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韓國貨的地位遠不如日本貨,后者是人們眼中技術和品質的代名詞。然而目前,日系品牌對以三星為首的韓國企業(yè)非常關注,甚至以超乎常人的想象來研究對方產品的核心技術。
以三星電視為例,從2006年開始,其在美國銷量已經全面超過SONY,在全球銷量排名第一位;起步很晚的三星手機,已經進入行業(yè)前三甲,他們的目標是2010年要做全球第一;而在半導體方面,三星目前僅次于英特爾。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房地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未來十年,商用空調將成為三星在中國重要的戰(zhàn)略產品之一。因為在家用空調普遍利潤攤薄的背景下,具有巨大潛力的商用空調市場正在成為國際家電巨頭搶食的新奶酪。
來自家電聯(lián)盟網的數據顯示,2007年國內商用空調總體銷售額達到了370億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了10%。其中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商用空調需求更是以每年50%的速度增加,預計到2010年市場需求將高達450億元。
“三星在商用空調上還沒有賺到錢。我們把它定位為戰(zhàn)略產品之一,現在只是在投入?!?三星中國商用空調總經理樸營國對《中國新時代》說,但從長遠來看,這個戰(zhàn)略投入是值得的,一旦做起來,在高端的消費群體里,商用空調將給三星帶來巨大的影響力。
“三星商用空調從初的定位,到未來的發(fā)展,也是必須要做的!”樸營國自信地說。
“大換血”
國內商用空調市場初由美國約克、開利、特靈、麥克維爾“四大家族”把持,市場份額一度高達95%以上。上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商用空調巨頭大金后來居上,同時期進入的日資品牌還有日立(海信日立)、東芝、富士通等。
2000年前后,以美的、海爾、格力等為代表的國內空調制造廠商殺入商用空調領域。新數據顯示,格力商用空調2006年銷售達到15億元,美的僅在2007年上半年就實現了14億元的銷售額,占當時商用空調國內市場總額7%。
樸營國表示,除了目前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大金以外,商用空調的市場格局還沒有完全確定,目前仍停留在品牌混戰(zhàn)時期。盡管“國內的企業(yè)像美的、格力做的也是不錯的,但我們基本不在同一個競爭平臺上競爭,定位有所差別?!睒銧I國說,和別的廠家不同的是,他們的產品類型、型號都很多,且高中低端都做,而三星只做高端產品。
“從他們的銷量和市場的布局網絡各方面來看,我們認為三星有超過他們的機會。一方面是時間的問題,另一個是三星內部資源的整合,內部整合好之后就能取得很快的發(fā)展?!?BR> 自2007年1月上任以來,樸營國對三星的商用空調部門進行了“大換血”。
首先是組織架構上的整合。“原來我們分為華北、華東、華南三個事務所,各自擁有獨立的運營權,互相之間沒有太大的關聯(lián)性。這樣的布局,會由于資源分化導致整體的影響力不夠,不能體現整體的優(yōu)勢。因而現在商用空調部門在華東、華北、華南三個重點銷售區(qū)域內,針對重要的經濟發(fā)展較快的一級城市建立了11個辦事處?!睒銧I國說。
其次是在人才資源上的整合。目前三星其他的營銷總部都是在北京,只有商用空調在上海,這也意味著商用空調部門得到了三星高層的大力支持——這一點從三星商用空調在韓國的地位可以看出,“三星商用空調在韓國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在面積不到一個山東大的市場里銷售到35個億,在韓國處于一種基本壟斷地位,份額大概在50%-60%.”
