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是對個人經歷的總結,也可以是對某一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好的總結應該簡明扼要地回顧過去的經驗,并結合個人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歡迎大家參考以下總結范文,為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提供借鑒。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的資料。
教學進程:
(一)利用圖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蒲公英。
同學們,見過這種植物嗎?對,它就是蒲公英。
板書: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葉蓮座狀平鋪,匙形或狹長倒卵形,羽狀淺裂或齒裂。開黃色舌狀花。果實成熟時形似白色絨球。
3、板書課題:金黃的草地。
(1)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疏疑:草地是綠色的,為什么說是金色的?
(2)聯(lián)系對蒲公英的介紹,請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連起來,說一句話。
(二)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生字字音,在課文中圈劃出生字,再讀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詞義。
2、檢查,重點指導。
讀準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經。
記住字形:弟:中間的長豎不出頭。
返:“反”字的最后一筆注意變化。
3、在生字本上書寫本課生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標畫自然段,思考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當蒲公英開放時,草地變成金黃色。我們常揪掉蒲公英來尋開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開,晚上合,草地也因他們的開合改變著顏色。我們發(fā)現(xiàn)后便喜愛上了這種小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課件或觀察掛圖:在草地上盛開著一片蒲公英,他們金黃金黃的,太美了!
2、看完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腦海里,與同學們讀課題。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與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讀一讀。
(2)指名讀,評讀。
(3)看到這片金色的草地,“我們”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覺嗎?
出示實物,讓學生參與進來感受。
(5)練習讀第一、二自然段,體會童趣。
2、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過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嗎?“我”有了一個什么新發(fā)現(xiàn)呢?
(1)自由讀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2)總結: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攏的,它隨著時間變化而一張一合,張開就是金色的;合攏就是綠色的。
(3)這個發(fā)現(xiàn)令“我”非常驚訝,大家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發(fā)現(xiàn)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5)為什么“我們”不再揪它了?
(6)從“我”的變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華情感。
1、學習本課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二
我所執(zhí)教的《金色的草地》一課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第一單元的第二課.
《金色的草地》是蘇聯(lián)作家描寫的一個有趣故事。通過我和弟弟對蒲公英早晚變化地觀察,認識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發(fā)了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理念出發(fā),加強課程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這一維度,教學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
良好的教學氛圍,飽滿的學習熱情是學習成功的起點。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和生活經驗,對蒲公英有一定了解,因此這一步主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談自己對蒲公英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學習課文。
三年級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語文學習,已經掌握了常用的識字方法,已具備借助字典認讀生字的能力。在這一步教學中,主要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識記的基礎上讀通課文。教師通過在語言環(huán)境中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1、學習1、2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的學習,我采用比較學習的方法。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寫了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許多蒲公英,每當它開放時變成金黃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第二自然段寫了我和弟弟為了尋開心揪掉這些蒲公英。通過美讀第一自然段,使學生了解蒲公英很美,讀第二自然段抓住句子“就這樣,我們總是為了尋開心,揪掉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焙蛽Q詞練習“引人注目”,了解這么美的蒲公英不被我和弟弟注意,我們不喜歡蒲公英,只是用它來尋開心,為后文我和弟弟對蒲公英態(tài)度的變化(喜歡蒲公英)做鋪墊。
2、學習3、4、5自然段。
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在小組中說說‘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有了新發(fā)現(xiàn)后,‘我們’有什么變化?”將集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利用復述和小練習的形式使學生了解蒲公英在不同時間它的花瓣形狀、顏色都有所不同,滲透自然知識。通過讀第四、第五自然段,畫出印象深刻的詞句這一教學方法,向學生滲透閱讀學習方法,從而體會蒲公英的可愛。課文學到這里,學生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小作者對蒲公英的態(tài)度上的變化為什么這么大?因此可以再把課文第二段和第四第五段比較讀讀,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由于我和弟弟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蒲公英的可愛之處,便不再隨意揪它,把蒲公英當成和他們一樣的小孩子。借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滲透教育: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這一步的教學給了學生一個充足的空間,通過全文朗讀談談自己學完課文的感受,學生既可以談學前、學后對蒲公英的認識,也可以談自己喜愛的花草,目的是引導學生明白善于觀察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他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認識、新的想法、新的收獲、新的提高。然后請學生課后仔細觀察自己喜愛的事物,寫一寫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這樣,把語文的學習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從而感悟學習語文是有趣的。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三
我們住在鄉(xiāng)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喊:“謝廖沙!”他回過頭來,我就使勁一吹,把蒲公英的絨毛吹到他臉上。弟弟也假裝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絨毛朝我臉上吹。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是為什么呢?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ǘ鋸堥_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四
在教學〈金色的草地〉一課時,我主要抓住一條線作者講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讓學生通過讀、演、體會出玩得有趣,在這里與相結合,讓學生體會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把這么一件事描寫得有趣生動,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投入其中,在表演時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沒有激發(fā)出來,除了課文反映的情境,學生自行增加的不多。
第二件事小作者的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讀兩次不同的發(fā)現(xiàn),體會到了仔細觀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學生還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
最后一段是總結,有的學生說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說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間發(fā)生了很多事,他們產生了感情,所以特別喜愛。有的學生說:“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說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是進步了不少。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是終身學習必備的知識技能。課堂上許多同學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閱讀理解,在討論中獨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從而達成了共識。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這既是一種合作化學習,也是一重個性化閱讀。但在這次的閱讀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聽他人言,面對問題低頭,膽怯,茫然……自己并沒有進入到積極主動地學習狀態(tài)。未上戰(zhàn)場之前,就懼敵于千里之外,定然不戰(zhàn)而敗,古時曹劌的擊鼓論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啟發(fā)。閱讀理解比較靈活,學生經驗不足,以至于處理問題的時候猶豫不決,心理一緊張,考慮不周全,思維一混亂,就會有不少的學生對于閱讀失去耐心與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習慣于被動的狀態(tài),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方法的運用必須由外到內逐步轉化,這種被動狀態(tài)對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是無益的我們老師在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理解方法的同時,更應該不時地鼓勵,幫助他們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自信心,讓他們要有成功感。
以上是我通過這次閱讀教學所引發(fā)的一點不甚成熟的反思。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努力做好導師,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五
課文結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fā)生的變化,抒發(fā)了自我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經過閱讀,學生對課前的問題已完全掌握,學會理解課文資料并非最終目的。語文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精神的范例。讓學生去留心大自然中的事物,練習說說他們的新發(fā)現(xiàn),享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剛開始還不適應,慢慢的孩子們讀得越來越棒,大部分學生讀的時候都能形象地表達出自我的感情。比如:“金色的草地太美了!”這句話,許多孩子讀得生動傳神!使人感受到草地的美,感受到作者對草地的喜愛!
課文的第四段,寫了蒲公英早中晚變化的時候,我編了一個童話:教師扮演去草地賞花的人,學生們扮演們一棵棵小蒲公英。早上,當我來到這片草地時,讓學生用兩個攥著拳頭的小手,支起來,手腕合在一齊,做出合攏的樣貌,中午我走過草地時竟然驚奇地發(fā)現(xiàn)蒲公英開了,這是學生合攏的兩只小手輕輕伸開,然后揮動著身體與頭部,就像一朵隨風飄動的金色蒲公英!傍晚時,孩子們舉著的小手慢慢合攏。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包括12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認識蒲公英一天的變化。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認識蒲公英一天的變化。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句段。
2、學會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蒲公英的資料生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朗讀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同學們,草地是什么顏色的?你見過其他顏色的草地嗎?
看到課題想到了什么?(生: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帶著你心中的疑問來讀課文,并找出不認識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1、小組長帶領組員商量準備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掃除文字障礙。
2、教師指導提出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可概括為四讀:
一讀:掃讀(掃除障礙讀)。小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中的字音讀準,把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做上記號,查字典解決。
二讀:連讀。小組內成員分自然段連讀課文,讀通課文,檢查字的讀音。
三讀:想讀。小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
四讀:選讀。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3、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回指導)。
2、師生共同解決困難,教師相機指導理解"開心、一本正經、揪掉、合攏",可讓學生做一做相應的動作,重點理解"合攏"。
重點指導學生區(qū)別“近和進”、“反和返”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4、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并說說哪些內容比較吸引你的注意。通過讀課文,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5、檢查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蒲公英的資料,先讓他們說一說,然后對照課文的描寫和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進行比較、觀察,蒲公英是什么樣子的?花是什么顏色的?有什么不同之處。
6、教師出示課件簡單介紹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黃棕色,葉根生,花為頭狀花序。
7、本課生字較多,你是用哪些方法進行記憶的。(要指導讀準字音,如“蒲、傍”,識字要與詞語的學習結合。)。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七
一、預設目標:
1、理解詞語和句子,進一步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2、結合課文理解,學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讀題質疑。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外國文學《金色的草地》,齊讀。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或想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自由讀一讀課文。(讀之前讓學生相互提提初讀課文的要求。)。
2、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易讀錯的字詞或自己進行指導。
3、再讀一讀課文,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或是你想說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種子圖,說說你看到過哪種蒲公英,談談自己的認識,教師補充,在認識蒲公英種子時相機學習生字“絨”。)。
(三)、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第一自然段。
1、為什么草地會是金黃色的?
(1)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2)看滿地盛開蒲公英花的圖理解草地是金黃色的,結合感受讀一讀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齊讀,感受文中的哥弟倆是怎么玩的。
2、指名兩位學生上臺像他們這樣玩一玩,一名學生上臺幫忙讀一讀文本。課件播放蒲公英四處飄散的樣子。
3、師生評一評,相機理解“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幾個詞語。
4、再指導讀第二自然段,請兩位學生上臺演一演,一生幫忙讀。
5、一起來玩一玩,體會玩蒲公英帶來的樂趣。(課件播放無數蒲公英飄散遠去的情景。)。
6、一起在讀一讀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詞。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讀,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自由說。
2、出示填空題: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說一說。
(2)指名說一說,加上動作說一說,不看提示說一說。
3、齊讀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話,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覺?)。
四、小結:學了這篇課文,你能說說你理解的這是一片怎樣的草地???
