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模板19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備課、授課和教學評價提供指導和支撐的重要工具,它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要素。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合理規(guī)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提升。我們需要認真編寫一份教案了吧。編寫教案時,教師應當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確保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完整性。針對教案編寫中的常見問題,小編整理了一些教案教學的經(jīng)驗和技巧,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一
            1.寫出下面各小數(shù)的`近似值。(得數(shù)保留三位小數(shù)。)。
            5.456456……≈()17.49898……≈()。
            0.08383……≈()1.89726……≈()。
            16.353535……≈()2.05656……≈()。
            2.計算下面各題。(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9.4÷715.6÷0.274.15÷1.8。
            3.做一張方桌需要2.5平方米木板,9.9平方米木板最多可以做幾張方桌?
            源于教材、寬于教材、拓展探究顯身手。
            5.先算出(1)(2)(3)題的商,找出規(guī)律后直接寫出后面幾題的商,并求出它們的近似值。(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6.一堆煤有27.4噸,用載重5噸的卡車,至少要運多少次才能運完?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二
            通過對小數(shù)乘法中求積的近似值的實際教學,我深深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的連貫性,由于該班學生的接受能力偏差,也就是數(shù)學基礎太差,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我只有從基礎做起,有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入手,循序漸進的訓練他們?nèi)绾吻蠼茢?shù),通過反復指導,部分學生基本掌握了求積的近似值,但是還有好多學生難以接受,一換題就覺得茫然,我就耐心的輔導,讓他們首先做到計算準確,嘗到計算的樂趣,然后啟發(fā)學生利用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大膽的去求出積的近似值。經(jīng)過反復的練習,大部分學生有所提高。總之,要想讓學生正確快速的求出積的近似值,必須讓學生首先明確算理,然后通過對比訓練和反復練習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三
            一、是從現(xiàn)實問題出發(fā),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做數(shù)學,教學中多次營造現(xiàn)實情景,用“‘分’后面小錢怎樣處理”,“操場面積保留到哪位”等具體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通過思考體會近似值的產(chǎn)生是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突出“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問題”,在學生掌握近似值有關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是重視學生的合作與交流,教學中提供了很多讓學生表達,傾聽,提出自己想法的情景后體會,如討論“分”后面的“千”怎樣處理,討論操場面積用近似值還是用精確值表示,截取到哪一位,這些交流后討論都深化了學生對近似值的理解,豐富了學生已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是創(chuàng)造性使用器材,如把例子情景化,把練習二第三題進行改造后作拓展數(shù)學內(nèi)容,這樣創(chuàng)造性使用器材,使教材內(nèi)容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更能體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價值,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四
            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一個新的亮點。它使枯燥、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然而,“創(chuàng)設情境”是教師個人的任務還是由師生共同完成,是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兩種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積的近似值”教學,談幾點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師備課時一個人精心設計好,避免問題由教師提出來,避免學生始終被教師“牽著鼻子走”。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生成問題情境。本課教學從討論“買菜時應該考慮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的真實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學生看法的基礎上提供相關信息,使每位學生都成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本課還創(chuàng)設了“填寫發(fā)票”的問題情境,通過聯(lián)系剛才大家解決的問題,提出“你能幫賣方填寫一張發(fā)票嗎?”,使學生產(chǎn)生“填寫發(fā)票”的需要。然后指導學生親自嘗試填寫發(fā)票的過程,在填寫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填寫發(fā)票的方法,從而獲得了“必要的數(shù)學”。在這個解決問題的情境中,思考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根據(jù)學生隨時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始終是問題情境的主動參與者。創(chuàng)設情境并非是教師的專利,教師應該積極引導每位學生參與到情境設計的過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較少,討論的焦點要避免停留在“積應該保留幾位小數(shù)”上,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積的近似值”的應用價值。本課教學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幫賣方開發(fā)票寫金額)產(chǎn)生疑惑,并嘗試自己解決,進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達成共識(錢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保留兩位小數(shù)),再進而能正確運用于實際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針對性強,且具較強的開放性。學生討論的焦點也最終落腳在“哪種結(jié)果更合理”上。從而在討論合理性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積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力求每位學生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在例5教學后,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加深理解:其一,舉出老師生活中購買東西的例子,有的錢保留一位小數(shù)(商場不收分了),有的錢保留整數(shù)(自由市場討價還價,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讓學生認識到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保留;其二,通過一道應用題的練習,讓學生按老師的要求進行多次保留,比較哪個值最精確,從而讓學生明確,數(shù)位越多越精確;其三,安排一道計算結(jié)果正好是兩位小數(shù)不需要保留的應用題,讓學生明確取近似值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在最后的鞏固練習中結(jié)合生活實際,根據(jù)3個商場的價目表,讓學生設計購買3樣東西的方案,由于學生要考慮到價格、質(zhì)量、路程、時間、信譽等問題,因此出現(xiàn)了多種方案,是一道開放題。學生既得到了技能訓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五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根據(jù)實際需要求小數(shù)乘法中積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
            會根據(jù)實際需要求小數(shù)乘法中積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一)口算。
            0.21×0.43×0.62.5×40.17-0.08。
            0.2×0.31.2×0.050.43×20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數(shù)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數(shù))2.859(保留兩位小數(shù))。
            3.4(保留整數(shù))7.996(保留兩位小數(shù))。
            二、導入新課。
            (學生試做)。
            教師:填的對不對呢?學完今天的知識,看誰能幫助營業(yè)員阿姨填一份標準的發(fā)票?
