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或以物質(zhì)名詞取代抽象名詞,或以人的某種表情或動作揭示人的內(nèi)心世界,或寓深刻哲理于栩栩的形象之中,諸如此類的以“實”喻“虛”的表達(dá)花抽象為具體,變空洞為形象,令讀者如睹其物,如聞其聲,經(jīng)久不忘。有人認(rèn)為:翻譯中學(xué)會抓住精神實質(zhì),擺脫原文表層結(jié)構(gòu)的束縛,防止從“實”到“實”的轉(zhuǎn)換,做到licentious是至關(guān)重要的問題。此觀點(diǎn)尚欠推敲。對于英語中以實喻虛的形象表現(xiàn)手法,翻譯時應(yīng)想方設(shè)法維系原文的具體性及形象性,一個常用的手段即是從“實”到“實”,將英語的以實喻虛譯成漢語的以實喻虛。
近讀到這樣一句:ThemagicspadesofarchaeologyhavegivenusthewholelostworldofEgypt.其譯文是:考古學(xué)家變魔術(shù)似的把古埃及的整個世界都給我們發(fā)掘出來了。且不論magic一詞譯成“像變魔術(shù)似的”是否恰當(dāng),譯者將原文中用得絕妙的spades隱去不譯,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若將spades一詞直譯如何?如譯:考古學(xué)家神氣的鐵鏟把古埃及的整個世界都給我們發(fā)掘出來了。
盡管英漢兩種語言屬于不同語系,各自具有自身的特點(diǎn)和習(xí)慣,但卻“共享”著為數(shù)甚眾的以實喻虛的類似表達(dá),許多形象語匯的引申義及其引起的聯(lián)想也是“不謀而合”的。漢譯時,盡可采取事半功倍的從“實”到“實”的“拿來主義”,直譯無妨。如:
Butwhenyou’velearnedEnglish,you’llfinditabridgetosomuchknowledge.
但是,當(dāng)你學(xué)會了英語,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通向如此豐富的知識的橋梁。
Theinventionofprintingwasamile-stoneinhumanprogress.
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是人類進(jìn)步的一個里程碑。
Ihopetoavoidstrayingontheonehandintothesandsofforeignpolicy,andontheotherintothemarshesofinternationallaw.
我希望不要偏離正題,一方面避免誤入外交政策的沙漠,另一方面避免陷入國際法的沼澤。
Chaucerisburiedinthe“Poets’Corner”,asmighthavebeenexpected,butinterestinglyenough,notbecauseheisthefatherofEnglishpoetry,butbecausehehappenedtobeClerkoftheWorkswhenhediedin1400.
不出所料,喬叟安葬在“詩人之角”,但是有趣的是,他被葬在這里,并非因為他是英國詩歌之父,而是因為他在1400年去世時,恰好這項工程的主管。
Ifweattackquickly,wecanniptheenemy’splansinthebud.
如果我們迅速進(jìn)攻,我們可以把敵人的計劃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Wewanttolearntolaughinthefaceoftheinevitable,tosmileattheloomingofthedeath.
我們需要學(xué)會對不可避免的事情報以大笑,甚至以微笑面對死亡的威脅。
至于哪些形象詞匯可以作如上直譯,哪些需意譯,在相當(dāng)程度取決于漢語遣詞造句的習(xí)慣,似無規(guī)律可循。同一個物質(zhì)名詞在此句可直譯,在彼句則需意譯。如:
Hisnovelisamirrorofthetimes.
他的小說是時代的一面鏡子。
Thenewspaperclaimstobethemirrorofpublicopinions.
該報宣稱忠實反映了公眾的意見。
上文談及的spades一詞可以直譯,但同一篇文章中的pickandshovel卻無法直譯。如:
IthastakenmanyapickandshoveltoprovetotheworldthatthehistoryofGreecewentbacklongbeforetheyear776BC.
向世人證明希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做了大量的考古發(fā)掘工作。
當(dāng)然,我們所說的想方設(shè)法維系原文的具體性和形象性是以統(tǒng)籌“信達(dá)雅”之間的辨證關(guān)系為先決條件的,并不是一味地求形象而偏廢其他翻譯要義的“削足適履”式的硬譯。
Ifthetermsoundsunscientifictothe20th-centuryears,letusrememberthereisadefiniteconnectionbetweenmarshylandsandmalaria.
若將上句中的ears譯成“耳朵”,豈非可笑?