五、機動:摘抄好句子。
葉老師的建議:
1、可以把課題教學和整體感知及第一段的學習結合起來。從提問入手,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讀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2、第二段的學習表演太多,而且是重復的。建議在理解之后安排一次就可以了。讀讀玩玩。
3、第三段的填空太多,而且不夠靈活。建議改為:花朵()草地(),引導學生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里的表演就不要了。一堂課里有一次表演就差不多了。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八
知識與能力:
1.認識“蒲、英、?!钡?個生字,學會“蒲、英、盛”等13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增強主動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突破重難點:
重點:準確了解草地顏色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突破方法: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第3自然段“我”的觀察結果進行品讀,同時借助想象進行畫面與文字的轉化,初步體會“花瓣開、合”與草地顏色變化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讓學生更為準確地感知草地顏色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難點: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
突破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的過程中展開想象,將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兄弟倆,感受草地上長滿蒲公英的畫面的美好,進而體會他們在草地上玩耍的開心快樂,同時,還要聯(lián)系自己平時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玩耍的情形,進一步形成對課文意境的感知。
教法與學法推薦:
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利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相關的圖片,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樣不僅能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還能進一步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從而輕松突破重、難點;質疑導學法,運用恰當的質疑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探究學習,這樣也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過程中明晰的目的性。
學法:自讀自悟、探究交流法,通過自主學習與探究交流相結合的形式,不斷融入到文字所營造的富于童趣的畫面中,以更好地體會文章作者對于蒲公英的喜愛之情;美讀感悟法,文章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入境入情地進行朗讀,受到美的熏陶,更能激起無限的想象。
師生齊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搜集關于蒲公英的圖片、文字資料。
學生:了解關于蒲公英的知識;認真觀察生活中一種熟悉的事物。
課時巧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蒲、英、耍”等6個生字,學會“蒲、英、盛”等13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知課文內容,初步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引出課題。
1.課件出示謎語:“小小降落傘,飄散到各處。身著小白衣,還有一條小綠裙?!耙龑W生朗讀謎語并猜一猜謎語中寫的是哪一種植物,同時注意引導他們抓住特點進行思考。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示蒲公英的圖片,引導學生交流對蒲公英的了解,教師簡單補充(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內有白色乳汁。當果實成熟時,花莖頂端長成一個白色的、蓬松的小絨球,風吹來后,一簇冠毛帶著一顆果實,被吹到四面八方,活像一個個小傘兵飄落到遠處。蒲公英的植株可供藥用)。
2.想象引入:孩子們,如果草地上到處都盛開著蒲公英花的時候,你們能想象到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一片長滿了蒲公英的草地上看看吧。板書課題:金色的草地。引導學生質疑: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呢?教師及時梳理問題。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進入本課的學習,同時也自然引出了本課的學習內容。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引導學生自主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后與同桌進行自主朗讀課文檢查,注意及時進行互讀糾正。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適時出示讀錯的生字予以糾正指導,重點指準“蒲”是第二聲,“英、攏、盛”三個生字是后鼻音,注意不要把“?!弊x成了“要”,“釣”不能讀成了“鉤”。
3.生字識寫指導。
(1)出示課文中的生字,引導學生自主識記生字,然后與同學、老師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借助熟字比較法、形聲字形旁加聲旁構字法以及漢字添加偏旁等方法記住生字的字形。
(2)再次出示課文中要求會寫的13個生字,看看這些生字在書寫時分別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出現(xiàn)書寫錯誤。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重點指導“蒲、盛、耍、趣、睡”5個生字:“蒲”是上下結構,上面的“艸”略寬,下面“浦”右半部分注意橫畫之間緊湊、等距;“盛”上面的“成”要注意斜鉤略微舒展,與下面部分呈半包勢,下面的“皿”要注意寫得扁而略寬,最后一筆橫畫較長且略有弧度;“?!鄙厦姘氩糠忠⒁鈱懙寐员?,下面“女”的橫畫較長,托住上半部分;“趣”字“走”的平捺較長,完全托住“取”字,“取”的捺畫變成點畫;“睡”特別要注意右邊“垂”的筆畫安排及筆順,其中第三筆是中間長豎,第四筆橫畫最長,同時要注意橫畫之間的等距、緊湊。學生根據教師的范寫指導認真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檢查指導書寫情況,及時反饋并進行書寫強調。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按照讀中識字――書寫鞏固的步驟組織學生初讀,讓他們隨文進行了字詞識讀,同時,通過對識記、書寫要領的鞏固訓練,真正為他們更好地理解文本掃清了障礙。
三、理清文脈,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看看自己都從中讀懂了哪些內容,學生交流:
生:我從課文中知道了那片草地很美,是文中的“我們”快樂玩耍的地方。
師:那片草地在哪兒呢?
生:就在“我們”的窗戶前面。
師:真好!窗戶前就有一大片草地,來到草地上,你們還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還看到草地上開滿了蒲公英,非常多。
師:在這樣的草地上玩耍,難怪故事中的兩個孩子會覺得非常開心。
生:我還從課文中知道了草地是因為蒲公英而發(fā)生了顏色的變化。
師:真奇妙!但是老師更為你們第一節(jié)課就能知道這么多關于課文的知識而感到高興。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試著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概述。
2.學生思考交流,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在描述各自然段內容的基礎上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予以補充(講述的是生活在鄉(xiāng)下的兄弟倆無意中發(fā)現(xiàn)草地的顏色在不同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并通過仔細觀察找到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的事情)。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了交流匯報的形式,讓學生在分享初讀收獲的過程中不斷建立對課文內容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整體感知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課堂。
課上到這兒,相信大家一定跟老師一樣,在腦海里產生了一個大大的疑問――草地為什么會在一天中的不同時刻變化顏色呢?難道是被誰施了魔法不成?孩子們,下節(jié)課我們再去探究其中的奧秘吧。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增強主動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引入學習。
1.指名根據上節(jié)課的學習,簡單說說自己對課文都有哪些了解。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齊讀課文,注意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過渡引入:這樣美好的草地我們怎么能錯過了呢?孩子們,準備好了嗎?趕緊帶上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的雙眼和一顆感悟美好的心靈一起出發(fā)吧。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了舊知學習回顧法,讓學生通過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實現(xiàn)了對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鞏固,同時也自然銜接了前后教學內容。
二、圖文對照,融情入境。
1.過渡引入:孩子們,這究竟是一片怎樣的草地呢?課件呈現(xiàn)草地畫面,引導學生觀圖并簡單描述草地給自己帶來的美好感覺。
生:我覺得這是一片充滿生機的草地,看,草的顏色多綠啊,真像一張巨大的綠毯子。
生:我特別想在上面打滾。
生:我想躺在上面曬太陽。
生:我還想跟伙伴們在這樣的草地上開心地玩耍呢。
師:快看吶,草地上除了碧綠的小草外,還有什么?
生:還有很多蒲公英。
師:你能給我們描述一下蒲公英的顏色嗎?
生:是金色的。
教師補充出示開滿蒲公英的草地圖片,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觀圖感受。
生:好美啊,綠色的地毯上面好像灑了一層金光。
課件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朗讀,想一想自己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感受“我”對草地以及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2.引導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1)學生交流(兄弟倆在草地上快樂玩耍的情形),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再讀這段話,找出最能體現(xiàn)他們玩耍時“快樂”感覺的詞句,邊讀邊想象他們快樂玩耍的情形。
(2)指名學生朗讀自己畫出的句子,課件適時出示這段話中的第2、3、4這三句話,引導學生看看兄弟倆都是怎樣玩耍的,抓住他們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細節(jié)描寫體會他們心中的快樂感覺,同時隨文理解“一本正經”(形容態(tài)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
(3)課件出示第5句話:“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币龑W生展開想象:除了課文中描寫的畫面外,可能還有哪些有趣的情形?(比賽看誰把蒲公英吹得更遠更高)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從中體會蒲公英給兄弟倆的童年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他們自然非常喜愛蒲公英,同時隨文理解“引人注目”(吸引人們注意)。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注意想象畫面美,并體會孩子們心中對于草地和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圖文對照與想象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對于課文美好情境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到了畫面中,初步感受文情。
三、探究交流,體驗快樂。
1.精讀課文第3自然段,看看草地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奇妙的變化呢?試著完成以下表格填寫。課件出示:
時間草地顏色蒲公英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2.學生讀書思考,自主完成表格填寫,然后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教師深入到小組內進行指導,提醒他們注意抓住這段話中的最后一句話體會草地顏色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3.指名學生展示匯報自己的填寫情況,教師適時指導,并將學生的填寫情況補充出示在表格內,引導學生從中體會草地顏色變化與蒲公英花瓣張開、合攏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進而準確體會草地顏色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時間草地顏色蒲公英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早晨綠色綠色花朵還沒張開。
中午金色金色花朵張開。
傍晚綠色綠色花朵合攏,花瓣被包住。
4.想象體驗:孩子們,看到草地因為蒲公英竟然發(fā)生了如此奇妙的變化,你心里對蒲公英產生了怎樣的情感?(覺得它非常奇妙、有趣;我還想探究更多關于蒲公英的知識)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自己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了什么,重點引導他們抓住這段話中第1、2兩句感嘆句,體會孩子們對于蒲公英的喜愛和贊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話,注意讀出喜愛、贊嘆的語氣。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了探究交流法,讓學生通過填寫表格的形式并與同學進行交流,從而更準確地了解到了草地發(fā)生變化的原因,體驗了文中孩子們觀察發(fā)現(xiàn)的樂趣。
四、拓展延伸,深化認知。
1.探究交流:從文中的“我”為什么會發(fā)現(xiàn)草地的顏色發(fā)生變化并找到其中的原因的過程中,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要學會認真觀察事物)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從中體會觀察不僅能夠讓人發(fā)現(xiàn)更多知識,而且還會給觀察者帶來很多樂趣。
2.引導學生閱讀課后“交流平臺”,說說自己從中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引導他們進一步明確觀察的作用(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我們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方法(細致的觀察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引導學生交流課前自己對某種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的情況,說說它都有哪些有趣的變化(含羞草、秋天樹葉會變黃),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將變化情況以及引起變化的原因說清楚,必要時予以糾正、補充。同時引導他們仿照課后“初試身手”中的示例,將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了拓展學習法,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到了培養(yǎng)善于觀察生活這一習慣的重要性,激發(fā)了自主探究自然的積極性。
五、課堂。
大自然中有許多奇特、神秘的現(xiàn)象正等著你們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呢!孩子們,只要你們能夠認真觀察自然,老師相信你們也會像文中的小男孩那樣發(fā)現(xiàn)潛藏在大自然中的無限奧妙呢!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九
我們住在鄉(xiāng)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喊:“謝廖沙!”他回過頭來,我就使勁一吹,把蒲公英的絨毛吹到他臉上。弟弟也假裝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絨毛朝我臉上吹。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是為什么呢?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ǘ鋸堥_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
本文作者是蘇聯(lián)的普里什文,譯者茹香雪,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教學要求:
1.學生獨立識字6個,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等詞語。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我”對蒲公英的感情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片斷,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
4.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同時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都見過草地嗎?誰來形容一下你見過的草地。
2.讀了課題之后你們想到了什么?(這片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板書:金色的草地)。
3.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帶著心中的疑問聽老師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2.自由讀,檢查生字:
(1)預習時大家已經養(yǎng)成了獨立識字的習慣,現(xiàn)在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3.指名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
三、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2.討論交流:“我們住在鄉(xiāng)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這句話告訴我們草地的位置?!安莸厣祥L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边@句話告訴我們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關系。
3.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呢?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認真讀一讀。
2.指導學生看圖說說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樣的游戲。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探究“變色之謎”:
1.聽老師讀課文,思考: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草地為什么會變顏色?
