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明代奇葩狀元盤點【上】

        字號:

        明代奇葩狀元盤點【
            自隋唐以來,科舉成了人們往上走的最重要的途徑(當然你要是有個好爸爸,或是你特別能打,那另當別論),甚至可以說,這1400多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科舉衍化出來的歷史。
            先別急著瞪眼,我們可以來看看:在朝,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是從科舉中走出來的,要是不考個進士,就算業(yè)務能力再強,也只能當個“小吏”,說白了就是給人家官員跑腿的臨時工,只有考上了進士,才能有個正式的公務員身份。在野,幾乎所有的民間文化,比如評書、戲曲,也都是這幫讀書人創(chuàng)作出來的,什么才子佳人、書生小姐,口味重的還有這個狐那個妖,無不是由讀書人進京趕考演繹出來的。
            而作為科舉最頂端的無上榮耀——狀元,自然也更是受到了人們無以復加的推崇。要知道,這個狀元可不是那么好拿的,比如在明清,三年才考一次,幾百萬讀書人都盯著呢,再看看現(xiàn)在一個縣都每年出倆狀元,那含金量是沒法兒比的。所以,只要考上了狀元,就意味著你從此登上了人生的巔峰,掙大錢,娶女神,指日可待。
            一個宋朝人曾酸溜溜地說:“狀元登第,雖將兵數(shù)十萬,恢復幽薊,逐強虜于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
            可以說,科舉文化、狀元文化,已經深入到了中國人的各個方面,以致于現(xiàn)在的人都懶得再想新詞,隨便一個行業(yè)的第一名都照搬“狀元”的稱號,連專利使用費都不用付。
            那么問題來了——代表著讀書人最高榮耀的狀元,真的都是所有考生中最優(yōu)秀的嗎?
            很遺憾,很多時候都不是。
            現(xiàn)在,就讓小編把這些幸運兒挨個兒請出來,看看他們都是怎么拿的狀元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第一次科舉誕生于隋朝大業(yè)元年(6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是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所以,今年(2016年)正值科舉誕生1411周年,兼科舉廢除111周年。今年正在高考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吳伯宗:我長得比較帥
            
            開國初期的人才選拔好像都不是很規(guī)范,比如大明朝的第一位狀元就是因為長得比較帥。
            這位大帥哥名叫吳伯宗,江西金溪人。吳大帥哥出身于書香門第,老爸吳儀是個舉人,發(fā)誓要把兒子舉進進士,所以從小就嚴格要求。小吳同學也不負厚望,鄉(xiāng)試一舉奪魁,拿了個全省第一名,按現(xiàn)在的說法也是狀元了。
            第二年,小吳進京會試,準備一會天下英雄。可能是臨場沒發(fā)揮好,也可能是全國的高手太多,吳解元只拿了個24名,不前不后。
            緊接著是決定命運的殿試??纪旰?,考官把一大堆卷子一一審閱,最后排出了名次,第一名姓郭名翀(音同“沖”),山西壺關人,跟小吳沒什么關系。但這還不是最后的結果,最后的結果得看朱元璋的意見。
            這天,朱元璋把考官們送上來的卷子翻開,第一名,郭翀,寫得不錯,不愧是狀元之才,比我老朱強多了。老朱點了點頭,讓人把郭翀叫上來,想再問他幾個問題,算是面試。不過讓老朱沒想到的是,郭翀一上來,差點兒沒把他嚇死。
            為什么呢?因為這小郭長得太丑了。老朱一看,這哪兒行啊?就這副模樣怎么能當狀元?雖然咱考的是文章,但狀元可是代表了咱國家的形象,以后還要經常出使呢,你說這要是讓外國人看見了,還不得笑話我大明朝沒人啊!
            老朱一揮手,得了,我也不看卷子了,把考生都叫上來吧!于是,考生們呼啦啦全上來了。
            老朱挨個兒看,走到一個面前,突然眼前一亮,這個小伙不錯,就問:“叫什么名字?”