            三、指導探索。
            (一)出示例5。
            1.請同學根據(jù)題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討論:為什么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應看哪一位數(shù)字?
            3.教師介紹“四舍五入法”
            4.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1.7×0.45(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四、課堂總結(jié)。
            五、鞏固練習。
            (一)一種面粉的價格是每千克1.92元,買14千克應付多少元?
            (二)一種面粉的價格是每千克1.92元,買1.4千克應付多少元?
            (三)出示圖片:發(fā)票,由學生完成.。
            六、課后作業(yè)。
            (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七、板書設計。
            積的近似值。
            ----“四舍五入法”
            教學設計點評。
            這節(jié)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通過幫助營業(yè)員阿姨開發(fā)票,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能解決大量實際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于積的近似值的探究活動。
            1.班內(nèi)開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錢,募捐希望工程”的活動,把每人捐款情況記錄在黑板上(錢數(shù)用小數(shù)表示),請同學幫助算出總錢數(shù)(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提示:如果有捐款數(shù)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計算。
            2.在家長的陪同下,帶著計算器完成一次為家里買菜的任務(去自由市場),計算出所共費的總錢數(shù)。
            操場面積。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活動準備。
            計算器,米尺,記錄單。
            活動過程。
            1.測量一下自己一步的長度大約是幾米(一般走路時的步長),并記錄這個數(shù)值.。
            2.先步測操場的長,用正常步長走路;記下有多少步,算出操場的長.。
            3.用同樣的方法算出操場的寬.。
            4.計算整個操場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六
            5.456456……≈()17.49898……≈()。
            0.08383……≈()1.89726……≈()。
            16.353535……≈()2.05656……≈()。
            重難疑點,一網(wǎng)打盡。
            2.計算下面各題。(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9.4÷715.6÷0.274.15÷1.8。
            3.做一張方桌需要2.5平方米木板,9.9平方米木板最多可以做幾張方桌?
            源于教材、寬于教材、拓展探究顯身手。
            5.先算出(1)(2)(3)題的'商,找出規(guī)律后直接寫出后面幾題的商,并求出它們的近似值。(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七
            第七單元:小數(shù)乘法和除法(一)。
            第三課時: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72~73頁,例4、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三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情境,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進行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數(shù)點要和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類似這樣的購物問題,既可以用小數(shù)乘法解決問題,也可以用小數(shù)除法解決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小數(shù)除法。
            二、教學例題。
            1、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
            從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這三種數(shù)量之間有什么關系?你能求出媽媽買的這蘋果的單價嗎?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探索計算方法,嘗試計算。
            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
            (1)誰愿意把你們小組的方法說給大家聽?
            (2)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板演豎式計算)。
            用豎式計算時,為什么要把商的小數(shù)點和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4、香蕉和橘子的單價會求嗎?試試看。
            (1)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
            (2)匯報計算過程,師板演。
            (3)12÷5得出商2后,組織討論:得到余數(shù)2以后要不要繼續(xù)往下除?
            為什么可以在余數(shù)2后面添0再除?
            添上0以后,原來的2就表示什么了?(20個十分之一)也就是把原來的數(shù)12,寫成了什么樣呢?(12.0,在豎式中輕輕標出)。
            你能繼續(xù)往下除嗎?