2.分組討論交流。
我的發(fā)現(xiàn):
早晨草地是綠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變綠了。
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早晨,花朵(合攏),是(綠)色的,草地也是(綠)色的;。
中午,花朵(張開),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攏),是(綠)色的,草地就變成(綠)色的。
3.為什么小作者這么厲害,能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有了這一發(fā)現(xiàn)之后,小作者對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變化?
2.討論交流。
3.體會句子的作用:“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边@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總結全文。
美麗的大自然中有許多神奇的植物,課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為有一雙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發(fā)現(xiàn)了花朵與草地顏色的秘密,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透過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
這篇課文充滿童趣,異常適合孩子的口味。在寫作特色上,描述細致生動,抓住了時間的變化,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讀起來很優(yōu)美。所以在教學中,用一“讀”字為教學手段。經過本人的教學設想,學生學習效果還是不錯的,無論是對文章的理解還是同步習作練習,都落到了實處。
這篇課文的文字和資料都比較淺顯,只要引“讀”到位,學生大體都能理解課文的資料。所以本人在教學中作了課前準備,對蒲公英的生長特點及性質作了些查找。異常是我們山村孩子對蒲公英的認識并不陌生,此刻正是蒲公英快開花的時節(jié),課前我讓學生回家請教家長,并找了些。這個過程學生本身就感到趣味,所以也樂于完成。孩子們都明白蒲公英能夠做藥,能夠喂豬,牛、羊等動物都喜歡。味苦能夠清熱解毒,學生算是對蒲公英有了許多了解。于是板書課題,揭示新課。
學生帶著興趣走進文本,本文雖然是以敘事為主,但蘊含在其中的感情卻是豐富的,強烈的。所以在引導學生讀課文時要用不一樣的語調變化,把作者對草地和蒲公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把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歡樂體現(xiàn)出來,把草地上玩耍游戲的童真童趣體現(xiàn)出來,語氣要簡便活潑,節(jié)奏速度較快。別是文中描述“我”和弟弟互相往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jié),描述生動,這部分的描述雖然帶有調皮和玩笑性質的游戲,卻充滿了童真童趣。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表演,并鼓勵學生發(fā)揮自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不拘一格,多樣變化,寓教于樂,賦于生命的課堂。
引導學生閱讀感悟寫法。本文恰當地運用了打比方,比喻的手法。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能夠張開,合上?!庇檬终频膹?,合的動作打比方,就把一種不太容易說清楚的現(xiàn)象講清楚了,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動。那么怎樣打比方呢?(這是本人在這一知識點上的重點訓練)經過出示一些較為深刻形象的例句。如,描述看報時,能夠這樣打比方:
1、看報就像喝果汁,“咕嘟咕嘟”地喝,不知是什么味兒;如果慢慢地喝,細細地品嘗,就會感覺果汁原先是酸酸的,甜甜的。
2、時間像公平的老人,如果你能善待他,珍惜他,就慢慢地就能感覺他對每個人都不薄。
引導學生如何從生活中捕捉素材?這是本人在文本中的重點講解與訓練。(復述文中描述兄弟倆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盡情玩耍的情景,喚起孩子的童心令人欲放的一幕。)在這環(huán)節(jié)中,我口頭出示:孩子們,我們到大自然中去吧,去呼吸新鮮空氣,去采集植物標本,火紅的楓葉讓人傾心欲滴,招人燃起生命的火焰,去和小鳥一齊唱歌,和蝴蝶一齊翩翩起舞……讓孩子們感到生活才是最好的教師。在歡樂的同時要用心去體會,寫作文時才能把這種感受寫得出來。比如:文中“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草地顏色的變化,又發(fā)現(xiàn)了變化的原因。這雖然是偶然的,但卻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如果換作別人可能不把它當回事,或者是輕易地放過去了。其實生活中也有許多自然現(xiàn)象。如:要下雨時燕子低飛,螞蟻搬家,冬天有許多動物為了生存要冬眠。(讓學生說)鼓勵學生,凡事都要用心去體會,用心去觀察,才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安排了習作,訓練素材較多,寫自我家鄉(xiāng)的某處景物,也能夠寫一種植物,還能夠寫“生活中的小發(fā)現(xiàn)”寫“觀察日記”)等。
為了突破難點,再次出示第3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的:(觀察現(xiàn)象—提出疑問——找出原因。)。
總之,學語文,無論用什么方法教學,只要學生有興趣去讀,有興趣去寫,那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方能體現(xiàn)語文的實質意義,興趣是最好的教師。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一
《金色的草地》是蘇聯(lián)作家描寫的一個有趣故事。通過我和弟弟對蒲公英早晚變化地觀察,認識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發(fā)了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理念出發(fā),加強課程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這一維度,教學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
一、揭題。
良好的教學氛圍,飽滿的學習熱情是學習成功的中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和生活經驗,對蒲公英有一定了解,因此這一步主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談自己對蒲公英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
三年級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語文學習,已經掌握了常用的識字方法,已具備借助字典認讀生字的能力。在這一步教學中,主要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識記的基礎上讀通課文。教師通過在語言環(huán)境中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三、細讀文。
1、學習1、2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的學習,我采用比較學習的方法。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寫了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許多蒲公英,每當它開放時變成金黃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第二自然段寫了我和弟弟為了尋開心揪掉這些蒲公英。通過美讀第一自然段,使學生了解蒲公英很美,讀第二自然段抓住句子“就這樣,我們總是為了尋開心,揪掉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焙蛽Q詞練習“引人注目”,了解這么美的蒲公英不被我和弟弟注意,我們不喜歡蒲公英,只是用它來尋開心,為后文我和弟弟對蒲公英態(tài)度的變化(喜歡蒲公英)做鋪墊。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二
這是一篇內容、情思上富有兒童趣味,而在構思、語言上表現(xiàn)得十分精巧和熟練的散文。顯然,作者是一位富有童心的、用心為兒童寫作的成年人。的確,文章的作者是的兒童文學家張秋生先生。
在學習課文之前,我讓同學們讀了很多次課文,小希和小彤在讀書時總是特別有感情。通過多次朗讀,同學們自然能體會到整篇課文所包含的情感。
這是一篇散文,也是一篇故事,“我”被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吸引的故事。這個故事吸引讀者的,還有語言的準確和細膩?!傲辆ЬУ乃荨薄靶⌒〉乃{天”“閃著雨珠的葉子”“濕漉漉的水泥道”……讀著這些細膩的描述,就好像身臨其境,也和“我”一起走在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鋪滿金色梧桐葉的水泥道上。讀著這樣的描述,還很容易喚醒讀者心中類似的經驗和記憶,并重新發(fā)現(xiàn)秋天的美。
教學環(huán)節(jié):理解詞意。
這篇課文要學會用“聯(lián)系上下文呢”的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如:
我問大家“明朗”時什么意思?大部分學生默不作聲,過了一會兒便有三四個學生舉手說是“晴朗”的意思,后來我讓大家讀一讀前后文,從文章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明朗”的意思?個別學生反應很快,但是部分學生還是不知所云。
教學“凌亂”也是如此,部分學生反應迅速,馬上找出前文中的“不規(guī)則”。午自習時,我再次將詞語的意思寫在黑板上,但是今天的作業(yè)本上還是有五個左右的學生不會寫。
教學板塊:發(fā)現(xiàn)“美麗”
問:在讀書的過程中,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很美麗呢?將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劃出來。
同學們找了許多句子,小涵說:“老師,有人幾乎把整篇課文都劃起來了。”小希立馬接上:“全部劃起來就難看死了?!?BR> 大大部分同學所找的句子集中在6、7、8自然段。這三個自然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比喻。這個也是顯而易見的,難不倒孩子們。所以,這篇文章是適宜用來進行句子積累的。
但是不足之處在于我沒有在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仿照“金黃金黃的葉子”“閃著雨珠的葉子”這樣的詞語形式說一說。而這個是班里學生所欠缺的。也可以仿寫:水泥道像鋪上了xxxxxxxx。應該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也可以用句中的詞語寫一寫,達到積累語言的教學目標。
教學板塊:小練筆。
剛開始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在上學或者放學回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時,大部分學生都說自己沒看到什么東西,都是坐車回家的,或者說自己只是看到了房子、樹、同學家等。我便讓大家想一想再寫下來,孩子們一動筆,確實比口頭表達的句子要完整生動多了。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三
教學要求:
1、在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進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的資料。
教學進程:
(一)利用圖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蒲公英。
同學們,見過這種植物嗎?對,它就是蒲公英。
板書: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葉蓮座狀平鋪,匙形或狹長倒卵形,羽狀淺裂或齒裂。開黃色舌狀花。果實成熟時形似白色絨球。
3、板書課題:金黃的草地。
(1)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疏疑:草地是綠色的,為什么說是金色的?
(2)聯(lián)系對蒲公英的介紹,請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連起來,說一句話。
(二)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生字字音,在課文中圈劃出生字,再讀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詞義。
2、檢查,重點指導。
讀準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經。
記住字形:弟:中間的長豎不出頭。
返:“反”字的最后一筆注意變化。
3、在生字本上書寫本課生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標畫自然段,思考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當蒲公英開放時,草地變成金黃色。我們常揪掉蒲公英來尋開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開,晚上合,草地也因他們的開合改變著顏色。我們發(fā)現(xiàn)后便喜愛上了這種小花。
板書設計: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斐.斐.課.件.園):
一、導入新課。
1、播放課件或觀察掛圖:在草地上盛開著一片蒲公英,他們金黃金黃的,太美了!
2、看完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腦海里,與同學們讀課題。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與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讀一讀。
(2)指名讀,評讀。
(3)看到這片金色的草地,“我們”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覺嗎?
出示實物,讓學生參與進來感受。
(5)練習讀第一、二自然段,體會童趣。
2、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過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嗎?“我”有了一個什么新發(fā)現(xiàn)呢?
(1)自由讀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2)總結: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攏的,它隨著時間變化而一張一合,張開就是金色的;合攏就是綠色的。
(3)這個發(fā)現(xiàn)令“我”非常驚訝,大家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發(fā)現(xiàn)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5)為什么“我們”不再揪它了?