            那人趕緊回答:“回皇上,小人吳伯宗。”
            老朱一聽,心里更樂了,這人不光長得好,名字也起得好,“伯”是老大的意思,“宗”也有第一的意思,這不就是現(xiàn)成的狀元人選嗎?于是當場拍板,狀元就他了!
            就這樣,大帥哥吳伯宗憑借高顏值,成了大明朝第一位狀元。
            至于那位丑八怪郭翀,老朱也沒虧待他,狀元沒了,那就給你個榜眼吧!
            【吳狀元簡介】
            說起來,這位吳狀元的文才還是不錯的,畢竟憑借真才實學拿過江西省的狀元,名副其實的天之驕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他說“詩文皆雍容典雅,有開國之規(guī)模。明一代臺閣之體,胚胎于此”。
            不過,最讓人稱道的,還是他的個性。
            吳狀元進入官場那幾年,正是宰相胡惟庸專權的時候,老胡好幾次想把他拉攏過來,但他就是不去,我這個狀元可是皇上欽點的,哪兒能跟著你瞎混啊?
            胡大宰相也不是好惹的,你不向我靠攏,那就滾得遠遠的吧,你不是忠于皇上嗎,那京官就別當了,去皇上的老家鳳陽呆著吧!但吳狀元仍然沒有屈服,到了鳳陽后繼續(xù)彈劾老胡,硬是把胡大宰相給干倒了。
            這下連朱元璋也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看來我當年點這個狀元真沒白點,關鍵時候靠得住。于是,老朱立即把吳狀元召了回來,安排了個太常寺丞的位子。但吳狀元的個性這時候又顯露出來了,嫌官太小,死活不肯去。老朱難得的沒發(fā)火,又給他提了提,結果小吳還是不同意。這下把老朱惹急了,你還來勁了?干脆都別干了,去大西北涼快涼快去吧!
            過了一段時間,老朱的氣消了,又想起吳狀元來了,就又把他調了回來??赡苁俏鞅憋L挺管用,這回小吳開竅了,不再鬧了,專心干起本職工作,后來干到了武英殿大學士。當然,這個武英殿大學士不像在清朝那么顯貴,當朝一品,在明朝初期只是一個正五品。
            可惜,武英殿大學士剛干了一年多,吳狀元有個弟弟犯了事,當哥哥的也受到了牽連。老朱還有點想挽救他的意思,就問他那件事到底什么情況,結果吳狀元牛脾氣又上來了,梗著脖子說,那又不是我的管轄范圍,我哪兒知道啊!這下又把老朱惹急了,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繼續(xù)貶官,去云南呼吸新鮮空氣去吧!
            這回吳狀元的人生也到頭了,還沒等走到云南,就在半路上一命嗚呼了,僅僅活了50歲。
            丁顯:我名字起得巧
            
            明朝第二位狀元,名叫丁顯,福建建陽人。他這個狀元的由來,不是因為長得帥,而是名字起得巧。至于怎么個巧法兒,還有點詭異的味道。
            其實從會試還沒開始,詭異就開始了。當各地才子們紛紛匯聚京城的時候,在京城就傳起了一句話:“黃練花,花練黃。”這句話來的很突然,聽到的人也都莫名其妙,什么“黃練花,花練黃”,唱大戲呢?
