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讀本科或者讀研,學生都會深刻體會到文化差異,有些差異是即使你赴美之前作了充分準備也沒有意料到的。從課室禮儀到校園生活,在美國學校讀書的經(jīng)歷跟在其他國家讀書是迥然不同的。上個月在富布賴特學者項目的一次會議上,US News采訪了四名在美國讀研一的國際留學生。這四名學生表示他們很開心能參加富布賴特項目,跟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學生交流,并且也給即將赴美學習的國際留學生提供了一些建議。在所有的"驚喜"中,首當其沖的是國際留學生應該為美國式的上課氛圍作好準備。
下面是他們提出的國際留學生要作好心理準備的三個方面:
1. 教育方式的不同
跟其他國家的教育相比,美國教育,特別是美國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和師生間的互動。這一點經(jīng)常讓沒有提前作好心理準備的新學生大吃一驚。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修教育學的印度尼西亞學生Diah Wihardini建議:“在美國大學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你要有自主學習能力,并且要掌握更多先進的知識。”她接著說:“美國大學的學習任務并不會更難,但是跟我們國家是不同的。例如,跟印度尼西亞的大學生相比,美國學生會修更少的課程,但更深入學習這些課程。”
在課堂上,美國學生會更傾向于主動發(fā)言提問。Anne Berg是一名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丹麥學生。她表示,一開始她并不適應在課堂上主動發(fā)言和課后去辦公室跟教授探討問題的學習氛圍。她指出,教授都很平易近人,你可以跟他們進行真正的交流溝通。但是,開放交流的渠道也意味著美國大學教授要求有意義的討論,而不是簡單的授課。怎樣在互動氛圍濃厚的課室中脫穎而出呢,Berg指出,你要有某方面的競爭優(yōu)勢,否則你就會被其他同學的光芒給掩蓋。所以,如果你來美國讀書,你要具備競爭力。
2. 地域環(huán)境的不同
從紐約市喧鬧的街頭到堪薩斯州寬廣的平原,我們很難用一個簡單的術語來定義美國地域。來自西班牙的Ann Padin Deben說,對于那些沒有對學校地域環(huán)境進行研究的國際學生來說,來到學校時確實會感到驚奇。有些學生從其他國家的大城市來到美國的鄉(xiāng)村讀書,他們認為自己是去一所非常棒的大學,雖然這是事實,但當?shù)氐沫h(huán)境還是會令他們驚異一番。
自從來到美國學習工程專業(yè),Deben在兩所地理位置,地域特點及氣候完全不同的學校(德州農(nóng)工學院和科羅拉多礦工學院)學習。雖然Deben很喜歡德州農(nóng)工學院的學習氛圍,但他說他花了一段時間去適應學校偏遠的地理位置,直到后來他找到有車的朋友接送才能走出大學城的區(qū)域。Deben建議,不管你將去哪里學習,你都要事先做好調(diào)查。
提前調(diào)查你即將前往的城市也可以幫助你粗略估算一下你的食宿花費。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留學生Wihardini說:“伯克利市一個月的房租以及一頓大餐比其他偏遠的地區(qū)貴得多。”
3. 文化差異
Maria Jose Aldana自小在危地馬拉長大,并學習了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其他國家的文化和歷史。當她發(fā)現(xiàn)她丹佛大學的美國同學對世界的認識層面跟她不同時,她很吃驚。
“我有時認為我們學習了不少關于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知識,我以為應該有不少人認識危地馬拉這個國家,但后來發(fā)現(xiàn)我的期望值還是偏高。”
她從美國學生那里聽到了不少關于她外表和血統(tǒng)的冷淡評價,主要還是因為知識的缺乏。雖然這些評價有時很傷人,但Aldana說她學會了變通,學會了用寬廣的胸懷去包容歡迎任何對她國家的文化感興趣的同學。她說:“交談是增進對彼此文化差異了解的有效方式。"