            商的小數(shù)點應該點在哪里?(商的小數(shù)點要和添上的0對齊)。
            (4)5.7÷6個位不夠商1怎么辦?
            5、怎么才能知道我們剛才計算的是否正確呢?根據(jù)什么數(shù)量關系來驗算?
            用“單價×數(shù)量=總價”,驗算上面的結(jié)果對不對。
            6、完成試一試。
            (1)用剛才的方法來解決這兩道計算。
            (2)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7、總結(jié)法則。
            剛才幾道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過程,你覺得和什么計算非常相似?(整數(shù)除法)。
            又有什么區(qū)別?(對齊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點上小數(shù)點)。
            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可以按照整數(shù)除法的計算法則去除,求出商,再對齊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給商點上小數(shù)點。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說一說錯在哪里,怎樣訂正。
            2、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
            比較每組兩題的計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完成練習十二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計算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應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獨立完成練習十二第3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小組里議一議,再在班里交流。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八
            本節(jié)課《積的近似值》是小學數(shù)學第二單元第五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點并不陌生,但是,“積的'近似值”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比較枯燥,我首先從與學生的談話中抓住他們的心理,并通過課本中求獼猴桃含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自然引出“四舍五入”。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始終以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現(xiàn)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間和時間,多注意讓學生互相交流,多讓學生想想“為什么?”說說“為什么?”,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窗體底端。
            教學中充分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學生討論的焦點也最終落腳在“哪種結(jié)果更合理”上,充分體會到“積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力求每位學生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通過一道解決問題的練習,讓學生按老師的要求進行多次保留,比較哪個值最精確,從而讓學生明確,數(shù)位越多越精確;另一道計算結(jié)果正好是兩位小數(shù)不需要保留的解決問題,讓學生明確取近似值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教學時間中練習時間略顯緊張,還有一些題目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到底是應該保留幾位小數(shù)呢?哪種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實際?值得進一步探索。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問題,經(jīng)歷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過程。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據(jù)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3、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對求商的近似值有興趣,體會取商的近似值與現(xiàn)實問題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生對話。由“知道哪些自然災害”到“自然災害發(fā)生時哪些人戰(zhàn)斗在第一線及經(jīng)常發(fā)生哪些事情”,引出少先隊員慰問解放軍的問題情境。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自然常識,激發(fā)學生熱愛解放軍的情感,自然引出送果籃的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自主計算。
            1、提出“平均每個果籃中有多少錢的水果”的問題,鼓勵學生試著用豎式算一算。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在已有知識背景下自主探索,初步體驗商的小數(shù)位數(shù)特別多的過程,激發(fā)學習興趣。)。
            2、交流計算情況。讓計算出不同位數(shù)的同學生匯報計算結(jié)果,教師板書,使學生體驗商的小數(shù)位太多啦。
            (設計意圖:展示不同計算結(jié)果,讓學生感受計算結(jié)果多樣化,進一步體驗商的小數(shù)位數(shù)特別多,產(chǎn)生求知的需要,為求商的近似值打下基礎。)。
            3、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然后觀察計算結(jié)果,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確信158除以7除不盡。
            (設計意圖:用計算器計算,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除不盡的共識。)。
            三、求近似值。
            1、教師說明,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并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取商的近似值與現(xiàn)實問題的聯(lián)系,為下面用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作鋪墊。)。
            2、師生共同完成158÷7的'商保留兩位小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保留整數(shù)取商的近似值。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數(shù)積的近似值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取商的近似值。)。
            3、讓學生讀書上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然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說法的機會。
            (設計意圖:在學生經(jīng)歷求商的近似值,閱讀方法概念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表述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使知識內(nèi)化,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十
            在課前談話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對求數(shù)的近似數(shù)的方法很生疏,真正掌握的學生很少,這時我意識到學生的知識背景與我當初的預設有了很大的出入,那么在學習求積的近似數(shù)之前,必須讓學生學會四舍五入,所以我在引入主題圖之前,我先給學生復習了求一個整數(shù)、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的方法,重點在四舍五入時根據(jù)哪個數(shù)位進行判斷,通過對幾組不同的整數(shù)、小數(shù)進行取近似數(shù),讓學生演板、解釋和訂正,讓全體同學從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掌握了求數(shù)的近似數(shù)的方法。然后通過情境圖順利導入新課。
            在順利解決了教材例題之后,學生對求積的近似數(shù)的必要性理解還不夠完善,我就在課堂鞏固這個環(huán)節(jié),隨機加入人民幣的近似數(shù)問題,讓學生在合作中、爭論中解決了這一認知難點,從而完成了對教材知識的擴充,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某些積的近似值的特殊性。
            反觀這節(jié)課,因為有了課前對學生的知識背景的了解,我在處理教材的時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較準確的切入了學生新舊知識的交匯點,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為后面的知識擴充留有余地。但是這節(jié)課學生之間交流的活動較少,練習的形式不夠多樣。此外,針對班上學生的基礎較薄弱,如何在短期內(nèi)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這將是后期教學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十一
            1、2008年8月8日晚上8點,奧運會在北京召開,想一想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觀眾應該在什么時間收看?(舉出幾個例子,不要求寫具體的時刻。)。
            答:美國應在早8時觀看。德國應在中午12時觀看。澳大利亞約在晚上22時觀看。
            2、怎樣用拳頭測量太陽的高度?