            直到會試、殿試結束之后,人們才終于明白過來,原來,本科會試的前三名分別為:黃子澄、練子寧、花綸,而殿試的前三名又成了花綸、練子寧、黃子澄,正應了那句話。人們不由紛紛感慨,看來真是功名自有天定。
            不過,老天爺定完了,天子可不一定同意。
            就在欽點狀元的那天凌晨,朱元璋突然做了一個夢,什么夢呢?他夢見墻上有一根大釘子,閃閃發(fā)光,光彩奪目,釘子上還纏著幾根白線,漫天飛舞,好看得不得了。
            朱元璋醒來后一想,今天是選狀元的日子,這個夢是不是在告訴我狀元人選呢?于是,就把所有的卷子都搬過來,翻開第一本,名字叫花綸,花綸?跟這個夢沒什么關系啊,隨手扔在一邊。再看第二本,練子寧,也沒關系。再翻第三本,黃子澄,也不對啊。
            老朱繼續(xù)往下翻,直翻到一百多名,才在三甲第五名的位置上看到了一個名字——丁顯。老朱大喜,丁顯?這不就是我夢中的狀元嗎?于是當即把丁顯從一百多名一下子提到第一名,欽點為本科狀元。而原來的狀元花綸,則被換到了丁顯的位置——三甲第五名,上哪兒說理去?
            這位丁狀元的水平確實不怎么樣,據(jù)說連卷子都沒做完,還有不少語病,能勉強中個進士就不錯了。但架不住人家名字起得巧,正對老朱的夢,上哪兒說理去?
            不過,老朱可能也是覺得光憑一個夢就決定人家的命運有點說不過去,就把花綸、練子寧、黃子澄三個人也都一起調進了翰林院,這在以前可只有狀元才有這個待遇。
            【丁狀元簡介】
            子曰:狗屎運是不能保佑你一輩子的,即使你名字起得巧也沒用。
            丁狀元可能脾氣不大好,憑空得了個狀元也讓他更加目中無人,剛中狀元還不到一年,就因為上書提意見,把朱元璋給惹急了,被貶去廣西,訓練大象去了。讓新科狀元去訓練大象,老朱也真能想得出來。
            丁狀元到了那兒,也沒事干,天天喝點小酒,寫點小詩,日子過得倒也安逸。但安逸了沒幾年,就死在了工作崗位上。
            據(jù)說,朱元璋聽說后,大發(fā)雷霆,罵那些馴象衛(wèi)的人:“老子就是想讓他下去鍛煉鍛煉,過幾年再回來為國效力,你們這幫王八蛋竟然把他累死了,太可惡了!你們也都別干了,統(tǒng)統(tǒng)給我滾回家吧!”
            看來,老朱對丁狀元還是很有感情的,丁狀元地下有知,也該欣慰了。
            曾棨:我有內部消息
            
            自古朝中有人好做官,考場有人同樣也能助你一臂之力,比如大明朝的第八位狀元曾棨(音同“起”)。
            其實,這一科的考官里面,都跟曾棨沒什么關系,有關系的是另一位考生——劉子欽。
            這位劉同學可不是一般人,在前一年的江西省鄉(xiāng)試中,一舉奪魁,是名揚天下的江西大才子。殿試的主考官是大名人解縉,也是江西人,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小老鄉(xiāng)非常欣賞,有意幫他拿下狀元的位子,就暗中提醒他多復習一下關于禮樂的問題。
            既然主考官這么說了,那考試的內容肯定就跟禮樂有關,稍微有點腦子的都會趕緊回去多看看關于禮樂的東西,但這位劉大才子卻腦子突然進水了,竟然不屑一顧地說:“我劉子欽拿狀元靠的是真才實學,絕不會搞這些歪門邪道!”把解縉嗆得差點兒摔一大跟頭。
            回來后,劉子欽對同住的老鄉(xiāng)曾棨說:“告訴你一個內部消息,多看看禮樂制度,別到時候抓瞎。”
            曾棨嚇了一跳,問:“你怎么知道的?”
            劉子欽冷笑了一聲,算是作了回答。
            曾棨又說:“這么重要的消息你怎么跟我說了,就不怕我搶你的狀元嗎?”
