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留學生活,火車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交通工具,城市間的穿行一般都是搭乘火車,那么要如何打發(fā)在火車上的時光呢?買上一份英國報紙或者書籍在火車上閱讀,這才是英國留學生活的感覺!
周四從紐卡斯爾出發(fā)去牛津開會。英國除了沿海南北向的火車還算方便外,這種橫跨東西向的線路是出了名的慢且不方便。比如,同是從紐卡斯爾出發(fā),開往倫敦需要3個小時,而開往距離更近的牛津卻需要四個半小時。這讓我很是有點發(fā)愁又有點興奮——我得帶什么書來打發(fā)這四個半小時呢?
以前每次坐短途火車,我常常會買一份報紙。剛到英國的幾年,我一直選擇《泰晤士報》,除了因為其開頁相對小,在狹窄的火車上容易鋪展,當然還因為它是報業(yè)立場相對中立的老名牌。記得在來英國留學之前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英倫隨筆集,是法律經(jīng)濟學家熊秉元寫的《會移動的城堡》。其中熊秉元特意提到過在牛津生活期間,他往往僅周末買一份大開版的《星期日泰晤士報》。這樣不僅一周的大小事基本都涵蓋其中,而且他還尤其喜歡看里面的“訃告”版,因為英國的訃告往往是各行各業(yè)出色個人的縮微傳記,不僅長知識而且也助于了解英國文化。“泰晤士報的訃告版”是我踏入英國之后第一個獵奇對象,果然不假。當然,其實英國其他報紙幾乎都有類似的訃告版面。后來《每日電訊報》針對坐火車的人群特意發(fā)起買報附贈礦泉水的促銷,我的閱讀選擇也由此改變。
當然,不同的報紙其受眾群也不一樣。英國著名的情景戲劇《是,首相!》曾經(jīng)對此做過精辟的調(diào)侃:自認為“正在”為國家運籌帷幄的人讀《每日鏡報》;覺得“本應”由自己運籌帷幄的人讀《衛(wèi)報》;實際“真正”運籌帷幄的人讀《泰晤士報》;而其實“擁有”這個國家的人則在讀《金融時報》。雖然沒有人真的會以“報”取人,但拘謹?shù)挠藭r常會在意自己在公共場合閱讀什么。
有一次我剛在火車靠窗的位置坐下,后面顫巍巍地上來一位老奶奶,手里攥著娛樂八卦雜志《Hello》,坐我旁邊。簡單寒暄了幾句之后,她看我攤開了《泰晤士報》,馬上有點不好意思地摩擦著《Hello》的頁面說:“其實我是不怎么看八卦雜志的。”這貌似“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辯解有點滑稽也有點可愛,我連忙答應,嗯,嗯。大概我的反應還不夠明確,過了兩三分鐘,老奶奶又說:“其實這雜志根本不是我買的,是我的侄女塞給我的。”我忍住笑,說:“哦,那你侄女很好啊,這種休閑雜志很適合旅途閱讀。”老奶奶馬上很開心。后來這一路上,老人家戴著花鏡一頁一頁地仔細研究里面的圖片,時不時會小聲嘟囔出“哎呀,安妮公主怎么顯得老了”,“現(xiàn)在怎么流行這種帽子配這種套裝”等等評論,引得我也忍不住側(cè)身偷瞟:上面是一個皇室聚會報道。老奶奶念叨的這些人和服飾,一小部分我聽說過,大部分情況下我就完全老外了??粗夏棠探蚪驑返赖攸c評每一張照片,我心想:哈!原來傳統(tǒng)英國人是這么看八卦雜志的。
不過隨著數(shù)字化媒體的發(fā)展,我已經(jīng)很少再買報紙了。這回去牛津,最終我選擇帶上新書《凡事谷歌化及為何我們應焦慮》以及《連線》雜志。畢竟,了解當?shù)匚幕苤匾?,但及時認識全球科技如何改變地方生活也很重要。
如果在英國留學生活時,你是用蘋果手機打發(fā)你在火車上的時光,那你肯定會錯過很多英國留學生活的美好和樂趣,如果你將要去英國留學生活,下次在英國坐火車的時候,不妨帶上一本書或者買一份英國當?shù)氐膱蠹垺?BR>
周四從紐卡斯爾出發(fā)去牛津開會。英國除了沿海南北向的火車還算方便外,這種橫跨東西向的線路是出了名的慢且不方便。比如,同是從紐卡斯爾出發(fā),開往倫敦需要3個小時,而開往距離更近的牛津卻需要四個半小時。這讓我很是有點發(fā)愁又有點興奮——我得帶什么書來打發(fā)這四個半小時呢?
