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優(yōu)秀21篇)

        字號:

            教案包含了教師所設計的課程內容、學習活動、教學方法和評估方式等。教案要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下面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編寫的優(yōu)秀教案,希望能為您的備課提供幫助。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一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想象驗證、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探究發(fā)現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
            2、認識圓心和半徑,并會用字母表示。
            3、會正確使用圓規(guī)畫圓。
            4、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幾何圖形的美,激發(fā)數學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發(fā)現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和畫圓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圖釘、線、圓規(guī)、卡紙等。
            教學過程:
            一、溯源生活,激發(fā)興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圓形水波。
            同學們,大自然奇妙無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會形成美妙的景色,請看。
            問:你們發(fā)現,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現了什么形狀水波?
            2、生活圖片欣賞。
            1)問:在這組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狀的圖形?
            2)抽象出圓。(ppt)。
            3、學生舉例:生活中,你還看到過那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形的?
            4、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
            板書:圓的初步認識。
            二、操作體驗,形成概念。
            (一)圓規(guī)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著屏幕上的“圓”,誰愿意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圖形?
            2、圓規(guī)畫圓。
            1)我們可以用什么畫圓?
            2)認識圓規(guī)(ppt)。
            3)師:好,知道了圓規(guī)的構造,我們開始畫圓,看哪個小朋友畫得最漂亮(要求,不許擦,畫圓失敗,只要找到失敗的原因。)。
            3、反饋探討畫圓的方法。
            1)你是怎樣畫的?上臺演示。
            2)討論:畫圓失敗的原因。
            3)討論:畫圓時應該注意什么?(生………………)。
            小結:確定一個點,確定一段長度。
            板書:
            點
            長
            (一個點負責固定,一個點負責繞,旋轉。也就是一個點是不動的,另一個是動的,我們暫時把著兩個點叫作:“定點,動點”)。
            板書:定點。
            動點。
            (動點移動到任何地方,和定點的距離保持不變。)。
            6)那你如何證明你用圓規(guī)畫圓的時候,這個動點和定點的距離始終沒有變化呢?
            (圓規(guī)的兩個腳分開后,只要沒有外力去動這兩個腳,針尖和筆尖之間的長度距離是不變的。如:我們人的兩個腳在走路是。)。
            7)師演示圓規(guī)畫圓。
            師:看一看,老師如何畫圓的。
            小結: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8)學生再次畫圓。
            反饋討論:這一次,你畫得這么圓,畫的時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場畫圓,豐富畫圓方法。
            1、展示足球場上的圓。
            師:我們現在能用圓規(guī)畫一個漂亮的圓,那這個圓我們能畫嗎?
            1)討論:這個圓我們怎樣畫?說說你的想法。
            2)課件演示:體育老師畫圓。
            3)教師演示(用“線釘”)。
            2、探究不同畫圓法的內在聯系。
            1)討論:相同在什么地方?
            釘子就是……線就是……小推車就是……。
            2)圓的構成確定。
            師:畫了那么多圓,那你能告訴老師,哪一部分才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圓?
            (生上臺指圓)。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個定點的距離相等的無數個的點連起來組成的一條封閉的曲線,叫做圓。
            (三)圓的特征揭示。
            1、設疑討論:你認為黑板上的圓能不能畫的更大些?誰決定了這個圓的大???
            (定點個動點的距離圓規(guī)兩個腳之間的距離…………)。
            2、師演示驗證誰決定了圓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徑”,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圓心”。(在畫圓過程中的那個定點叫“圓心”,用“o”表示)。
            板書:半徑。
            圓心。
            5、學生演示畫“半徑”
            1)師:誰能上來畫出這個圓的半徑?
            2)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半徑?(圓心到圓上一個點的距離)。
            找一找:下圖中,圓的半徑是()。
            6、問:在這個圓里,還能畫一條半徑嗎?還能畫幾條?
            (學生在自己的圓上畫半徑,看能畫幾條?)。
            得出:在一個圓里,能畫無數條半徑。
            7、觀察討論:在同一個圓里,所有半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相等)。
            為什么?