目前,由樸營國率領的三星商用空調在經過了“大換血”之后正處于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階段。但三星集團沒有給樸營國下達硬指標,“這個指標是我自己定的。”樸營國表示,三星對產品發(fā)展的定位是,必須要做第一,無論是三年、五年還是十年,“我認為三星還沒有發(fā)力。”
差異化競爭
2008年6月1日開始,新修訂的《節(jié)約能源法》配套能效標準正式宣布實施,包括變頻空調、多聯(lián)式空調在內的11項終端產品的能效標準明確在名單之列。能效標準的實施,意味著各相關企業(yè)將面臨大考,新一輪的行業(yè)洗牌來臨。
今年9月1日,《多聯(lián)式空調(熱泵)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21454-2008)標準將正式實施,并明確將多聯(lián)式空調能效限定值從目前的5級能效水平提高到3級,自2011年開始實施,屆時4、5級產品將被淘汰出局。
其實,在能效標準政策出臺前,商用空調領域的“節(jié)能戰(zhàn)”就早已點燃。大金、特靈、開利等日美系品牌,海爾、美的、格力等國內品牌都競相打出節(jié)能牌,爭奪市場。而自2000年進入中國市場的三星商用空調也一直在力推高效節(jié)能。
樸營國表示:商用空調作為建筑的耗能大戶,理應在節(jié)能方面分攤更大的比重。商用空調競爭的核心是技術,只有擁有更高效節(jié)能的核心技術,才能成為主宰市場的節(jié)能排頭兵。
與其他品牌匆忙應對能效升級不同,三星商用空調在進入市場之初,即從核心技術上開辟了一條“高效節(jié)能”之路——發(fā)展數碼渦旋技術。
其實三星在選擇到底是做變頻還是數碼渦旋的技術時,當時做了很多調研和論證工作。
樸營國表示,“變頻是日系品牌的技術路線(變頻多聯(lián)機)。按照我們三星來講,要做就要做第一。如果選擇變頻技術路線的話,那么可能很長時間要做日系品牌的跟隨者,還可能面臨技術壁壘?!?BR> 早在2000年,三星就與全球大渦旋壓縮機生產廠商艾默生展開合作,由艾默生旗下的谷輪公司提供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壓縮機,三星則提供強大的控制技術,并將其整合于整個系統(tǒng)設計中,進而研發(fā)生產出了全球第一臺數碼渦旋中央空調。
相對于目前市場上以變頻技術為主的中央空調,應用數碼渦旋技術的空調在節(jié)能性上技高一籌。三星商用空調運行效率高,可自動進行能量調節(jié),部分負荷時,比單壓縮機系統(tǒng)更節(jié)能,解決了常規(guī)中央空調因不能分區(qū)分部控制而導致的“大馬拉小車”問題。三星全系列商用空調也因此成為市面上制冷、制熱平均效能高的品牌之一。
樸營國表示,三星商用空調的核心優(yōu)勢還是技術?!拔覀冞@個行業(yè)技術更新?lián)Q代的速度原來是3年,現在是2年,而三星技術更新?lián)Q代的時間不會超過1年半,和韓國絕對是同步的。從技術水平、工藝水準上說,這個不是一般的對手能趕得上的?!?BR> 此外,來自三星內部管理上的支持,是身為工學博士的樸營國為感興趣的地方。“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企業(yè),在短短不到30年發(fā)展到這種程度,尤其在家電領域,令日企恐慌,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的?!?BR> 在三星,講究的是流程,在流程前面人人平等。三星企業(yè)里有一個比方,“也許你能有樸社長那樣的權力,但未必比一個課長有權力”。比如財務部門的一個課長就可以攔下營業(yè)部門的預算計劃,因為他從財務角度進行評估。
樸營國認為三星完全靠組織、靠流程,講究團隊意識、團隊合作和組織力。在管理上有這句話,“看似繁瑣的流程,卻能帶來高效率?!币虼?,樸營國表示,借用三星整體的優(yōu)勢,整合之后的三星商用空調將進入發(fā)展快車道。
以三星電視為例,從2006年開始,其在美國銷量已經全面超過SONY,在全球銷量排名第一位;起步很晚的三星手機,已經進入行業(yè)前三甲,他們的目標是2010年要做全球第一;而在半導體方面,三星目前僅次于英特爾。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房地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未來十年,商用空調將成為三星在中國重要的戰(zhàn)略產品之一。因為在家用空調普遍利潤攤薄的背景下,具有巨大潛力的商用空調市場正在成為國際家電巨頭搶食的新奶酪。
來自家電聯(lián)盟網的數據顯示,2007年國內商用空調總體銷售額達到了370億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了10%。其中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商用空調需求更是以每年50%的速度增加,預計到2010年市場需求將高達450億元。
“三星在商用空調上還沒有賺到錢。我們把它定位為戰(zhàn)略產品之一,現在只是在投入?!?三星中國商用空調總經理樸營國對《中國新時代》說,但從長遠來看,這個戰(zhàn)略投入是值得的,一旦做起來,在高端的消費群體里,商用空調將給三星帶來巨大的影響力。
“三星商用空調從初的定位,到未來的發(fā)展,也是必須要做的!”樸營國自信地說。
“大換血”
國內商用空調市場初由美國約克、開利、特靈、麥克維爾“四大家族”把持,市場份額一度高達95%以上。上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商用空調巨頭大金后來居上,同時期進入的日資品牌還有日立(海信日立)、東芝、富士通等。
2000年前后,以美的、海爾、格力等為代表的國內空調制造廠商殺入商用空調領域。新數據顯示,格力商用空調2006年銷售達到15億元,美的僅在2007年上半年就實現了14億元的銷售額,占當時商用空調國內市場總額7%。
樸營國表示,除了目前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大金以外,商用空調的市場格局還沒有完全確定,目前仍停留在品牌混戰(zhàn)時期。盡管“國內的企業(yè)像美的、格力做的也是不錯的,但我們基本不在同一個競爭平臺上競爭,定位有所差別?!睒銧I國說,和別的廠家不同的是,他們的產品類型、型號都很多,且高中低端都做,而三星只做高端產品。
“從他們的銷量和市場的布局網絡各方面來看,我們認為三星有超過他們的機會。一方面是時間的問題,另一個是三星內部資源的整合,內部整合好之后就能取得很快的發(fā)展?!?BR> 自2007年1月上任以來,樸營國對三星的商用空調部門進行了“大換血”。
首先是組織架構上的整合。“原來我們分為華北、華東、華南三個事務所,各自擁有獨立的運營權,互相之間沒有太大的關聯(lián)性。這樣的布局,會由于資源分化導致整體的影響力不夠,不能體現整體的優(yōu)勢。因而現在商用空調部門在華東、華北、華南三個重點銷售區(qū)域內,針對重要的經濟發(fā)展較快的一級城市建立了11個辦事處?!睒銧I國說。
其次是在人才資源上的整合。目前三星其他的營銷總部都是在北京,只有商用空調在上海,這也意味著商用空調部門得到了三星高層的大力支持——這一點從三星商用空調在韓國的地位可以看出,“三星商用空調在韓國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在面積不到一個山東大的市場里銷售到35個億,在韓國處于一種基本壟斷地位,份額大概在50%-60%.”