(6)從“我”的變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四
在教學〈金色的草地〉一課時,我主要抓住一條線作者講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讓學生通過讀、演、體會出玩得有趣,在這里與作文相結合,讓學生體會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把這么一件事描寫得有趣生動,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投入其中,在表演時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沒有激發(fā)出來,除了課文反映的情境,學生自行增加的不多。
第二件事小作者的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讀兩次不同的發(fā)現(xiàn),體會到了仔細觀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學生還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
最后一段是總結,有的學生說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說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間發(fā)生了很多事,他們產生了感情,所以特別喜愛。有的學生說:“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說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是進步了不少。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五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種子玩樂的情形,解釋草地變顏色的原因。
3、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解釋草地變顏色的原因。
教學過程:
復習一、二段。
指名朗讀一、二自然段,說說每段大意。
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為開滿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當有花結籽吐絮的時候,“我們”兄弟倆就可以摘下帶絮的種子吹著玩。讀著讀著,我們仿佛看到,一顆顆蒲公英的種子隨著媽媽給它裝的白色降落飄起來了,飛得很遠很遠……多美的景致?。∵€有更有趣的事呢,我還發(fā)現(xiàn)這草地會變色呢!這又是為什么呢?請大家各自輕聲讀課文,共同地探究這個奧秘。
a、學生讀課文。
b、指名說說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顏色的。
c、草地怎么會變色?同桌間互相說一說。教師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題,提示幫助學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草地就();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誰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釋?
e、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
a、齊讀第4自然段。
聯(lián)系上文所講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開合情況體會。
總結課文。
1、朗讀課文。
2、小結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動物,各式各樣的物種千千萬萬,它們色彩繽紛、形態(tài)獨特、習性各異,經常親近它們,仔細觀察它們,你會有獨特的發(fā)現(xiàn)、新穎的感受,因而你會激動、興奮,由此產生眷戀、喜愛……人類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會找到歡樂!請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發(fā)現(xiàn)、經歷、感受作為課余生活記錄下來。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六
《金色的草地》一文,雖以敘事為主,但蘊涵在其中的情感卻是豐富的,強烈的。如何讓孩子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經過課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張開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讓學生說說看到這樣一片草地時的感受。隨之我又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說說此時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樣一種情景?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有的說:“草地的上空飄滿了絨毛,隨風舞動,像是跟我們捉迷藏呢!”有的說:“絨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說:“絨毛像個調皮的孩子,東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我的家了!”……“如果是你,在這片草地上還會玩什么游戲呢?”孩子們個個神采飛揚,高高舉起了手“教師,我!我!”唯恐我不讓他回答。為了讓每個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讓孩子們畫一畫此時的草地和最想對草地說的貼心話。“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⒆觽兡弥P揮灑著他們的想象、活力、才華……我的心境燦爛無比,原先孩子們的歡樂就是我的歡樂??!
我在這一課時的實際教學中,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沒有能夠突破繁瑣的理性分析,導致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
二、還是沒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對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只是讓學生在讀、演中體會文中兄弟倆對這片草地的愛,沒能及時讓文本與自我的生活經驗相溝通,“要是我們在這片草地上會怎樣玩?這片草地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整堂課,還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倆對這片草地的愛和草地給“我們”帶來的歡樂,而沒有讓學生談談自我對這片草地的感受。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七
《金色的草地》講的是一個趣味的故事,“我”家門前的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歡樂。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fā)現(xiàn)蒲公英的花瓣會合攏、張開,長滿蒲公英的草地也隨之變色?!岸嗝纯蓯鄣牟莸?多么趣味的蒲公英!“課文的語言清新活潑,比喻生動形象,充滿童趣。
蒲公英又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植物,尤其為我們農村小朋友所熟悉,給孩子們增添了許多樂趣。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抓住學生的那份好奇與喜愛展開深入的探討。首先從草地出發(fā),。的草地”你見過什么樣的草地?展示課題——金色的草地,從而引出話題,你想明白些什么,學生的腦袋就會隨之產生很多問題: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這草地和我們此刻見到的是一樣的嗎?一些疑問出現(xiàn)后引導走進課文,初讀課文后并檢查生字詞。在生字詞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研究每個學生的基礎,我們班級的學生基礎較為薄弱,故在此環(huán)節(jié)上所耗的時間較長。主要采取個人讀,小組讀,小教師領讀,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編故事記住較難寫的字在必須程度上收效較好。在掌握生字詞的基礎上進行課文品讀,學生哭儀采用大聲朗讀,一來能夠檢查剛才字詞教學的效果,二來能夠了解課文資料,明白金色的草地主要是在講述蒲公英的變化。本文的重要線索是圍繞著文章的最終一段“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趣味的蒲公英!”來寫的。你從哪里感受到了草地的可愛,從哪里感受到蒲公英的趣味?經過抓重點詞語來理解,并明白朗讀,促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其中的感情。在理解草地的可愛方面能夠經過制作簡單表格讓學生來完成,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本事,并在其他學生補充的過程中提高合作效能。在趣味的蒲公英的品讀中,結合學生自身玩蒲公英的經驗,提高其進取性,經過自身吹蒲公英的樂趣來感受小作者當時的心境,加深理解“多么趣味的蒲公英!”在講述草地變化顏色的過程中,用手演示蒲公英張開、合攏,給學生以感官上的體驗,學生也一齊用手演示著,原本平白的文字配上動作開始像舞蹈一樣動人。在整個過程中,始終引導孩子用聲音來傳達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樂趣,指導個性化朗讀。
語文的課堂應當是學生的課堂,應多引導其多讀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學習品讀中,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飛翔著,它似乎在許找自由,尋找夢想。”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情感積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
3、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
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留心觀察重要性。
多媒體課件。
一、圖片激趣,揭示課題(引導學生回憶草地的樣子)。
2.這是什么?(生答:草地)。
3.誰來說說看你見到過的草地是什么樣子的?(生答:無邊無際的草地、綠色的草地、美麗的草地)。
4.是啊,我們平常見到的草地都是綠色的,可是今天我們要走進一片金色的草地。
5.板書課題。
6讓我們一起齊讀課題吧。
7.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生答:為什么是金色的呢)。
8.看來同學們的答案非常一致,老師也有這樣的疑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細細觀察,看是否能夠找到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
1、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課本翻至第66頁,帶著之前疑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遇到的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掌握情況。
剛才孩子們讀的真認真,這些生字都認識嗎?那我考考大家吧!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開火車認讀,正音。
你們真能干,都認識,后面的詞語朋友你們能認識嗎?來我們讓這兩組的同學給他們打打招呼,叫出他們的名字,記住叫兩遍哦!
(2)出示詞語,男女生讀。
那列小火車最想來?這列小火車最想來!
三、品讀課文。
(一)品讀第一自然段。
2.教師導入第一自然段。那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一自然段吧,注意連讀和斷句,不能拖哦!
4.(生答:)師出示ppt文句并總結。
5.出示蒲公英圖,師講解蒲公英的特點看這就是蒲公英。
蒲公英種子輕輕一碰就會掉落,當有風的吹過的時候,會隨這風一起飄散到各處。
6.出示長滿蒲公英的草地圖。
生答:吹蒲公英、玩蒲公英。
7.嗯都脫口而出吹蒲公英出示蒲公英吹動的動態(tài)圖。
(二)品讀第二自然段。
1.那么文中的小兄弟倆也喜歡在草地上玩耍,也和孩子們一樣喜歡玩蒲公英,因為蒲公英給他們帶來了不少快樂呢!他們是怎么玩的?請孩子們在文中找找相關的句子吧!
2.指名學生回答。
3.剛同學讀的語句中有一個成語,大家注意到了嗎?(一本正經)。
4.請用筆圈一圈。
5.一本正經是什么意思呢?裝著一本正經是什么樣子?(規(guī)矩、嚴肅...)。
6.觀圖弟弟是什么表情?是一本正經嗎?哥哥呢?(他沒笑,表情很嚴肅,他是一本正經,不過是假裝的一本正經)。
7.從圖上你能感受到他們兄弟倆的心情是怎樣的?
8.我聽到了他們的笑聲,感受到了快樂!是誰帶給他們的快樂呀?(生答:蒲公英)。
9.出示文句: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一起讀讀吧!
10.是的,就是這些蒲公英,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
11.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觀察圖瞧這朵紅色的花多引人注目啊。
12.這蒲公英一點也不引人注目,為什么呢?(生觀察圖答:他們都一樣,太多且鄉(xiāng)下隨處可見)你真是個細心觀察的好孩子!
13讓我們齊讀第二自然段,一起來感受兄弟倆的快樂吧!
(三)品讀第三自然段。
1.這些草地不僅給兄弟倆帶來了不少快樂,還非常有趣,它還會變顏色呢!
2、指名學生回答,ppt出示,學生橫線勾畫出來。
3、請我們男生來讀讀用橫線勾畫的蒲公英變顏色的句子,感受一下它的神奇。
再請我們的女生讀讀,也來感受一下它的神奇。
4.草地變顏色的原因,作者告訴我們了嗎?
5.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勾出來,指名學生回答。
6.找的很準確,這就是草地變色的原因。ppt出示文句(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當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請同學們在波浪線的旁邊做上筆記,寫上草地變顏色的原因幾個字。
7.接下來請同學們坐端正,把目光轉到屏幕上來,觀賞蒲公英花朵的變化的樣子,你可以觀察到草地變色的過程哦。
8.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花朵可以張開、可以合攏。它是如此有趣而神奇。文中說蒲公英像我們的手掌,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手掌,)它可以(張開)、可以(合攏)。
9、出示ppt圖。
10.出示ppt文句小朋友們,伸出你們的手掌,現(xiàn)在我們的手掌就成了蒲公英的花朵了,我們加上自己的手勢讀一讀這幾句。
12.情境說話,轉換語言。
(1)是誰發(fā)現(xiàn)蒲公英會變顏色、會在一天不同的時間里有張開、合攏的變化的?
(2)小作者為什么能發(fā)現(xiàn)這神奇的現(xiàn)象呢?(生答:留心觀察)。
13.此時小作者要迫不及待的把這個神奇的現(xiàn)象告訴弟弟呢,讓我們補充下面的句子。
ppt出示句式: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早晨,草地是綠色的,因為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攏的。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為蒲公英的花朵是張開的。
傍晚,草地綠色的,因為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攏的。
讓我們全班齊讀,一起告訴今天來我們班聽課的老師們吧!
(四)品讀第四自然段。
1、同學們小作者喜歡這片草地嗎?(生答:喜歡)。
是的這片草地不但給了小作者快樂,還帶給了他發(fā)現(xiàn),文接下來我們大家一起來朗讀第四自然段。
2、這段話中老師用紅線標注出了這么一句話,誰來為老師讀讀: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
3、你知道這里面的它指的什么嗎?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呢?
4、為什么說蒲公英和他們一起睡覺、一起起床呢?