            劉子欽又是冷笑一聲,說:“我鄉(xiāng)試的時候就壓你好幾頭,狀元還會怕你搶嗎?”說完,叫了幾個同學出去喝酒去了。
            曾棨得了這個內部消息,自然不敢怠慢,趕緊翻出禮樂制度的書,沒命地看。
            到了殿試那天,曾棨一看,果然是關于禮樂的,當即奮筆疾書,一口氣寫下了洋洋灑灑兩萬多字,一個字也沒改動。
            這時候的皇帝已經換成了朱棣,看完曾棨的卷子后,當場拍板,狀元就他了!并親筆御批:“貫通經史,識達天人。有講習之學,有忠愛之誠。擢魁天下,昭我文明,尚資啟沃,惟良顯哉。”
            至于那位心比天高的劉子欽,因為太過自大,臨場沒發(fā)揮好,只拿了二甲十二名,離狀元差了十四個名次。正應了那句名言:不作死就不會死!
            在這兒需要補充一點,這次考試江西的考生大放異彩,不光狀元是江西人,一甲的榜眼、探花也是江西的,甚至二甲的前四名也都是,包攬了前七名。而且,總共470名錄取進士中,江西的考生占了110人,可謂空前絕后。這是不是跟同為江西人的解縉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曾狀元簡介
            曾同學拿這個狀元雖然有作弊的嫌疑,但他的水平還是很不錯的,在中狀元后不久,朱棣又挑選了28個當時最優(yōu)秀的人進入文淵閣深造,畢業(yè)考試的時候,曾狀元又拿了個第一。
            朱棣也對這位曾狀元很是欣賞,平時的文書基本都交給他來寫。只要誰說某某人的文采好,朱棣就會來上一句:“再好能比得上曾狀元嗎?”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倆有什么基情呢。
            曾狀元不光文才出眾,另一個才能更是驚人,恐怕在整個歷史上的八百多狀元里面,都是毫無疑問的第一人。
            這個才能就是喝酒。
            有一次,一個外國的使臣來進貢,進完貢后跟朱棣吹牛說:“我在我們那兒喝酒從來沒輸過,聽說貴國人才濟濟,不知道有沒有能喝過我的?”
            中國人在老外面前最在乎的就是面子,朱棣一聽,這個小蠻子竟敢笑話我沒人,這還得了?于是趕緊讓大臣們去找能喝酒的。這時,一個武官推薦了一個人,是個低級小軍官,說在軍營里從來沒喝醉過。但朱棣嫌他官太小,人家堂堂的一國使臣來了,我大明竟然讓一個沒品的小軍官陪人家,傳出去丟死人了!
            這時,曾狀元站了出來,說:“陛下,不如讓臣來試試吧。”
            朱棣問:“你能喝多少?”
            曾狀元說:“不知道,從來沒醉過。”
            朱棣雖然有點不放心,但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干脆就讓他試試吧。另外,朱棣怕他撐不住,又把那個小軍官也叫了來,關鍵時候幫一把。
            于是,三人開始對飲起來。一開始用杯子,后來換成了大碗,再后來直接上酒壇子,直喝得昏天黑地,日月無光……
            第二天早上,朱棣過去一看,只見外國使臣正趴在那兒呼呼大睡,小軍官也正吐得酣暢淋漓,只有曾狀元還在那兒喝得不亦樂乎。朱棣大喜,“想不到我家的曾狀元還是一位酒狀元啊!”
            后來,英國公張輔想看看他到底多少酒量,就讓人按照他的腰圍,做了一個皮桶,然后請他來喝酒。曾狀元喝一碗,下人就往皮桶里倒一碗。眼看喝到天黑了,陪酒的人也都喝趴下了,曾狀元這才起身告辭。張輔怕他喝醉了,就派了個下人扶他回去。
            曾狀元走后,張輔來到后院一看,好家伙!不光那個皮桶滿了,連旁邊一口大缸也都快漫出來了!
