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人生起伏,卻總有一種東西留下永恒。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重門》讀后感范文,更多《三重門》讀后感范文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讀后感欄目!
《三重門》讀后感范文一
花了一個寒假讀了韓寒的書,雖然韓寒這個名字已經(jīng)“紅”了好些年,但是,直到最近,我都才有機會拜讀他的任何一部著作。
也許他有些壞,也許他有些叛逆,也許他還有點才華,也許他有些憂郁,也許他有些思想過度,也許他有些不太合眾。太多的也許構(gòu)成了他與眾不同的學生生活。就是他,與現(xiàn)代中學生不同,但又有些共同點的“高材生”——韓寒。他是中國最年輕的小說家之一,出版了許多本震撼中國文壇的經(jīng)典學生小說,他的成名作《三重門》是他第一本出版發(fā)表的小說,由于文中的言語之犀利、老練,讓人難以想象這竟出自一位高中生之手。
《三重門》是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林雨翔的中學生。如魯迅一樣,林雨翔正是韓寒本人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只不過稍加改變其性格罷了。
小說開頭介紹雨翔的“出處”,是一位小鎮(zhèn)中學的初中生。他在他父親的“教導”下,對古文略有了解,文科長于理科,于是參加了校文學社,在志同道合的馬老師指導下,他以一篇急急忙忙趕出來的作文竟然意外地獲得了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可見其功底深厚。中考前夕,他的父母為了他能考上市重點高中,花盡了心思,找人為他惡補了一段時間,補課費就達五千多元,還不包括這樣那樣的補品。
他的心思不全在學習上,除了學習,還在為了一個叫Susan的女孩“勞心勞力”。雖說如此,她也鼓勵雨翔努力學習,并說三年之后在清華園見。雨翔的心愿是和她考上同一所高中,而他在父母的“努力”下——搞了個體育特長生, 打了幾萬塊錢的紅包,跌跌撞撞地進入了市南三中。
但陰差陽錯的是Susan以三分之差,無緣市南三中的門檻,與雨翔擦肩而過,雨翔后悔不已。擠進了高中后,但他的學習是每況愈下,幾門功課高高掛起了“紅燈籠”,照亮了前面黑暗的道路??伤闹?,Susan是特意為了他才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市南三中的錄取通知書,甘愿放棄十分的題目。雨翔也只好無奈。
韓寒的學生生活也許就是如此,經(jīng)歷了跌宕起伏,有失有得,光輝暗淡的崎嶇生涯。也許只有如此,他才能寫下這么有哲理性的小說。從文中不難看出韓寒思想的超前,他對中國的教育有著深刻的批判。他以老練、犀利、并帶有幽默性的言語,對學生生活的進行全方位了概述。我在想為什么韓寒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是什么支持他?哪來的勇氣?哪來的精神支柱?他是察覺到了自己的智慧——有智慧在助他。有了智慧,一切都會變成另一副模樣,一切都會有另一種說法。
其實每個學生都應該對自己的學校生活有種獨特的見解,而不是就像老師所說的中學生活多姿多彩,他們是過來人,他們與我們的時代已經(jīng)不同了。他們對學校的感觸更多的還留在他們的那個時代。
不會每個學生的學校生活都和老師說的那樣,不會每個學生都像一些人一樣有故事般的校園生活,其實說它枯燥,也不恰當,只不過是學生為了去更好的學校而給自己的一種負擔。
中學生活應該給學生一種自己的見解,應該讓學生形成這種見解,無論是對是錯。這種見解都會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路中改變,在遇到了社會上的坎坷后產(chǎn)生新的或者更全面的認知。
中學正是一個讓學生形成屬于自己的人生觀,社會觀等等的一個過渡過程,當我們踏上社會后會有新的認識,其實中學完全可以不用這樣對學生熏陶,因為一個中學生的觀點不是那么容易被改變,如果有人輕易就會改變,那么他不是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三重門》體現(xiàn)了不少現(xiàn)代學生的想法,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需要與時俱進,多多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盡心盡責的把工作做到更好。
《三重門》讀后感范文二
花開花落,人生起伏,卻總有一種東西留下永恒;品讀世態(tài),體味生活,也總有一種東西記錄世間百態(tài);繁華浮躁,樸素清明,同樣存在一種事物解析生活之理。毋需聲音,也不必宣揚,靜處一室,品讀一本好書,也許我們會體會很多,收獲不少。書味飄香,在讀書的氛圍中,思想升華,置身作家內(nèi)心世界。
“80后”作家中我欣賞韓寒,不僅是他的文字,更因他的性格。初看韓寒的文字,覺得筆鋒犀利,一針見血(我先看的是他的《毒》,這是一本他前三本書的文摘集)。
讀《三重門》,我會為Susan與林雨翔的朦朧愛情所感動,甚至流淚。心心相通卻無以表達,朦朧愛情之美就在于朦朧。而對于林雨翔的遭遇,我更覺可惜。熱愛文學卻無以發(fā)揮,被其余學習所羈絆,與現(xiàn)實中的韓寒極為相似?;蛟S它打動人的地方就在這兒,韓寒受同齡讀者愛戴的原因也在此。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永遠是一個值得品讀的話題.
再讀《三重門》時先覺得這本小說很像錢鐘書的《圍城》,無論是文筆,還是整體基調(diào),主人公林雨翔與方鴻漸驚人得神似,其中雨翔對Susan的感情又頗像《天龍八部》中段譽對王語嫣的癡情。這本書里還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主人公林雨翔的個性及為人處事的風格隨著小說的進行也發(fā)生著潛移默化的變革。初中時的林雨翔性格溫柔敦厚,較為單純,學生氣甚濃;進入高中后雨翔性格中的鋒芒顯現(xiàn)出來,和錢榮爭得不亦樂乎,小說的風格也因此有所改變。小說和作者一起在成長,這是一種很獨特的感覺。林雨翔的變化或許是青春期使然,不知韓寒的青春期是否與雨翔相似呢?
掩書細想一下,感覺韓寒與錢鐘書的區(qū)別在于韓寒筆鋒更加尖銳,書中更多地展露出社會灰色的一面,并且不留情地給予鞭撻和嘲笑。這也許是因為寫作時代的不同,或者因為錢鐘書是一個儒雅的學者(人離書本近了,離塵世自然就遠了),而且他生性溫和;韓寒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生(曾經(jīng)是),是臣服于現(xiàn)行教育體制的學子(包括我)中的異類,其中特深刻的思想如同一把利錐,直指社會。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