            教師小結:(從動點到定點方面研究考慮)。
            師: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更深的認識。其實,正是圓的這些特征,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廣泛應用。
            三、回歸生活,解釋應用。
            1、展示:車輪為什么是圓的?
            1)學生討論。
            2)媒體展示解釋。
            2、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1)理解:墨子的“圓,一中同長也”。
            2)媒體演示。
            3、圓的歸類。
            1)出示籃球。問:這是圓嗎?
            2)討論反饋。
            小結:球是立體的,圓是平面的,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都屬于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
            四、總結梳理。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圓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新的認識,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將會發(fā)現更多的有關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圓的初步認識。
            定點點圓心(o)位置。
            動點長半徑(r)大小。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二
            教學目標:
            3、在合作與交流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嘗試法、引導發(fā)現法、等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引導他們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小數的含義是屬概念教學,較為抽象、凝煉,根據學生對概念的認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這一規(guī)律。
            1、從生活中了解小數,明確要用小數表示的必要性。
            2、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理解、抽象小數的意義。
            3、通過觀察、測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小數產生于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4、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廣泛運用,體驗數學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教學學法:
            1、學會通過觀察、測量、歸納,可以發(fā)現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通過指導獨立看書,匯報交流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5.1”假期情景,使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經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買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錢?
            2、老師買了一本書,同學們猜一猜要多少元?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歸納出不能用整元數表示的這種數,要用小數表示。引入課題。
            這樣的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引發(fā)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的火花,從而進入的學習狀態(tài),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明確目標探索新知。
            同學們都知道小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學們想了解小數的什么?
            我預設學生的提問(預設)。
            1、小數是怎么來的。(怎么產生的)。
            2、什么叫小數?(小數的意義)。
            3、小數是怎么讀的,怎么寫的?
            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師生分析問題。
            1、師生小結小數的意義。
            (1)象“0.1、0.3、0.9”這些小數叫1位小數。(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1位小數。1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象“0.01、0.04、0.18”這些小數叫2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2位小數。2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3)象“0.001、0.015、0.219”這些小數叫3位小數。(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3位小數。3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2、學習小數的寫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考考你”;(練一練)第1題。
            2、用米做單位測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場買菜統計表。
            【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小結。
            1、了解小數的歷史。(小資料)。
            【了解小數的歷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俊?BR>    2、學了小數這節(jié)課,能談談你知道了些什么嗎?
            五、作業(yè)布置。
            1、從生活中記錄一些小數,明天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2、完成《作業(yè)本》。
            布置實踐性的作業(yè),使學生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算理及筆算方法。掌握因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的筆算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估算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滲透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
            1、正確筆算,提高一次計算的正確率。
            2、能夠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15×6=140×3=29×2=。
            56×10=17×30=80×5=。
            140×6=240×2=5×24=。
            2、筆算下面各題。
            629×53=408×75=1200×40=。
            注意:為防止丟進位數,在沒有達到熟練之前可以標出進位數的方法,但必須在練習中逐漸鍛煉用自己的腦子記住進位數。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在學習中更容易出錯,應該引起我們注意,在訂正時可以增加對比。
            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要問清學生,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進行簡便運算。以1200×40為例,可以這樣理解。