Whatislearnedinthecradleiscarriedtothegrave.
句中的thecradle和thegrave十分具體形象,讀來韻感強(qiáng)烈,但若直譯成:一個人在搖籃中所學(xué)的東西會帶到墳?zāi)怪腥?。從漢語的欣賞習(xí)慣來看,譯文就顯得過直過露,委實有點(diǎn)欠“雅”。不若意譯成:少時所學(xué),到老不忘。
將以實喻虛表達(dá)中的“實”作“虛”譯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這僅是在直譯行不通的情況下的一種方法。精彩的以實喻虛的表達(dá)僅能囫圇意譯,也是一種“不可譯性”的體現(xiàn)。原文的妙處也只能由譯者“獨(dú)享”及“意會”,而無法以漢語“言傳”,與讀者“同享”。
Howdoweaccountforthissplitbetweenthecriticsandthereaders,theheadandtheheart?
評論家和讀者之間,也就是理智和感情之間的這種分歧如何解釋呢?
Samknowshecandependonhisfamily,rainorshine.
山木知道不論境遇如何,他都可把家庭作為靠山。
Thereisamixtureofthetigerandtheapeinthecharacterofthecolonialists.
殖民主義者的性格既殘暴,又狡猾。
在很多情況下,無法通過直譯來保持原文的具體性及形象性的時候,意譯也并非就是的辦法?!白兺ā币彩且粭l理想的出路。所謂“變通”,即在“信”的前提下,揚(yáng)漢語之長,用間接的、靈活的手段來維系原文的具體性。具體言之,有以下兩種常見的方法。
首先,舍去原文中原有的具體形象,借用或套用本族語中為人熟知的形象或借喻,這是一種值得重視的翻譯工作中富有創(chuàng)造性意義的勞動。實踐證明,漢語的形象詞匯浩如煙海,用之不竭。
Bettystandsheadandshoulderaboveherclassmatesinplayingtennis.
名詞詞組headandshoulder作狀語,形象傳神,是否可以活用漢語成語“鶴立雞群”,而將原句譯成:貝蒂打網(wǎng)球的水平鶴立全班。
Hegaveuptheswordfortheplough.
Thesword和theplough的內(nèi)涵意義為:militaryservice和agriculture.若將此句硬譯成“放下了刀劍,拿起來犁耙”則有悖于漢語習(xí)慣,是否可套用成語,譯成:他解甲歸農(nóng)了。Thehistoryteachertoldusthatmakinganoutlinekillstwobirdswithonestone,itmakesusstudythelessontillweunderstandit,anditgivesusnotestoreviewbeforethetest.
歷史老師說立出提綱可以一箭雙雕,既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又為我們復(fù)習(xí)應(yīng)試提供材料。
Weourselvesareseparatedfromthewisedesicionontheseimportantissuesbyonlythelightestcurtain.
我們對這些重要問題作出明智的決定僅一步之遙。
其次,運(yùn)用“增補(bǔ)詞匯”的方法。
Howdoyouexpectmetofallinlovewithsomeonewhospeakslikeabookallthetime?
你怎么能指望我去鐘情于一個專愛咬文嚼字的書呆子呢?
Thereismuchwomanabouthim.
他的舉止頗帶女人氣。
Thatpeninsulatonguessouthwardintothesea.
那個半島呈舌形伸入海中。
Thediscoveryofpenicillinwasamonumentinmedicalresearch.
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是醫(yī)學(xué)研究的一塊豐碑。
Hebombardedherwithquestions.
他連珠炮似的向她提出了許多問題。
說及以“變通”的方法來維系原文的具體性及形象性,英諺漢譯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鑒的有益經(jīng)驗,如:
Hewhohasamindtobeathisdogwilleasilyfindhisstick.
欲加其罪,何患無辭。
Twodogsfightforabone,andathirdrunsawaywithit.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Faultsarethickwhereloveisthin.
一朝情義淡,樣樣不順眼。
Hethatwillthrivemustriseatfive.
五更起床,百業(yè)興旺。
采取所謂“變通”的辦法,同樣不能停留在語言的表層結(jié)構(gòu)做機(jī)械的轉(zhuǎn)換。
Johnknewhewasskatingontheice,buthecouldnotresistteasinghersisteraboutherboyfriend.