師總結:蒲公英的花張開、合攏的時間與我們人類的起居相似。
四、拓展交流。
2、同學交流(向日葵、含羞草、學校門口的芙蓉花)。
五、課堂總結。
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趣、神奇的地方等著我們發(fā)現(xiàn)呢!我們需要和作者一樣(留心觀察)!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的資料。
教學進程:
(一)利用圖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蒲公英。
同學們,見過這種植物嗎?對,它就是蒲公英。
板書: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葉蓮座狀平鋪,匙形或狹長倒卵形,羽狀淺裂或齒裂。開黃色舌狀花。果實成熟時形似白色絨球。
3、板書課題:金黃的草地。
(1)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疏疑:草地是綠色的,為什么說是金色的?
(2)聯(lián)系對蒲公英的介紹,請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連起來,說一句話。
(二)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生字字音,在課文中圈劃出生字,再讀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詞義。
2、檢查,重點指導。
讀準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經。
記住字形:弟:中間的長豎不出頭。
返:“反”字的最后一筆注意變化。
3、在生字本上書寫本課生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標畫自然段,思考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當蒲公英開放時,草地變成金黃色。我們常揪掉蒲公英來尋開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開,晚上合,草地也因他們的開合改變著顏色。我們發(fā)現(xiàn)后便喜愛上了這種小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課件或觀察掛圖:在草地上盛開著一片蒲公英,他們金黃金黃的,太美了!
2、看完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腦海里,與同學們讀課題。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與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讀一讀。
(2)指名讀,評讀。
(3)看到這片金色的草地,“我們”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覺嗎?
出示實物,讓學生參與進來感受。
(5)練習讀第一、二自然段,體會童趣。
2、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過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嗎?“我”有了一個什么新發(fā)現(xiàn)呢?
(1)自由讀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2)總結: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攏的,它隨著時間變化而一張一合,張開就是金色的;合攏就是綠色的。
(3)這個發(fā)現(xiàn)令“我”非常驚訝,大家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發(fā)現(xiàn)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5)為什么“我們”不再揪它了?
(6)從“我”的變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華情感。
1、學習本課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二
我所執(zhí)教的《金色的草地》一課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第一單元的第二課.
《金色的草地》是蘇聯(lián)作家描寫的一個有趣故事。通過我和弟弟對蒲公英早晚變化地觀察,認識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發(fā)了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理念出發(fā),加強課程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這一維度,教學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
良好的教學氛圍,飽滿的學習熱情是學習成功的起點。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和生活經驗,對蒲公英有一定了解,因此這一步主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談自己對蒲公英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學習課文。
三年級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語文學習,已經掌握了常用的識字方法,已具備借助字典認讀生字的能力。在這一步教學中,主要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識記的基礎上讀通課文。教師通過在語言環(huán)境中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1、學習1、2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的學習,我采用比較學習的方法。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寫了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許多蒲公英,每當它開放時變成金黃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第二自然段寫了我和弟弟為了尋開心揪掉這些蒲公英。通過美讀第一自然段,使學生了解蒲公英很美,讀第二自然段抓住句子“就這樣,我們總是為了尋開心,揪掉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焙蛽Q詞練習“引人注目”,了解這么美的蒲公英不被我和弟弟注意,我們不喜歡蒲公英,只是用它來尋開心,為后文我和弟弟對蒲公英態(tài)度的變化(喜歡蒲公英)做鋪墊。
2、學習3、4、5自然段。
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在小組中說說‘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有了新發(fā)現(xiàn)后,‘我們’有什么變化?”將集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利用復述和小練習的形式使學生了解蒲公英在不同時間它的花瓣形狀、顏色都有所不同,滲透自然知識。通過讀第四、第五自然段,畫出印象深刻的詞句這一教學方法,向學生滲透閱讀學習方法,從而體會蒲公英的可愛。課文學到這里,學生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小作者對蒲公英的態(tài)度上的變化為什么這么大?因此可以再把課文第二段和第四第五段比較讀讀,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由于我和弟弟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蒲公英的可愛之處,便不再隨意揪它,把蒲公英當成和他們一樣的小孩子。借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滲透教育: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這一步的教學給了學生一個充足的空間,通過全文朗讀談談自己學完課文的感受,學生既可以談學前、學后對蒲公英的認識,也可以談自己喜愛的花草,目的是引導學生明白善于觀察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他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認識、新的想法、新的收獲、新的提高。然后請學生課后仔細觀察自己喜愛的事物,寫一寫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這樣,把語文的學習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從而感悟學習語文是有趣的。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三
我們住在鄉(xiāng)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喊:“謝廖沙!”他回過頭來,我就使勁一吹,把蒲公英的絨毛吹到他臉上。弟弟也假裝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絨毛朝我臉上吹。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是為什么呢?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ǘ鋸堥_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四
在教學〈金色的草地〉一課時,我主要抓住一條線作者講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讓學生通過讀、演、體會出玩得有趣,在這里與相結合,讓學生體會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把這么一件事描寫得有趣生動,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投入其中,在表演時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沒有激發(fā)出來,除了課文反映的情境,學生自行增加的不多。
第二件事小作者的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讀兩次不同的發(fā)現(xiàn),體會到了仔細觀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學生還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
最后一段是總結,有的學生說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說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間發(fā)生了很多事,他們產生了感情,所以特別喜愛。有的學生說:“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說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是進步了不少。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是終身學習必備的知識技能。課堂上許多同學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閱讀理解,在討論中獨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從而達成了共識。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這既是一種合作化學習,也是一重個性化閱讀。但在這次的閱讀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聽他人言,面對問題低頭,膽怯,茫然……自己并沒有進入到積極主動地學習狀態(tài)。未上戰(zhàn)場之前,就懼敵于千里之外,定然不戰(zhàn)而敗,古時曹劌的擊鼓論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啟發(fā)。閱讀理解比較靈活,學生經驗不足,以至于處理問題的時候猶豫不決,心理一緊張,考慮不周全,思維一混亂,就會有不少的學生對于閱讀失去耐心與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習慣于被動的狀態(tài),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方法的運用必須由外到內逐步轉化,這種被動狀態(tài)對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是無益的我們老師在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理解方法的同時,更應該不時地鼓勵,幫助他們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自信心,讓他們要有成功感。
以上是我通過這次閱讀教學所引發(fā)的一點不甚成熟的反思。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努力做好導師,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五
課文結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fā)生的變化,抒發(fā)了自我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經過閱讀,學生對課前的問題已完全掌握,學會理解課文資料并非最終目的。語文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精神的范例。讓學生去留心大自然中的事物,練習說說他們的新發(fā)現(xiàn),享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剛開始還不適應,慢慢的孩子們讀得越來越棒,大部分學生讀的時候都能形象地表達出自我的感情。比如:“金色的草地太美了!”這句話,許多孩子讀得生動傳神!使人感受到草地的美,感受到作者對草地的喜愛!
課文的第四段,寫了蒲公英早中晚變化的時候,我編了一個童話:教師扮演去草地賞花的人,學生們扮演們一棵棵小蒲公英。早上,當我來到這片草地時,讓學生用兩個攥著拳頭的小手,支起來,手腕合在一齊,做出合攏的樣貌,中午我走過草地時竟然驚奇地發(fā)現(xiàn)蒲公英開了,這是學生合攏的兩只小手輕輕伸開,然后揮動著身體與頭部,就像一朵隨風飄動的金色蒲公英!傍晚時,孩子們舉著的小手慢慢合攏。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包括12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認識蒲公英一天的變化。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認識蒲公英一天的變化。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句段。
2、學會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蒲公英的資料生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朗讀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同學們,草地是什么顏色的?你見過其他顏色的草地嗎?
看到課題想到了什么?(生: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帶著你心中的疑問來讀課文,并找出不認識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1、小組長帶領組員商量準備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掃除文字障礙。
2、教師指導提出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可概括為四讀:
一讀:掃讀(掃除障礙讀)。小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中的字音讀準,把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做上記號,查字典解決。
二讀:連讀。小組內成員分自然段連讀課文,讀通課文,檢查字的讀音。
三讀:想讀。小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
四讀:選讀。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3、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回指導)。
2、師生共同解決困難,教師相機指導理解"開心、一本正經、揪掉、合攏",可讓學生做一做相應的動作,重點理解"合攏"。
重點指導學生區(qū)別“近和進”、“反和返”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4、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并說說哪些內容比較吸引你的注意。通過讀課文,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5、檢查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蒲公英的資料,先讓他們說一說,然后對照課文的描寫和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進行比較、觀察,蒲公英是什么樣子的?花是什么顏色的?有什么不同之處。
6、教師出示課件簡單介紹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黃棕色,葉根生,花為頭狀花序。
7、本課生字較多,你是用哪些方法進行記憶的。(要指導讀準字音,如“蒲、傍”,識字要與詞語的學習結合。)。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七
一、預設目標:
1、理解詞語和句子,進一步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2、結合課文理解,學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讀題質疑。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外國文學《金色的草地》,齊讀。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或想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自由讀一讀課文。(讀之前讓學生相互提提初讀課文的要求。)。
2、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易讀錯的字詞或自己進行指導。
3、再讀一讀課文,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或是你想說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種子圖,說說你看到過哪種蒲公英,談談自己的認識,教師補充,在認識蒲公英種子時相機學習生字“絨”。)。
(三)、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第一自然段。
1、為什么草地會是金黃色的?
(1)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2)看滿地盛開蒲公英花的圖理解草地是金黃色的,結合感受讀一讀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齊讀,感受文中的哥弟倆是怎么玩的。
2、指名兩位學生上臺像他們這樣玩一玩,一名學生上臺幫忙讀一讀文本。課件播放蒲公英四處飄散的樣子。
3、師生評一評,相機理解“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幾個詞語。
4、再指導讀第二自然段,請兩位學生上臺演一演,一生幫忙讀。
5、一起來玩一玩,體會玩蒲公英帶來的樂趣。(課件播放無數蒲公英飄散遠去的情景。)。
6、一起在讀一讀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詞。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讀,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自由說。
2、出示填空題: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說一說。
(2)指名說一說,加上動作說一說,不看提示說一說。
3、齊讀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話,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覺?)。
四、小結:學了這篇課文,你能說說你理解的這是一片怎樣的草地???