            1200=12×100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這就是”因數末尾有0時,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數的末尾填寫幾個0“的道理。
            二、綜合練習。36頁第1題。
            30×616×712×3050×60。
            300×616×7012×300500×60。
            1、比一比誰算得快。
            48×2372×124102×1556×456。
            603×3425×112460×1835×440。
            2、不計算,判斷對錯。
            58×18=4534()88×34=318()。
            150×40=600()350×70=2450()。
            三、課堂作業(yè)設計。
            36頁第4題、5題、6題。
            板書設計:
            體育場。
            3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三
            (2)匯報交流:量角器上最小的讀數是0°,的是180°,說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測量出從0°—180°的角。
            2、完成書上第84頁的量角,并總結出量角三要點。
            3、請用量角器測量三角尺的角,并記錄下來。
            4、交流評議。
            說明:通過學生自學,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再通過課件的演示和教師的口述相結合,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量角的正確過程,最后請學生自己通過操作,總結出量角的三要點,這樣學生對使用權用量角器量角的過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又經歷了自主嘗試,親歷學習過程,老師又能夠及時巡視,點評糾正,這樣學生就能少走彎路。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四
            會筆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商一位數的除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小組交流筆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試商、調商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zhàn)性和樂趣。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五
            1.結合具體情境,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混合計算,并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解決簡單的小數加減混合的實際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小數加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歌手大獎賽的情境,提出了“誰的總分高呢?高多少?”的問題,隨后呈現了常見的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用分步列式計算,另一種是用綜合列式進行計算。重點是使學生了解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在研究的過程中,將計算方法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在探究的過程中,教材在解決問題之前先讓學生估計一下結果,滲透估計的思想。
            對于情境中涉及到的一些專門用語,如“專業(yè)得分”“綜合素質得分”,我要給學生稍作解釋。當學生理解了情境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先估算,再組織學生獨立探索,并在全班進行交流。
            練習的設計中“購物”取材于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并且有一定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有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大多數學生基礎良好,對學習數學抱有濃厚的興趣。經過幾年對新教材的學習,學生初步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意識,敢于質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有個別學生學習習慣不太好,設計教學過程需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孩子的發(fā)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播放實況錄像。
            (播放本校田海燕老師參加全鎮(zhèn)教職工聲樂比賽的實況錄像,學生看的十分投入,看完后一片掌聲,并議論紛紛:“我們音樂老師唱的真棒!”“像名星!”“她得了第幾?”“一定是冠軍!”)。
            生:(急切的)“想!”
            (多媒體出示兩位選手及其成績的畫面,形式與教材基本相同,5號選手變?yōu)樘锢蠋煟?號選手變?yōu)橘Z老師)。
            師:同學們,你發(fā)現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誰能得第一呢?
            生2:賈老師能得第一,因為它的專業(yè)得分比田老師的高。
            生3:不對,田老師的綜合素質得分比賈老師的高,所以田老師能得第一。
            生5:(非常自信地)我知道!我從電視上見過,專業(yè)得分就是演唱得分,綜合素質得分就是音樂理論知識得分,把每個人的兩項得分加起來進行判斷誰是冠軍。
            師:你真是個用心的孩子!就像你說的人們一般是將兩項得分加起來判斷誰的成績好一些,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判斷她們誰表現得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
            1.師:誰能估計一下她們的總分大約各是多少?
            生1:(思考)她們的成績差不多,都超過9分了。
            生2:她倆的成績很相接近,我們必須具體算一下,才能比出高低。
            師:該怎樣算呢?請同學們試一試,看誰的方法歡迎!(學生立刻行動起來)。
            師:誰想把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生1:5號選手的總分已經知道了,我要求出9號選手的總分,再和5號選手的得分進行比較。我的列式是:8.65+0.40=9.05(分)9.43-9.05=0.38(分),田老師是冠軍,比賈老師高0.38分。
            生2:我的想法和他一樣,但是我是把兩個算式合并在一起的,列式是:9.43-(8.65+0.40)。
            師:為什么要有小括號呢?
            生3:因為要先算出9號選手的總分。
            師:像這樣的加減混合題,同學們會一步一步計算出得數嗎?試一試。
            (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
            生:9.43-(8.65+0.40)。
            =9.43-9.05。
            =0.38(分)。
            師: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應注意什么?
            生:在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在加減。
            (三)拓展應用。
            教師展示購物清單。
            新世紀超市購物清單。
            2005.09.1515:41。
            商品名稱數量單價小計。
            面包22.70元5.40元。
            醬油14.85元4.85元。
            應收:10.25元。
            客付款:20元。
            找零:9.75元。
            師:從這張購物單上,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我想核對一下2個面包和一瓶醬油的總價對不對?