句中的skatingontheice貌似與漢語成語“如履薄冰”相吻合,但一經(jīng)斟酌,我們便發(fā)現(xiàn),此成語用于弟弟同姐姐就其男友問題而開玩笑的情景,未免有點(diǎn)危言聳聽,言之過甚。不如將skatingontheice“虛”譯成“可不是鬧著玩的”。
文章的語體屬性也始終應(yīng)在譯者的頭腦中占有一席之地。如:
a.Thechurchfrownedonpalmistrybecauseofitspaganorigin.
b.MarywantedtogotoEuropebyherself,butherparentsfrownedontheidea.
句a宜意譯:教會反對看手相,因為它源于異教。句b則可直譯:馬里欲獨(dú)自去歐洲,對此其父母緊蹙雙眉。
以上所述是英語中以實喻虛的表達(dá)漢譯的問題,下面談一下英語中以虛代實,即以抽象名詞指具體的人或物質(zhì)的漢譯問題。
有人認(rèn)為:有必要把它們(指抽象名詞)譯的比較具體、明確來保證與原文相適應(yīng)的可讀性。我們需要首先弄清的一個問題是:將抽象名詞譯的比較具體、明確,究竟是指通過“譯”這一手段將其“加工”成含義具體的名詞呢?還是此類抽象名詞本身即含有具體的意義?這是一個涉及如何正確理解及認(rèn)識英語中一部分抽象名詞的帶普遍性意義的問題??陀^情況是:英語中的一些抽象名詞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含義是具體的而并非是抽象的。以有人所引的例句為例:Asaboy,hewasthedespairofallhisteachers.句中的despair的固有含義之一是:somebodythatcauseslossofhope,令人失望的人。
以虛代實的抽象名詞能大大簡潔英語的表達(dá),是一種不為鮮見的語言現(xiàn)象。就其特征而言,此類抽象名詞可作何種分類呢?據(jù)筆者管見,似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指形形色色的“人”的抽象名詞,如:
IsJaneapossibility(=asuitableperson)asawifeforRichard?
簡是做理查德妻子的合適人選嗎?
Oursonhasbeenadisappointment(=someonedissapointing)tous.
我們的兒子成了令我們失望的人。
He’saninfluence(=thepersonthathasthepowertoproduceagoodmoraleffect)forgoodinthetown.
他是這城里影響他人行善的人。
Hisskillatgamesmadehimtheadmiration(=apersonthatcausessuchfeelings)ofhisfriends.
他的運(yùn)動技巧使他成為友人稱羨的人。
Hisnewcarmadehimtheenvy(=apersonthatmakessomeonewishtobeliketheperson)ofeveryboyintheneighbourhood.
他擁有一輛新轎車,為此他成了鄰里男孩們的羨慕者。
Mydadhasthreedependents(=apersonwhodependsonanotherformaterialsupport):mymother,mysisterandI.
爸爸需養(yǎng)活三口人:媽媽、姐姐和我。
另一類是指各種各樣具體物質(zhì)的抽象名詞,如:
Haveyoureadanyhumour(=somethingdesignedtoinducelaughteroramusement)recently?
近來你讀了什么幽默作品嗎?
Thebighouseonthehillismyambition.(=theobjectdesired)。
山上的那間大屋是我企望得到的東西。
What’syourgreatestdesire(=somethinglongedfor)?
你想得到的是什么東西?
Thisisnotarealgun,butitisagoodimitation(=athingthatimitatessomethingelse)。
這不是一支真槍,但卻是一件極好的仿制品。
Havethepartyinvitations(=awrittenrequest)beensentout?
晚會的請柬發(fā)出去了嗎?
Theirtransportation(=ameansoftransport)wascamel.
他們的運(yùn)輸工具是駱駝。
I’mreadingallthechiefcriticisms(=arevieworotherarticleexpressingsuchjudgementandevaluation)oftheplay.
