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丹用于治卒中急風(fēng),眩運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悶,牙關(guān)緊急,目睛上視,及五種病,涎潮搐搦。 碧霞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石綠(研。九度飛)十兩,附子尖、烏頭尖、蝎梢,各七十個。
【炮制】上將三味為末,入石綠令勻,面糊為圓,如雞頭大。
【功能主治】治卒中急風(fēng),眩運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悶,牙關(guān)緊急,目睛上視,及五種病,涎潮搐搦。
【用法用量】每服急用薄荷汁半盞化下一圓,更入酒半合溫暖服之,須臾吐出痰涎,然后隨證治之。如牙關(guān)緊急,斡開灌之立驗。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碧霞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處方】石綠(研九度,飛)300克,附子尖、烏頭尖、蝎梢各70個。
【制法】后三味為末,入石綠拌勻,面糊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卒中急風(fēng),眩暈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悶,牙關(guān)緊閉,目睛上視,及五種癇病,涎潮搐搦。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薄荷汁80毫升化下,再飲熱酒適量,須臾吐出痰涎,然后隨證治之。如牙關(guān)緊閉,撬齒灌服,立驗。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碧霞丹——《飼鶴亭集方》
【處方】飛青黛、硼砂、人中白(煅)、玄明粉、兒茶、薄荷葉、川連、山豆根、天蟲、馬勃、膽星、金果欖各15克,大梅片4.5克。
【制法】上藥共研至無聲為度,瓷瓶密收。
【功能主治】主治風(fēng)火上郁,咽喉糜痛,牙痛。
【用法用量】用時吹點患處。
【摘錄】《飼鶴亭集方》
碧霞丹——雞峰》卷十九
【處方】寒水石半兩,滑石半兩,膩粉半兩,粉霜3錢,硇砂3錢。
【制法】上同研勻,滴水為膏,用濕紙一張裹在內(nèi),面1斤和作球,盛藥于牛糞熟火內(nèi)燒面勻翻焦熟為度,取藥出,用青黛半兩同研,滴水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十種水氣。
【用法用量】第1日服3粒,日3次。嚼龍腦或生姜、燈心、木通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九
碧霞丹——《宣明論》卷十四
【處方】龍腦2錢,麝香2錢,硇砂2錢,血竭1錢,沒藥1錢,乳香1錢,銅青1錢,硼砂3錢。
【制法】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惡眼風(fēng)赤者。
【用法用量】每用1丸,新水化開,點之。
【摘錄】《宣明論》卷十四
碧霞丹——《理瀹》
【處方】爐甘石(制)2兩,黃丹(炒)2兩,銅綠8錢,海螵蛸5錢,歸尾1錢,沒藥1錢,血竭1錢,白丁香1錢,硼砂1錢,牙硝1錢,乳香1錢,青鹽1錢,輕粉1錢,雄黃1錢,元明粉1錢,膽礬1錢,明礬1錢,朱砂1錢,熊膽1分,冰片3分,麝1分,黃連1兩,川芎3錢,當(dāng)歸3錢,赤芍3錢,生地3錢,柴胡3錢,龍膽草3錢,蕤仁3錢,杏仁3錢,蟬蛻3錢,菊花3錢,黃柏3錢,五倍3錢,羌活3錢,防風(fēng)3錢,木賊草3錢。
【制法】麝前21味共研細末;后下16味熬膏,槐、柳、桑枝各5錢攪,令條盡為度,去滓入蜜,和前藥為丸,蜜不足加阿膠5錢,煎湯和藥。
【功能主治】目內(nèi)外障。
【用法用量】臨用熱水化洗。
【摘錄】《理瀹》
碧霞丹——《圣惠》卷八十五
【處方】硫黃半分,膩粉1錢,青黛1分,巴豆7粒(研去油)。
【制法】上研令細,用軟飯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風(fēng),小兒膈實涎盛者。
【用法用量】《普濟方》引本方有朱砂一分。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
碧霞丹——《證類本草》卷五引《經(jīng)驗方》
【別名】碧霞丸
【處方】北來黃丹4兩。
【制法】上篩過,用好米醋半升同藥入銚內(nèi)煎,令干,卻用炭火三秤,就銚內(nèi)煅透紅,冷取研細為末,用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吐逆。
