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通用語言是韓語“Hangul”,韓語屬世界主要語言之列,全世界講韓語的人有6000多萬,現(xiàn)代韓語分六種方言:中部、西北部、東北部、東南部、西南部和濟州方言。除濟州方言外,其他的幾種方言比較接近,語音差別不是很大。1936年韓國將首都漢城(首爾)為中心的中部方言定為現(xiàn)代標準韓語的基礎(chǔ),語音以中部方言音為標準音。記錄語音的符號文字是1443年在朝鮮王國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主持下創(chuàng)造的以語音系統(tǒng)為基礎(chǔ)的拼音文字,傳統(tǒng)上有28個字母,而后逐漸減少歸并了4個字母,到了現(xiàn)代,韓國拼音文字共有24個字母,其中元音有10個(母音),輔音有14個(子音)。韓語屬粘著語,語音表現(xiàn)力相當(dāng)豐富。韓語和漢語分屬于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漢語屬于漢藏語系,韓國語屬于中亞的烏拉爾——阿爾泰語系;漢語是有聲調(diào)的語言,韓國語是沒有聲調(diào)的語言,盡管漢語和韓國語是屬于不同的語系語言,但由于歷史上兩個民族有著密切接觸的淵源關(guān)系,在語音上有很大的聯(lián)系,出現(xiàn)了很多借音,現(xiàn)代韓語中有基本上還有70%以上的詞語借自漢語,很多音節(jié)在發(fā)音上仍然保留了古代漢語語音的特點,例如一些韓語從漢語中吸收的借詞中語音上也體現(xiàn)了古漢語沒有舌面音[tþ tþÁ þ]的語音特點。漢語既然給韓語語音很大影響,韓語中包含了很多漢語相似的語音成分,按理來說韓國大學(xué)生學(xué)習(xí)漢語問題應(yīng)該不大,可是偏偏學(xué)生在語音學(xué)習(xí)方面感到很吃力,這和兩種語言語音發(fā)音相似有很大原因。韓國學(xué)生學(xué)習(xí)漢語語音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也給了我們一個語音學(xué)習(xí)的提示,在語音學(xué)習(xí)中,往往目的語和母語存在近似的語音,學(xué)習(xí)者最不容易掌握。
下面我們就對韓語和漢語普通話的語音系統(tǒng)作一個大概的對比:
韓語元音:21個
母音10個
ㅏ[a] ㅑ[ia] ㅓ[«] ㅕ[i«]
ㅗ[o] ㅛ[io] ㅜㅠ[iu]
ㅡ[µ]/[ö] ㅣ
復(fù)合母音11個
ㅐ[Î]/[Q] ㅒ[iE]/[iQ] ㅔ[e] ㅖ[ye]
ㅘ[ua] ㅙ[uE] ㅚ[O]/[we] ㅝ[u«]
ㅞ[ue] ㅟ[y]/[wi] ㅢ[µi] ..
歸納后得出
單元音8個:ㅏ[a]、ㅓ[«]、ㅗ[o]、ㅜ、ㅡ[µ]/[ö]、ㅣ、ㅐ[Î]、ㅔ[e]
復(fù)合元音13個:ㅑ[ia]、ㅕ[i«]、ㅛ[io]、ㅠ[iu]、ㅒ[iE]/[iQ]、ㅖ[ye]、ㅘ[ua]、ㅙ[uE]、ㅚ[we]、ㅝ[u«]、ㅞ[ue]、ㅟ[wi]、ㅢ[µi]。
韓語輔音:19個
子音14個
ㄱ[g,k] ㄴ[n] ㄷ[d] ㄹ[r,l]
ㅁ[m] ㅂ[p] ㅅ[s] ㅇ[O,N]
ㅈ[ts] ㅊ[ts'] ㅋ[k'] ㅌ[t']
ㅍ[p'] ㅎ[h]
復(fù)合子音5個
ㄲ[kÁ] ㄸ[tÁ] ㅃ[pÁ] ㅆ[sÁ]
ㅉ[tsÁ]
漢語普通話
元音:10個
A [a] o [o] e [F]/[e] i
u u[y] æe[E] i[]
i[] er[Ô] [«r]
復(fù)合元音:29個
Ai[ai] ei[ei] Ao[au] ou[ou]
iA[ia] ie[iE] uA [ua] uo[uo]
ue[yE] iao[iau] iou[iou] uAi[uai]
uei[uei] An[an] en[«n] in[in]
un[yn] iAn[iEn] uAn[u¢n] uAn[yan]
uen[u«n] Ang[aN] eng[«N] ing[iN]
ong[oN] iAng[ioN] uAng[uaN] ueng[u«N]
iong[ioN]
輔音:22個
b[p] p[pÁ] m[m] f[f]
d[t] t[tÁ] n[n] l[l]
g[k] k[kÁ] h[x] j[tþ]
q[tþÁ] x[þ] zh[t§] ch[t§Á]