五、機動:摘抄好句子。
葉老師的建議:
1、可以把課題教學和整體感知及第一段的學習結合起來。從提問入手,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讀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2、第二段的學習表演太多,而且是重復的。建議在理解之后安排一次就可以了。讀讀玩玩。
3、第三段的填空太多,而且不夠靈活。建議改為:花朵()草地(),引導學生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里的表演就不要了。一堂課里有一次表演就差不多了。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八
知識與能力:
1.認識“蒲、英、?!钡?個生字,學會“蒲、英、盛”等13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增強主動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突破重難點:
重點:準確了解草地顏色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突破方法: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第3自然段“我”的觀察結果進行品讀,同時借助想象進行畫面與文字的轉化,初步體會“花瓣開、合”與草地顏色變化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讓學生更為準確地感知草地顏色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難點: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
突破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的過程中展開想象,將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兄弟倆,感受草地上長滿蒲公英的畫面的美好,進而體會他們在草地上玩耍的開心快樂,同時,還要聯(lián)系自己平時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玩耍的情形,進一步形成對課文意境的感知。
教法與學法推薦:
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利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相關的圖片,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樣不僅能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還能進一步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從而輕松突破重、難點;質疑導學法,運用恰當的質疑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探究學習,這樣也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過程中明晰的目的性。
學法:自讀自悟、探究交流法,通過自主學習與探究交流相結合的形式,不斷融入到文字所營造的富于童趣的畫面中,以更好地體會文章作者對于蒲公英的喜愛之情;美讀感悟法,文章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入境入情地進行朗讀,受到美的熏陶,更能激起無限的想象。
師生齊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搜集關于蒲公英的圖片、文字資料。
學生:了解關于蒲公英的知識;認真觀察生活中一種熟悉的事物。
課時巧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蒲、英、耍”等6個生字,學會“蒲、英、盛”等13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知課文內容,初步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引出課題。
1.課件出示謎語:“小小降落傘,飄散到各處。身著小白衣,還有一條小綠裙?!耙龑W生朗讀謎語并猜一猜謎語中寫的是哪一種植物,同時注意引導他們抓住特點進行思考。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示蒲公英的圖片,引導學生交流對蒲公英的了解,教師簡單補充(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內有白色乳汁。當果實成熟時,花莖頂端長成一個白色的、蓬松的小絨球,風吹來后,一簇冠毛帶著一顆果實,被吹到四面八方,活像一個個小傘兵飄落到遠處。蒲公英的植株可供藥用)。
2.想象引入:孩子們,如果草地上到處都盛開著蒲公英花的時候,你們能想象到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一片長滿了蒲公英的草地上看看吧。板書課題:金色的草地。引導學生質疑: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呢?教師及時梳理問題。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進入本課的學習,同時也自然引出了本課的學習內容。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引導學生自主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后與同桌進行自主朗讀課文檢查,注意及時進行互讀糾正。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適時出示讀錯的生字予以糾正指導,重點指準“蒲”是第二聲,“英、攏、盛”三個生字是后鼻音,注意不要把“?!弊x成了“要”,“釣”不能讀成了“鉤”。
3.生字識寫指導。
(1)出示課文中的生字,引導學生自主識記生字,然后與同學、老師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借助熟字比較法、形聲字形旁加聲旁構字法以及漢字添加偏旁等方法記住生字的字形。
(2)再次出示課文中要求會寫的13個生字,看看這些生字在書寫時分別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出現(xiàn)書寫錯誤。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重點指導“蒲、盛、耍、趣、睡”5個生字:“蒲”是上下結構,上面的“艸”略寬,下面“浦”右半部分注意橫畫之間緊湊、等距;“盛”上面的“成”要注意斜鉤略微舒展,與下面部分呈半包勢,下面的“皿”要注意寫得扁而略寬,最后一筆橫畫較長且略有弧度;“?!鄙厦姘氩糠忠⒁鈱懙寐员?,下面“女”的橫畫較長,托住上半部分;“趣”字“走”的平捺較長,完全托住“取”字,“取”的捺畫變成點畫;“睡”特別要注意右邊“垂”的筆畫安排及筆順,其中第三筆是中間長豎,第四筆橫畫最長,同時要注意橫畫之間的等距、緊湊。學生根據教師的范寫指導認真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檢查指導書寫情況,及時反饋并進行書寫強調。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按照讀中識字――書寫鞏固的步驟組織學生初讀,讓他們隨文進行了字詞識讀,同時,通過對識記、書寫要領的鞏固訓練,真正為他們更好地理解文本掃清了障礙。
三、理清文脈,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看看自己都從中讀懂了哪些內容,學生交流:
生:我從課文中知道了那片草地很美,是文中的“我們”快樂玩耍的地方。
師:那片草地在哪兒呢?
生:就在“我們”的窗戶前面。
師:真好!窗戶前就有一大片草地,來到草地上,你們還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還看到草地上開滿了蒲公英,非常多。
師:在這樣的草地上玩耍,難怪故事中的兩個孩子會覺得非常開心。
生:我還從課文中知道了草地是因為蒲公英而發(fā)生了顏色的變化。
師:真奇妙!但是老師更為你們第一節(jié)課就能知道這么多關于課文的知識而感到高興。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試著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概述。
2.學生思考交流,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在描述各自然段內容的基礎上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予以補充(講述的是生活在鄉(xiāng)下的兄弟倆無意中發(fā)現(xiàn)草地的顏色在不同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并通過仔細觀察找到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的事情)。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了交流匯報的形式,讓學生在分享初讀收獲的過程中不斷建立對課文內容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整體感知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課堂。
課上到這兒,相信大家一定跟老師一樣,在腦海里產生了一個大大的疑問――草地為什么會在一天中的不同時刻變化顏色呢?難道是被誰施了魔法不成?孩子們,下節(jié)課我們再去探究其中的奧秘吧。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增強主動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引入學習。
1.指名根據上節(jié)課的學習,簡單說說自己對課文都有哪些了解。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齊讀課文,注意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過渡引入:這樣美好的草地我們怎么能錯過了呢?孩子們,準備好了嗎?趕緊帶上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的雙眼和一顆感悟美好的心靈一起出發(fā)吧。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了舊知學習回顧法,讓學生通過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實現(xiàn)了對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鞏固,同時也自然銜接了前后教學內容。
二、圖文對照,融情入境。
1.過渡引入:孩子們,這究竟是一片怎樣的草地呢?課件呈現(xiàn)草地畫面,引導學生觀圖并簡單描述草地給自己帶來的美好感覺。
生:我覺得這是一片充滿生機的草地,看,草的顏色多綠啊,真像一張巨大的綠毯子。
生:我特別想在上面打滾。
生:我想躺在上面曬太陽。
生:我還想跟伙伴們在這樣的草地上開心地玩耍呢。
師:快看吶,草地上除了碧綠的小草外,還有什么?
生:還有很多蒲公英。
師:你能給我們描述一下蒲公英的顏色嗎?
生:是金色的。
教師補充出示開滿蒲公英的草地圖片,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觀圖感受。
生:好美啊,綠色的地毯上面好像灑了一層金光。
課件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朗讀,想一想自己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感受“我”對草地以及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2.引導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1)學生交流(兄弟倆在草地上快樂玩耍的情形),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再讀這段話,找出最能體現(xiàn)他們玩耍時“快樂”感覺的詞句,邊讀邊想象他們快樂玩耍的情形。
(2)指名學生朗讀自己畫出的句子,課件適時出示這段話中的第2、3、4這三句話,引導學生看看兄弟倆都是怎樣玩耍的,抓住他們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細節(jié)描寫體會他們心中的快樂感覺,同時隨文理解“一本正經”(形容態(tài)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
(3)課件出示第5句話:“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币龑W生展開想象:除了課文中描寫的畫面外,可能還有哪些有趣的情形?(比賽看誰把蒲公英吹得更遠更高)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從中體會蒲公英給兄弟倆的童年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他們自然非常喜愛蒲公英,同時隨文理解“引人注目”(吸引人們注意)。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注意想象畫面美,并體會孩子們心中對于草地和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圖文對照與想象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對于課文美好情境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到了畫面中,初步感受文情。
三、探究交流,體驗快樂。
1.精讀課文第3自然段,看看草地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奇妙的變化呢?試著完成以下表格填寫。課件出示:
時間草地顏色蒲公英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2.學生讀書思考,自主完成表格填寫,然后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教師深入到小組內進行指導,提醒他們注意抓住這段話中的最后一句話體會草地顏色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3.指名學生展示匯報自己的填寫情況,教師適時指導,并將學生的填寫情況補充出示在表格內,引導學生從中體會草地顏色變化與蒲公英花瓣張開、合攏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進而準確體會草地顏色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時間草地顏色蒲公英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早晨綠色綠色花朵還沒張開。
中午金色金色花朵張開。
傍晚綠色綠色花朵合攏,花瓣被包住。
4.想象體驗:孩子們,看到草地因為蒲公英竟然發(fā)生了如此奇妙的變化,你心里對蒲公英產生了怎樣的情感?(覺得它非常奇妙、有趣;我還想探究更多關于蒲公英的知識)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自己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了什么,重點引導他們抓住這段話中第1、2兩句感嘆句,體會孩子們對于蒲公英的喜愛和贊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話,注意讀出喜愛、贊嘆的語氣。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了探究交流法,讓學生通過填寫表格的形式并與同學進行交流,從而更準確地了解到了草地發(fā)生變化的原因,體驗了文中孩子們觀察發(fā)現(xiàn)的樂趣。
四、拓展延伸,深化認知。
1.探究交流:從文中的“我”為什么會發(fā)現(xiàn)草地的顏色發(fā)生變化并找到其中的原因的過程中,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要學會認真觀察事物)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從中體會觀察不僅能夠讓人發(fā)現(xiàn)更多知識,而且還會給觀察者帶來很多樂趣。
2.引導學生閱讀課后“交流平臺”,說說自己從中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引導他們進一步明確觀察的作用(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我們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方法(細致的觀察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引導學生交流課前自己對某種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的情況,說說它都有哪些有趣的變化(含羞草、秋天樹葉會變黃),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將變化情況以及引起變化的原因說清楚,必要時予以糾正、補充。同時引導他們仿照課后“初試身手”中的示例,將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了拓展學習法,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到了培養(yǎng)善于觀察生活這一習慣的重要性,激發(fā)了自主探究自然的積極性。
五、課堂。
大自然中有許多奇特、神秘的現(xiàn)象正等著你們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呢!孩子們,只要你們能夠認真觀察自然,老師相信你們也會像文中的小男孩那樣發(fā)現(xiàn)潛藏在大自然中的無限奧妙呢!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九
我們住在鄉(xiāng)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喊:“謝廖沙!”他回過頭來,我就使勁一吹,把蒲公英的絨毛吹到他臉上。弟弟也假裝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絨毛朝我臉上吹。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是為什么呢?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ǘ鋸堥_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
本文作者是蘇聯(lián)的普里什文,譯者茹香雪,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教學要求:
1.學生獨立識字6個,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等詞語。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我”對蒲公英的感情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片斷,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
4.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同時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都見過草地嗎?誰來形容一下你見過的草地。
2.讀了課題之后你們想到了什么?(這片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板書:金色的草地)。
3.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帶著心中的疑問聽老師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2.自由讀,檢查生字:
(1)預習時大家已經養(yǎng)成了獨立識字的習慣,現(xiàn)在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3.指名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
三、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2.討論交流:“我們住在鄉(xiāng)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這句話告訴我們草地的位置?!安莸厣祥L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边@句話告訴我們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關系。
3.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呢?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認真讀一讀。
2.指導學生看圖說說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樣的游戲。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探究“變色之謎”:
1.聽老師讀課文,思考: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草地為什么會變顏色?