            過了一會兒,張輔見那個下人沒回來,以為一定是曾狀元喝醉了,就又派了一個人過去。到了半夜,那兩個人還沒回來,張輔急了,曾狀元可是當今皇上的大紅人,要是在我這兒出個什么意外,我可擔當不起,于是,又派了一個人過去。
            直到第二天早上,三個人才搖搖晃晃地回來了。張輔忙問怎么回事,下人這才說:“曾大人回去后,死活要留我們喝酒,他親自陪著,一直喝到現(xiàn)在,要不是上早朝,現(xiàn)在還在喝呢。”
            張輔這才明白過來,感情人家昨天根本就沒喝夠!
            曾狀元一輩子愛喝酒,直到臨終前,還讓家人準備了一大壇子酒,全部喝完后,才心滿意足地閉上了眼睛。
            邢寬:我名字皇上喜歡
            
            繼丁顯之后,大明朝又出現(xiàn)了一位因名字起得好而高中狀元的。這個幸運兒叫邢寬,安徽無為縣人。
            話說那年的殿試結束后,考官們把卷子按水平高低排列好,送給朱棣審批。朱棣接過來隨便翻了翻,覺得沒什么問題,就同意了。
            接下來就是拆開封按名次填榜,第一名,狀元,孫曰恭。剛寫完這個名字,朱棣的兩個眼珠子一下子瞪大了。為什么呢?因為古代寫字都是豎著寫,“曰恭”兩個字橫著寫沒問題,但豎著寫就很像一個“暴”字。而朱棣因為奪他侄子的皇位,殺了不少人,最忌諱別人說他是“暴君”,所以一看見這個名字,“孫暴”?奶奶的,竟然還有叫孫暴的,這不成心在拿我消遣嗎?于是趕緊叫道:“停,停,停,這個孫暴不能當狀元!”
            這科的主考官是大名士楊士奇,連忙上去解釋說:“陛下,這個考生不叫孫暴,叫孫曰恭。”
            朱棣又仔細看了看,還真是兩個字,差點兒冤枉了人家。但朱棣又一想,那也不行啊,狀元的名字是要通報全國的,連我都能看錯,那全國得有多少人也看錯啊?這玩笑可不能開!
            于是,朱棣觍著臉說:“別管叫什么名字,這個人的卷子有點問題,狀元換一個人吧。”
            楊士奇是什么人,豈能看不出來這里面的道道兒?當領導的誰還沒有點忌諱啊,犯不著為這事兒去跟他頂牛,于是就說:“陛下慧眼識珠,您看換哪個人更好?”
            朱棣又把拆開封的卷子拿過來,第二名,梁禋,這個字念什么?連我都不認識,就不用說老百姓了,狀元的名字可是要眾口相傳的,這個梁什么肯定不合適。再往下翻,第三名,邢寬,哎呀,好!朱棣一拍大腿,邢寬?就是刑罰要寬恕,正合我老朱的治國理念,就他了!
            于是,本來第三名的邢寬,因為名字皇上喜歡,被提拔成了狀元。而原來的狀元孫曰恭,則落到邢寬的位置,好歹也拿了個探花,不算太委屈。
            【邢狀元簡介】
            邢狀元的性格也跟他的名字一樣,待人寬厚隨和,是個老實人。不過,老實人也有發(fā)火的時候,這次發(fā)火也跟考試有關。
            年輕的時候,小邢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到處跟人吹牛說長大了要當狀元。不過現(xiàn)實很不給他面子,考舉人考了十幾次也沒考上,連考狀元的報名資格都沒有。于是,鄉(xiāng)里人就經常取笑他:“明年又要殿試了,邢大狀元什么時候動身呀?”說得小邢面紅耳赤。
            不光鄉(xiāng)下人取笑他,連當?shù)氐闹S堂賢也看不起他,跟人說:“這小子就是半瓶醋,他要能考上狀元,我就把一整瓶醋都喝下去。”
            或許是黃知府的話刺激到了小邢,小邢突然開竅了,下一次鄉(xiāng)試就順利考上了舉人,第二年又進京拿了個狀元。拿完狀元后第二天,小邢就給那位黃知府寫了首詩,讓人快馬加鞭送回去。
            詩是這樣寫的:“邢寬只是舊邢寬,朝占龍頭夕拜官。寄語黃堂賢太守,如今卻是鰲牙酸。”
            周旋:感謝跟我同名的帥哥
            
            因為狀元的特殊性,一般來說太丑的人都不能當選,畢竟狀元代表了一國讀書人的形象,不能給天下讀書人抹黑。但有時候也難免有漏網之魚,比如下面這位周旋同學。
            周旋同學到底怎么個丑法兒,史書上沒細說,但至少是對不起“狀元”這個稱號。那么,這個丑八怪是怎么蒙混過關的呢?
