)
骨折或脫位后,肢體一般均有明顯的畸形,如骨折可出現(xiàn)成角、旋轉、短縮;肩關節(jié)脫位可出現(xiàn)“方肩”畸形等等。
二、望腫脹、瘀斑主要看其傷部腫脹程度、皮膚色澤,如新傷膚色青紫,陳傷則膚色變黃。
三、望創(chuàng)口指看傷口的大小深淺,創(chuàng)緣整齊與否,污染情況等。如有膿液要看色澤及稀稠程度;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則膿液較稠厚;綠膿桿菌則膿色發(fā)綠,味惡臭,另外還要看排膿是否通暢。
四、望肢體功能主要觀察傷肢功能及活動情況,嚴重骨折脫位可有功能喪失,一般損傷則有肢體功能障礙。
◆ 望舌苔
【望診·量法】
一、測量肢體長短粗細長于健側:傷肢顯著變長,常為脫位的標志,多見于肩、髖關節(jié)向前或向下脫位,亦可見于骨折過度牽引等。
短于健側:傷在肢體,多為骨折短縮畸形,傷在關節(jié),多因脫位而引起,如髖關節(jié)及肘關節(jié)后脫位。
粗于健側:有畸形者多為骨折脫位;無畸形者多為傷筋腫脹。
細于健側:傷后因治療不當而致肌肉萎縮或因神經(jīng)疾患而致肢體癱瘓。
二、使用量法的注意事項測量前要觀察有無先后天性的畸形。
患肢與健肢須放在完全對稱的位置上。
定點要準確。
三、肢體長短測量法:根據(jù)人體解剖標志量取。
上肢長度:肩峰至橈骨莖突(或至中指尖)間的距離。
上臂長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間的距離。
前臂長度:肱骨外上髁至橈骨莖突(或中指尖)間的距離。
下肢長度:方法有二。一是髂前上棘至內踝尖下緣;二是臍至內踝尖下緣。第二種方法多用于骨盆骨折或髖部病變時用,如髂骨取骨術后病人。
大腿長度:髂前上棘至膝關節(jié)內緣。
小腿長度:膝關節(jié)內緣至內踝?!】荚嚧缶W(wǎng)站整理
肢體周徑:測量周徑時,要求兩肢體取相應的同一水平位置,測量腫脹時應取最腫處,測量肌肉萎縮時應取肌腹部。如常在髕上10~15厘米處測量大腿周徑;在小腿取最粗處測量小腿周徑。
四、測量關節(jié)活動范圍中立位0度法:如肘關節(jié)完全伸直時定為0°,完全屈曲時則可成140°,在描述時應寫成肘關節(jié)伸屈范圍為0°~140°。
鄰肢夾角法:以兩個相鄰肢段所構成的夾角計算,例如,肘關節(jié)完全伸直時定為180°,屈曲時可成40°,則關節(jié)活動范圍為180°-40°=140°。
【望診·望全身】
一、望神色:中醫(yī)認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的盛衰反映傷病的輕重,主要通過傷者的肢體形態(tài)動靜、面部表情、色澤氣質、語言意識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若傷者表情痛苦、精神不振、面色蒼白或晦暗無光,均說明傷勢嚴重;若傷者神志昏迷或譫語,汗出如油,四肢不溫,口開目閉,瞳孔縮小或散大,呼吸急促或微弱等多為危癥。
二、望形態(tài):即看傷者的體態(tài)或姿態(tài)。在嚴重的骨折脫位、傷筋及先天性畸形的患者中可發(fā)生姿態(tài)改變,如下肢骨折則不能行走;肩、肘關節(jié)脫位時患者多以健側手臂扶持患側的前臂,身體也向患側傾斜;腰部急性扭傷,身體多向患側屈曲,且用手支撐腰部等姿態(tài)。
【望診·望局部】
一、望畸形(即望局部形態(tài)的改變)
骨折或脫位后,肢體一般均有明顯的畸形,如骨折可出現(xiàn)成角、旋轉、短縮;肩關節(jié)脫位可出現(xiàn)“方肩”畸形等等。
二、望腫脹、瘀斑主要看其傷部腫脹程度、皮膚色澤,如新傷膚色青紫,陳傷則膚色變黃。
三、望創(chuàng)口指看傷口的大小深淺,創(chuàng)緣整齊與否,污染情況等。如有膿液要看色澤及稀稠程度;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則膿液較稠厚;綠膿桿菌則膿色發(fā)綠,味惡臭,另外還要看排膿是否通暢。
四、望肢體功能主要觀察傷肢功能及活動情況,嚴重骨折脫位可有功能喪失,一般損傷則有肢體功能障礙。
◆ 望舌苔
【望診·量法】
一、測量肢體長短粗細長于健側:傷肢顯著變長,常為脫位的標志,多見于肩、髖關節(jié)向前或向下脫位,亦可見于骨折過度牽引等。
短于健側:傷在肢體,多為骨折短縮畸形,傷在關節(jié),多因脫位而引起,如髖關節(jié)及肘關節(jié)后脫位。
粗于健側:有畸形者多為骨折脫位;無畸形者多為傷筋腫脹。
細于健側:傷后因治療不當而致肌肉萎縮或因神經(jīng)疾患而致肢體癱瘓。
二、使用量法的注意事項測量前要觀察有無先后天性的畸形。
患肢與健肢須放在完全對稱的位置上。
定點要準確。
三、肢體長短測量法:根據(jù)人體解剖標志量取。
上肢長度:肩峰至橈骨莖突(或至中指尖)間的距離。
上臂長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間的距離。
前臂長度:肱骨外上髁至橈骨莖突(或中指尖)間的距離。
下肢長度:方法有二。一是髂前上棘至內踝尖下緣;二是臍至內踝尖下緣。第二種方法多用于骨盆骨折或髖部病變時用,如髂骨取骨術后病人。
大腿長度:髂前上棘至膝關節(jié)內緣。
小腿長度:膝關節(jié)內緣至內踝?!】荚嚧缶W(wǎng)站整理
肢體周徑:測量周徑時,要求兩肢體取相應的同一水平位置,測量腫脹時應取最腫處,測量肌肉萎縮時應取肌腹部。如常在髕上10~15厘米處測量大腿周徑;在小腿取最粗處測量小腿周徑。
四、測量關節(jié)活動范圍中立位0度法:如肘關節(jié)完全伸直時定為0°,完全屈曲時則可成140°,在描述時應寫成肘關節(jié)伸屈范圍為0°~140°。
鄰肢夾角法:以兩個相鄰肢段所構成的夾角計算,例如,肘關節(jié)完全伸直時定為180°,屈曲時可成40°,則關節(jié)活動范圍為180°-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