            生2:我想給阿姨驗算一下,看錢是否找對?
            ……。
            師:看來同學們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那么,這些問題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吧!
            (學生活動后匯報)。
            生1:第一個問題:2.70+2.70+4.85=10.25(元),和購物小票上一樣。
            生3:第二題不對,結果應該是9.75元,他忘記退位了!因為被減數是整數,小數點在個位的后面,所以我用豎式時,在20的后面點上小數點,然后補上兩個0再計算。
            生4:我們也是這樣想的,這樣退位時不容易發(fā)生錯誤。
            生5:老師,我們沒補寫0,但我們心里是這樣記著的。
            師:同學們的想法都不錯,在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少時,列豎式時,要給被減數的末尾添上0,如果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也可以不把0寫出來。
            2.自編自算。
            出示數據4.1212.35.08。
            師:用這些數能寫出連加、連減或加減混合的算式嗎?
            (學生編算式、交流)。
            生1:4.12+12.3+5.08。
            生3:他編的題我們現在沒法算,應改成12.3-4.12-5.08。
            生4:12.3-(4.12+5.08)。
            師:現在我們就來計算自己編的三道題,在計算時要注意同學們提醒的幾個問題。
            五、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痹诒竟?jié)課的教學中,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與之聯系密切、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探究-,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究中。田老師是我班的任課教師,學生十分關心田老師能否得冠軍,這種心理促使學生急切的想知道賈老師的總分,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究中。
            練習的設計我盡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感到有趣味,而且也感受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我組織自己編題自己算,使枯燥的計算富有趣味性,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充分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教師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現實生活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實現了自主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1.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
            本節(jié)課從課題的引入到教學過程都注重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例中挖掘教學素材。例如: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本校教師參賽的實況,學生關心自己教師的成績,學習興趣油然而生,使課堂充滿了情趣,并且使學生真實的感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了數學源于生活。
            2.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不管是新知識的探究還是知識的應用。教師都能大膽放手,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去計算,去思考,去發(fā)現。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學生之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互動空間。
            3.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類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種三角形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分類中體會分類標準的嚴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三角形的分類中感受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歡歡和笑笑給同學們發(fā)來請貼,邀請大家到數學王國做客.但路上有兩道關卡,只有順利通過才能得到通行證.
            第一關:準確地認出他們,并說出他們的特征.(課件出示銳角、直角和鈍角)。
            第二關:給他們取個形象又合適的名字.(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學們順利過關,來到了數學王國.它們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來迎接我們。(課件出示各種三角形)。
            1、喲,它們長得很相似的,找找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2、有這么多共同點,老師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還是有區(qū)別的,你們發(fā)現了嗎?
            3、看著這些長得相似,但實際上大大小小、形狀各異、零零亂亂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書:三角形分類。
            4、學生自由討論,給三角形分類.誰愿意上來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學生展示分類結果:。
            從邊分:等腰三角形和沒有相等的邊的三角形。講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從你們的學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沒有三條邊都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找出等邊三角形并證明.
            三、實踐應用。
            1、畫三角形。選擇你最喜歡的三角形畫下來,并向同學們介紹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個直角。
            出示一個鈍角。
            出示一個銳角(能不能正確猜出是什么三角形?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圖中找出你喜歡的三角形說一說。
            四、總結,拓展。
            在這節(jié)課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還想研究些什么?
            1、對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嗎?)。
            “三角形分類”是新課程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能夠找出三角形,學習了角的知識,認識了常見的角,為學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從角和邊這兩種角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做了有力的知識支撐。三角形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基礎。
            2、初讀教材,我產生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我的問題一定也是學習者的問題,我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許會給學生提供啟示。)。
            三角形有幾種?課前收集資料。
            3、設想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障礙?)。
            1.一個三角形,如果有兩個內角是銳角,它就是銳角三角形嗎?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嗎?