            當時的皇帝是英宗朱祁鎮(zhèn),前一年剛剛即位,還是個8歲的小孩兒,什么也不懂,所以這次考試就全權交給了大學士楊士奇。對對,就是上一篇里面那個楊士奇。英宗是他輔佐的第五代皇帝,堪稱五朝元老,在朝在野都德高望重,所以小朱把考試交給他也很放心。
            殿試結束后,楊士奇按照卷子水平排出了名次,狀元名叫周旋,浙江永嘉人。老楊為了不辜負皇上的信任,專門去找來一個浙江的考官,問他周旋這個考生長得怎么樣。
            老楊專門找浙江的考官,自然是認為他們倆認識,結果這個考官不知道那根筋兒搭錯了,竟然第一時間想到了那個山西的考生周瑄。那位周瑄同學可是個大帥哥,比浙江這位不知強了多少倍,于是,考官拍著胸脯說:“相信我沒錯,周瑄絕對是個大帥哥!”
            有了這句話,老楊就放心了,提筆把周旋點為狀元。
            第二天,新科進士們入殿覲見皇上,狀元周旋一露面,大家立刻傻了眼,不是說是個大帥哥嗎?怎么成丑八怪了?大家都望向楊士奇,意思是老楊你怎么搞的,不是調查清楚了嗎?楊士奇也很納悶兒,難道那個浙江的考官在故意糊弄我,想讓他們省出個狀元?這小子,等回去再收拾你!
            楊士奇偷眼瞅了瞅上面的小皇帝,小皇帝可能太小,還沒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反正看著這個狀元長得挺有意思,也沒說什么。
            就這樣,丑八怪周旋幸運地成了大明朝的狀元。說起來,他真該好好感謝那位跟他同名的大帥哥。
            【周狀元簡介】
            周狀元雖然長得對不起國家,但人品還是很值得稱贊的。
            周狀元曾經多次進京趕考,可惜運氣太差,每次都名落孫山。浙江溫州知府何文淵挺看好這個小伙子,就特地給他講了幾次課,就一些關鍵問題做了一下輔導。有名師指點就是不一樣,小周下一次考試就一舉奪魁,高中狀元。
            對這樣的大恩大德,周狀元當然不會忘記。后來何文淵被人彈劾,周狀元立刻給他打抱不平,最后連累得他也一起被打進大牢。但周狀元絲毫不后悔,在大牢里仍然很掛念恩師,經常讓人給他捎東西。
            這樣的人,即使長得再丑,也不負“狀元”之名了。
            施槃:長得帥真是沒辦法
            
            正統(tǒng)四年(1439年),丑八怪周旋中狀元后的下一科考試又開始了。
            這時候的朱祁鎮(zhèn)又長了3歲,審美觀也基本成熟了,心想這次我可得長點心眼,別再被那幫考官給蒙了。
            殿試結束后,考官們排好了名次,狀元名叫張和,江蘇昆山人。小朱把卷子收上來后,對考官們說:“我今天有點不舒服,卷子明天再看,你們先回去吧。”
            考官們瞅了瞅小皇帝,看著沒啥病啊,紅光滿面的,不過人家畢竟是皇帝,有隨便生病的權利,考官們也不好多問,就乖乖地回去了。
            考官們剛走,小朱就趕緊派了一個最信任的小太監(jiān)換上便裝,去看看那個叫張和的考生長得怎么樣,要是跟上次那個周旋有的一拼,這個狀元無論如何不能再給他了。
            過了一會兒,小太監(jiān)回來了。小朱忙問怎么樣,小太監(jiān)喘著氣說:“唉呀媽呀,多虧去瞅了瞅,要不然真能把陛下嚇一大跟頭!”