            答:(1)左手握拳,舉到和眼睛一樣高。(2)然后拳頭一個接著一個疊上去,直到拳頭剛好遮住太陽。計算一下拳頭數(shù),這就是我們測量的太陽的高度。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十二
            1.理解求近似值的實際意義,掌握求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根據(jù)實際需要求小數(shù)乘法中.。
            教學難點。
            會根據(jù)實際需要求小數(shù)乘法中.。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一)口算。
            0.21×0.43×0.62.5×40.17-0.08。
            0.2×0.31.2×0.050.43×20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數(shù)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數(shù))2.859(保留兩位小數(shù))。
            3.4(保留整數(shù))7.996(保留兩位小數(shù))。
            二、導入新課。
            (學生試做)。
            教師:填的對不對呢?學完今天的知識,看誰能幫助營業(yè)員阿姨填一份標準的發(fā)票?
            三、指導探索。
            (一)出示例5。
            1.請同學根據(jù)題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討論:為什么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應看哪一位數(shù)字?
            3.教師介紹“四舍五入法”
            4.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1.7×0.45(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副標題#e#。
            四、課堂總結(jié)。
            五、鞏固練習。
            (一)一種面粉的價格是每千克1.92元,買14千克應付多少元?
            (二)一種面粉的價格是每千克1.92元,買1.4千克應付多少元?
            (三)出示圖片:發(fā)票,由學生完成.。
            六、課后作業(yè)。
            (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七、板書設計。
            ――――“四舍五入法”
            教學設計點評。
            這節(jié)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通過幫助營業(yè)員阿姨開發(fā)票,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能解決大量實際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于的探究活動。
            1.班內(nèi)開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錢,募捐希望工程”的活動,把每人捐款情況記錄在黑板上(錢數(shù)用小數(shù)表示),請同學幫助算出總錢數(shù)(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提示:如果有捐款數(shù)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計算。
            2.在家長的陪同下,帶著計算器完成一次為家里買菜的任務(去自由市場),計算出所共費的總錢數(shù)。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十三
            1、“做一做”
            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說說不同的解題思路。
            2、完成p343。
            師:你從此題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如何思考?
