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司法考試即將開始,小編在這里為考生們整理了2018年司法考試案例分析,希望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消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的及時更新哦。
2018年司法考試案例分析:虛擬貨幣轉錯了,受法律保護嗎
隨著互聯網的急速發(fā)展,網絡虛擬財產的種類呈現多元化趨勢,從早先的QQ賬號、Q幣,到網游賬戶、虛擬貨幣,再到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種類繁多。近日,海寧法院鹽官法庭受理了一起“特殊”的不當得利糾紛,標的物是互聯網上的虛擬貨幣“以太坊”。
2017年9月的一天,古女士(化名)因為在交易平臺上的操作失誤,誤將本該轉給劉先生(化名)的100個“以太坊”轉給了穆先生(化名)。穆先生在古女士多次討要的情況下,仍拒絕返還。古女士不得已將穆先生告上了法庭,要求穆先生返還100個“以太坊”。
承辦法官受理案件后,第一時間與雙方當事人溝通,最終促成古女士和穆先生庭外和解。近日,古女士撤回了起訴。
據了解,目前,虛擬貨幣指的是非真實的貨幣,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游戲幣,第二類是門戶網站或者即時通訊工具服務商發(fā)行的專用貨幣,用于購買該網站內的服務,第三類是互聯網上的虛擬貨幣,比較出名的有“比特幣”、“萊特幣”、“夸克幣”等。
法官提醒,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和其他部門聯合發(fā)布的《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以及《關于防范代幣發(fā)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虛擬貨幣不是貨幣當局發(fā)行,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公民投資、使用這類虛擬貨幣需謹慎,一旦發(fā)生糾紛極有可能得不到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