            4、我認為的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參里設定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難點: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給學生傳遞什么信息?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決定!)。
            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中,首先把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由三角形的認識,引出課題“三角形分類”。接著引導學生自學課本,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尋找三角形分類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樣布置預習?(有充分的預習,才有課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幾種?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
            7、我有哪些資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勵思考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紙、三角形平面圖、固體膠、剪刀等。
            8、我預設的教學程序有哪些?(模塊式主題,不用詳述。)。
            (1)復習鋪墊。
            (2)揭示課題。
            (3)探究新知動手操作。
            (4)鞏固運用深化理解。
            (5)全課小結。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七
            (出示兩個角,角一和角二)課前紀翔和李毅畫了兩個角,讓我?guī)兔Ρ容^大小,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幫他倆比較一下,哪一個角大?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處更改為直接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貼近生活,引出矛盾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八
            1.請你仔細地觀察量角器,然后做一個介紹。
            2.羅列量角器的相關知識:(請學生介紹)。
            (1)量角器是一個半圓,這個半圓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個中心點,叫做“中心”;。
            (3)從“中心”向左右兩邊,分別有兩條直線,都叫做“零刻度線”;。
            (4)兩條零刻度線分別對應兩組讀數;。
            (5)讀一讀量角器上的刻度。
            說明:通過對量角器的認識,讓學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構成,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準備,并且由學生自主觀察,獲得新知,這樣對于學生正確使用量角器度量會有所幫助。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九
            量角器是一個,從中心向左右兩邊各有一條。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應角的大小是,記作。
            2、獨立完成書p71的第1、2、3、4、5題。
            (1)小組合作交流。
            (2)小結。
            說明:通過這部分的練習,幫助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讓學生更明確量角的方法。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十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認識、熟悉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2、熟練使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主動探索過程,靈活使用工具。
            情感目標。
            通過主動操作,使學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體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義,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
            教學重點:
            熟悉量角器,會用量角器畫角。
            教學難點:
            量角器上有兩組“零刻度線及其讀數”,學生應正確尋找與使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量角器。
            教學過程: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經歷量角器的形成過程,認識量角器。
            2.會使用量角器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夠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
            1.靈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據測量的情況,區(qū)分內、外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張練習紙,兩種量角工具(單個小角和半圓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學過程: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十二
            1、首先在黑板上寫上了“數學”兩個字,介紹了自己姓“申”,“你知道老師的姓幾劃嗎?”“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數出來的)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一種常用方法——數數,其實生活中很多地方離不開數數的。
            2、“請你猜猜沈老師大概幾歲?”“你為什么猜我35歲的?”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觀察(板書:觀察),在數學學習中,觀察是一種常用的并且是相當重要的方法。我們要學會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3、“你為什么猜我28歲的?”學生一臉自信說:“老師比我媽媽要年輕,所以猜28歲?!边@位同學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比較(板書:比較),在數學學習中比較也是數學學習常用的方法。
            4、“你為什么猜我30歲的?”學生解釋著:“我知道沈老師的兒子讀幼兒園,所以猜30歲?!闭垎枺哼@位同學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類推,從沈申老師兒子的年齡推測出老師的年齡,也是學習數學的好方法。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好數學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方法,并告訴學生我的實際年齡,并表揚了那些猜得比較準的學生觀察能力強,有自己的想法,是肯定能夠學好數學的。
            5、總結:看來數學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學好數學。
            (二)講故事,讓學生知道態(tài)度決定自己的未來。
            講故事《木匠的房子》。
            一個上了年紀的木匠準備退休了。他告訴雇主,他不想再蓋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過一種更加悠閑的生活。他雖然還留戀那份優(yōu)厚的報酬,但他該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問他能不能再建一棟房子,就算是給他個人幫忙。木匠答應了??墒悄窘车男乃家呀洸辉诟苫钌?,他不僅手藝退步,而且還偷工減料。木匠完工了。雇主來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誠懇地對他說:房子送給你了,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木匠感到十分震驚,太丟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為自己蓋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個木匠。你每天釘一枚釘子,放一塊木板,壘一面墻,但往往沒有竭盡全力。終于,你吃驚的發(fā)現,你將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來……。
            但你無法回頭。
            人生就是一項自己做的工程,我們今天做事的態(tài)度,決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聽后,讓學生說說想法,明白什么?老師為什么講這樣一個故事?
