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方法做事永遠都是事半功倍,國考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申論指導:如何提高提出對策題型的分數(shù)”,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申論指導:如何提高提出對策題型的分數(shù)
各位考生在備考申論過程中會面臨五大題型,歸納概括題、提出對策題、綜合分析題、貫徹執(zhí)行題、大作文。這五大題型是近年來公務員考試的常見題型,也是公務員所需要具備的五大能力,這五大能力中歸納概括能力是基礎,綜合分析能力更靈活,貫徹執(zhí)行能力更綜合全面,大作文更有難度,而提出對策題目被很多學員界定為難于歸納概括,但比綜合、貫徹題目簡單的一種題型。但是事實上,提出對策題目的表現(xiàn)看起來簡單,事實上有一定的難度,下面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提出對策題型。
一、提出對策題目是否需要概括問題
提出對策題目各位首先要了解它的概念,簡而言之,提出對策就是針對要解決的問題,
提出解決的具體辦法和措施,那么我們首要面臨的問題就是是否需要先概括問題,再提出解決的對策,題干的信息靈活多樣,是所有情況都需要提出概括問題再提出對策嗎?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個原則,讓我們處理好問題和對策之間的關系。當題干中問題清晰明了的時候,不需要概括問題,直接提出對策。除此之外,都需要大家先概括問題,再提出對策。那我們用具體的實例進行展示和說明。比如:請就市民出行難這一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對策。本題問題非常明晰,即市民出行難。這種情況不需要再概括問題,直接提出對策即可。再比如:材料一中面臨一些問題,請?zhí)岢鼋鉀Q的措施,這種情況題干中的問題并不明晰,也不了解問題出在哪些方向,就需要先概括問題,再提出具體的措施。還有一種特殊情況,需要大家牢記,就是一般當題干出現(xiàn)“如何”字樣的時候,命題人的意思更注重提出對策,解決某一問題,而不需要概括相關問題。比如:如何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識,請?zhí)岢鼍唧w對策,這種情況下就不需要概括問題,更注重提出解決的措施。
二、對策的來源
當明確是否概括問題后,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對策從哪里來,在此我們將對策來源從三個
方面來談一談。第一方面,對策來自于材料中的直接對策,大家都熟悉,申論有大量的材料做支撐,命題人會從材料中為我們提供直接對策,比如出現(xiàn):“需要”、“要”、“必須”等這類關鍵詞的時候就意味著材料中出現(xiàn)了一些對策,可能是我們需要的答案。第二方面,材料中的問題、原因可以推導對策。材料中除了一些具體對策,直接謄抄即可的對策之外,在難度獲取上有所增加,需要考生從問題方面進行推導,比如:打車難的原因是出租車數(shù)量不足,那么我們就可以從原因進行意思轉變,既然缺少車,那么就可以增加出租車的數(shù)量。所以,當我們把握住材料的內容,對于獲取對策而言是非常便捷的。但是命題人的往往還會從第三方面增加難度。我們的對策從材料中獲取的個數(shù)可能是有限的,比如只有4條對策,本題要求寫400字,這種情況我們會覺得對策的支撐力不夠,不能完全解決這一問題,所以需要我們自創(chuàng)對策,自創(chuàng)對策是來自于自己的生活經驗、生活體驗,比如我們仍舊從剛才的出行難的問題進行切入,出行難的解決可能我日常都是依靠共享單車,那么共享單車,綠色出行就就成為了我的具體對策。所以,各位伙伴,提出對策題目不僅需要把握住材料中的內容,還需要把握材料外的內容,還考察各位的知識儲備。
提出對策能力,不僅僅是提出對策題目進行考察,在綜合分析題目的也有綜合分析能力的體現(xiàn),在貫徹執(zhí)行題目中,更是經常出現(xiàn)對策題目,甚至在最為基礎的歸納概括題目中,也會出現(xiàn)概括對策、概括經驗的情況,所以各位伙伴,在公考的道路上,各位還需要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材料和生活兩方面入手,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成功上岸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