但是這種因為文化差異引起的不愉快經(jīng)歷并不適用于所有富布賴特的學生們。對于來自丹麥的Berg來說,美國是一個包容各種文化的溫暖大家庭。
對于現(xiàn)在還沒下定決定是否要前往美國讀書的學生,Berg建議,勇敢飛往美國吧,這將會是一段令你驚奇不已的經(jīng)歷。
下面是他們提出的國際留學生要作好心理準備的三個方面:
1. 教育方式的不同
跟其他國家的教育相比,美國教育,特別是美國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和師生間的互動。這一點經(jīng)常讓沒有提前作好心理準備的新學生大吃一驚。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修教育學的印度尼西亞學生Diah Wihardini建議:“在美國大學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你要有自主學習能力,并且要掌握更多先進的知識。”她接著說:“美國大學的學習任務并不會更難,但是跟我們國家是不同的。例如,跟印度尼西亞的大學生相比,美國學生會修更少的課程,但更深入學習這些課程。”
在課堂上,美國學生會更傾向于主動發(fā)言提問。Anne Berg是一名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丹麥學生。她表示,一開始她并不適應在課堂上主動發(fā)言和課后去辦公室跟教授探討問題的學習氛圍。她指出,教授都很平易近人,你可以跟他們進行真正的交流溝通。但是,開放交流的渠道也意味著美國大學教授要求有意義的討論,而不是簡單的授課。怎樣在互動氛圍濃厚的課室中脫穎而出呢,Berg指出,你要有某方面的競爭優(yōu)勢,否則你就會被其他同學的光芒給掩蓋。所以,如果你來美國讀書,你要具備競爭力。
2. 地域環(huán)境的不同
從紐約市喧鬧的街頭到堪薩斯州寬廣的平原,我們很難用一個簡單的術語來定義美國地域。來自西班牙的Ann Padin Deben說,對于那些沒有對學校地域環(huán)境進行研究的國際學生來說,來到學校時確實會感到驚奇。有些學生從其他國家的大城市來到美國的鄉(xiāng)村讀書,他們認為自己是去一所非常棒的大學,雖然這是事實,但當?shù)氐沫h(huán)境還是會令他們驚異一番。
自從來到美國學習工程專業(yè),Deben在兩所地理位置,地域特點及氣候完全不同的學校(德州農(nóng)工學院和科羅拉多礦工學院)學習。雖然Deben很喜歡德州農(nóng)工學院的學習氛圍,但他說他花了一段時間去適應學校偏遠的地理位置,直到后來他找到有車的朋友接送才能走出大學城的區(qū)域。Deben建議,不管你將去哪里學習,你都要事先做好調(diào)查。
提前調(diào)查你即將前往的城市也可以幫助你粗略估算一下你的食宿花費。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留學生Wihardini說:“伯克利市一個月的房租以及一頓大餐比其他偏遠的地區(qū)貴得多。”
3. 文化差異
Maria Jose Aldana自小在危地馬拉長大,并學習了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其他國家的文化和歷史。當她發(fā)現(xiàn)她丹佛大學的美國同學對世界的認識層面跟她不同時,她很吃驚。
“我有時認為我們學習了不少關于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知識,我以為應該有不少人認識危地馬拉這個國家,但后來發(fā)現(xiàn)我的期望值還是偏高。”
她從美國學生那里聽到了不少關于她外表和血統(tǒng)的冷淡評價,主要還是因為知識的缺乏。雖然這些評價有時很傷人,但Aldana說她學會了變通,學會了用寬廣的胸懷去包容歡迎任何對她國家的文化感興趣的同學。她說:“交談是增進對彼此文化差異了解的有效方式。"
但是這種因為文化差異引起的不愉快經(jīng)歷并不適用于所有富布賴特的學生們。對于來自丹麥的Berg來說,美國是一個包容各種文化的溫暖大家庭。
對于現(xiàn)在還沒下定決定是否要前往美國讀書的學生,Berg建議,勇敢飛往美國吧,這將會是一段令你驚奇不已的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