            我想讓孩子們明白每天的學習每天的作業(yè)都是在為自己打基礎,學習不是為他人,而是為自己而學,每天做事做作業(yè)的態(tài)度都決定著自己未來的發(fā)展。希望小故事比說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重溫數學課堂聽說讀寫的要求。
            (1)、聽的要求。
            1、聽講時身體坐正,雙手抱胸,雙腳放平,注意力集中,不隨便交談、打鬧、下位,不做小動作,不伸懶腰,不做與上課內容無關的動作。(訓練坐姿)。
            2、珍惜課堂每一分鐘,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質疑,不但學懂學會,還要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做到會學。我們是中年級的高段學生,應有選擇地做好聽課筆記,寫在書本上,以提高學習效率。
            3、聽同學發(fā)言或提問時,做到不觀望、不插嘴、不嘲笑。當聽到見解、觀點一致時,自然地表示認可或贊許;當聽到不同意見時,待同學發(fā)言結束后,再提出建議或進行補充,“我補充……的意見”,不允許插話、搶嘴,隨意地打斷同學發(fā)言。
            (2)、說的要求。
            1、課堂上回答提問與提出問題規(guī)范地舉起右手示意,不能站著舉手或是邊舉手邊喊,經教師允許后起立站直回答,如果不知道怎樣回答,應禮貌地如實告訴老師:“對不起,我不懂(我沒想好)?!卑l(fā)言完畢,經老師同意后輕輕坐下。
            2、答題或提問態(tài)度嚴肅認真,立姿自然得體,講普通話,吐字清晰,聲音響亮。
            答題形式講究規(guī)范,用上“我認為……”、“我發(fā)現……”、“我補充……的意見”等說話形式,做到說話完整,條理清楚,有自己的獨特看法。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十三
            教學例1學生嘗試。做在練習本上。
            啟發(fā)128×16的得數是多少呢,你能嘗試用豎式計算出得數嗎?自己在下面試一試,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小組里的同學一起研究。
            (2)你是怎樣一步一步地來算這道題的?128乘16的積應該從哪位寫起?我們把這兩部分怎樣?得數的末尾應該和哪一位對齊?(指算式)這個128實際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樓的住戶數?算出的20xx其實是幾幢樓的住戶數?(根據學生回答完成黑板豎式板書)。
            (3)我們一起來答一下。
            (4)剛才是這么算的請舉手?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十四
            1.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情境中學習數據整理,激發(fā)學習興趣,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學生感受、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正確填寫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使學生能使用各種統計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統計方法統計數據。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有序觀察與思考的習慣和數學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十五
            1、出示情境圖:
            月星小區(qū),多層樓每幢住48戶,小高層樓每幢住128戶,高層樓每幢住236戶。
            提問: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層樓共可住()戶。
            16幢多層樓共可住()戶。
            16幢小高層樓共可住()戶。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三道算式。
            (1)請學生列出算式,并比較三個算式的相同之處(都要用每幢樓住的戶數乘幢數,算出一共能住的戶數)。
            (2)學生用豎式計算236×5和48×16。
            2、揭示課題。
            月星小區(qū)有16幢樓,平均每幢住128戶。月星小區(qū)一共住了多少戶?
            提問: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怎么列式?