以前每次坐短途火車,我常常會買一份報紙。剛到英國的幾年,我一直選擇《泰晤士報》,除了因為其開頁相對小,在狹窄的火車上容易鋪展,當然還因為它是報業(yè)立場相對中立的老名牌。記得在來英國留學之前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英倫隨筆集,是法律經(jīng)濟學家熊秉元寫的《會移動的城堡》。其中熊秉元特意提到過在牛津生活期間,他往往僅周末買一份大開版的《星期日泰晤士報》。這樣不僅一周的大小事基本都涵蓋其中,而且他還尤其喜歡看里面的“訃告”版,因為英國的訃告往往是各行各業(yè)出色個人的縮微傳記,不僅長知識而且也助于了解英國文化。“泰晤士報的訃告版”是我踏入英國之后第一個獵奇對象,果然不假。當然,其實英國其他報紙幾乎都有類似的訃告版面。后來《每日電訊報》針對坐火車的人群特意發(fā)起買報附贈礦泉水的促銷,我的閱讀選擇也由此改變。
當然,不同的報紙其受眾群也不一樣。英國著名的情景戲劇《是,首相!》曾經(jīng)對此做過精辟的調(diào)侃:自認為“正在”為國家運籌帷幄的人讀《每日鏡報》;覺得“本應”由自己運籌帷幄的人讀《衛(wèi)報》;實際“真正”運籌帷幄的人讀《泰晤士報》;而其實“擁有”這個國家的人則在讀《金融時報》。雖然沒有人真的會以“報”取人,但拘謹?shù)挠藭r常會在意自己在公共場合閱讀什么。
有一次我剛在火車靠窗的位置坐下,后面顫巍巍地上來一位老奶奶,手里攥著娛樂八卦雜志《Hello》,坐我旁邊。簡單寒暄了幾句之后,她看我攤開了《泰晤士報》,馬上有點不好意思地摩擦著《Hello》的頁面說:“其實我是不怎么看八卦雜志的。”這貌似“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辯解有點滑稽也有點可愛,我連忙答應,嗯,嗯。大概我的反應還不夠明確,過了兩三分鐘,老奶奶又說:“其實這雜志根本不是我買的,是我的侄女塞給我的。”我忍住笑,說:“哦,那你侄女很好啊,這種休閑雜志很適合旅途閱讀。”老奶奶馬上很開心。后來這一路上,老人家戴著花鏡一頁一頁地仔細研究里面的圖片,時不時會小聲嘟囔出“哎呀,安妮公主怎么顯得老了”,“現(xiàn)在怎么流行這種帽子配這種套裝”等等評論,引得我也忍不住側(cè)身偷瞟:上面是一個皇室聚會報道。老奶奶念叨的這些人和服飾,一小部分我聽說過,大部分情況下我就完全老外了??粗夏棠探蚪驑返赖攸c評每一張照片,我心想:哈!原來傳統(tǒng)英國人是這么看八卦雜志的。
不過隨著數(shù)字化媒體的發(fā)展,我已經(jīng)很少再買報紙了。這回去牛津,最終我選擇帶上新書《凡事谷歌化及為何我們應焦慮》以及《連線》雜志。畢竟,了解當?shù)匚幕苤匾?,但及時認識全球科技如何改變地方生活也很重要。
如果在英國留學生活時,你是用蘋果手機打發(fā)你在火車上的時光,那你肯定會錯過很多英國留學生活的美好和樂趣,如果你將要去英國留學生活,下次在英國坐火車的時候,不妨帶上一本書或者買一份英國當?shù)氐膱蠹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