            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匯報分析過程。
            師小結(jié),解答問題時要找準有直接關系的條件或信息。
            3、獨立完成p341、2、4,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十四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nèi)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義,從而教育學生要懂得珍惜時間。
            2.指導學生學會“茬、磚、涎”3個會認字。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nèi)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義,從而教育學生要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誰失去了一天?為什么說他失去了一天,這一天里都失去什么了?)。
            二、初讀課文。
            1.讀讀課文,試著回答自己的問題。
            2.檢查字詞。
            麥茬:麥子收割后,遺留在地里的根和莖的基部。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貪饞想吃的樣子。
            游手好閑:游蕩成性,不愛勞動。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九歲的佩佳沒有完成媽媽給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務,覺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媽媽領他看了在這一天里拖拉機手、建筑工人、面包師的工作成果和圖書館里大家一天看過的書,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三、學習課文。
            1.為什么說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ppt:
            媽媽嚴肅地說:“孩子,雖然你覺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現(xiàn)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樹,人們中間少了一個知道什么叫《遠處的青山》的人?,F(xiàn)在你無論多么努力,也無法了解你失去的這一天所應了解的一切。”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然后畫出佩佳在這一天中的表現(xiàn),再畫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談談你的感受。
            2.交流。
            佩佳:
            想再睡一會兒”,他覺得“還來得及呢”“先坐一會兒再開始干活吧”,又在果園里吃吃玩玩??傊墒乱煌圃偻?,最后一事無成。
            其他人:
            拖拉機手這一天翻耕的麥茬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墻,面包師制作的面包,圖書館里一天中人們看完后還回來的書。
            3.別人在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沒做,他能彌補回這天沒做的事情嗎?(不能,因為每一天人們都會做很多事,時間是不會倒流的。)。
            4.佩佳錯在哪呢?(覺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在明天去完成。)。
            5.最后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
            討論:佩佳到底明白了什么?(時間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時間)。
            四、總結(jié)。
            談談你對“失去的一天”是怎樣理解的?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十五
            “梯形的面積”是在學生認識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并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沒有安排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積,而直接給出一個梯形,引導學生想,怎樣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轉(zhuǎn)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十六
            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一個新的亮點。它使枯燥、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然而,“創(chuàng)設情境”是教師個人的任務還是由師生共同完成,是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兩種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積的近似值”教學,談幾點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師備課時一個人精心設計好,避免問題由教師提出來,避免學生始終被教師“牽著鼻子走”。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生成問題情境。本課教學從討論“買菜時應該考慮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的真實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學生看法的基礎上提供相關信息,使每位學生都成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本課還創(chuàng)設了“填寫發(fā)票”的問題情境,通過聯(lián)系剛才大家解決的問題,提出“你能幫賣方填寫一張發(fā)票嗎?”,使學生產(chǎn)生“填寫發(fā)票”的需要。然后指導學生親自嘗試填寫發(fā)票的過程,在填寫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填寫發(fā)票的方法,從而獲得了“必要的數(shù)學”。在這個解決問題的情境中,思考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根據(jù)學生隨時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始終是問題情境的主動參與者。創(chuàng)設情境并非是教師的專利,教師應該積極引導每位學生參與到情境設計的過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較少,討論的焦點要避免停留在“積應該保留幾位小數(shù)”上,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積的近似值”的應用價值。本課教學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產(chǎn)生疑惑,并嘗試自己解決,進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達成共識(錢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保留兩位小數(shù)),再進而能正確運用于實際生活中。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十七
            學習目標:
            1.認讀“韓、忌、懦、暮、潰、殲、虜”7個生字。
            2.默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生活故事梗概。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齊軍取勝的原因。
            重點:默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生活故事梗概。
            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古代的軍事謀略在戰(zhàn)斗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大家以前學過《空城計》這個故事,知道你諸葛亮運用空城計,巧妙地躲過你一場災難。其實,類似運用計謀作戰(zhàn)的故事,在我們中國歷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又是誰巧妙地應用你什么計謀,最終獲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呢?一起來學習吧。
            二、檢查交流,檢查字詞。
            出示:
            韓國、田忌、怯懦、暮色、潰不成軍、全殲、俘虜。
            學生認讀,自主學習。強調(diào)“韓、殲”韻母是前鼻音,“虜”生母是邊音。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自讀課文,理清層次。
            故事背景(1、2自然段)。
            故事經(jīng)過(3至6自然段)。
            2.默讀看課文,介紹梗概。
            引導學生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3.精讀課文,知道什么是“減灶示弱”,了解它對戰(zhàn)爭起讀影響。
            (2)合作交流。
            出示:“魏軍素稱剽悍,以為我軍怯弱,而我們正好利用魏軍的輕敵思想,減灶示弱,誘敵追趕,然后伺機伏擊敵人?!?BR>    分析。
            魏軍:素稱剽悍,以為我軍怯弱(驕傲、輕敵)。
            我們:利用魏軍的輕敵思想,減灶示弱,誘敵追趕,然后伺機伏擊敵人。
            孫臏這句話中,講了幾個條件可以戰(zhàn)勝敵人?那個條件可以不要?(每個條件都是必要條件,“減灶示弱”是關鍵條件)。
            (3)畫出龐涓都心里活動都句子,說說他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都感覺?