            小朱一聽,有這么丑?小太監(jiān)說:“長得倒不算太丑,就是那雙眼睛太難看了。我到他住的酒店門口跟小二打聽,小二往樓梯上一指,只見樓梯上下來一個人,我打眼一瞅,唉呀媽呀,可把我嚇夠嗆!那雙眼睛,真不能叫眼睛!陛下呀,可千萬不能讓這個人當狀元,不然得嚇死一大片啊!”
            小朱平時跟這個小太監(jiān)玩得最好,什么事都相信他,就把張和的卷子給抽了出來,然后又翻開榜眼的名字,再讓小太監(jiān)去看看。
            小太監(jiān)回來后,說:“這個好點,但也只能算不難看。”
            小朱又翻開探花的名字,讓小太監(jiān)去了。小太監(jiān)回來后,說這個也不是很好看。小朱又繼續(xù)翻開了第四名的名字——施槃(音同“盤”)。
            過了一會兒,小太監(jiān)回來了,滿臉樂開了花,說:“恭喜陛下,這個人太好看了,跟一朵花似的,而且今年才22歲,跟陛下肯定有共同語言。”
            小朱大喜,當即把小帥哥施槃提為狀元。而原來的狀元張和,則被挪到了施槃原來的位置。
            【施狀元簡介】
            這位小帥哥狀元腦子靈,也很會來事兒。高中狀元后,小朱把他叫到宮里,問他:“你們家鄉(xiāng)有什么名勝古跡呀?”
            施狀元說:“回陛下,有四寺四橋。”
            小朱問:“哪四寺?”
            施狀元回答:“四寺者,承天、萬壽、永定、隆興。”
            小朱又問:“哪四橋?”
            施狀元回答:“四橋者,鳳凰、來苑、吉利、太平。”
            這一番對答,把小朱皇帝喜得大嘴半天合不攏,看來朕親自點的狀元就是不一樣!
            因為長得帥,又會來事兒,施狀元的人緣非常好,有一次生了病,整個翰林院的人都去看他,還幫他找最好的醫(yī)生,比對自己老爸還上心。
            可惜,這位年少有為的帥哥狀元無福消受這一切,中狀元的第二年就英年早逝了,年僅23歲。
            柯潛:我走了狗屎運
            
            一般來說,中狀元都得有點優(yōu)勢,就算是長得帥、名字好,也起碼算是個優(yōu)勢,但下面這位狀元,卻一點優(yōu)勢都沒有,糊里糊涂的,陰差陽錯,莫名其妙地就成了狀元,真是名副其實的狗屎運。
            這位狀元名叫柯潛。
            當年,殿試結束后,考官們把卷子列好名次,一甲、二甲、三甲,全都塵埃落定。這時,主考官陳循又從卷子里挑出來幾份,可能是覺得不好,隨手給扔在了一邊,然后拿著一甲的三份卷子去了里屋,再仔細看看。
            過了一會兒,商輅(音同“路”)進來了。
            這位商輅可不是一般人,六年前剛高中狀元,而且是歷史上少有的連中三元,深受皇上的器重。商輅進來后,見二甲的卷子在一起,三甲的卷子在一起,一甲的沒看見,但旁邊還有幾份,沒寫名次,據(jù)常理推斷,應該就是一甲的。商輅向來喜歡助人為樂,心想可能是考官們太忙了,還沒來得及寫上名次,不如我來代勞吧。于是,提筆在那幾份卷子上寫上了兩個大字——“頭等”。寫完后,商輅又發(fā)揚做好事不留名的優(yōu)秀品質,輕輕的走了,不留下一片腳印。
            不過,這一切卻被一個副考官葉盛看到了。葉盛有點莫名其妙,老商過來干什么?還在卷子上寫了幾個字,什么意思啊?葉盛腦子不是很靈光,就跑去里屋找主考官陳循。
            陳循一聽,也愣住了。老商的才華那可是頂尖級的,莫非他覺得那幾份卷子都有不同凡響之處?更重要的是,老商現(xiàn)在可是皇上面前的大紅人,他今天突然造訪,莫非是皇上的意思?