2.分組討論交流。
我的發(fā)現(xiàn):
早晨草地是綠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變綠了。
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早晨,花朵(合攏),是(綠)色的,草地也是(綠)色的;。
中午,花朵(張開),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攏),是(綠)色的,草地就變成(綠)色的。
3.為什么小作者這么厲害,能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有了這一發(fā)現(xiàn)之后,小作者對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變化?
2.討論交流。
3.體會句子的作用:“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边@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總結全文。
美麗的大自然中有許多神奇的植物,課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為有一雙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發(fā)現(xiàn)了花朵與草地顏色的秘密,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透過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
這篇課文充滿童趣,異常適合孩子的口味。在寫作特色上,描述細致生動,抓住了時間的變化,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讀起來很優(yōu)美。所以在教學中,用一“讀”字為教學手段。經過本人的教學設想,學生學習效果還是不錯的,無論是對文章的理解還是同步習作練習,都落到了實處。
這篇課文的文字和資料都比較淺顯,只要引“讀”到位,學生大體都能理解課文的資料。所以本人在教學中作了課前準備,對蒲公英的生長特點及性質作了些查找。異常是我們山村孩子對蒲公英的認識并不陌生,此刻正是蒲公英快開花的時節(jié),課前我讓學生回家請教家長,并找了些。這個過程學生本身就感到趣味,所以也樂于完成。孩子們都明白蒲公英能夠做藥,能夠喂豬,牛、羊等動物都喜歡。味苦能夠清熱解毒,學生算是對蒲公英有了許多了解。于是板書課題,揭示新課。
學生帶著興趣走進文本,本文雖然是以敘事為主,但蘊含在其中的感情卻是豐富的,強烈的。所以在引導學生讀課文時要用不一樣的語調變化,把作者對草地和蒲公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把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歡樂體現(xiàn)出來,把草地上玩耍游戲的童真童趣體現(xiàn)出來,語氣要簡便活潑,節(jié)奏速度較快。別是文中描述“我”和弟弟互相往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jié),描述生動,這部分的描述雖然帶有調皮和玩笑性質的游戲,卻充滿了童真童趣。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表演,并鼓勵學生發(fā)揮自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不拘一格,多樣變化,寓教于樂,賦于生命的課堂。
引導學生閱讀感悟寫法。本文恰當地運用了打比方,比喻的手法。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能夠張開,合上?!庇檬终频膹?,合的動作打比方,就把一種不太容易說清楚的現(xiàn)象講清楚了,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動。那么怎樣打比方呢?(這是本人在這一知識點上的重點訓練)經過出示一些較為深刻形象的例句。如,描述看報時,能夠這樣打比方:
1、看報就像喝果汁,“咕嘟咕嘟”地喝,不知是什么味兒;如果慢慢地喝,細細地品嘗,就會感覺果汁原先是酸酸的,甜甜的。
2、時間像公平的老人,如果你能善待他,珍惜他,就慢慢地就能感覺他對每個人都不薄。
引導學生如何從生活中捕捉素材?這是本人在文本中的重點講解與訓練。(復述文中描述兄弟倆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盡情玩耍的情景,喚起孩子的童心令人欲放的一幕。)在這環(huán)節(jié)中,我口頭出示:孩子們,我們到大自然中去吧,去呼吸新鮮空氣,去采集植物標本,火紅的楓葉讓人傾心欲滴,招人燃起生命的火焰,去和小鳥一齊唱歌,和蝴蝶一齊翩翩起舞……讓孩子們感到生活才是最好的教師。在歡樂的同時要用心去體會,寫作文時才能把這種感受寫得出來。比如:文中“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草地顏色的變化,又發(fā)現(xiàn)了變化的原因。這雖然是偶然的,但卻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如果換作別人可能不把它當回事,或者是輕易地放過去了。其實生活中也有許多自然現(xiàn)象。如:要下雨時燕子低飛,螞蟻搬家,冬天有許多動物為了生存要冬眠。(讓學生說)鼓勵學生,凡事都要用心去體會,用心去觀察,才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安排了習作,訓練素材較多,寫自我家鄉(xiāng)的某處景物,也能夠寫一種植物,還能夠寫“生活中的小發(fā)現(xiàn)”寫“觀察日記”)等。
為了突破難點,再次出示第3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的:(觀察現(xiàn)象—提出疑問——找出原因。)。
總之,學語文,無論用什么方法教學,只要學生有興趣去讀,有興趣去寫,那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方能體現(xiàn)語文的實質意義,興趣是最好的教師。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一
《金色的草地》是蘇聯(lián)作家描寫的一個有趣故事。通過我和弟弟對蒲公英早晚變化地觀察,認識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發(fā)了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理念出發(fā),加強課程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這一維度,教學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
一、揭題。
良好的教學氛圍,飽滿的學習熱情是學習成功的中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和生活經驗,對蒲公英有一定了解,因此這一步主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談自己對蒲公英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
三年級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語文學習,已經掌握了常用的識字方法,已具備借助字典認讀生字的能力。在這一步教學中,主要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識記的基礎上讀通課文。教師通過在語言環(huán)境中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三、細讀文。
1、學習1、2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的學習,我采用比較學習的方法。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寫了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許多蒲公英,每當它開放時變成金黃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第二自然段寫了我和弟弟為了尋開心揪掉這些蒲公英。通過美讀第一自然段,使學生了解蒲公英很美,讀第二自然段抓住句子“就這樣,我們總是為了尋開心,揪掉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焙蛽Q詞練習“引人注目”,了解這么美的蒲公英不被我和弟弟注意,我們不喜歡蒲公英,只是用它來尋開心,為后文我和弟弟對蒲公英態(tài)度的變化(喜歡蒲公英)做鋪墊。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二
這是一篇內容、情思上富有兒童趣味,而在構思、語言上表現(xiàn)得十分精巧和熟練的散文。顯然,作者是一位富有童心的、用心為兒童寫作的成年人。的確,文章的作者是的兒童文學家張秋生先生。
在學習課文之前,我讓同學們讀了很多次課文,小希和小彤在讀書時總是特別有感情。通過多次朗讀,同學們自然能體會到整篇課文所包含的情感。
這是一篇散文,也是一篇故事,“我”被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吸引的故事。這個故事吸引讀者的,還有語言的準確和細膩?!傲辆ЬУ乃荨薄靶⌒〉乃{天”“閃著雨珠的葉子”“濕漉漉的水泥道”……讀著這些細膩的描述,就好像身臨其境,也和“我”一起走在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鋪滿金色梧桐葉的水泥道上。讀著這樣的描述,還很容易喚醒讀者心中類似的經驗和記憶,并重新發(fā)現(xiàn)秋天的美。
教學環(huán)節(jié):理解詞意。
這篇課文要學會用“聯(lián)系上下文呢”的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如:
我問大家“明朗”時什么意思?大部分學生默不作聲,過了一會兒便有三四個學生舉手說是“晴朗”的意思,后來我讓大家讀一讀前后文,從文章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明朗”的意思?個別學生反應很快,但是部分學生還是不知所云。
教學“凌亂”也是如此,部分學生反應迅速,馬上找出前文中的“不規(guī)則”。午自習時,我再次將詞語的意思寫在黑板上,但是今天的作業(yè)本上還是有五個左右的學生不會寫。
教學板塊:發(fā)現(xiàn)“美麗”
問:在讀書的過程中,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很美麗呢?將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劃出來。
同學們找了許多句子,小涵說:“老師,有人幾乎把整篇課文都劃起來了。”小希立馬接上:“全部劃起來就難看死了?!?BR> 大大部分同學所找的句子集中在6、7、8自然段。這三個自然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比喻。這個也是顯而易見的,難不倒孩子們。所以,這篇文章是適宜用來進行句子積累的。
但是不足之處在于我沒有在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仿照“金黃金黃的葉子”“閃著雨珠的葉子”這樣的詞語形式說一說。而這個是班里學生所欠缺的。也可以仿寫:水泥道像鋪上了xxxxxxxx。應該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也可以用句中的詞語寫一寫,達到積累語言的教學目標。
教學板塊:小練筆。
剛開始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在上學或者放學回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時,大部分學生都說自己沒看到什么東西,都是坐車回家的,或者說自己只是看到了房子、樹、同學家等。我便讓大家想一想再寫下來,孩子們一動筆,確實比口頭表達的句子要完整生動多了。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三
教學要求:
1、在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進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的資料。
教學進程:
(一)利用圖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蒲公英。
同學們,見過這種植物嗎?對,它就是蒲公英。
板書: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葉蓮座狀平鋪,匙形或狹長倒卵形,羽狀淺裂或齒裂。開黃色舌狀花。果實成熟時形似白色絨球。
3、板書課題:金黃的草地。
(1)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疏疑:草地是綠色的,為什么說是金色的?
(2)聯(lián)系對蒲公英的介紹,請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連起來,說一句話。
(二)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生字字音,在課文中圈劃出生字,再讀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詞義。
2、檢查,重點指導。
讀準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經。
記住字形:弟:中間的長豎不出頭。
返:“反”字的最后一筆注意變化。
3、在生字本上書寫本課生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標畫自然段,思考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當蒲公英開放時,草地變成金黃色。我們常揪掉蒲公英來尋開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開,晚上合,草地也因他們的開合改變著顏色。我們發(fā)現(xiàn)后便喜愛上了這種小花。
板書設計: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斐.斐.課.件.園):
一、導入新課。
1、播放課件或觀察掛圖:在草地上盛開著一片蒲公英,他們金黃金黃的,太美了!
2、看完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腦海里,與同學們讀課題。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與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讀一讀。
(2)指名讀,評讀。
(3)看到這片金色的草地,“我們”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覺嗎?
出示實物,讓學生參與進來感受。
(5)練習讀第一、二自然段,體會童趣。
2、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過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嗎?“我”有了一個什么新發(fā)現(xiàn)呢?
(1)自由讀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2)總結: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攏的,它隨著時間變化而一張一合,張開就是金色的;合攏就是綠色的。
(3)這個發(fā)現(xiàn)令“我”非常驚訝,大家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發(fā)現(xiàn)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5)為什么“我們”不再揪它了?
