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wǎng)心理咨詢師考試網(wǎng)為您整理“心理咨詢師(二級)考試之異常心理學自測習題及答案(二)”,2016年銀行心理咨詢師二級正在等著你,現(xiàn)在就開始復習吧,早做準備,成功率大。
一.判斷題
(×)1.凡是行為偏離社會常模,即行為違反社會習俗、社會準則的,都屬于心理異常。
(√)2.心理疾病是心理障礙的集中和綜合的表現(xiàn)。
(×)3.非精神病性心理疾病通常具有自知力缺損。
(√)4.當今社會對心理健康的判別標準應該包括“生存標準”和“發(fā)展標準”。
(√)5.社會生活事件是指社會生活中所遭受的大大小小的各種變化。
(√)6.無端煩惱的前提是建立在“假設”基礎之上的,其原因是想象出來的。
(×)7.注意渙散是指注意易受外界干擾而分散。
(√)8.自知力缺失是指不能認識自己的病態(tài)行為,否認自己的疾病,抗拒治療。
(√)9.癡呆是指18歲以后由腦部疾病引起的不可逆的智能慢性減退。
(√)10.疑病觀念是指確信自己患有并不存在的某種疾病,盡管根據(jù)不充分,但也不是毫無根據(jù),其推理并不荒謬。
(×)11.人格障礙是指一種持久的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不存在社會功能損害現(xiàn)象,不影響人際關系。
(×)12.同性戀的雙方必須都是同性戀患者才能構成同性戀。
(×)13.異性裝扮癖者無論是男性患者還是女性患者幾乎同時都是同性戀者或者易性別癖者。
(√)14.急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往往意識清醒,定向力正常,但自知力有缺損。
(×)15.抑郁癥患者的意識往往是模糊的、不清醒的。
(√)16.兒童好動、多動,但沒有注意渙散現(xiàn)象,不能診斷為兒童多動綜合癥。
(√)17.心理防衛(wèi)機制就是適應機制。
(√)18.用過分的外在行為來掩蓋不為社會相容的內在動機,稱為“反向作用”。
(×)19.在妄想的任何階段,病人對自己的妄想性的病態(tài)信念都是堅信不疑的。
(×)20.人格解體表現(xiàn)為意識不到真實現(xiàn)實的存在。
二.單項選擇題
1.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礙稱之為:(b)
a.精神失常;
b.心理紊亂;
c.邊緣狀態(tài)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重新成立“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的時間是:(b)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3.心理異常的整體論模式是指:(A)
a.“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b.生物—化學—物理“模式;
c.“物質—精神”模式
4.一般認為凡遺傳度高于多少的心理疾病就可認為有遺傳傾向。(A)
a.60%;
b.70%;
c.80%
5.心理疲勞主要表現(xiàn)為:(b)
a.肌肉疲勞;
b.精神疲乏;
c.體虛乏力
6.不能回憶疾病發(fā)生時及以后一段時間內的經歷,但對疾病以前的經歷的記憶保持良好,是指:(A)
a.順行性遺忘;
b.逆行性遺忘;
c.近事遺忘;
d.遠事遺忘
7.對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屬于:(c)
a.情感低落;
b.情感不穩(wěn);
c.情感淡漠
8.兩種或幾種不同人格在同一個人身上輪流出現(xiàn),屬于:(c)
a.人格解體;
b.多重人格;
c.交替人格
9.精神發(fā)育遲滯是指智商在:(c)
a.90以下;
b.80以下;
c.70以下;
d.60以下
10.反社會性人格障礙中的“反社會性”意指:(b)
a.反對社會制度;
b.違背社會規(guī)范和具有社會危害性;
c.反對一切社會
11.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交退縮”的臨床表現(xiàn)是:(A)
a.回避集體活動,喜歡獨處;
b.樂于與人交往,但被動;
c.能與人主動交往,但膽小怕事
12.導致抑郁癥患者自殺的根源主是在于:(c)
a.心境抑郁;
b興致缺失;
c悲觀失望,自責自罪
13.抑郁癥患者的“心境抑郁”的臨床特點是:(b)
a晝輕夕重;
b晝重夕輕;
c晝夕無輕重之分
14.“逃學”在青春挫折綜合癥中屬于:(c)
a青春煩惱;
b青春社交障礙;
c青春脫逸行為
15.新年打碎碗,就說“歲歲(碎碎)平安”,屬于心理防衛(wèi)方法中的:(b)
a否認作用;
b抵消作用;
c幽默作用;
d升華作用
16.反復用相同簡單的答語回答各種不同的問題,稱為:(A)
a持續(xù)言語;
b刻板言語;
c模仿言語
17.內心情感體驗與外界刺激不協(xié)調,稱為:(b)
a表情倒錯;
b情感倒錯;
c情感幼稚
18.意向活動與常情相悖,使人難以理解,稱為:(A)
a意向倒錯;
b意向矛盾;
c意向沖突
19.中度精神發(fā)育遲滯,智商在:(b)
a.50-69;
b.35-49;
c.20-34;
d.20以下
20.對時間、地點等的識別和判斷錯誤,屬于:(A)
a.環(huán)境定向障礙;
b.自我定向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