            陳循想到這兒,自然不敢怠慢,趕緊讓葉盛把那幾份卷子拿了進來,又仔細看了一遍,最后把一份稍好點的卷子放在了第一名的位置上。這份卷子的主人就是柯潛。
            這件事從頭到尾都巧極了,要是陳循不把那幾份卷子放在那兒;要是不把一甲的卷子拿走;要是商輅沒有那么愛管閑事;要是葉盛能及時出來解釋一下……柯潛別說中狀元了,估計連進士的身份都拿不到。
            然而事情就是這么巧,柯潛就是有這個狗屎運!
            至于被柯潛頂替掉的那個倒霉蛋,名叫吳匯??磥砻终娴暮苤匾?,吳匯就這樣因為一場“誤會”而丟掉了狀元,想說理都找不到人。
            【柯狀元簡介】
            這位柯狀元從小就很笨,家里給他請了個老師,結果教了沒幾個月,人家老師就死活不干了——你們家孩子也太笨了,這要是傳出去,我以后哪還能找到工作啊?算了,學費我也不要了,你們還是另請高明吧!
            可是,小柯同學卻對這位老師很是留戀,老師走一步,他跟著送一步,一直送出去十幾里路還沒有停下的意思。這時候老師也心軟了,就跟他說:“小柯呀,不是為師不想教你,實在是……這樣吧,我出個對子,你要是能對得上來,我就留下,對不上來,咱師徒倆的緣分也就到這兒了。”
            小柯只好含著淚點了點頭。
            于是,老師指著前面一個正在走路的村婦,出了個上聯(lián):“女子獨行誰敢攔?”
            小柯潛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先生欲去我實留!”
            這句下聯(lián)一出,把老師驚住了。上聯(lián)中的“敢攔”諧音“橄欖”,而下聯(lián)的“實留”亦諧音“石榴”,對仗非常貼切。尤其是小柯在下聯(lián)中流露出來的感情,更讓老師鼻子一酸,便對小柯說:“看來咱倆的緣分還未了,我就再教你三年吧!”
            不過,讓老師驚喜的是,小柯經過了這件事,好像一下子開竅了,學習成績一日千里,最終陰差陽錯地高中狀元。
            另外,在這次殿試中,還發(fā)生了一件怪事。
            有一個叫王越的考生,卷子快做完的時候,突然來了一陣旋風,單單把他的卷子給卷走了。好在王越同學心理素質比較好,沒有呼天搶地,而是又跟考官要了一份,繼續(xù)做。可能是時間不夠用,最后王越只拿了個三甲第六名。
            這還只是開始,更奇的還在后面。
            一年后,朝鮮使臣來進貢,突然拿出了一份卷子,說去年一陣大風把這份卷子刮到了朝鮮,當?shù)厝艘豢?,竟然是大明朝殿試的卷子,趕緊送到了皇宮。這次來進貢,就一起給送回來了。
            大臣們一看,赫然就是王越被龍卷風卷走的那份卷子,連連稱奇。
            不過,命運多少也是公平的,考場中的幸運兒柯潛,雖然官居四品,但一輩子也沒擔任過顯赫的職位;而那位考場中的倒霉蛋王越,則官至兵部尚書,封威寧伯,顯赫一時。
            值得一提的是,柯狀元的后代還挺爭氣,從曾孫柯英開始,連續(xù)五代都考中了進士,成了名門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