【用法用量】碧霞丸(《赤水玄珠》卷四)。
【摘錄】《證類本草》卷五引《經(jīng)驗方》
碧霞丹——《百一》卷十一
【別名】神效碧霞丹
【處方】巴豆(取肉,去油,別研細)、官桂(去粗皮,研細)、硫黃(去砂石,研細)、白礬(別研細)、青黛(別研細)各等分。
【制法】于五月1日修治,用紙各裹,以盤一盛,至端午日午時,用五家粽尖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瘧疾。
【用法用量】神效碧霞丹(《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七)。
【摘錄】《百一》卷十一
碧霞丹——《仙拈集》卷二
【處方】千年石灰、獨蒜。
【制法】共搗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九種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13丸,燒酒送下;急痛,陳石灰3錢澄清,燒酒送下;胃痛,濃煮小蒜,食飽,勿著鹽,黃酒送下即愈。
【摘錄】《仙拈集》卷二
碧霞丹——《惠直堂方》卷三
【處方】銅綠1兩,蟾酥2錢,巴豆霜1錢,麝5分。
【制法】上為細末,用蝸牛搗為丸,如米粒大。
【功能主治】疔瘡不疼者。
【用法用量】刺瘡出血,入藥粒,膏蓋之。
【摘錄】《惠直堂方》卷三
碧霞丹——《普濟方》卷三七○引《全嬰方》
【處方】石綠1兩,膽礬半兩,白礬1錢,輕粉1錢。
【制法】上為末,面糊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中卒風(fēng),牙關(guān)緊急,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5歲每服1丸,生油化下,吐涎立效。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引《全嬰方》
碧霞丹——《儒門事親》卷十五
【處方】銅綠、白土、芒硝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赤眼暴發(fā),赤瞎。
【用法用量】每用1丸,白湯研化,洗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五
碧霞丹——《全國中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處方】當(dāng)歸2錢,沒藥2錢,血竭1錢,白丁香1錢,硼砂1錢,冰片1錢,臺麝香1錢。
【制法】上研極細面,熬黃連膏,和為小丸。
【功能主治】清熱,磨云,退障。主治視物不清,于澀難睜,內(nèi)障眼疾。
【用法用量】每用1丸,新汲水半盞,瓷器浸汁洗之。
【摘錄】《全國中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碧霞丹——《衛(wèi)生寶鑒》卷十
【處方】銅綠3錢,枯白礬3錢,乳香1錢。
【制法】上為末,將黃連熬成膏子,入藥,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目赤腫,隱澀難開。
【用法用量】水浸開洗之。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
碧霞丹——《局方》卷一
【別名】碧窮丹、碧穹丹
【處方】石綠(研九度,飛)10兩,附子尖70介,烏頭尖70個,蝎梢70個。
【制法】上為末,入石綠令勻,面糊為丸,如雞頭大。
【功能主治】卒中急風(fēng),眩運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悶,牙關(guān)緊急,目睛上視,及五種癇病,涎潮搐搦。
【用法用量】碧窮丹(《幼科類萃》卷十四)、碧穹丹(《準繩·幼科》卷二)。本方方名,《醫(yī)學(xué)綱目》引作“碧露丹”。
【摘錄】《局方》卷一
碧霞丹——《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經(jīng)驗普濟加減方》
【處方】南硼砂5錢(研),硇砂5錢(研),乳香5錢(研),銅綠(研)5錢,螺兒粉5錢,4味入豬膽汁和膏,攤碗內(nèi),艾煙熏,就入:輕粉1錢,沙糖1錢,麝香1錢,龍腦半錢,豬膽2個。
【制法】上為細末,入前碗內(nèi)相和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諸般病眼,無問久新,昏暈,腫毒,隱澀,翳膜,發(fā)赤睛痛,羞明怕日。
【用法用量】每用1丸,沸湯化1盞,點洗。