我正在閱讀有關(guān)此劇本的主要批評文章。
后值得一提的是:人類的語言在其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中不斷發(fā)展變化著。比較而言,具體形象的表達(dá)總是更易博得人們的青睞。英語中若干具體形象的表達(dá)也在影響著漢語,以至于漢語中也出現(xiàn)了若干從英語脫胎而來的新鮮的形象詞匯。如:
Itwasinthe1960sthatpeopleinBritainbegantotalkaboutthe“permissivesociety”andthe“generationgap”。
此句中的generationgap曾被先后譯作“長輩與年輕一代之間的隔閡”以及“世代隔閡”,今天已被廣泛地譯成“代溝”。與此同時,“代溝”一詞亦已始見于國內(nèi)的書刊及報端,而1978年首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尚未收入“代溝”一詞。
一個新的詞匯的出現(xiàn)及其使用是一個復(fù)雜的約定俗成的社會性問題。在翻譯中切不可為求形象性而主觀杜撰令人誤解甚至大惑不解的冷詞澀字。
近讀到這樣一句:ThemagicspadesofarchaeologyhavegivenusthewholelostworldofEgypt.其譯文是:考古學(xué)家變魔術(shù)似的把古埃及的整個世界都給我們發(fā)掘出來了。且不論magic一詞譯成“像變魔術(shù)似的”是否恰當(dāng),譯者將原文中用得絕妙的spades隱去不譯,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若將spades一詞直譯如何?如譯:考古學(xué)家神氣的鐵鏟把古埃及的整個世界都給我們發(fā)掘出來了。
盡管英漢兩種語言屬于不同語系,各自具有自身的特點(diǎn)和習(xí)慣,但卻“共享”著為數(shù)甚眾的以實喻虛的類似表達(dá),許多形象語匯的引申義及其引起的聯(lián)想也是“不謀而合”的。漢譯時,盡可采取事半功倍的從“實”到“實”的“拿來主義”,直譯無妨。如:
Butwhenyou’velearnedEnglish,you’llfinditabridgetosomuchknowledge.
但是,當(dāng)你學(xué)會了英語,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通向如此豐富的知識的橋梁。
Theinventionofprintingwasamile-stoneinhumanprogress.
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是人類進(jìn)步的一個里程碑。
Ihopetoavoidstrayingontheonehandintothesandsofforeignpolicy,andontheotherintothemarshesofinternationallaw.
我希望不要偏離正題,一方面避免誤入外交政策的沙漠,另一方面避免陷入國際法的沼澤。
Chaucerisburiedinthe“Poets’Corner”,asmighthavebeenexpected,butinterestinglyenough,notbecauseheisthefatherofEnglishpoetry,butbecausehehappenedtobeClerkoftheWorkswhenhediedin1400.
不出所料,喬叟安葬在“詩人之角”,但是有趣的是,他被葬在這里,并非因為他是英國詩歌之父,而是因為他在1400年去世時,恰好這項工程的主管。
Ifweattackquickly,wecanniptheenemy’splansinthebud.
如果我們迅速進(jìn)攻,我們可以把敵人的計劃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Wewanttolearntolaughinthefaceoftheinevitable,tosmileattheloomingofthedeath.
我們需要學(xué)會對不可避免的事情報以大笑,甚至以微笑面對死亡的威脅。
至于哪些形象詞匯可以作如上直譯,哪些需意譯,在相當(dāng)程度取決于漢語遣詞造句的習(xí)慣,似無規(guī)律可循。同一個物質(zhì)名詞在此句可直譯,在彼句則需意譯。如:
Hisnovelisamirrorofthetimes.
他的小說是時代的一面鏡子。
Thenewspaperclaimstobethemirrorofpublicopinions.
該報宣稱忠實反映了公眾的意見。
上文談及的spades一詞可以直譯,但同一篇文章中的pickandshovel卻無法直譯。如:
IthastakenmanyapickandshoveltoprovetotheworldthatthehistoryofGreecewentbacklongbeforetheyear776BC.
向世人證明希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做了大量的考古發(fā)掘工作。
當(dāng)然,我們所說的想方設(shè)法維系原文的具體性和形象性是以統(tǒng)籌“信達(dá)雅”之間的辨證關(guān)系為先決條件的,并不是一味地求形象而偏廢其他翻譯要義的“削足適履”式的硬譯。
Ifthetermsoundsunscientifictothe20th-centuryears,letusrememberthereisadefiniteconnectionbetweenmarshylandsandmalaria.
若將上句中的ears譯成“耳朵”,豈非可笑?
Whatislearnedinthecradleiscarriedtothegrave.