sh[§] r[½] z[ts] c[tsÁ]
s[s] ng[N]
經(jīng)過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漢語普通話和韓國語在元音、輔音音素方面存在一些相同和不同的語音成分。
輔音相同點:韓國語輔音中和漢語普通話輔音都存在以下音素
[p]、[pÁ]、[m]、[t]、[tÁ]、[n]、[l]、[k]、[kÁ]、[ts]、[tsÁ]、[s]、[N]
輔音不同點:韓國語中沒有漢語普通話以下輔音
[f]、[tþ]、[tþÁ]、[þ]、[t§]、[t§Á]、[§]、[½]
輔音相似點:韓語中喉音[h]與漢語普通話舌根音[x]發(fā)音部位雖然不同,但在語音聽感上較相似。此外一部分韓國人[ts]、[tsÁ]、[s]發(fā)音習(xí)慣舌尖接觸上齒齦,發(fā)出的音介于平舌音和翹舌音之間,在[ts]、[tsÁ]、[s] 和[tþ]、[tþÁ]、[þ]之間。
韓國語合成子音ㄲ[kÁ]、ㄸ[tÁ]、ㅃ[pÁ]、ㅆ[sÁ]、ㅉ[tsÁ]發(fā)音部位分別和子音ㄱ[g,k]、ㄷ[d]、ㅂ[p]、ㅅ[s]、ㅊ[ts']相同,但是前者屬于緊音,發(fā)音時喉部緊張,聲門緊閉,氣流在喉腔受阻,然后沖出聲門。這5個輔音在漢語普通話發(fā)音中沒有對應(yīng)的輔音。
此外,漢語普通話輔音系統(tǒng)中除了ng[N]以外,元音之后不跟其他輔音,但是韓國語中元音之后有7種收音(輔音)[k]、[t]、[p]、[n]、[l]、[m]、[N],與漢語語音相異。
元音相同點:韓國語元音和漢語普通話元音都存在以下音素
[e] 、[«]、[a]
元音不同點:韓國語中沒有漢語普通話以下元音:
[F]、[E]、[]、[]、[Ô]、[]、[y]
漢語普通話中沒有[µ]、[o]、[Q]
值得注意的是漢語普通話元音o[]、u[y]因為發(fā)音部位靠近ㅗ[o]、ㅠ[iu]的發(fā)音部位,語音在聽感上比較接近,o[]和ㅗ[o]都是舌根音,但是o[]開口較大,ㅗ[o開口較小。u[y]是撮口音,ㅠ[iu]是一個復(fù)合元音,發(fā)音從舌尖過渡到舌根。
此外,韓國語沒有聲調(diào),韓語語音音高意識不強烈。
在韓國編寫的很多漢語語音教材里,通常用韓語來給漢語拼音注音,以便于學(xué)生認讀和記憶,注音如下:
漢語拼音聲母——韓國語注音
b— 뽀어 p—포어 m—모어 f—포어 d—뜨어 t—트어
n—느어 l—르어 g—끄어 k—크어 h—흐어 j—지이
q—치이 x—씨이 zh—즈 ch—츠 sh—스 r— 르
z—쯔 c—츠 s—쓰
b[p]뽀어 p[pÁ]포어 m[m] 모어 f[f] 포어
d[t]뜨어 t[tÁ]트어 n[n] 느어 l[l] 르어
g[k]끄어 k[kÁ]크어 h[x] 흐어 j[tþ]지이
q[tþÁ]치이 x[þ]씨이 zh[t§]즈 ch[t§Á]츠
sh[§]스 r[½]르 z[ts] 쯔 c[tsÁ]츠
s[s] 쓰
通過韓語標注漢語拼音的認讀,我們可以看到斜體韓語聲母注音和漢語聲母實際發(fā)音存在一些出入,以下這些聲母就是韓國人學(xué)習(xí)漢語聲母的難點音:
f j q x zh ch sh r z c s
前八個聲母因為韓國語中沒有,所以韓國學(xué)生較難掌握,而后三個聲母,韓語子音中有這三個音位,但是發(fā)音時,舌尖靠近上齒齦,與漢語發(fā)音的平舌音不同。這三個聲母也是韓國學(xué)生較難掌握的音。
漢語拼音韻母——韓國語注音
A—아아 o—오(어) e—으(어) i—이 u—우 u—우ㅣ
er—얼 Ai—아이 ei—에이 Ao—아오 ou—어우 iA—이아
ie—이에 uA—와 uo—워 ue—위에 iao—야오 iou—여우
uAi—와이 uei—웨이 An—안 en—언 in—인 un—원
iAn—이엔 uAn—완 uAn—위엔 uen—원 Ang—앙 eng—엉
ing—잉 ong—옹 iAng—양 uAng—왕 ueng—웡 iong—용
æe[E]—無注音 ™/[]、[]—該音位兩個變體無注音
在韓語給韓語韻母注音中,以下這些音與漢語云母實際發(fā)音存在出入:
o—오(어) e—으(어) u—우 u—우ㅣer—얼 Ao—아오 ou—어우iao—야오
iou—여우iAn—이엔 uAn—위엔 eng—엉ueng—웡
æe[E]—無注音 ™/[]、[]—該音位兩個變體無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