            128×16和剛才的兩道題相比,有什么不一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十六
            (1)學生獨立練習,指名四人寫在教者準備的紙上。并注意巡視,以發(fā)現學生解題中的問題,并有意進行收集。
            (2)集體評析。先引導學生看過程,同意嗎?這個結果比較大,怎么讀?再出示一份錯誤作業(yè),他錯在哪兒了?提醒學生計算時要小心。
            (3)總結計算法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我們都是分幾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結果的末位怎樣?接著說下去。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十七
            學生獨立填表,并組織反饋,說明數量關系式,怎樣列豎式。
            指出:兩位數乘三位數的試題,在列豎式計算時,交互兩個乘數的位置后再乘比較簡便。
            布置作業(yè)。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3648128。
            ×5×16×16。
            比較前兩個式子和第三個的聯系。
            區(qū)別。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十八
            方案一為:按照課本例2提供的情境進行。統計喜歡哪種顏色的花的人數。導入過程:六一兒童節(jié)到了,小朋友們正在用鮮花來裝扮他們的教室,這里有哪幾種顏色的花?你喜歡哪種顏色?然后對喜歡各種顏色的花的人數進行統計。(評析:學生學習比較被動,不知道為什么要對喜歡哪種顏色的花進行統計,學生興趣并不高。)。
            方案二為:統計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數。教學片斷如下。
            學生一下子來勁了,齊刷刷的說:喜歡。
            師:你最喜歡哪個活動呢?
            我環(huán)視了一下四周,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的要說出口。
            我停了停又說:請把你最喜歡的一個活動寫在老師發(fā)的紙條上,注意只能寫上你最喜歡的一個。孩子們很快寫好了,然后由組長收起來。(評析:給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學習活動,由“要他學”一下子轉變成“他要學”了。)。
            師:現在老師想利用手里的這些紙條來知道,選哪個活動的人最多,那么這個活動將作為我們班六一兒童節(jié)時的一個活動。我該怎么辦呢,請你幫老師想想辦法吧!
            怕幾個孩子沒能聽清楚,我又說了一次:我怎么利用這些紙條知道,選哪個活動的人最多?
            孩子們開始動起了腦筋,他們也遇到了問題。過了一會,一個孩子舉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紙條,看看哪個選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師:是一張張看過來嗎?
            生1:嗯。
            師:唉!這個小朋友的方法好嗎?
            生2:我覺得不太好,這么多紙條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老師也是這么想的。那么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們可以做一下記錄。
            師:怎么記錄?
            生3:用打鉤的方法。看一看選的是那個活動就在哪個活動下打鉤。
            師:你這個方法真不錯。其他小朋友呢,你們用什么方法來記錄呢?請小朋友們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可以怎樣記錄。學生開始討論。(采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中享受到自己學會知識的愉悅)。
            師:請各小組派代表說一說,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記錄。
            方法有:打圓,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劃橫的,寫正字。
            討論好了,我叫孩子們在準備好的草稿紙上跟著我把這幾個活動寫上。我在黑板上寫了一組。然后叫了三個分別是用打鉤,劃橫,寫正字的學生上黑板統計,其他學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統計。老師將紙條上的活動念一遍,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整理數據。
            學生小組活動:每組拿出一張空白虛線框圖,進行制作統計圖。小組匯報并展示統計圖(評析:通過學生實踐經驗來學習知識,更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從而引發(fā)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欲望)。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十九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總價=單價×數量”“路程=速度×時間”等常見數量關系,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并能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方法遷移到多位數的乘法運算中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計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二十
            1、課本要包上書皮,并在課本的封面的最上端寫上名字。
            2、本子:準備一個數學練習本和一個課堂作業(yè)本。
            3、鉛筆:每天至少帶兩根削好的,用完之后要放在筆盒里。
            4、每節(jié)上課之前,要把下節(jié)要上課所需要的學習用品準備好。
            蘇教版四年級教案數學篇二十一
            1、在課堂上做作業(yè)時應該聽清要求,明確格式,不擅自離開座位或竊竊私語,保持教室的安靜。
            2、作業(yè)格式規(guī)范、行款整齊,獨立、按時完成。
            3、作業(yè)若有差錯,需要更改之處,不可亂涂亂改,只須在錯誤部分劃兩條斜線或直線,刪去即可,再在規(guī)定區(qū)域訂正。
            4、作業(yè)姿勢要端正,左手按住作業(yè)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自覺保護視力。
            5、作業(yè)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亂扔、亂寫、亂畫與撕毀,保持作業(yè)本的衛(wèi)生與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