句中的thecradle和thegrave十分具體形象,讀來韻感強(qiáng)烈,但若直譯成:一個人在搖籃中所學(xué)的東西會帶到墳?zāi)怪腥?。從漢語的欣賞習(xí)慣來看,譯文就顯得過直過露,委實有點(diǎn)欠“雅”。不若意譯成:少時所學(xué),到老不忘。
將以實喻虛表達(dá)中的“實”作“虛”譯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這僅是在直譯行不通的情況下的一種方法。精彩的以實喻虛的表達(dá)僅能囫圇意譯,也是一種“不可譯性”的體現(xiàn)。原文的妙處也只能由譯者“獨(dú)享”及“意會”,而無法以漢語“言傳”,與讀者“同享”。
Howdoweaccountforthissplitbetweenthecriticsandthereaders,theheadandtheheart?
評論家和讀者之間,也就是理智和感情之間的這種分歧如何解釋呢?
Samknowshecandependonhisfamily,rainorshine.
山木知道不論境遇如何,他都可把家庭作為靠山。
Thereisamixtureofthetigerandtheapeinthecharacterofthecolonialists.
殖民主義者的性格既殘暴,又狡猾。
在很多情況下,無法通過直譯來保持原文的具體性及形象性的時候,意譯也并非就是的辦法?!白兺ā币彩且粭l理想的出路。所謂“變通”,即在“信”的前提下,揚(yáng)漢語之長,用間接的、靈活的手段來維系原文的具體性。具體言之,有以下兩種常見的方法。
首先,舍去原文中原有的具體形象,借用或套用本族語中為人熟知的形象或借喻,這是一種值得重視的翻譯工作中富有創(chuàng)造性意義的勞動。實踐證明,漢語的形象詞匯浩如煙海,用之不竭。
Bettystandsheadandshoulderaboveherclassmatesinplayingtennis.
名詞詞組headandshoulder作狀語,形象傳神,是否可以活用漢語成語“鶴立雞群”,而將原句譯成:貝蒂打網(wǎng)球的水平鶴立全班。
Hegaveuptheswordfortheplough.
Thesword和theplough的內(nèi)涵意義為:militaryservice和agriculture.若將此句硬譯成“放下了刀劍,拿起來犁耙”則有悖于漢語習(xí)慣,是否可套用成語,譯成:他解甲歸農(nóng)了。Thehistoryteachertoldusthatmakinganoutlinekillstwobirdswithonestone,itmakesusstudythelessontillweunderstandit,anditgivesusnotestoreviewbeforethetest.
歷史老師說立出提綱可以一箭雙雕,既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又為我們復(fù)習(xí)應(yīng)試提供材料。
Weourselvesareseparatedfromthewisedesicionontheseimportantissuesbyonlythelightestcurtain.
我們對這些重要問題作出明智的決定僅一步之遙。
其次,運(yùn)用“增補(bǔ)詞匯”的方法。
Howdoyouexpectmetofallinlovewithsomeonewhospeakslikeabookallthetime?
你怎么能指望我去鐘情于一個專愛咬文嚼字的書呆子呢?
Thereismuchwomanabouthim.
他的舉止頗帶女人氣。
Thatpeninsulatonguessouthwardintothesea.
那個半島呈舌形伸入海中。
Thediscoveryofpenicillinwasamonumentinmedicalresearch.
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是醫(yī)學(xué)研究的一塊豐碑。
Hebombardedherwithquestions.
他連珠炮似的向她提出了許多問題。
說及以“變通”的方法來維系原文的具體性及形象性,英諺漢譯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鑒的有益經(jīng)驗,如:
Hewhohasamindtobeathisdogwilleasilyfindhisstick.
欲加其罪,何患無辭。
Twodogsfightforabone,andathirdrunsawaywithit.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Faultsarethickwhereloveisthin.
一朝情義淡,樣樣不順眼。
Hethatwillthrivemustriseatfive.
五更起床,百業(yè)興旺。
采取所謂“變通”的辦法,同樣不能停留在語言的表層結(jié)構(gòu)做機(jī)械的轉(zhuǎn)換。
Johnknewhewasskatingontheice,buthecouldnotresistteasinghersisteraboutherboyfriend.
句中的skatingontheice貌似與漢語成語“如履薄冰”相吻合,但一經(jīng)斟酌,我們便發(fā)現(xiàn),此成語用于弟弟同姐姐就其男友問題而開玩笑的情景,未免有點(diǎn)危言聳聽,言之過甚。不如將skatingontheice“虛”譯成“可不是鬧著玩的”。
文章的語體屬性也始終應(yīng)在譯者的頭腦中占有一席之地。如:
a.Thechurchfrownedonpalmistrybecauseofitspaganorigin.
b.MarywantedtogotoEuropebyherself,butherparentsfrownedontheidea.
