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許多大學為學生提供海外交流和實習機會,而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以及美國教育界掀起學習中文熱潮,近年來中國逐漸替代歐洲各國,成為美國大學生“留洋首選之一”,奧巴馬政府的“十萬強計劃”預計在未來四年內將推動十萬名美國學生赴中國留學和工作。因應中國留學熱,政府和民間合作啟動留學項目平臺和獎學金,私營教育、留學機構如雨后春筍蓬勃發(fā)展,美國知名大學也紛紛在中國建分校,使留學中國的渠道更多元化。
據(jù)中國教育部統(tǒng)計,在中國大學短期和暑期學習的美國留學生在2009年達到19000人。而據(jù)美國最大的非營利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國際教育機構(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統(tǒng)計,在中國的美國留學生在2007至2008學年達到13000人,但這只包括在中國正規(guī)大學注冊的學生,美國留學生實際數(shù)目可能遠大于此。
2008至2009學年中國超過澳洲,成為美國學生留學第五大目的地,大幅增長19%。去年留學中國的美國學生比上年增長4%,但排在前四位的留學目的地卻全部呈現(xiàn)下跌趨勢,其中英國下跌6%,意大利下跌11%,西班牙下跌4%,法國下跌3%,而在“十萬強計劃”推動下,中國趕超上述國家為期不遠。
美國學子掀起留學中國熱 本校推薦項目成為首選
目前,在留學中國的美國學生中,絕大多數(shù)是通過所讀大學安排到中國進行交流,其中又以短期語言學習為主。據(jù)國際教育機構2008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由大學和教育機構組織的中國留學交流項目超過220個,其中短期項目有130個,長期項目有90個。由于轉學分方便,許多學生首選由本校推薦的交流項目。譬如,哈佛大學北京學院(Harvard Beijing Academy)提供夏季語言浸入項目,為期四周,三周進行中文語言和文化課程學習,一周進行社會實習。柏克萊加大則提供從八周到一學年,長度不等的交流項目,學生上課和住宿在清華大學。但也有一些留學項目期限較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提供兩年碩士學位項目,而即將在上海建立分校的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則提供四年本科和研究所碩士項目。
紐約大學海外留學人數(shù)最多,2008年至2009年共派3524名學生留學,并認可留學生修課成績。為了擴大對中國交流,紐約大學今年3月宣布與上海教委和華東師范大學合作,擬于2013年在上海建立分校,預計向全球招收3000名本科、研究所和法學院、商學院學生,除在中國本地招生外,紐約大學美國本校的學生將有機會赴中國留學。
據(jù)了解,紐約大學上海分校將開設經濟學、社會科學、數(shù)學、生物科學、哲學、藝術歷史、電影和表演藝術、工商管理以及法學等專業(yè),所有課程以英文教學,但如果留學生具有較高的中文水平,也可以在華東師范大學選修用中文講解的專業(yè)課程,所有學生必修兩個學分的當前中國政治經濟和媒體課程。住宿方面,留學生可以申請學生宿舍,或寄居中國家庭。
其實,美國大學與中國大學合作辦學的模式早有先例。1986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南京大學即共同創(chuàng)辦教學與研究機構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后中美兩國最早的長期教育交流項目,校園設在南京大學。
中美文化中心分別從中國、美國各招收50名本科畢業(yè)生,兩校分別聘請來自中國和美國的教授為學生講課,中國學生由美國教授授課,美國和國際學生則由中國教授授課,也就是說,學生要用中文聽課、閱讀和寫作。通常,中國學生和國際學生(主要是美國學生)合住一間宿舍,相互交流,日常生活中的互助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跨國伙伴關系”。一年后畢業(yè)時,他們將會得到由南京大學校長和霍普金斯大學校長共同簽署的結業(yè)證書。迄今為止,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已經培養(yǎng)1800多名優(yōu)秀人才,活躍在中美兩國以及世界各地。
2006年,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又在證書項目的基礎上增加了碩士學位項目,碩士項目為兩年,每年招收25名學生,畢業(yè)生將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研究中心(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頒發(fā)的學位證書。
據(jù)中國教育部統(tǒng)計,在中國大學短期和暑期學習的美國留學生在2009年達到19000人。而據(jù)美國最大的非營利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國際教育機構(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統(tǒng)計,在中國的美國留學生在2007至2008學年達到13000人,但這只包括在中國正規(guī)大學注冊的學生,美國留學生實際數(shù)目可能遠大于此。
2008至2009學年中國超過澳洲,成為美國學生留學第五大目的地,大幅增長19%。去年留學中國的美國學生比上年增長4%,但排在前四位的留學目的地卻全部呈現(xiàn)下跌趨勢,其中英國下跌6%,意大利下跌11%,西班牙下跌4%,法國下跌3%,而在“十萬強計劃”推動下,中國趕超上述國家為期不遠。
美國學子掀起留學中國熱 本校推薦項目成為首選
目前,在留學中國的美國學生中,絕大多數(shù)是通過所讀大學安排到中國進行交流,其中又以短期語言學習為主。據(jù)國際教育機構2008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由大學和教育機構組織的中國留學交流項目超過220個,其中短期項目有130個,長期項目有90個。由于轉學分方便,許多學生首選由本校推薦的交流項目。譬如,哈佛大學北京學院(Harvard Beijing Academy)提供夏季語言浸入項目,為期四周,三周進行中文語言和文化課程學習,一周進行社會實習。柏克萊加大則提供從八周到一學年,長度不等的交流項目,學生上課和住宿在清華大學。但也有一些留學項目期限較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提供兩年碩士學位項目,而即將在上海建立分校的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則提供四年本科和研究所碩士項目。
紐約大學海外留學人數(shù)最多,2008年至2009年共派3524名學生留學,并認可留學生修課成績。為了擴大對中國交流,紐約大學今年3月宣布與上海教委和華東師范大學合作,擬于2013年在上海建立分校,預計向全球招收3000名本科、研究所和法學院、商學院學生,除在中國本地招生外,紐約大學美國本校的學生將有機會赴中國留學。
據(jù)了解,紐約大學上海分校將開設經濟學、社會科學、數(shù)學、生物科學、哲學、藝術歷史、電影和表演藝術、工商管理以及法學等專業(yè),所有課程以英文教學,但如果留學生具有較高的中文水平,也可以在華東師范大學選修用中文講解的專業(yè)課程,所有學生必修兩個學分的當前中國政治經濟和媒體課程。住宿方面,留學生可以申請學生宿舍,或寄居中國家庭。
其實,美國大學與中國大學合作辦學的模式早有先例。1986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南京大學即共同創(chuàng)辦教學與研究機構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后中美兩國最早的長期教育交流項目,校園設在南京大學。
中美文化中心分別從中國、美國各招收50名本科畢業(yè)生,兩校分別聘請來自中國和美國的教授為學生講課,中國學生由美國教授授課,美國和國際學生則由中國教授授課,也就是說,學生要用中文聽課、閱讀和寫作。通常,中國學生和國際學生(主要是美國學生)合住一間宿舍,相互交流,日常生活中的互助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跨國伙伴關系”。一年后畢業(yè)時,他們將會得到由南京大學校長和霍普金斯大學校長共同簽署的結業(yè)證書。迄今為止,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已經培養(yǎng)1800多名優(yōu)秀人才,活躍在中美兩國以及世界各地。
2006年,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又在證書項目的基礎上增加了碩士學位項目,碩士項目為兩年,每年招收25名學生,畢業(yè)生將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研究中心(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頒發(fā)的學位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