【摘錄】《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經(jīng)驗普濟加減方》
【處方】石綠(研。九度飛)十兩,附子尖、烏頭尖、蝎梢,各七十個。
【炮制】上將三味為末,入石綠令勻,面糊為圓,如雞頭大。
【功能主治】治卒中急風(fēng),眩運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悶,牙關(guān)緊急,目睛上視,及五種病,涎潮搐搦。
【用法用量】每服急用薄荷汁半盞化下一圓,更入酒半合溫暖服之,須臾吐出痰涎,然后隨證治之。如牙關(guān)緊急,斡開灌之立驗。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碧霞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處方】石綠(研九度,飛)300克,附子尖、烏頭尖、蝎梢各70個。
【制法】后三味為末,入石綠拌勻,面糊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卒中急風(fēng),眩暈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悶,牙關(guān)緊閉,目睛上視,及五種癇病,涎潮搐搦。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薄荷汁80毫升化下,再飲熱酒適量,須臾吐出痰涎,然后隨證治之。如牙關(guān)緊閉,撬齒灌服,立驗。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碧霞丹——《飼鶴亭集方》
【處方】飛青黛、硼砂、人中白(煅)、玄明粉、兒茶、薄荷葉、川連、山豆根、天蟲、馬勃、膽星、金果欖各15克,大梅片4.5克。
【制法】上藥共研至無聲為度,瓷瓶密收。
【功能主治】主治風(fēng)火上郁,咽喉糜痛,牙痛。
【用法用量】用時吹點患處。
【摘錄】《飼鶴亭集方》
碧霞丹——雞峰》卷十九
【處方】寒水石半兩,滑石半兩,膩粉半兩,粉霜3錢,硇砂3錢。
【制法】上同研勻,滴水為膏,用濕紙一張裹在內(nèi),面1斤和作球,盛藥于牛糞熟火內(nèi)燒面勻翻焦熟為度,取藥出,用青黛半兩同研,滴水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十種水氣。
【用法用量】第1日服3粒,日3次。嚼龍腦或生姜、燈心、木通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九
碧霞丹——《宣明論》卷十四
【處方】龍腦2錢,麝香2錢,硇砂2錢,血竭1錢,沒藥1錢,乳香1錢,銅青1錢,硼砂3錢。
【制法】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惡眼風(fēng)赤者。
【用法用量】每用1丸,新水化開,點之。
【摘錄】《宣明論》卷十四
碧霞丹——《理瀹》
【處方】爐甘石(制)2兩,黃丹(炒)2兩,銅綠8錢,海螵蛸5錢,歸尾1錢,沒藥1錢,血竭1錢,白丁香1錢,硼砂1錢,牙硝1錢,乳香1錢,青鹽1錢,輕粉1錢,雄黃1錢,元明粉1錢,膽礬1錢,明礬1錢,朱砂1錢,熊膽1分,冰片3分,麝1分,黃連1兩,川芎3錢,當(dāng)歸3錢,赤芍3錢,生地3錢,柴胡3錢,龍膽草3錢,蕤仁3錢,杏仁3錢,蟬蛻3錢,菊花3錢,黃柏3錢,五倍3錢,羌活3錢,防風(fēng)3錢,木賊草3錢。
【制法】麝前21味共研細末;后下16味熬膏,槐、柳、桑枝各5錢攪,令條盡為度,去滓入蜜,和前藥為丸,蜜不足加阿膠5錢,煎湯和藥。
【功能主治】目內(nèi)外障。
【用法用量】臨用熱水化洗。
【摘錄】《理瀹》
碧霞丹——《圣惠》卷八十五
【處方】硫黃半分,膩粉1錢,青黛1分,巴豆7粒(研去油)。
【制法】上研令細,用軟飯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風(fēng),小兒膈實涎盛者。
【用法用量】《普濟方》引本方有朱砂一分。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
碧霞丹——《證類本草》卷五引《經(jīng)驗方》
【別名】碧霞丸
【處方】北來黃丹4兩。
【制法】上篩過,用好米醋半升同藥入銚內(nèi)煎,令干,卻用炭火三秤,就銚內(nèi)煅透紅,冷取研細為末,用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吐逆。
【用法用量】碧霞丸(《赤水玄珠》卷四)。
【摘錄】《證類本草》卷五引《經(jīng)驗方》
碧霞丹——《百一》卷十一
【別名】神效碧霞丹