句a宜意譯:教會反對看手相,因為它源于異教。句b則可直譯:馬里欲獨(dú)自去歐洲,對此其父母緊蹙雙眉。
以上所述是英語中以實喻虛的表達(dá)漢譯的問題,下面談一下英語中以虛代實,即以抽象名詞指具體的人或物質(zhì)的漢譯問題。
有人認(rèn)為:有必要把它們(指抽象名詞)譯的比較具體、明確來保證與原文相適應(yīng)的可讀性。我們需要首先弄清的一個問題是:將抽象名詞譯的比較具體、明確,究竟是指通過“譯”這一手段將其“加工”成含義具體的名詞呢?還是此類抽象名詞本身即含有具體的意義?這是一個涉及如何正確理解及認(rèn)識英語中一部分抽象名詞的帶普遍性意義的問題??陀^情況是:英語中的一些抽象名詞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含義是具體的而并非是抽象的。以有人所引的例句為例:Asaboy,hewasthedespairofallhisteachers.句中的despair的固有含義之一是:somebodythatcauseslossofhope,令人失望的人。
以虛代實的抽象名詞能大大簡潔英語的表達(dá),是一種不為鮮見的語言現(xiàn)象。就其特征而言,此類抽象名詞可作何種分類呢?據(jù)筆者管見,似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指形形色色的“人”的抽象名詞,如:
IsJaneapossibility(=asuitableperson)asawifeforRichard?
簡是做理查德妻子的合適人選嗎?
Oursonhasbeenadisappointment(=someonedissapointing)tous.
我們的兒子成了令我們失望的人。
He’saninfluence(=thepersonthathasthepowertoproduceagoodmoraleffect)forgoodinthetown.
他是這城里影響他人行善的人。
Hisskillatgamesmadehimtheadmiration(=apersonthatcausessuchfeelings)ofhisfriends.
他的運(yùn)動技巧使他成為友人稱羨的人。
Hisnewcarmadehimtheenvy(=apersonthatmakessomeonewishtobeliketheperson)ofeveryboyintheneighbourhood.
他擁有一輛新轎車,為此他成了鄰里男孩們的羨慕者。
Mydadhasthreedependents(=apersonwhodependsonanotherformaterialsupport):mymother,mysisterandI.
爸爸需養(yǎng)活三口人:媽媽、姐姐和我。
另一類是指各種各樣具體物質(zhì)的抽象名詞,如:
Haveyoureadanyhumour(=somethingdesignedtoinducelaughteroramusement)recently?
近來你讀了什么幽默作品嗎?
Thebighouseonthehillismyambition.(=theobjectdesired)。
山上的那間大屋是我企望得到的東西。
What’syourgreatestdesire(=somethinglongedfor)?
你想得到的是什么東西?
Thisisnotarealgun,butitisagoodimitation(=athingthatimitatessomethingelse)。
這不是一支真槍,但卻是一件極好的仿制品。
Havethepartyinvitations(=awrittenrequest)beensentout?
晚會的請柬發(fā)出去了嗎?
Theirtransportation(=ameansoftransport)wascamel.
他們的運(yùn)輸工具是駱駝。
I’mreadingallthechiefcriticisms(=arevieworotherarticleexpressingsuchjudgementandevaluation)oftheplay.
我正在閱讀有關(guān)此劇本的主要批評文章。
后值得一提的是:人類的語言在其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中不斷發(fā)展變化著。比較而言,具體形象的表達(dá)總是更易博得人們的青睞。英語中若干具體形象的表達(dá)也在影響著漢語,以至于漢語中也出現(xiàn)了若干從英語脫胎而來的新鮮的形象詞匯。如:
Itwasinthe1960sthatpeopleinBritainbegantotalkaboutthe“permissivesociety”andthe“generationgap”。
此句中的generationgap曾被先后譯作“長輩與年輕一代之間的隔閡”以及“世代隔閡”,今天已被廣泛地譯成“代溝”。與此同時,“代溝”一詞亦已始見于國內(nèi)的書刊及報端,而1978年首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尚未收入“代溝”一詞。
一個新的詞匯的出現(xiàn)及其使用是一個復(fù)雜的約定俗成的社會性問題。在翻譯中切不可為求形象性而主觀杜撰令人誤解甚至大惑不解的冷詞澀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