            (4)用導讀法感悟?qū)O臏地“料事如神”和龐涓地“輕敵傲慢”
            師導:龐涓第一次在追趕齊軍地途中,發(fā)現(xiàn)——。
            生接:齊軍遺下地灶足夠10萬人吃飯使用,
            師導:龐涓心里——。
            生讀:不免惴惴不安。
            師導:到了第二天,龐涓卻發(fā)現(xiàn)——。
            生讀:齊軍地灶減去了一半,
            師導:龐涓。
            生讀: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趕。
            師導:第三天,龐涓高興極了,因為——。
            生接:齊軍地灶只剩下供3萬人用的了。
            師導:龐涓認為——。
            生接:這是齊軍不敢迎戰(zhàn),紛紛逃亡所致。
            師導:所以,龐涓驕傲地說——。
            生接:萬知道齊軍一向怯懦,你們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經(jīng)超過半數(shù)。
            師導:龐涓再也顧不上多想,便——。
            生讀:丟下大軍,率領一支輕裝地騎兵,孤軍深入,不分日夜地窮追齊軍。
            討論后,教師點撥:
            “孫臏根據(jù)龐涓地行軍速度,判斷魏軍在日落后可到達馬陵道。馬陵道位于兩座大山之間,地勢險要,樹林茂密?!?BR>    交代道路戰(zhàn)事地地點(馬陵道)、天時(日落后)、地利(地勢險要,樹林茂密)。
            “一切布置停當,夜幕降臨時龐涓已率部進入馬陵道。因為道路不被遍地地樹木阻塞,魏軍只得停下來。”
            孫臏的“運籌帷幄,料事如神”
            “魏軍失去主帥,頓時亂成一團,潰不成軍。齊軍乘勝進攻,全殲魏軍,并俘虜了魏太子申”
            交代了“馬陵之戰(zhàn)”的最后結(jié)果,進一步突出了它在“援韓戰(zhàn)爭”,所起地決定性作用。
            理解思考:你覺得孫臏和龐涓各是怎么地人物?
            四、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
            1.復述課文。
            2.拓展延伸:找“孫臏和龐涓”地故事讀讀。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十八
            1、理解小數(shù)除法的意義。
            2、掌握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二)能力目標:能夠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受小數(shù)除法的異同,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三)情感目標:經(jīng)歷探索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恰好除盡)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蘇教版五年級上求積的近似值教案篇十九
            1、一個數(shù)最小的因數(shù)是1,最大的因數(shù)是它本身,一個數(shù)因數(shù)的個數(shù)是有限的。
            一個數(shù)最小的倍數(shù)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shù)。一個數(shù)倍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
            一個數(shù)最大的因數(shù)等于這個數(shù)最小的倍數(shù)。
            2、5的倍數(shù)的特點:個位是5或0.
            2的倍數(shù)的特點:個位上是2,4,6,8,0.
            3的倍數(shù)的特點:它各位上數(shù)的和一定是3的倍數(shù)。
            3、是2的倍數(shù)的數(shù)叫做偶數(shù),不是2的倍數(shù)的數(shù)叫做奇數(shù)。也就是個位上是2,4,6,8,0的數(shù)叫偶數(shù),個位上是1,3,5,7,9的數(shù)叫奇數(shù)。
            4、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shù),像這樣的數(shù)叫做質(zhì)數(shù)(或素數(shù))。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因數(shù),像這樣的數(shù)叫做合數(shù)。
            1既不是質(zhì)數(shù)也不是合數(shù)。
            5、100以內(nèi)的素數(shù)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6、兩個素數(shù)的積一定是合數(shù)。舉例:3×5=15,15是合數(shù)。
            7、兩個數(shù)公有的因數(shù),叫做這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這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用符號(,),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shù)是6,可以表示為(12,18)=6,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也是有限的。
            8、幾個數(shù)公有的倍數(shù),叫做這幾個數(shù)的公倍數(shù),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用符號[,]表示,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36,可以表示為[12,18]=6,幾個數(shù)的公倍數(shù)也是無限的。
            9、求最大公因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的方法:
            互質(zhì)關系的兩個數(shù),最大公因數(shù)是1,最小公倍數(shù)是它們的乘積。舉例:(3,7)=1,[3,7]=21。
            一個素數(shù)和一個合數(shù),最大公因數(shù)是1,最小公倍數(shù)是它們的乘積。(5,8)=1,[5,8]=40。
            特殊關系的數(shù)(兩個都是合數(shù),一個是奇數(shù),一個是偶數(shù),但他們之間只有一個公因數(shù)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數(shù)是1,最小公倍數(shù)是它們的乘積。
            一般關系的兩個數(shù),求最大公因數(shù)用列舉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數(shù)用短除法。