目前,由樸營國率領的三星商用空調在經過了“大換血”之后正處于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階段。但三星集團沒有給樸營國下達硬指標,“這個指標是我自己定的。”樸營國表示,三星對產品發(fā)展的定位是,必須要做第一,無論是三年、五年還是十年,“我認為三星還沒有發(fā)力。”
差異化競爭
2008年6月1日開始,新修訂的《節(jié)約能源法》配套能效標準正式宣布實施,包括變頻空調、多聯(lián)式空調在內的11項終端產品的能效標準明確在名單之列。能效標準的實施,意味著各相關企業(yè)將面臨大考,新一輪的行業(yè)洗牌來臨。
今年9月1日,《多聯(lián)式空調(熱泵)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21454-2008)標準將正式實施,并明確將多聯(lián)式空調能效限定值從目前的5級能效水平提高到3級,自2011年開始實施,屆時4、5級產品將被淘汰出局。
其實,在能效標準政策出臺前,商用空調領域的“節(jié)能戰(zhàn)”就早已點燃。大金、特靈、開利等日美系品牌,海爾、美的、格力等國內品牌都競相打出節(jié)能牌,爭奪市場。而自2000年進入中國市場的三星商用空調也一直在力推高效節(jié)能。
樸營國表示:商用空調作為建筑的耗能大戶,理應在節(jié)能方面分攤更大的比重。商用空調競爭的核心是技術,只有擁有更高效節(jié)能的核心技術,才能成為主宰市場的節(jié)能排頭兵。
與其他品牌匆忙應對能效升級不同,三星商用空調在進入市場之初,即從核心技術上開辟了一條“高效節(jié)能”之路——發(fā)展數碼渦旋技術。
其實三星在選擇到底是做變頻還是數碼渦旋的技術時,當時做了很多調研和論證工作。
樸營國表示,“變頻是日系品牌的技術路線(變頻多聯(lián)機)。按照我們三星來講,要做就要做第一。如果選擇變頻技術路線的話,那么可能很長時間要做日系品牌的跟隨者,還可能面臨技術壁壘?!?BR> 早在2000年,三星就與全球大渦旋壓縮機生產廠商艾默生展開合作,由艾默生旗下的谷輪公司提供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壓縮機,三星則提供強大的控制技術,并將其整合于整個系統(tǒng)設計中,進而研發(fā)生產出了全球第一臺數碼渦旋中央空調。
相對于目前市場上以變頻技術為主的中央空調,應用數碼渦旋技術的空調在節(jié)能性上技高一籌。三星商用空調運行效率高,可自動進行能量調節(jié),部分負荷時,比單壓縮機系統(tǒng)更節(jié)能,解決了常規(guī)中央空調因不能分區(qū)分部控制而導致的“大馬拉小車”問題。三星全系列商用空調也因此成為市面上制冷、制熱平均效能高的品牌之一。
樸營國表示,三星商用空調的核心優(yōu)勢還是技術?!拔覀冞@個行業(yè)技術更新?lián)Q代的速度原來是3年,現在是2年,而三星技術更新?lián)Q代的時間不會超過1年半,和韓國絕對是同步的。從技術水平、工藝水準上說,這個不是一般的對手能趕得上的?!?BR> 此外,來自三星內部管理上的支持,是身為工學博士的樸營國為感興趣的地方。“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企業(yè),在短短不到30年發(fā)展到這種程度,尤其在家電領域,令日企恐慌,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的?!?BR> 在三星,講究的是流程,在流程前面人人平等。三星企業(yè)里有一個比方,“也許你能有樸社長那樣的權力,但未必比一個課長有權力”。比如財務部門的一個課長就可以攔下營業(yè)部門的預算計劃,因為他從財務角度進行評估。
樸營國認為三星完全靠組織、靠流程,講究團隊意識、團隊合作和組織力。在管理上有這句話,“看似繁瑣的流程,卻能帶來高效率?!币虼?,樸營國表示,借用三星整體的優(yōu)勢,整合之后的三星商用空調將進入發(fā)展快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