(6)從“我”的變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四
在教學〈金色的草地〉一課時,我主要抓住一條線作者講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讓學生通過讀、演、體會出玩得有趣,在這里與作文相結合,讓學生體會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把這么一件事描寫得有趣生動,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投入其中,在表演時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沒有激發(fā)出來,除了課文反映的情境,學生自行增加的不多。
第二件事小作者的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讀兩次不同的發(fā)現(xiàn),體會到了仔細觀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學生還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
最后一段是總結,有的學生說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說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間發(fā)生了很多事,他們產生了感情,所以特別喜愛。有的學生說:“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說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是進步了不少。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五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種子玩樂的情形,解釋草地變顏色的原因。
3、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解釋草地變顏色的原因。
教學過程:
復習一、二段。
指名朗讀一、二自然段,說說每段大意。
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為開滿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當有花結籽吐絮的時候,“我們”兄弟倆就可以摘下帶絮的種子吹著玩。讀著讀著,我們仿佛看到,一顆顆蒲公英的種子隨著媽媽給它裝的白色降落飄起來了,飛得很遠很遠……多美的景致?。∵€有更有趣的事呢,我還發(fā)現(xiàn)這草地會變色呢!這又是為什么呢?請大家各自輕聲讀課文,共同地探究這個奧秘。
a、學生讀課文。
b、指名說說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顏色的。
c、草地怎么會變色?同桌間互相說一說。教師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題,提示幫助學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草地就();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誰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釋?
e、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
a、齊讀第4自然段。
聯(lián)系上文所講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開合情況體會。
總結課文。
1、朗讀課文。
2、小結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動物,各式各樣的物種千千萬萬,它們色彩繽紛、形態(tài)獨特、習性各異,經常親近它們,仔細觀察它們,你會有獨特的發(fā)現(xiàn)、新穎的感受,因而你會激動、興奮,由此產生眷戀、喜愛……人類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會找到歡樂!請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發(fā)現(xiàn)、經歷、感受作為課余生活記錄下來。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六
《金色的草地》一文,雖以敘事為主,但蘊涵在其中的情感卻是豐富的,強烈的。如何讓孩子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經過課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張開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讓學生說說看到這樣一片草地時的感受。隨之我又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說說此時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樣一種情景?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有的說:“草地的上空飄滿了絨毛,隨風舞動,像是跟我們捉迷藏呢!”有的說:“絨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說:“絨毛像個調皮的孩子,東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我的家了!”……“如果是你,在這片草地上還會玩什么游戲呢?”孩子們個個神采飛揚,高高舉起了手“教師,我!我!”唯恐我不讓他回答。為了讓每個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讓孩子們畫一畫此時的草地和最想對草地說的貼心話。“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⒆觽兡弥P揮灑著他們的想象、活力、才華……我的心境燦爛無比,原先孩子們的歡樂就是我的歡樂??!
我在這一課時的實際教學中,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沒有能夠突破繁瑣的理性分析,導致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
二、還是沒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對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只是讓學生在讀、演中體會文中兄弟倆對這片草地的愛,沒能及時讓文本與自我的生活經驗相溝通,“要是我們在這片草地上會怎樣玩?這片草地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整堂課,還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倆對這片草地的愛和草地給“我們”帶來的歡樂,而沒有讓學生談談自我對這片草地的感受。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七
《金色的草地》講的是一個趣味的故事,“我”家門前的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歡樂。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fā)現(xiàn)蒲公英的花瓣會合攏、張開,長滿蒲公英的草地也隨之變色?!岸嗝纯蓯鄣牟莸?多么趣味的蒲公英!“課文的語言清新活潑,比喻生動形象,充滿童趣。
蒲公英又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植物,尤其為我們農村小朋友所熟悉,給孩子們增添了許多樂趣。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抓住學生的那份好奇與喜愛展開深入的探討。首先從草地出發(fā),。的草地”你見過什么樣的草地?展示課題——金色的草地,從而引出話題,你想明白些什么,學生的腦袋就會隨之產生很多問題: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這草地和我們此刻見到的是一樣的嗎?一些疑問出現(xiàn)后引導走進課文,初讀課文后并檢查生字詞。在生字詞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研究每個學生的基礎,我們班級的學生基礎較為薄弱,故在此環(huán)節(jié)上所耗的時間較長。主要采取個人讀,小組讀,小教師領讀,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編故事記住較難寫的字在必須程度上收效較好。在掌握生字詞的基礎上進行課文品讀,學生哭儀采用大聲朗讀,一來能夠檢查剛才字詞教學的效果,二來能夠了解課文資料,明白金色的草地主要是在講述蒲公英的變化。本文的重要線索是圍繞著文章的最終一段“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趣味的蒲公英!”來寫的。你從哪里感受到了草地的可愛,從哪里感受到蒲公英的趣味?經過抓重點詞語來理解,并明白朗讀,促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其中的感情。在理解草地的可愛方面能夠經過制作簡單表格讓學生來完成,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本事,并在其他學生補充的過程中提高合作效能。在趣味的蒲公英的品讀中,結合學生自身玩蒲公英的經驗,提高其進取性,經過自身吹蒲公英的樂趣來感受小作者當時的心境,加深理解“多么趣味的蒲公英!”在講述草地變化顏色的過程中,用手演示蒲公英張開、合攏,給學生以感官上的體驗,學生也一齊用手演示著,原本平白的文字配上動作開始像舞蹈一樣動人。在整個過程中,始終引導孩子用聲音來傳達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樂趣,指導個性化朗讀。
語文的課堂應當是學生的課堂,應多引導其多讀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學習品讀中,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飛翔著,它似乎在許找自由,尋找夢想。”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情感積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反思篇十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
3、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
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留心觀察重要性。
多媒體課件。
一、圖片激趣,揭示課題(引導學生回憶草地的樣子)。
2.這是什么?(生答:草地)。
3.誰來說說看你見到過的草地是什么樣子的?(生答:無邊無際的草地、綠色的草地、美麗的草地)。
4.是啊,我們平常見到的草地都是綠色的,可是今天我們要走進一片金色的草地。
5.板書課題。
6讓我們一起齊讀課題吧。
7.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生答:為什么是金色的呢)。
8.看來同學們的答案非常一致,老師也有這樣的疑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細細觀察,看是否能夠找到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
1、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課本翻至第66頁,帶著之前疑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遇到的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掌握情況。
剛才孩子們讀的真認真,這些生字都認識嗎?那我考考大家吧!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開火車認讀,正音。
你們真能干,都認識,后面的詞語朋友你們能認識嗎?來我們讓這兩組的同學給他們打打招呼,叫出他們的名字,記住叫兩遍哦!
(2)出示詞語,男女生讀。
那列小火車最想來?這列小火車最想來!
三、品讀課文。
(一)品讀第一自然段。
2.教師導入第一自然段。那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一自然段吧,注意連讀和斷句,不能拖哦!
4.(生答:)師出示ppt文句并總結。
5.出示蒲公英圖,師講解蒲公英的特點看這就是蒲公英。
蒲公英種子輕輕一碰就會掉落,當有風的吹過的時候,會隨這風一起飄散到各處。
6.出示長滿蒲公英的草地圖。
生答:吹蒲公英、玩蒲公英。
7.嗯都脫口而出吹蒲公英出示蒲公英吹動的動態(tài)圖。
(二)品讀第二自然段。
1.那么文中的小兄弟倆也喜歡在草地上玩耍,也和孩子們一樣喜歡玩蒲公英,因為蒲公英給他們帶來了不少快樂呢!他們是怎么玩的?請孩子們在文中找找相關的句子吧!
2.指名學生回答。
3.剛同學讀的語句中有一個成語,大家注意到了嗎?(一本正經)。
4.請用筆圈一圈。
5.一本正經是什么意思呢?裝著一本正經是什么樣子?(規(guī)矩、嚴肅...)。
6.觀圖弟弟是什么表情?是一本正經嗎?哥哥呢?(他沒笑,表情很嚴肅,他是一本正經,不過是假裝的一本正經)。
7.從圖上你能感受到他們兄弟倆的心情是怎樣的?
8.我聽到了他們的笑聲,感受到了快樂!是誰帶給他們的快樂呀?(生答:蒲公英)。
9.出示文句: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一起讀讀吧!
10.是的,就是這些蒲公英,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
11.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觀察圖瞧這朵紅色的花多引人注目啊。
12.這蒲公英一點也不引人注目,為什么呢?(生觀察圖答:他們都一樣,太多且鄉(xiāng)下隨處可見)你真是個細心觀察的好孩子!
13讓我們齊讀第二自然段,一起來感受兄弟倆的快樂吧!
(三)品讀第三自然段。
1.這些草地不僅給兄弟倆帶來了不少快樂,還非常有趣,它還會變顏色呢!
2、指名學生回答,ppt出示,學生橫線勾畫出來。
3、請我們男生來讀讀用橫線勾畫的蒲公英變顏色的句子,感受一下它的神奇。
再請我們的女生讀讀,也來感受一下它的神奇。
4.草地變顏色的原因,作者告訴我們了嗎?
5.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勾出來,指名學生回答。
6.找的很準確,這就是草地變色的原因。ppt出示文句(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當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請同學們在波浪線的旁邊做上筆記,寫上草地變顏色的原因幾個字。
7.接下來請同學們坐端正,把目光轉到屏幕上來,觀賞蒲公英花朵的變化的樣子,你可以觀察到草地變色的過程哦。
8.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花朵可以張開、可以合攏。它是如此有趣而神奇。文中說蒲公英像我們的手掌,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手掌,)它可以(張開)、可以(合攏)。
9、出示ppt圖。
10.出示ppt文句小朋友們,伸出你們的手掌,現(xiàn)在我們的手掌就成了蒲公英的花朵了,我們加上自己的手勢讀一讀這幾句。
12.情境說話,轉換語言。
(1)是誰發(fā)現(xiàn)蒲公英會變顏色、會在一天不同的時間里有張開、合攏的變化的?
(2)小作者為什么能發(fā)現(xiàn)這神奇的現(xiàn)象呢?(生答:留心觀察)。
13.此時小作者要迫不及待的把這個神奇的現(xiàn)象告訴弟弟呢,讓我們補充下面的句子。
ppt出示句式: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早晨,草地是綠色的,因為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攏的。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為蒲公英的花朵是張開的。
傍晚,草地綠色的,因為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攏的。
讓我們全班齊讀,一起告訴今天來我們班聽課的老師們吧!
(四)品讀第四自然段。
1、同學們小作者喜歡這片草地嗎?(生答:喜歡)。
是的這片草地不但給了小作者快樂,還帶給了他發(fā)現(xiàn),文接下來我們大家一起來朗讀第四自然段。
2、這段話中老師用紅線標注出了這么一句話,誰來為老師讀讀: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
3、你知道這里面的它指的什么嗎?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呢?
4、為什么說蒲公英和他們一起睡覺、一起起床呢?
師總結:蒲公英的花張開、合攏的時間與我們人類的起居相似。
四、拓展交流。
2、同學交流(向日葵、含羞草、學校門口的芙蓉花)。
五、課堂總結。
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趣、神奇的地方等著我們發(fā)現(xiàn)呢!我們需要和作者一樣(留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