【處方】巴豆(取肉,去油,別研細)、官桂(去粗皮,研細)、硫黃(去砂石,研細)、白礬(別研細)、青黛(別研細)各等分。
【制法】于五月1日修治,用紙各裹,以盤一盛,至端午日午時,用五家粽尖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瘧疾。
【用法用量】神效碧霞丹(《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七)。
【摘錄】《百一》卷十一
碧霞丹——《仙拈集》卷二
【處方】千年石灰、獨蒜。
【制法】共搗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九種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13丸,燒酒送下;急痛,陳石灰3錢澄清,燒酒送下;胃痛,濃煮小蒜,食飽,勿著鹽,黃酒送下即愈。
【摘錄】《仙拈集》卷二
碧霞丹——《惠直堂方》卷三
【處方】銅綠1兩,蟾酥2錢,巴豆霜1錢,麝5分。
【制法】上為細末,用蝸牛搗為丸,如米粒大。
【功能主治】疔瘡不疼者。
【用法用量】刺瘡出血,入藥粒,膏蓋之。
【摘錄】《惠直堂方》卷三
碧霞丹——《普濟方》卷三七○引《全嬰方》
【處方】石綠1兩,膽礬半兩,白礬1錢,輕粉1錢。
【制法】上為末,面糊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中卒風(fēng),牙關(guān)緊急,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5歲每服1丸,生油化下,吐涎立效。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引《全嬰方》
碧霞丹——《儒門事親》卷十五
【處方】銅綠、白土、芒硝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赤眼暴發(fā),赤瞎。
【用法用量】每用1丸,白湯研化,洗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五
碧霞丹——《全國中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處方】當(dāng)歸2錢,沒藥2錢,血竭1錢,白丁香1錢,硼砂1錢,冰片1錢,臺麝香1錢。
【制法】上研極細面,熬黃連膏,和為小丸。
【功能主治】清熱,磨云,退障。主治視物不清,于澀難睜,內(nèi)障眼疾。
【用法用量】每用1丸,新汲水半盞,瓷器浸汁洗之。
【摘錄】《全國中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碧霞丹——《衛(wèi)生寶鑒》卷十
【處方】銅綠3錢,枯白礬3錢,乳香1錢。
【制法】上為末,將黃連熬成膏子,入藥,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目赤腫,隱澀難開。
【用法用量】水浸開洗之。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
碧霞丹——《局方》卷一
【別名】碧窮丹、碧穹丹
【處方】石綠(研九度,飛)10兩,附子尖70介,烏頭尖70個,蝎梢70個。
【制法】上為末,入石綠令勻,面糊為丸,如雞頭大。
【功能主治】卒中急風(fēng),眩運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悶,牙關(guān)緊急,目睛上視,及五種癇病,涎潮搐搦。
【用法用量】碧窮丹(《幼科類萃》卷十四)、碧穹丹(《準繩·幼科》卷二)。本方方名,《醫(yī)學(xué)綱目》引作“碧露丹”。
【摘錄】《局方》卷一
碧霞丹——《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經(jīng)驗普濟加減方》
【處方】南硼砂5錢(研),硇砂5錢(研),乳香5錢(研),銅綠(研)5錢,螺兒粉5錢,4味入豬膽汁和膏,攤碗內(nèi),艾煙熏,就入:輕粉1錢,沙糖1錢,麝香1錢,龍腦半錢,豬膽2個。
【制法】上為細末,入前碗內(nèi)相和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諸般病眼,無問久新,昏暈,腫毒,隱澀,翳膜,發(fā)赤睛痛,羞明怕日。
【用法用量】每用1丸,沸湯化1盞,點洗。
【摘錄】《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經(jīng)驗普濟加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